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送上~
在老版水滸一零八好漢中,有一名排名十六的好漢,上應天捷星,擔任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人送外號“沒羽箭”張清
張清是彰德府人氏,原是虎騎出身,後鎮守東昌府。
在老闆水滸傳中,宋江與盧俊義分兵攻打東平府東昌府,約定先攻下城池者爲梁山泊主,盧俊義率軍前往東昌府,結果就在張清手裡吃了大虧。
張清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有一門獨門絕技,“飛石”指哪打哪,毫不謙虛的可以說是百發百中,又因爲飛石與箭矢有別,故人送外號“沒羽箭”。
他的飛石厲害到何種程度呢?其他的暫且不說,當初東昌府一戰,張清施展飛石絕技,連打金槍手徐寧錦毛虎燕順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醜郡馬宣贊雙鞭呼延灼赤發鬼劉唐青面獸楊志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大刀關勝雙槍將董平急先鋒索超等梁山十五員戰將,並將劉唐捉回城中。
這十五員大將當中,不乏高手,而且還有絕頂高手,比如大刀關勝雙槍將董平急先鋒索超。
可是在猝不及防之下,他們依舊被張清給打傷了,由此可見,張清的飛石絕技,絕對是極爲不一般的。
如今,隨著吳剛去而復返的,正是“沒羽箭”張清。
除了他之外,還有大刀關勝以及雙槍將董平。
他們之所以能夠湊在一起,原因很簡答,是因爲武大。
武大很早以前,跟隨童貫童大將軍北伐之前,料定那次北伐必定無功而返,是故,暗中聯繫梁山與師尊周侗,去收攏這些大將。
武大當初的想法很簡答,等大宋兵敗,他便可以帶領梁山好漢強勢登場,揚我國威。
只是沒想到,後來發生了那麼多的事情,他沒能再回到大宋。
但是無論如何,因爲武大的出現,歷史終究是改變了太多太多。
其他的暫且不論,梁山沒有在大宋境內造反,那麼老版水滸傳中被朝廷派去攻打梁山,反被梁山策反入夥梁山的那些大宋猛將,就一直沒有出現在梁山。
而武大便將這些人列了一個名單,交給了周侗。
這些名單當中,一共有十六人,都是朝廷人馬。
他們既然當初敢投奔梁山,自然是極爲有膽魄,也極爲看不慣朝廷所作所爲的,既然如此,以周侗如今的名聲與地位,招攬他們,便成了順理成章。
莫要忘了,周侗雖然如今身居高位,但他畢竟是武大盧俊義林沖等好漢的師尊,而這些人,如今都在燕雲,只要他周侗開誠佈公,招攬張清這些人還是手到擒來的。
之前周侗與丁卯察覺到東郭太尋的意圖之後,丁卯問是否要動用宋江的人馬,周侗所說的派“武大推薦的那些人”,便是指的張清這羣人。
吳剛先前逃遁後不久,便碰到了張清三人,便合力將追殺他們的大鐗營軍卒殺死,然後直接殺了個回馬槍,趕了回來。
其實他們早就到了,只是一直在尋找一個契機,將張良救出來,如今張良要自殺了,他們自然也就憋不住了。
沒羽箭張清噼裡啪啦的扔出來一堆飛石,將大鐗營的軍卒打了個措手不及,不過他重點關照了東郭太尋,組織他殺張良。
與此同時,吳剛正面殺了出來,而大刀關勝與雙槍將董平,則從兩側衝了下來。
雙槍將董平,祖籍河東上黨郡,原爲東平府兵馬都監,雙槍出神入化,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且豐神俊朗,三教九流品竹調絃,無所不通,有“英雄雙槍將,風流萬戶侯”之稱。
在老版水滸傳中,董平曾經在東平府大破宋江,位列梁山五虎將,常打頭陣,屢立頭功,滿山皆稱“董一撞”,在梁山泊排名第十五位,上應天立星。
周侗對他的招攬最爲輕鬆,因爲陽谷就在東平府治下,董平對陽谷很是熟悉,他知道武大這麼多年都爲陽谷做了些什麼,極爲佩服。
而說起大刀關勝來,則更加了不得。
大刀關勝,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五,位居馬軍五虎將第一位,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精通兵法,使一把青龍偃月刀,有萬夫不當之勇。
而且他雖熟讀兵書,深通武藝,卻僅擔任蒲東巡檢,始終屈居下僚,因梁山攻打大名府,被宣贊推薦給蔡京,領兵攻打梁山以解大名府之圍。
曾經一人之力,大戰豹子頭林沖與霹靂火秦明,武功在梁山絕對是拔尖的
如果說武松是因爲武大出現後,際遇非凡,才與盧俊義只有一線之隔,那麼大刀關勝,則本來就只比盧俊義的武功差那麼一丁點而已。
莫要忘了,老版水滸傳中梁山一零八好漢的前四人是宋江盧俊義吳用與公孫勝,除了盧俊義之外,其他人都不是以武力而聞名天下的,大刀關勝後來居上,居然橫掃其他梁山好漢,一舉坐上梁山第五把交椅,由此便足以斷定他當真是極爲厲害的。
沒羽箭張清施展飛石絕技開路,大刀關勝與雙槍將董平,再加上個武府家將三統領吳剛,勢不可擋,直接就殺了過來。
張清在扔出一堆飛石之後,改變了策略,只打要對張良不利的軍卒,對於其他人,則全都置之不理。
而其他三人的目的很簡單,大開大合,各自施展出各自最強的實力,全力砍殺,衝鋒,衝到張良身邊,將張良保護了起來。
東郭太尋心裡頭那個氣啊,就甭提了。
不過即使如此,他依舊佔據著絕對的人數優勢,他的身邊,還有大約六十大鐗營軍卒。
雖然剛纔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他依舊有把握把這些全部留在這裡。
而且,如果能將這些人拿下,他的功勞會更大
然而,東郭太尋的這個“夢”還沒來得及開始做,便已經醒了。
以周侗的老謀深算,他既然已經派了張清他們過來,又怎麼可能沒有後手?
山隘兩側,突然出現了一批漢子,人數不多,但也有三四十號人。
最爲重要的是,他們的人數似乎在逐漸增加。
東郭太尋恨不得吐血三升,滿臉晦氣,惡狠狠的下令道:
“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