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比利辭別阿拉坎,取路趕回羅馬,不一日,早到羅馬國,正逢國王上朝,慌忙使人通報。國王傳進,比利進朝拜道:"臣比利拜見主公,愿萬歲萬萬歲。臣奉旨前往伯羅國歸來,幸不辱命,今有其君阿拉坎表章,托臣轉奏陛下,乞萬歲龍目一觀。"國王道:"拿上來給寡人看。"內侍取上表章,呈上國王。那羅馬王展開放在龍案上瀏覽,只見上面寫著:"臣伯羅國阿拉坎書奏天可汗羅馬國萬歲:臣蒙主公天恩,得以加封為國邦,又賜斧鉞,為諸侯之長,掌征伐之權,今陛下令臣討伐阿斯特,臣不敢違旨,當奉命而行,阿斯特本一小部落,無一寸之功,因主公仁慈,憐而封之,彼不知報本,反而忤逆萬歲,此罪不容誅,以臣之見,不滅其國,不問其罪,一則與國法有礙,二則恐別國效仿其不臣行為,三則主公威信墮矣。今臣愿舉國中精銳之兵,為陛下討此不臣之邦。然而臣創國之初,百廢待興,且小國寡民,今僅有數千人馬,未曾精熟,而平日訓練有素,堪戰者僅有三千精兵,然而糧草卻不足一年之供,愿陛下憐之,發兵送糧以助我軍,如此,阿斯特不亡何待?愿陛下定奪。"羅馬國王看罷,乃對群臣道:"伯羅國自稱難敵阿斯特,想我天朝上邦發兵運糧助他,只是如此一來,我羅馬堂堂大國,不能讓小邦賣命,反而讓彼索取軍糧,豈不是威信掃地?"言未畢,轉出托爾斯道:"陛下差矣,臣聞阿斯特國雖小,然而麾下文武甚多,且阿斯特雄才大略,其志不小,羅伯特深通謀略,加上招安了草寇雷路斯和阿泊斯,二人智勇兼備,臣常看阿斯特有不臣之心,暗派密探窺視其國,果如臣慮,阿斯特野心勃勃,若不早滅,恐為后患,然而伯羅國不能敵他,故而阿拉坎求兵求糧,乃是正理,愿陛下助他一臂,亦為鏟除阿斯特,以免后患。"國王聞言道:"卿言是也,寡人且助他騎三千,兵馬兩萬,糧草供應一年。"乃問道:"哪位將軍愿領兵前往?"言未畢,轉出大將利西斯奏道:"臣愿往。"國王大喜,封為平寇大元帥,令其提騎三千,軍兩萬,運送糧草前往伯羅國。利西斯得令,下操場點兵,朝伯羅國會師。
卻說伯羅國阿拉坎自從送走羅馬使節,乃與麻齊商議道:"羅馬國王不知會不會發兵相助?"麻齊道:"主公放心,臣買通奸臣托爾斯,此事必成,愿陛下靜待數日,必有好音。"阿拉坎應允,然心中疑惑不已。不覺十日,這日,只見軍人來報:"羅馬國派平寇元帥利西斯領三千騎、兩萬大軍來助,現扎營城外,請主公定奪。"阿拉坎大喜,親率領群臣出來迎接。利西斯自以為上邦大將,輕視小國君臣,也不下馬,僅揚鞭拱手。伯羅國君臣愕然。阿拉坎笑道:"將軍鞍馬勞頓,請三軍歇息數日,待寡人點齊軍馬,一起與將軍前往討伐阿斯特,今備有酒肉,以犒三軍。"利西斯聞言,斜目笑道:"有勞了。"眾臣見利西斯傲慢無禮,俱憤憤不平。阿拉坎乃令宰羊備酒犒賞羅馬軍。
當晚安頓了羅馬眾兵將,安排利西斯館驛休息,乃召集群臣商議出兵之事,眾人皆說利西斯傲慢無禮,恐羅馬不以我軍為人看待,途中若出差錯,則大事去矣。眾人你一句我一言,說得阿拉坎默默無言,低頭嘆息。麻齊道:"諸君,今我國實力誠不足以與羅馬抗衡,小不忍則亂大謀,諸位不可多言,不可缺禮,待滅了阿斯特國,別有計較。"眾人默然。阿拉坎道:"誰愿為元帥?"言未畢,轉出德倫道:"臣愿往。"阿拉坎道:"卿之才,智有余而勇不足,須得一名先鋒為你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德倫奏道:"臣思之熟矣,將軍庫圖勇冠三軍,可當此任。"國王大喜道:"卿舉之甚當。"乃令德倫為元帥,庫圖為先鋒,點兵三千待命。
次日,君臣一起來見利西斯,阿拉坎笑道:"將軍勿怪,敝邑狹小,且創國之初,沒有多余人馬,前時已奏天可汗,故而得將軍至此,今寡人派德倫為元帥,庫圖為先鋒,領兵三千隨將軍前往討伐阿斯特。"乃引二將見,互相見了禮,利西斯道:"貴國若不能多派人馬,補給之資則需運來,不使有缺。"阿拉坎道:"此正理,望將軍勿疑。"兩路軍馬乃發兵,利西斯對德倫道:"我大羅馬國為著貴邦,派了那么多人,將軍可為我打頭陣。"德倫聞言,尋思道:"知己知彼乃兵家之要,今不明阿斯特虛實,且國力相當,倘若在前有失,奈何?"利西斯看德倫沉吟不語,心中不悅道:"將軍既為元帥,為何不肯向前?莫非怕死么?"德倫聞言無奈,只得道:"小將愿領兵在前開路。"乃與先鋒庫圖先將三千軍在前,浩浩蕩蕩朝阿斯特國進發。利西斯領兵在后慢慢跟上。不知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