其實也未必與趙頊時朝堂有關(guān),以張載的性子,就是在宋仁宗年代,也不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一個國家治理是離不開政治的,但政治永遠是卑鄙、不擇手段與厚黑的。
王巨也沒有深入討論,又說道:“陛下,實際臣以爲恩師在陝西著名立說,育化世人,比在朝堂上對大宋貢獻更大。”
“這也是……”但趙頊在心中想到,看看能否授張載一個職官,一是對張載的獎勵,二是安撫一下王巨受傷的心靈……
“王卿,你的傷勢如何?”
“陛下,無妨,開始康愈了。”
“讓朕看一看。”
“陛下,這個真不用了。”
“王子安,就讓陛下看一看吧。”老王道,雖然王巨說無妨,但老王分明看到有一些血跡從王巨的官服裡涔出來,都好十幾天過去了,看來傷勢不輕。
這個傷勢就是最好的證明!
王巨只好掀開官服與裡衣,傷口開始結(jié)疤了,但沒有完全結(jié)疤,隔著紗布,依然能看到那個血窟窿。
老王喃喃道:“太過了,太過了。”
蔡張二人心中卻是竅喜。
馮呂孫三人卻是蹙眉頭,這樣的傷勢,還能說是自編自導的苦肉計麼?不是苦肉計,李定又下去了,那事情又要大條了。
趙頊臉色陰霾地說:“王卿,依政縣倒底發(fā)生了什麼事,還有王安禮究竟說了什麼,一一道來。”
王巨將具體經(jīng)過一一細說了一遍。
呂公著臉色不大好看,他這個門生……
馮京在邊上及時轉(zhuǎn)移話題:“王子安,這個銀子……?”
“馮公,我與家裡的傔客說巴蜀與邛州兩大怪事,仁宗時免邛州一千貫鹽務,結(jié)果第二年增加了一萬多貫的支出,仁宗聽聞後嘆惜良久。巴蜀的怪事便是巴蜀盛產(chǎn)布帛,然而每年因爲納稅。無法滿足當?shù)匕傩招枰妒怯猩特湶活櫲龒{之險,將荊湖的布帛販運到巴蜀銷售。我家裡的傔客就說,爲何朝廷不能用錢幣來調(diào)節(jié)。我說了兩個原因。一是數(shù)路不宜調(diào)控,二是我朝嚴重缺乏貨幣。安道公(張方平)反映巴蜀百姓困於免役法,實際一部分是因爲胥吏貪婪導致,一部分正是因爲缺少貨幣,而官吏又強求百姓交納免役錢。導致百姓困苦。”
這只是其中小小的兩個例子,因爲缺少貨幣所帶來的弊端,太多太多了。
“再者,介甫公說民不加賦而國用自足,此非虛言也,臣在泉州與慶州就是最好的證明。”
“王子安,你是說那個慶州發(fā)展基金?”王珪問。
“正是。”
“後來朝廷佼仿,卻失敗了。”
“那是必然,慶州之所以成功,有三個要素。一是調(diào)控得當,當時有臣主持,並且從商賈哪裡請來許多有責任心的經(jīng)濟人協(xié)助,非是朝廷請不到有用的人才,而是朝廷請到的人才,他們責任感皆不強。”
王巨未細說,但大家都懂,他請的經(jīng)濟人是來自朱李等延州商戶的經(jīng)濟人,當然盡力盡職輔助王巨了。
“並且慶州只是一州,易於管理。放大到全國,情況會複雜百倍,調(diào)控難度同樣增加了百倍。這是其一,其二當時臣利用鹽州之鹽聚集了大量錢幣。然而放大到全國,哪裡有那麼多錢幣調(diào)用?其三,介甫公看到國家虧空嚴重,斂財太急了,因此利息高,高到讓商賈無法接收。要麼強行攤派,所以必然失敗之。”
“泉州則不同,臣所做的是發(fā)展商業(yè),齊商稅,再用海外貿(mào)易帶動泉州製造業(yè),雖然成功,然而其他州縣難以仿佼。但慶州臣的做法卻是可以推廣的。只有時機到來,再將如今的郵驛司、飛錢司結(jié)合起來,就可以起到理財、賑災、濟貧、救急、惠民作用,而且可能一年能爲朝廷帶來兩千萬貫以上的收入,那麼理論上就可以實行民不加賦而國自用。當然,它的出現(xiàn),會嚴重打擊高利貸,不過如果不苛斂百姓而增加財源,相信諸公不會反對吧。”
幾人面面相覷,也不大相信。
王巨又補充道:“如果它能出現(xiàn),不但可以增加財源,而且可以取代如今的市易法,青苗法。因爲有許多是重疊,或者排斥的,即便大家想保留這兩法,只要它出現(xiàn),也必然取締了。”
“真如此?”呂公著睜大眼睛問。
這兩法取締,那再好不過了。
“呂公,我什麼時候有過虛言?陛下,我以前也向陛下說過類似的話吧。”
“王卿,能否說仔細一點?”
