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兄說的很對,我們此時就是要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趁敵人勢單力薄時,多謀求一些戰果,打下堅實基礎,若待他日時局一旦發生重大變化,敵人的力量突然增強,必然困難重重,想要啃下東南亞這塊肥肉,就不那麼容易了。”李天成也點點頭說道。
會議繼續進行了下去,結果很快按照李天成的想法展開了行動計劃,將會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很快到了六月五日,炎熱的夏天降臨到了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振海軍頻頻在南海的活動,使得英法兩國在東南亞殘餘的艦隊早已退守到了印度洋地區,他們不敢留在東南亞地區繼續遭受振航母艦隊的巨大威脅,振航母艦載機的一個俯衝,就會讓他們可憐的東亞艦隊灰飛煙滅。
而在緬甸戰役打響之後,馬來西亞的英軍早已在積極戰備之中,但他們的戰鬥力同樣不盡人意,裝備十分低劣,連像樣的火炮都沒有幾門,通訊裝備分有限,難以抵擋已經配備了大量無線電通信電臺和火炮的振進攻。
英國人在馬來西亞的九萬軍隊分成了兩股,一股在新加坡,駐紮了五萬人,一股在吉隆坡及其周邊地區,駐紮了四萬人。
英軍想要扼守住馬六甲海峽,使得振無法進入印度洋,所以更加註重新加坡的防守,但在香港被打得慘敗的英國人明白,要抵擋振的強大航母艦隊,依靠東南亞地區的二三流部隊,根本不夠,遠東的局勢顯然已經不是他們能夠控制的。
英國人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們心裡一點底都沒有,也根本無力從歐洲抽出身來,盡最大努力阻止振西進,丟失馬來西亞幾乎已經成了英國朝野內一致的聲音,沒有人懷疑振的能力。
而保住緬甸地區,成了英國人企圖留在東南亞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英國人將最後的砝碼壓在了緬甸,他們已經從印度殖民地開始調集軍隊,企圖進入緬甸,加強防禦,英國人明白,振急於打通馬六甲海峽,是與緬甸戰事也密切相關的。
一但振控制了馬來西亞,振的海軍將可以直接抵達緬甸南部的重要港口仰光等地,在緬甸南部港口城市登陸,振的裝甲部隊將橫掃緬甸中南部地區。
英國人早已看出了這種可能性,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依靠印度人來阻止振的進攻,保住緬甸成爲他們牽制振的一個重大策略,能晚一天讓振馳騁在印度洋,就晚一天讓振的航母威脅到英國中東殖民地的安全。
一切都在雙方的預料之中發生了,六月五日清晨,正在新加坡積極備戰的英軍營地空傳來了巨大的轟鳴聲,一百架振的飛機從航母起飛,出現在了新加坡城市空,刺耳的飛機發動機噪音讓新加坡這座城市的人們紛紛從睡夢之中驚醒了,在這一刻,他們都明白,東南亞的戰事已經擴大化了,振在進入緬甸和越南之後,馬來西亞成了下一個目標,而這也是同盟國的華夏國在東南亞賣出的更加堅實的一步。
馬來西亞從沉靜之中進入了炮聲隆隆的嘈雜狀態,英軍在馬來的部隊遭到了猛烈轟炸,而爲了保證他們的港口城市不丟失,英軍也不可能躲入深山老林之中進行叢林戰,在開闊地界的英軍無法有效阻擋住振的空襲,第一天的轟炸,就使得他們的營房、彈藥庫、各種設施都遭到了嚴重破壞,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馬來英軍更加沒剩下可以依賴的了。
六月五日的華夏日報報道了振空襲新加坡的消息,稱這是一次振奮人心的行動,表明振未獲得戰爭的勝利,實現華夏國榮譽賣出了最爲重要的一步,華夏國一定要將英法殖民者徹底趕出東南亞地區,使得這一地區重新迴歸到華夏國的利益圈內,重建歷史中國與東亞地區的密切關係。
華夏日報是李天成爲楊紫茵單獨打造的一家報紙,報道多以時政要聞爲主,楊紫茵成爲了華夏日報的老闆,旗下員工已經從一九一五年的兩百多人,發展到了遍佈全國的五千多人,報紙日發行量已經突破了兩百萬份,成爲國內排名前五的報紙之一。
華夏國在出兵東南亞之時,聲明瞭此舉並不針對東南亞各國人民,而是針對協約國的敵人,希望東南亞人民共同參與到反抗英法殖民者鬥爭之中,從而恢復他們的國家,和華夏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好和密切聯繫。
