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恆帝國海軍還在苦苦琢磨著如何在一萬米左右的距離上命中敵艦呢,至於更遠的一萬五千米乃是一萬八千米,只能是等到統一火控系統弄出來後再琢磨了。
而統一火控系統複雜而昂貴,這也是爲什麼只在萬噸以上主力艦的主炮採用的緣故,各種輕巡和驅逐艦就別指望了,甚至連主力艦的副炮火力也別指望能夠用統一火控。
上述一系列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重巡這三種主力艦,全都是根據未來遠距離交戰的前提而設計的,因此採用更多門的大口徑艦炮,並採用一體化封閉式炮塔,機械全向裝填,前後加側舷雙聯裝佈局,並擬定採用統一火控系統。
同時在防護上,也是更注重水平甲板的防護、重要部分的防護,比如齊平級戰列巡洋艦,其上部建築的指揮塔的裝甲厚度,最厚處達到了兩百二十五毫米,明顯超過了主裝甲帶最厚一百五十五毫米,同樣的,平西級重型巡洋艦也是如此,其主裝甲帶很弱,最厚的地方也不過七十五毫米而已,但是炮塔以及指揮塔的防護厚度卻是不弱。
並且統一注重魚雷防護。
並且在船隻噸位不斷加大,航速要求不斷提高,同時也是爲了能夠更加適應在無盡海深處海況複雜的地區裡作戰,這些戰艦都開始採用飛剪球鼻艏。
同時爲了更好的適應未來的遠距離交戰,其桅桿都建設的比較高,讓瞭望人員能夠站的更高進行觀測,並部署光學測距儀等。
而這些結合起來,就形成了‘統一全重炮戰艦’了。
大恆帝國的統一全重炮戰艦,可不是說僅僅是追求裝備更多的同口徑主炮數量,而是爲了實現遠距離交戰的目的。
哪怕是無法安裝統一火控,難以在未來進行遠距離交戰的輕型戰艦,也就是造艦計劃裡的輕型巡洋艦和驅逐艦,其設計理念也是爲了輔助主力戰艦進行遠距離交戰。
根據大恆帝國海軍的戰略需求,再加上博瓦海戰的經驗,這纔有了平西級輕型巡洋艦這種配屬了區區七十五毫米裝甲帶的輕型裝甲巡洋艦,至於上門的八門一百五十毫米四十五倍口徑速射炮,雖然說是統一口徑並且有八門之多,不過也並不是爲了實行遠距離交戰的,因爲根本就沒打算過給這些幾千噸的輔助艦安裝價格昂貴的統一火控。
平西級輕型巡洋艦的任務就是配合新式的戰列艦、戰巡,爲主力艦提供前衛、外圍的偵查、反偵察,攔截對方的輕型雷擊艦。
而驅逐艦的任務更簡單了,提供高速前衛偵查、外圍警戒,發起高速雷擊作戰,而雷擊作戰更是新一代廣林級驅逐艦的核心任務,當然了,這是建立在熱動力魚雷研發順利,在最近幾年就能夠順利裝艦的情況下,在這之前,廣林級驅逐艦並不會比現有的元林級驅逐艦好多少。
根據兩次博瓦海戰的經驗,再加上最近幾年的技術發展,這讓大恆海軍朝著遠距離交戰這一方向一去不復返,並以此制定了完善的第四期海軍發展計劃,計劃建造一大批的新式戰艦。
不過,根據博瓦海戰經驗建造新一代戰艦的可不止大恆帝國海軍,其他海軍強國基本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根據博瓦海戰的經驗革新了自家的海軍戰術,更改了戰艦的設計思路。
但是他們的思路和大恆帝國不太一樣,技術路線也不太一樣,如此也就導致了他們選擇的新型戰艦的設計思路和大恆帝國海軍是不一樣的。
最典型的克魯爾王國海軍,經過博瓦海戰的經驗,他們堅定的認爲,混合主炮戰列艦纔是未來,大口徑主炮是射速緩慢,但是可以一錘定音,而大量兩百多毫米的速射二級主炮,可以補充三百毫米口徑以上主炮射速緩慢的缺陷,不但上可以打敵人的戰列艦,而且這種級別的速射主炮對付敵人的裝巡或其他一等,二等巡洋艦也是非常的有效。
大恆帝國海軍在兩次博瓦海戰裡,雖然京州級戰列艦也表現出色,但實際上兩艘豐陽級裝甲巡洋艦和六艘克蘭級裝甲巡洋艦更加耀眼!
由這八艘裝甲巡洋艦組成的高速裝巡編隊,在第二次博瓦海戰裡依靠高航速、大口徑速射炮火力全程壓制了迦菲亞帝國海軍,不僅僅是剛開始大幅度轉向搶佔T字頭,還是後續持續利用高航速搶佔有利陣位,都是充分的突出了裝巡在艦隊決戰裡的巨大戰略作用。
當然了,誰都知道,這種裝巡也必須是新一代的裝巡,採用硬化裝甲以獲得全面防護,必須能夠有效的抵抗一百萬五十毫米口徑以下的速射炮,同時自身必須配屬兩百毫米口徑以上,最好是兩百五十毫米口徑以上的大口徑速射炮,航速也必須領先戰列艦。
如此才能夠在艦隊決戰裡佔據巨大的戰略優勢。
大恆帝國海軍第二次博瓦海戰裡的裝巡編隊的出色發揮,讓全世界各國海軍都是看到了這種新一代裝巡的潛力,不僅僅能夠充當前衛偵查、破交、反破交等原有裝巡的任務,還能夠直接參與艦隊決戰,而且表現的一點也不比戰列艦差。
這種情況下,一大推國家海軍已經是把發展新一代裝巡擺在了最重要的計劃上,尤其是囊中羞澀,又想要維持海軍實力的部分國家,已經是不約而同的把目標瞄向了大恆帝國的新一代裝巡。
硬化裝甲、全面防護、大口徑速射炮、超過二十節的航速,這些已經是成爲了新一代裝巡的必備設計要素。
不過對於很多國家而言,想要設計建造出來還是比較困難的,不管是硬化裝甲還是大口徑速射炮,這可都是技術難度非常高的技術。
尤其是大口徑速射炮,目前除了提前好多年就研發速射炮的大恆帝國外,目前其他國家的速射炮都處於起步階段,可不是那麼容易搞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