“現(xiàn)在還未到說的時候。”
“爲何?”
“臣還沒有想清楚,時機也不對,第一條時機成熟了,國庫充盈。”
“國庫充盈?”
“王公,打一個比喻,如果一個家有百頃良田的人向你借一千貫錢,你放不放心?如果一個五等戶向你借一千貫錢,你放不放心?”
“青苗法也是如此。”孫固道。
五等戶想借青苗貸救急,許多官府不情不願,就是借了,還要五等戶找人擔保。三等以上戶不借還不行!
王巨可不想陷入青苗法對錯爭執(zhí),立即說:“第二個時機便是它是真正的新事物,沒有前例可依,特別是種種管理人才與相關(guān)的制度,慶州實際只是臣當初爲了驗證自己想法的試驗。不過這個問題也在漸漸解決,如郵驛司與飛錢司的運轉(zhuǎn),也是在磨練相關(guān)人才的過程。”
“第三個時機便是充足的錢幣。”
“這樣就可以民不加賦而國自用?”呂公著懷疑地問。
“呂公,我在慶州時官府有多少錢帛可供我挪用?當然,必須還要準備一些錢幣的,它們是撬扛,沒有這個撬扛,就無法實施。”
幾人有些明白了,難怪說第一個時機便是國庫必須充盈,不充盈,老百姓如何相信哉?不過再想,又想不明白了。於是又一起望著王巨。
“我也沒有想清楚,你們不要問我……”王巨攤手道:“但無論怎麼去想,這三個條件是關(guān)健的前提。”
“錢幣問題真的很難解決啊。”
“所以臣帶了銀子,陛下。請看這些朱抄,臣用兩千兩銀子試驗,到了漢中,就只剩下四百餘兩了。”
“朕聽明白你意思了,不過想取消金銀進城稅務。用金銀增加錢幣。”
“正是。”
“但國家缺少銅幣,更缺少金銀。”
“是如此,特別是銀子,每年都要送遼國與西夏那麼多白銀,雖然有一部分流通回來,但沒有全部流通回來,再加上百姓金銀器消耗的增加,一部分又向海外流通,所以我朝金銀越來越缺乏。不過也可以解決。”
“如何解決?”
“可以分成三步解決,第一步臣正在解決。但第二步與第三步就要陛下來解決了。”
“說一說。”
“倭奴國地形易產(chǎn)金銀,”王巨又解釋了一句:“火山地形,因此臣已暗中派人帶著工匠,前去倭奴國尋找金銀礦。又鼓勵著海商增加與倭奴國的貿(mào)易。因此只要尋找到了大量金銀礦,便可以利用貿(mào)易換到我朝流通。”
實際論金礦儲藏量最高的不是倭國,而是南非與中北美洲,也就是後世的美國與加勒比海南邊諸國。但對於現(xiàn)在的宋朝,太遙遠了。
銀礦儲藏量同樣不是倭國最高,還是在中北美洲。
但與中北美洲的礦藏相比,倭國離宋朝近。這是最大的優(yōu)勢,另外都是淺礦,利於在這個技術(shù)落後時代開採,因此開著開著。最後倭國境內(nèi)幾乎看不到什麼金銀礦……全挖光了。
所以王巨將重心放在了倭國。
“倭奴有這麼多儲銀?”蔡確懷疑地問。
王巨並沒有解釋清楚,但大約是什麼想法,幾個宋朝頂級大佬都能意會了,這是撬動整個宋朝經(jīng)濟的大措施,不然王巨也不可能說一年能盈利二千多萬貫了。
想法是不錯,可這個撬棍得足夠粗。足夠硬……
那麼所需的銀兩不是幾十萬兩,也不是幾百萬兩,可能以千萬兩計算,那樣再搭配銅幣與交子,理論上這項舉措就能落實了。即便變法派,蔡確也不想天天吵吵鬧鬧。
然而倭奴國有這麼多銀子麼?
