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方兵馬退回大營后,兵將損傷不計,重要的是士氣上的嚴重打擊,使得一向無畏向前的南疆軍都懼怕了起來。
沖鋒陷陣他們不怕,因為他們是南疆士兵,但是去白白送死這是誰都不愿意的。
楚毅先去看望了受傷的楊七郎,躺著床上的楊七郎見了楚毅,掙扎著逞強起身解釋道:“這次是末將有些大意了,沒想到那畜牲有這么大力道,下次末將一定替主公宰了那畜牲。”
楚毅見楊七郎只是受了點皮外傷并無大礙,笑著慰問幾句后便離去了。
楚毅回到了帥帳之中,里邊賈詡、王累、李恢三位隨軍軍師參謀和姜維、林沖兩位統軍大將已經在列。
雖然吃了敗仗,但諸人的神情都還是較為輕松的,顯然對于沙翼的三萬象兵,諸人都有計策破解。
楚毅問道:“沙翼這廝的三萬象兵雖然是無法遠程作戰,但在這盤蛇烏戈兩地,還是能隨性而動的,這大象出動,地裂山崩,比重騎兵強悍了不知多少倍,諸位可有良策破敵?”
李恢率先出言道:“這一戰我軍雖說是慘敗于沙翼之手,但屬下以為,也并非全害無益。
我軍自出天云以來,雖有小阻,卻也連戰皆捷,將士無畏攻伐的同時,卻也助長了許多傲驕之氣,以為天下無敵,此戰之敗若稍加引導,使三軍將士知曉天外有天的這一道理之時,還能激發潛力,拼命訓練,更上一層樓。”
楚毅點頭表示贊同道:“德昂言之有理,我南疆大楚,志在天下,并非區區一南嶺之地便會滿足。
中原之地,地繁人廣,奇人異士極多,能在此使得諸將士收以驕傲之心,不減積極向上之志,我心甚慰!”
“此事,便由你去暗中引導。”楚毅一指李恢道。
李恢行禮領命。
稍息,姜維道:“這象兵雖然無可抵擋,然而兵將始終要作息,末將聽聞這大象怕火,不如使密探得這大象棲身之所,夜魅之時前往突襲……”
賈詡摸摸山羊胡道:“聽了伯約將軍所言,屬下亦想到一物,即然那大象怕火,那不如使工匠制以木獸,以鋼為爪牙,體涂五彩之色,口放黑油噴火,鼻冒黑煙,三軍齊進,沙翼必然自相踐踏,再使猛將捉定沙翼,一戰而定也。”
姜維聽罷,贊道:“賈軍師所言極是,末將之計,其中更為兇險,稍有不慎,又得損敗。”
楚毅亦是大喜,立即傳令軍中工匠,制造與大象一般大的木獸五百,制以鋼爪鐵牙,便靜待佳音。
三日間,沙翼率軍百般辱罵搦戰,楚毅只是不戰。
三軍憤慨不平,楚毅即令人向沙翼下了挑戰書,次日各率兵馬,再次在三日前所戰的荒野會面。
沙翼坐在白象上望著遠處的楚毅哈哈大笑道:“楚君遙!莫說你這十萬兵馬,便是你將你守備本地,八納烏戈的人馬盡皆叫來,也不是本王的對手!哈哈哈。”
諸將大怒,皆要請戰,楚毅抬手止住,淡然回應道:“沙翼,你可聽聞過坐井觀天的故事?”
沙翼冷哼一聲,口中念念有詞,頃刻之間,一陣狂風大作,便朝南疆一方的兵馬襲卷而去,三萬象兵,雖是雜亂無章,然而沖鋒之勢,如以抵擋。
賈詡雙目閃爍,將那雙手擺化,云氣涌動,竟將那卷動風沙的狂風化去。
三軍裂開一道口子,準備完全的五百木獸被南疆兵馬推了出來。
那沖鋒而來的大象見南疆兵馬擁出的木獸口吐烈焰,鼻冒黑煙,張牙舞爪而來,哪還敢上前,稍作掙扎,竟是朝后方奔去,各自踐踏,反而沖倒蠻兵無數。
楚毅親自出動,玄戟所指,鼓角齊進,除去還未全愈的楊七郎,南疆各方大將,各率精兵望前追殺。
南疆兵馬悍勇有序,心中有憋著怒氣,這一掩殺之勢,勢不可擋,扒山越嶺,窮追至盤蛇洞前方止。
所屬三萬象兵,盡皆死于非命,沙翼大王被南疆各方大將強追不舍,逃至無路可走,只得翻身死戰,先是被小將黃敘尋到,上前交戰不久,老將黃忠便到,父子合力欲要擒捉沙翼無果,只得就地斬殺,將首級割了,回營交差。
沙翼即死,盤蛇洞群龍無首,被一日攻破,南疆兵馬進入城中,該殺殺盡,該獎重賞。
至此,南嶺之地盡歸楚毅所得,南嶺十二洞為兩州十二郡,兩州兵民六百萬,大小城池三十余座。
陸登為天云別駕,撥天荒梁習為天云從事;
李恢為天南別駕,撥參軍王累為天南從事。帶戰、殘彪等皆為郡守。
又令冉閔為南疆第六軍統將,忙牙長、孟南、金環三結、阿會喃等為大將,訓練蠻兵,以為后用。
令曹純為天云關守將,風云、洪海為副將,率領南疆第二軍十萬,鎮守天云關!
余下王猛、兀突骨、奚尼、土安、廖化等盡隨大軍,準備回歸天武城。
所屬地方的趙風、審配、董厥等各自歸位,三軍祭了瀘水,收取蠻族民心,渡過瀘水,踏上回程之路。
五月,艷陽高照,晴空萬里,天武城南門十里之地,戲志才、楊業等留守天武將軍官吏拜迎楚毅歸來。
楚毅與各方大將入城洗塵,共享宴會,留守地方的大將,如第三軍統將趙云、第五軍統將甘寧等軍無戰事,路途也不遠,皆前來參見。
三日后,洗去疲勞,楚毅先去看了已懷身孕的孟清,已有有了很大的弧度,所謂八月臨胎,太醫言估計差不多離降生只有兩月左右。
楚毅招來丫鬟,吩咐細心照顧,又陪了孟清數日,其間百依百順,并應允了使已經到天武任職的孟余與孟清相見,一敘相思之苦。
次日,楚毅自知政事荒廢,除卻一些戲志才知會的大事外,一無所知,正待前往觀望的楚毅卻被一臉興奮的甘寧纏住。
甘寧自言這半年多訓練水軍已有成果,請楚毅前往觀看,楚毅心中也較為看重此事,便只得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