華夏國向東南亞地區的人民承諾,振進入東南亞之後,將不採取殖民地方式對東南亞各國進行統治,而是讓東南亞各國建立起與華夏國聯繫密切的好政權,但這個政權必須是在華夏國的監督下組成,不能對華夏國抱有敵意,也就是說華夏國雖然支持東南亞地區擺脫歐洲殖民者徹底獨立,但卻並不希望看到幫助下獨立出來的東南亞各國,出現和不和諧的聲音和對抗,這一點算是東南亞各國對華夏國幫助他們獨立必須作出的承諾。
經歷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被歐洲殖民者殖民統治的歷史,東南亞地區的民衆心中對於殖民者的仇恨並未消亡,他們英法等殖民者是靠著屠殺和羞辱他們的先人,而佔據了他們的土地,對他們實施奴役和統治,早就有將殖民者趕出他們國土的念頭,只是根本沒有這份力量。
當然也有一些東南亞地區的人已經習慣了英法等國對他們的統治,甘當統治者的走狗,這種人無論在哪個歷史時期,和在哪個國家都存在,他們認爲振的進入將會打亂他們原本安定的生活,採取了幫助殖民者抵抗的態度,但這些人並非主流,大多數東南亞地區的人民依然渴望得到解放,渴望建立獨立的國家。
雖然振的到來使得東南亞地區感到可能只是即將要更換一個統治者而已,他們的民族命運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但振出的承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至少華夏國放出的更多是善意,而不是殖民統治者那般頤指氣使的態度,讓他們逐漸華夏國對東南亞地區的好,和幫助他們獨立建國的誠意,只不過這些誠意也是有附加條件的,那就是在廣泛的東南亞地區建立親華政權的必要性。
歐洲戰事並沒有因爲德國等國從中國進口了少量的裝甲車和飛機得到根本的改變,先進武器的出現,只是幫助德國人和同盟國在局部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在根本沒有改變戰爭的格局,歐洲依然處於膠著狀態之中,畢竟歐洲的技術能力還十分的厚實。
英法等國強烈要求美國封鎖巴拿馬運河,禁止華夏國武器通過巴拿馬運河運送到德國等同盟國的呼聲越來越高,英國人也加大了力量封鎖德國沿海的港口,使得德國的戰略物資無法從歐洲盟國以爲的地區運送到國內,華夏國對德國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遏制,因爲華夏國的商船在大西洋遭到了英國艦隊的攻擊,使得華夏國與歐洲盟國不得不暫時停止了武器出口協議。
英法等國越來越擔心華夏國向印度洋和中東地區滲透的步伐,他們擔心華夏國即將和歐洲盟國會通過紅海和阿拉伯地區和土耳其獲得聯繫,從而使得同盟國將廣泛的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連成一片。
同時,英法要求美國參戰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英法明確地告訴美國人,他們躺在家裡睡大覺的已經不多了,同盟國解決掉歐洲大陸之後,下一步一定會將觸手伸向美洲地區,美國將很難自保,各種極盡挑唆的言辭都被英法等國用盡,他們巴不得美國今天就宣佈參戰,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而崇尚自由而不願意捲入戰事的美國人也在艱難的思索之中,他們正在徘徊不定,而他們感到的威脅卻絲毫沒有減少,而是與日俱增。
美國的海軍正在做著大量的準備工作,美國的航母數量已經從兩艘增加到了四艘,在數量與振持平,而美國大造航母的計劃已經曝光,未來一段內,他們計劃要造出的航母比華夏國還要多,美國計劃之中到一九一七年,就準備下水十五艘航母,這種建造速度顯然不是和平時期應該有的,不得不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
一切跡象表明,美國人雖然沒有答應英法的建議,但他們的確在爲戰爭做著最後的準備,至於向誰開戰,何時開戰,還不得而知,各國也在爲美國即將參戰做著一些列的準備工作,華夏國更加不例外,儘快結束東南亞戰事成爲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