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總是惺惺相惜的,無論是貝克鬆還是讓。雅克,骨子裡,依舊是藝術靈魂。即使如今兩個人走的道路已經完全不一樣,也不妨礙他們彼此之間的欣賞,和對藝術的共鳴。
貝克鬆導演和晴安雖然認識時間不長,但是相互間交流也很多,對於晴安在片中表現出來的靈氣和演技,他真的很滿意——這也意味著這部他花費了很多心血的精心之作,真正有了靈魂。
所以他直接會稱呼晴安爲“簡愛”,這就是一種愛屋及烏的心理,也是對晴安的高度認可。
但是和讓不一樣,貝克鬆覺得自己老了。
這種老不是年紀上的,是心態的,是精神境界上的;這些年來,貝克鬆逐漸發現自己的藝術靈感在減弱,太多的電影節,學會,票房佔據了他過多的精力。
曾也是少年風華,曾也是法國和世界影壇的奇蹟,只是逐漸的商業化之後,那種消耗已經很難停下來,他和讓不一樣,他逐漸地世俗化,得到的名聲和金錢更多更大,但是才華和靈感也在飛速地消耗著。
簡愛是他最後一部遵循內心的成人童話,凝聚了一個風華絕代的藝術家深厚的期望,是他前半生輝煌璀璨的總結。
人人都說,法國像一個優雅琮瑢的女性,沒有誰比法國人更懂得如何拍攝女性題材的電影——意大利人也不能
。
這句話是對的,在貝克鬆身上尤其對。
他半生的縮影重新投放在這部世界名著中,因爲貝克鬆,這部戲不是翻拍,不是模仿,不是演繹,而是簡愛。
這部電影以後,他是貝克鬆影業的總裁,是世界級的法國知名大導演,是商業模範,是政府顧問,但未必是藝術家貝克鬆。
晴安是很幸運的,她見證了貝克鬆半生的驕傲和光榮,也成爲電影的女主角,在熒屏上刻畫下第一個屬於她的大銀幕經典,這樣的機會很多演員一生也許都不會有一次。
何況除了貝克鬆,還有讓。雅克;如果說貝克鬆是大導演,那麼讓就是孤傲的雪峰,每一部作品都可以載入電影史教學的人物。
無論是《夜鶯之歌》,還是《海的女兒》,這其中任何一部戲放出去,只要加上讓。雅克這個名字,就會有無數人哄搶的頭破血流。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這樣的機會呢?
一個演員,有多少機會被這樣的導演看到和欣賞?
時也,命也。
有幸運,也有必然。
如今的華夏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影視市場,尤其是最近兩年,華夏國的電影收入暴漲,已經超越美國的票房市場,成爲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
電視劇市場的高人氣演員,有很多機會接觸電影,晴安就算沒有法國之行,一樣可以接到國內資源不錯的電影。
而中法建交和友好的大背景下,擁有華夏國籍,中法混血,精通法、英、泰、緬語等多國語言的晴安,成爲中法文化節代言人的時候,有獨到的優勢。
就連她非同一般的家庭背景,也成爲了運氣(實力)一部分,貝克鬆從影這麼多年,也只能感慨一聲:“你和簡愛一樣,是被幸運女神眷顧的女生啊。”
琮瑢:如此幸運的晴安,一定要好好感謝親媽瑢瑢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