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福宮內李寧兒懷里抱著剛出生的嬰兒,眼里流露出極盡珍愛之情。
小家伙此刻正閉著眼睛呼呼大睡,白嫩的肌膚好像是雞蛋清一樣,吹彈可破。
柔若無骨的小身子包裹在黃陵被中,全身上下五一處不透著柔軟。
她在小家伙的臉上不住的親吻著......
滾燙的眼淚,滴落在黃陵錦被上。
這眉眼間有“他”三分相似,越看越遭人喜愛。
就在這個時候,小宮女走了進來:“皇后娘娘,鄭大人和武大人來了。”
“快請鄭大人進來!”
站在門口的武云昭,尷尬的攤了攤手:“伯爺,還是您自己進去吧,此刻卑職不方便進去。”
說完,他后退了幾步,離房門遠遠的。
鄭長生心里激動啊,沒想到在異域他國還能有這樣的收獲,這可是一個大胖小子啊。
要是母親得知一定會高興的。
可是祖孫見面的機會估計是沒有了......
景福宮的寢宮內,李寧兒欣喜的道:“你來了,快看看我們的兒子!”
說著,她雙手抱著小家伙遞了過去。
鄭長生小心翼翼的接過來,仔細的端詳了一下。
嗯,是自己的種沒錯的,這眉眼間跟自己倒是有幾分相像。
頓時,心下歡喜起來。
看來準備的都用不上了啊!
哈哈,老子的兒子要當高麗國王了!
“臭美個什么勁兒,還不快給兒子起個名字。”李寧兒嬌嗔道。
哦,對對,是該起個名字的。
老子的種,冠名權當然得是老子來啊。
鄭長生思索了一下:“就叫繼祖吧,繼承祖先的意志,記住你是大明人,你老子我是大明永和伯爵鄭長生。”
李寧兒默默的:“鄭繼祖......知道了,妾身記下了。不過,這個名字只能是我們兩個叫,孩子這個名字就當做乳名吧。
你起了一個大明的名字,我要起一個高麗的名字,就叫“王纏”吧。”
鄭長生:“王禪?不行,怎么跟歷史上的蜀地后主劉禪一個名字,這太不好了。”
李寧兒臻首微抬,風情無限的道:“王纏,糾纏的纏,這輩子妾身要纏死你......”
鄭長生:“......”
~~
李寧兒長嘆一聲:“我知道纏著你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罷了,你早晚會走的......”
“走之前我會把一切都替你處理好,朝堂之上你盡管放心,所有反對的聲音都將不復存在。
金氏、崔氏、李氏都將成為歷史的灰燼,掃盡垃圾堆。
以后高麗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咱們的兒子的聲音,當然,也就是你的聲音。”
李寧兒嬌羞的低下頭去,她心里暖暖的,再也沒有這更氣勢磅礴的情話了。
這是要許之以江山的節奏啊!......
就在這個時候,武云昭直接推門就進來了:“伯爺,大事已成。
崔恒這小子很聽話,不過出了點小意外,王決那老家伙不服,被崔恒以刀砍了。”
啊?
靠了,崔恒這家伙得到自己的保證之后,膽子是肥的很啊,當中就把皇室大宗正給咔嚓了。
這事兒弄的......
“伯爺,崔恒派人來報,讓皇后娘娘攜帶皇子......額,攜帶您兒子到大殿接受百官朝拜。”
鄭長生點點頭:“好,還算他崔恒會辦事。”
他轉身把兒子交給李寧兒:“收拾一下,隨崔恒的人走,放心大膽的去,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李寧兒使勁的點點頭:“妾身,多謝了!”
......
高麗國皇泰殿內,李寧兒端坐在皇位之上,懷里抱著襁褓中的鄭繼祖,接受高麗群臣的朝拜。
看著一眾文武百官,匍匐在她的腳下,李寧兒心中波濤洶涌起來。
沒想到,曾幾何時自己發下的宏愿,今天真的完成了,真的做到了。
這一切,都是“他”的功勞,沒有他的鼎力相助,一切的一切都還只是幻想罷了。
她嘴角泛起一絲微笑,是開心的笑。
還記得,跟他初次見面的時候,一身大紅的官衣,肋下配著一把珠光寶氣的黃金刀。
那還是在高麗皇城展示大明新式火器的時候。
震耳欲聾的槍聲中,他指揮若定,英俊的臉上,冷若冰霜。
可是她卻他那冷若冰霜的臉上,看到了一絲柔情。
作為女人的第六感真的是很準確的,他果然柔情似水......
腦子里不由自主的回憶起,她和他在床榻之間的一幕,臉紅紅的,心砰砰的。
他很“勇猛”,她很滿足。
他給了他所有,給了他最珍貴的,而且留下了牽絆。
此生,只要他還在,她們母子在高麗就應該是無恙的。
信心,鄭長生給了她無上的勇氣和信心。
她也深深的為那夜的設計感到竊喜,看來自己真的是賭對了......
高麗國王病逝,剛誕生僅僅幾個時辰的皇太子王纏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之下,登基稱帝。
而皇后李寧兒則順利進階為皇太后,效仿中原王朝的規制垂簾聽政。
也不知道為什么,那些政見不和,動不動就互相攻訐的現象完全沒有了。
就拿金元應金相國和崔氏家族,因為政見不和,幾十年了都互相爭斗,可是在新皇即位以后,卻出奇的意見統一。
還有,高麗的朝堂之上實行了內閣負責制。
這絕對是高麗之前所沒有過的。
就連大明也在摸索中實行。
這么先進的政治制度,絕對是可行的。
說白了,就是找幾個老成持重的經國能手,大家有事商量著來。
國家有事,幾個人一商量,拿出一個議案,交給皇上定奪。
不過最終的決策權還是在最高統治者,他們不過就是相當于是助手一類的角色。
有擬票權利,卻沒有批紅權利。
他們要把國家大事,每一個都擬出意見,分析利弊,擬成票遞交皇上。
由皇上來決定是執行還是不執行。
這個內閣制度,在大明現在來說,就是一個擺設,因為老朱實在是太強悍了。
一切的大權都緊緊的握在手里,誰也不敢呲牙。
可是在高麗就不同了,本來朝堂之上就分作不同的派系。
現在一個內閣,把各方力量的大佬組織了起來,大家有事共同商議,爭取拿出一個折中的方案,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
沒有了朝堂的扯皮,這是于國于民都是有利的。
就連鄭長生都沒有想到,自己當時為了老朱加強皇權,削弱相權提出的內閣制度,卻在高麗開花結果。
這絕對是意料之外的收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