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大太子這一回是真的坐不住了,如果換是別的帝國佔領天都郡城,他肯定無動於衷,但金帝國可就不一樣了,對中原的百姓來說,簡直就一個大災難。
因地理等原因,塞外物資匱乏,居住在大草原上的部族都是以遊牧、獰獵爲主,根本就不從事生產,犯邊是掠奪爲主,鐵蹄踏處,基本都變成無人區,真真正正的搞破壞,若是讓部族人入侵中原,這天至少得塌下來半邊。
雖明知帝國現在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但天都郡城的失陷,他不得不飛鴿傳書丁泰和周勃兩人,命他們率摩下的第一、二水師艦隊出動,伺機拿下臨潼、江淮、豐都三座郡城,當然了,首要目標是殲滅晉帝國的水師艦隊,晉帝國的水師主力可是窩在豐都郡城外的東江集水師營寨裡,奪取制江權,才能把部隊和軍用物資源源不斷的運送上岸。
他命炎龍軍團統帥卓風行坐鎮義烏郡城,務必保證義烏郡城不失,之後率衆匆匆起程,拼命的趕路前往平塘險關的烏縣碼頭,在那裡搭乘商船趕往紹關。
事出突然,形勢緊急,衛大太子要趕時間,不得不把附近所有的大小商船徵用一空,用來載運陷陣營的五千重甲士,商行雲則率三千虎豹鐵騎沿陸路趕往紹關。
滔滔怒江延綿上千裡,但唐帝國已被吞併,江面上除了大秦帝國的戰船橫行無忌,晉帝國的水師艦隊活動範圍僅限於紹關至水虎關一帶的江域,安全上根本不用擔心。
這期間,明珠、赫進、李文東也分別接到命令,做好出擊的準備,秦帝國之前雖然沒有渾水摸魚的打算,但幾大軍團還是集結了部份兵力,分別集結在紹關、水雲關和飛虎一帶,擺出一副要渡江攻擊的態勢,目的是隻是了迷惑周王而已,但現在恐怕真的派上用場了。
前往紹關的沿途,有夜不收乘快船追趕,把各地的戰事進展情況呈報,目前,各帝國的大軍仍然在猛攻晉帝國的邊關,但戰事沒有絲毫進展,即便周帝挾攻佔商洛郡城的銳氣,攻擊勢頭卻在曲陽城下受阻,各方都損失慘重。
對衛大太子來說,各方損失慘重是好消息,不過,也有壞消息,金軍十萬大軍圍攻義陽重鎮,義陽太守吳義僅抵抗了三天就獻城投降。
義陽省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道交錯縱橫,非常適合耕種水稻,義陽也因此有糧倉之稱。再往東就是豐都郡城,晉帝國的三大江防郡城之一。
義陽城裡屯積了大量的糧食,
金軍有了義陽的糧食,一下解決了大軍的供給問題,足夠支撐幾十萬大軍近半年作戰所需的糧食消耗。
更要命的是另一支八萬人的金軍部隊正在圍攻信陽郡城,幸好金軍野戰厲害,但卻不擅長攻堅,損失了不少士兵,仍未能攻破城池。
不過,形勢不容樂觀,信陽的守兵只有五千人,即便太守茅新在內亂時也想擁兵自重,拼命的擴充軍隊,但也僅一萬五千人而已,而且還得分守轄下的所有縣城,兵力完全分散,能不能守得住信陽郡城?能守多長時間?還得看太守茅新是否有骨氣,拼死守城的決心?
總之,太多讓人不安的因素,讓包括田策、溫子山、巫悠等心腹主謀都沒法估測信陽郡城能夠支撐多久?