其實中國也是一個金銀大國,比倭國的儲藏量只高不低,只是以現(xiàn)在的技術(shù)難以開採。看看現(xiàn)在宋朝滿世界地尋礦,又得到多少銀子?想一想宋朝一年出產(chǎn)多少銀子吧,低的時候一年只有幾萬兩課銀。
“有,”王巨沉聲說。
實際僅是1560-1640年這八十年時間裡,倭國就生產(chǎn)了兩億五千多萬兩銀子,最高峰時一年產(chǎn)量幾乎達到五百多萬兩,整個明朝從倭國得到了近兩億兩白銀,這還不包括大量流向葡萄牙等西方列強的白銀。
並且當時的形勢,明朝依然處於半禁海狀態(tài),流通不暢。
如果換成現(xiàn)在,只要倭國有,王巨就有辦法全部換過來,並且可以用暴力開採,提高其產(chǎn)量。
當然這些產(chǎn)量數(shù)據(jù)王巨不清楚了,只知道那時倭國的白銀震驚了整個世界,那麼產(chǎn)量還會低嗎?
王巨話音一轉(zhuǎn),又說道:“這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狙擊貨幣對外流通,這也分爲兩步,第一步生產(chǎn)外番的貨物,外番有倭刀夏國劍,我們大宋就要有桃溪劍、精美的蠻刀。外番有倭國扇,我們就要有更精美的竹扇、玉扇、骨扇。外番有各種棉花織品,我們大宋儘量推出比他們更精美更廉價的製品。”
什麼都有了,宋朝自然就成了貿(mào)易輸出國,各種金銀也就返頭向宋朝流通了。
“次之下詔,對外貿(mào)易輕稅免稅,用之刺激輸出,而不是輸入。”
這就是趙頊要做的事了。
這個對外貿(mào)易不僅是幾個市舶司的貿(mào)易,還有對遼國、西夏、吐蕃的互市貿(mào)易,如果對外出口完全免稅,宋朝一年將會損失許多收入。
因此趙頊蹙了蹙眉頭。
王巨又說道:“第三步,陛下,你率領(lǐng)著大宋更加強大。”
強大到一定地步,用得著向西夏、遼國每年送出那麼多銀子、絹綢與茶葉嗎?
實際王巨很想說,最少現(xiàn)在用得著還繼續(xù)給西夏歲賜嗎?
爲什麼給歲賜,花錢買安!但沒有買到安,又非是慶曆之時,宋朝與西夏邊境戰(zhàn)爭已經(jīng)佔據(jù)上風,爲何還要繼續(xù)給歲賜替其輸血?
不過王巨只說了一句,孫固臉上就已經(jīng)露出一點不高興的表情了。
老王也感覺到氣氛不大妙,立即打岔,問:“子安,然而普通百姓如何甄別銀子真假?”
“王公,我朝執(zhí)行交子已經(jīng)好幾十年了,與銀子相比,交子更貴(指面額更高),也更易仿造,但爲何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僞造事件?實際很簡單,金銀當成貨幣後,它們是用於官府採辦,或者大型交易,那麼銅幣也就節(jié)約下來,如果銅幣全部節(jié)約下來,難道以我朝的銅幣數(shù)量還滿足不了普通百姓的需要?”
宋朝大多數(shù)普通百姓肯定無法甄別銀子真假。
但放在大宗交易上,那些大商人難道不能甄別出來?
與交子是一樣的性質(zhì)。
只不過交子是一張紙,它的信用始終成問題。
其實一旦銀子大規(guī)模流通,根本就不存老王的擔心,明清就是最高的例證。
到此,王巨已經(jīng)解釋了他帶銀子回來的用意。
不然如何說服趙頊?
趙頊點了點頭,說:“王卿,你再說一說交趾與大理的情況。”
“喏,臣先說交趾,我到廣南後,面對郭公南征留下的局面,做了一番推想。第一種,繼續(xù)維護郭公南征的局面,重新與交趾交好。然而郭公只擊殺了數(shù)萬交趾士兵,十年後交趾會不會恢復過來?其實不用十年,可能五年不到時光,就恢復過來了。比如西夏吧。但恢復過來後,我朝還舍不捨得再拿出三十萬軍民南征?”
其實郭逵這次南征將交趾嚇壞了,交趾老實了好長一段時間,然而在座的誰能知道。
讓王巨這一說,無疑幾年後,交趾反而因爲郭逵這次南征傷亡慘重,坐量著宋朝捨不得下血本再進行第二次南征,那麼必然會變本加厲。
郭逵成了犧牲品!(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