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諳這些彎彎繞繞,陪他聊了會兒,苗奉先就離開了。
太子殿下如今日理萬機,再不復一年前可以偷閑摸魚。
晗月公主心里這時想的是:馮妙君在峣都呆了多久,為什么離開后才通知她?
看著丈夫離開前英俊的側臉,她能猜到閨蜜大概是為了避開某些“不必要”的麻煩。男人是不是徹底絕了念想,連她這枕邊人都不清楚,馮妙君又怎么能知道?苗奉先的地位身份,早就決定他不會像女人那樣從一而終。
再說,經歷了上一次婚典被擄事件之后,她和馮妙君的關系已經變得有些尷尬而微妙。
相見爭如不見,或許這樣才是最好吧。
她輕嘆一聲。
不過馮妙君為何在離開后又將馮記留給她?
唔,回想上一次分離的場景,馮妙君是和云崕一起離開的。對于這一點她雖然羨慕嫉妒恨,但仍看得出好友的滿心不情愿。
可是現在,云崕仍舊在魏國呼風喚雨,而馮妙君卻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回峣都,這兩人是分開了的。該不會是……
馮妙君從國師身邊偷溜了?
她越想越覺得可能。呵呵,真不愧是她的死黨,和她一樣喜歡落跑!
那么馮妙君現在又離開了峣都,連下落都不敢說給她知道,難道是被云崕打探到下落才不得不逃走?
這樣說來,云崕的人手應該快到,或者已經到達峣都了。
馮妙君在這個時候把馮記留給她……
晗月公主想了想,吩咐從晉國一直跟在身邊的嬤嬤:“去替我接收峣都西南寮的馮記商行,教所有人知道,現在那里歸太子妃所有,別讓人動不該動的念頭。如若有人鬼祟打探打聽,一概抓來給我!”她就再幫馮妙君一個忙,順便給云大國師添一添堵,算是出一口自己被綁架的惡氣。
“是。”
¥¥¥¥¥
戰報傳來,蕭衍重重拍案而起:“太子離開濟陽,舉兵來攻了!”隨即握著自己右肩,痛呼一聲。
前不久遭人暗算,他傷在右肩,根本還未好全。
這里頓時一陣忙亂,近侍給他找了太醫來診治、換藥、包扎,前后又用了小半個時辰。
云崕就坐在一邊悠哉欣賞,直到蕭衍將所有人都揮退,他才順手布了個結界,從小桌上舉起茶盞,抿了一口:“反了就好。”
蕭衍依舊按捺不住心中激動,站起來踱了兩圈才道:“他既然起兵,也莫要怪我出手反擊。”他答應過老頭子,決不首先對兄長舉刀,但太子都發兵來攻,就別怪他“自我防衛”。
對先王的承諾陰奉陽違,他心里有幾分愧疚,但這幾年兄弟勢同水火,只要太子登上王位,第一個要對付的恐怕就是這位二弟了。
蕭衍笑道:“現在太子也該發現,自己收到的情報是假的了。”
“縱然知道,也騎虎難下。”云崕淡淡道,“他只能將錯就錯、強攻魏都,就算不能殺掉你,至少要把你打垮。”倘若沒有元力這種牽制,魏太子大可以在陪都立國、宣布魏廷政權無效,從此與蕭衍對峙,畢竟他才是王位的順位繼承人。
這么一來,便是分裂。
不過元力的存在,迫使他必獲取傳國玉璽才算作授命于天、得黎民認可。
也即是說,從蕭衍拿到魏國玉璽那一刻起,除非他當即拱手讓出,否則他和魏太子之間就再也沒有調解的可能。
魏王也知道這一點,才要求他向兄長臣服。
把握住大好機會,蕭衍當然不甘心。
現在,兄弟之間既已兵戎相見,那么就非要分出一個高下不可。
贏家通吃一切,輸的身敗名裂。
“多虧國師大人截獲鄭王后與魏太子的通訊,偽造情報與他。”蕭衍滿足地嘆了口氣,“否則我們手頭證據不足,他盡可以大搖大擺進都,入主王廷。”
魏太子前后收到的鄭王后情報當中,混雜著一封假信!
事實上,是云崕悄然遁入太子東宮,從書房中找出了《乾元寶錄》,卻沒有驚動任何人。刺客許諳既然在身上放置了自己與太子的書信,又怎可能做戲不做足全套呢?
魏王剛剛過世,蕭衍就問云崕:“兇手是太子?”
云崕聳了聳肩,反問他:“你覺得呢?”
彼時蕭衍哪怕在極度傷心中,也敏銳地察覺云崕的態度別有深意。魏王薨得突然,國師理論上說是獨立于國家體系之外的超然存在,但歷史上哪有國師會脫離政事?所以,云崕現在就要開始考察他了么,以決定最后真正倒向哪一邊,他,還是太子?
蕭衍抿了抿嘴:“盡管我不喜歡大哥,但兇手也不是他。”
“哦?”云崕挑了挑眉。
“就如國師方才所言,時機不對。”蕭衍望向烏涪雪山,“他還在赤嵌森林攔截晉軍。我想,他沒返回都城之前,不會行此下策。”如果太子身在都城,那么魏王一死,他就可以順理即位;可是現在他自個兒離都城也有數千里之遙,這一路回去不知又要橫生多少波折。別的不提,蕭衍若能早他一步趕回都城,大可以動些手腳。
王位的承襲何等重要,太子就算有心,也絕不會選個自己不在都城的時候對君父下手。“當然也不是三弟,他威望不能服眾,更沒有繼承權。所以——”蕭衍重重嘆了口氣,“到底是誰,峣國么?我已答應父王,一定替他報仇!”
云崕緩緩搖頭:“恐怕,也不是峣國。”
魏王發兵伐峣,峣人恨他入骨,動機滿滿,難道兇手還不是他們派來?蕭衍想了想,沮喪道:“的確,如果兇手是他們派來,苗奉先不會這么干脆就撤兵。”
可是刨除了以上人選,魏國和魏王還有數不清的敵人,每一個都有動機。“靜下心來慢慢找,總會有線索的。不過——”云崕拍了拍他的肩膀,“這人既然開了條路,你要不要順勢走下去?”
那從時起,蕭衍就知道自己沒有別的選擇。
指使許諳之人出于什么考量,要栽贓陷害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