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同僚們情緒慢慢的安穩下來,盧象升就淡然的道:“這次召集大家來,就是議一下防范舉措,也好最后向皇上呈報。”
于是大家就開始你一言一語的獻計獻策,不過最終不過和上次一樣,第一是京師戒嚴,一個發文各地勤王,也沒有其他辦法。
而調兵勤王,大家有了上次經驗,調動其他各地的軍隊回來勤王,那簡直就是浪費錢糧,荼毒地方,說穿了,也就是不過調回了一批豬罷了,根本就于事無補,反而是添亂。
于是,一致認為應該調呂漢強回師勤王,只要呂漢強大軍一回,這區區四萬建奴立刻就會灰飛煙滅。
關于京師戒嚴,這一點盧象升有不同意見,在調兵勤王上,盧象升也表示了不置可否。
“諸位,這次清兵二次入寇,本官卻不認為有什么太大的危急,雖然由于邊軍的原因,讓他們幾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長城大安口和龍井兩關,但遵化卻固若金湯,清兵是不會繞過遵化直奔京師的,如果是這樣,他就是自尋死路,所以,只要遵化不失,京師就是安全的,所以,京師戒嚴之事,卻不著急,以免造成人心惶惶。”
“而調兵勤王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呂漢強督師三路攻擊遼東,戰事正打的如火如荼,不能就因為這區區四萬清兵入寇,就調動呂漢強回援,這可是收復遼東決勝的一戰,也可說是滅國之戰,若是就這樣前功盡棄,豈不可惜?”
“那依照大人的意思,我們該怎么辦呢?”一個成員小心的問到。
“依照我的意見,京營雖然在上次一戰損失慘重,但在曹公公的整頓下,還可一用,出擊不行,守城還可,就讓他們加強京師防御,以應對不測。”
這個建議立刻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京營的確在曹公公的整頓下有所起色,但也就是比原先強些,更像個軍隊的樣子罷了。還有在上次一戰中,京營萬大軍灰飛煙滅,這一萬人馬也的確是不可用的,如果要讓他們參守城,那這個北京城可就等于是不設防的城市亂,先不說百姓安危,就是大家的一家家小可就危險亂,你這么一弄不等于是兒戲嗎?于是,大家對這個舉措一致反對。
最終大家七嘴八舌,討論來討論去各種意見根本就不能統一,這次會議就又有了車皮的嫌疑,于是盧象升果斷的采取了一貫的方法,投票決議少數服從多數。
結果十個人投票,竟然有八個反對進城不與戒嚴的決定,沒辦法,盧象升只能同意了大家的意見,準備這次會議之后,去找內閣首輔孫承忠,再商談一下。
京城戒嚴關乎到百姓民生,一百多接近兩百萬的北京市民,所需要的糧草物資那是海量的,這里直接負責的是內閣,因為那個主管內政,所以還要讓內閣通過才能執行。
大明分權已經多年,大家已經習慣了這軍政分家,既然這里涉及到政務,那也只能等孫承宗的內閣作出決定之后再具體實行怎么辦?
先將這京城戒嚴的問題放一放,再談一談大軍回援的問題,這時候,十個軍機處成員在此意見產生了分歧,其中有七個人堅決要求呂漢強抽調大軍回援京畿,盧象升就只是聽著,不置可否,還有兩個人卻是若有所思。
這時候,新晉軍機處成員,兵部右侍郎的楊嗣昌,第一次站出來,走到巨大的地圖前看了一看,點頭贊同了盧象升的說法:“其實,這次的四萬建奴,經過呂漢強督師的連番打擊,也早就不如原先兇悍,而我們大明軍隊在軍事革新之后,戰斗力也已經突飛猛進,不用呂督師回援,就完全可以將這股敵人殲滅在遵化周圍。”
對于同樣年輕的楊鶴兒子楊嗣昌,盧象升一直看好的,這的確是一個文人里有軍略的人才,今日一見他有了如此之說,于是就鼓勵的道:“說說你的看法。”
楊嗣昌,沒有因為他那個大明第二大嘴巴的爹楊鶴,剿匪不力下獄而受牽連,反倒是因為能力出眾,被同僚看好,一路高升到兵部,做了兵部的右侍郎,而且還被盧象升特意拉進了軍機處,成為盧象升手下的得力干將。
而楊嗣昌也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用實干肯干的精神,慢慢的抹去由于父親的罪過而對自己的影響。
得到盧象升的同意和鼓勵,,楊嗣昌就看著地圖,將心中剛剛想到的一一道來。
“敵人遠道來襲,定然是兵力疲憊,而這時候,他們也不若上次那樣,有蒙古韃子的接應,現在他們就是孤軍深入,無論是兵員還是輜重糧草,都沒有接濟,因此他們必然需要速戰速決,而他們想以詐城的方式奪取遵化,以為基礎的奸計,在黃炳燦的面前沒能得逞,所以,必將展開對遵化的攻擊,以為他們拓展縱橫空間,作為他們的立足之處,這樣,只要遵化能守住,那么,就給我們留出了騰挪的余地。”
說這話的時候,用眼睛望向了盧象升。
盧象升略微思考了一下,對楊嗣昌肯定的道:“黃炳燦干才,守軍一萬可謂訓練有素,若沒有特殊的情況,黃炳燦是能守住遵化的。”畢竟黃炳燦是自己手下使喚出來的人,盧象升對這個干將還是心有底的。
“只要遵化不失,這四萬清軍就不敢輕易進攻京師,否則就會出現被我京師通州遵化,三地前后夾擊的狀況,我認為清兵的將領怎么也不至于愚蠢到這種程度,所以我說京師的防務需要加強,但還不是到了非要全城戒嚴的地步。”
盧象升還是不想大動干戈的戒嚴全北京,就因為區區4萬清兵,就讓這天下帝都如臨大敵驚慌失措,這對天下的影響太過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