一旦信陽失陷,金軍就算是在中原之地紮了腳,退,可以義陽和信陽拱衛天都郡城這個門戶重鎮,攻,也同樣以義陽和信陽兩郡城爲前進基地,向西可攻平陽,直接威脅晉帝國的都城西京,向南可攻黃州,威脅燕雲關,向東可攻取豐都,奪取晉帝國的水師,以怒江爲天險屏障,與大秦帝國隔江對峙。
這是最糜爛的局面,也是衛大太子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不過,他現在仍在前往紹關的路上,而水師的戰報還沒有傳來,他除了焦急,啥事也做不了。
直至入夜,一艘順江而下的中型戰船纔給衛大太子帶來了水師的消息,看過丁泰和周勃的聯名書信,衛大太子忍不住得意大笑,這消息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意外之喜。
晉帝國是大陸公認的第一強國,但歷代君王卻不怎麼重視水師,以致於衛氏的水師艦隊僅憑一省之力,就足與晉帝國的水師抗衡。直至華彬登基後,水師才受到重視,撥付大筆專款狂造戰船,擴充水師,一下讓水師的將領們看到了希望。
可惜華彬是個短命鬼,稀裡糊塗的死在了尚書右僕射公冶良的手上,他一死,晉帝國立時動盪起來,兩個尚書左右僕射大人爲爭權開戰,各省郡的太守們擁兵自重,坐看兩人打得唏哩嘩啦的。
晉帝國亂成這樣,各地的太守擁自自已的省郡轄地,足以解決軍費等問題,隸屬中央的水師卻慘了,沒有軍費來源,一下變成了斷奶的孩子。
晉帝國的水師分成三支艦隊,分別駐紮在臨潼、江淮、豐都三郡,以防備秦帝國的水師。唯一的一座造船工坊設在豐都郡城的東江集,近水樓臺,豐都的水師艦隊優先得到擴充,總共有二百五十艘大中小型戰
船,是三大艦隊裡實力最強的一支。
若是以前,晉帝國的水師還可通過徵收關稅解決自身的軍費問題,但打自大秦帝國吞併了衛、唐兩帝國之後,秦帝國的商人可直接走青唐雪山道與部族人進行商貿往來,就算用商船順流載運貨物,江面上也有秦帝國的水師戰船遊弋,依然處於弱勢的晉帝國水師根本不敢尋釁開戰,水道的關稅幾乎都被秦帝國把持壟斷。
三大水師艦隊一下斷絕了軍費來源,臨潼、江淮兩支艦隊的統領無奈下只得向本郡太守臣服,交出了艦隊的指揮權。
豐都水師艦隊統領張昭向豐都太守雲舞陽求助,雲舞陽爲逼迫張昭屈服,達到掌控水師艦隊的目的,不僅沒給張昭撥付一枚銅錢,相反還命士兵在江邊佈防,嚴禁水師的士兵登陸。
張昭氣得暴跳如雷又無奈,他的豐都艦隊已經斷餉斷炊N天,士兵們都餓著肚子,全靠打魚充飢,再不解決問題,士兵就算不造反,艦隊也崩潰。
絕望之下,張昭只得召集摩下一衆中高級軍官商討水師的出路,如果豐都的太守雲舞陽象臨潼、江淮兩郡的太守一樣給予水師一定的禮遇,說不準張昭早把整支艦隊交出去了,偏雲舞陽平時就對張昭不爽,雲舞陽的屬下受此影響,自然也對水師的士兵種種刁難,雙方的士兵多次發生衝突,勢同水火,水師的所有將官無人願意投靠雲舞陽。
這條路沒法走,只能投靠臨潼或江淮的太守,但晉帝國的前景令人擔憂,又有秦帝國強大的水師艦隊在一旁虎視耽耽。且不說秦帝國水師的戰力有多強大,因爲水師也是一支燒錢的兵種,臨潼和江淮兩郡的太守明顯不重視水師,雖然各接收了一支艦隊,但並沒有設立造船工坊,日子久了,戰船也慢慢陳舊破損,維修都難,萬一與秦帝國的強大水師艦隊開戰,那更是損毀一艘就少一艘,直至水師艦隊不存在,水兵轉變成步兵,這讓張昭等將領無法接受。
經過一整天的商議,無奈之下,張昭只得選擇第三條路,那就是投靠秦帝國,因爲秦帝國一直重視水師,因此,他們的水師艦隊一直很強大,把號稱大陸最強大的衛帝國水師艦隊全滅掉是最好的證明,也只有投靠秦帝國,他們纔有容身之所,纔有施展能力的舞臺。
於是,在徵得摩下一衆將官的同意之後,張昭派使者過江,與丁泰周勃接觸,商談投效事宜與條件,兩大水師統領喜出望外,連忙派人把這天大的喜事兒稟報給衛大太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