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三年三月初一。
向來不喜歡穿龍袍,反而喜歡便裝的朱老四也難得的穿上了龍袍,帶著太子朱高熾和太孫朱瞻基一起來到了奉天殿。
奉天殿上早已擺滿了三百五十一張桌子,上面已經鋪好了筆墨紙硯,楊少峰楊大少爺的位置就是最前面也是最靠近御座的那張桌子。
一番陛見的禮儀之后,朱老四先是笑瞇瞇的令楊大少爺等三百五十一個舉子坐下,然后就直接開口道:“朕不喜什么繁文縟節,此次殿試也是一樣。
題目很簡單,永樂十三年二月壬申,和寧王阿魯臺遣使貢馬,請諸生試言之?!?
朱老四的話音剛剛落下,在場的眾多舉子們還沒有什么反應,那些朝堂大佬們卻是深深的看了楊大少爺一眼。
這位爺,莫不是當今天子流落在外的骨血?
職位低一些的官員們可能不知道,但是真正混到了高位的那些大佬們卻是很清楚,原本的殿試題目是討論如何才能再現三代之盛,如今卻突然變成了和寧王阿魯臺貢馬?
如果說這事兒跟楊大少爺的那篇會試文章沒有關系,誰信?
楊大少爺卻是滿不在乎的開始提筆做答。
韃靼太師阿魯臺絕對是個狠人,朱老四前后五次帶人去草原砸場子,除了第二次親征是砸的瓦剌阿木合部,余下四次都是砸的他家。
但是人家阿魯臺能忍。
第一次被朱老四懟了之后,日子都快過不下去的阿魯臺一度請求內附,生怕被瓦剌部給吞并。
后面的事情就比較搞笑了。
被朱老四懟了之后的阿魯臺慫成狗,各種賣乖賣慘賣萌討大明的歡心,瓦剌馬哈木部卻是怒了。
韃靼碧池!阿魯臺小三!明明是我先來的!
大怒不已的瓦剌這時候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沒去懟阿魯臺,卻向朱老四秀起了肌肉,大有一副你不給我糖吃我就揍你的感覺。
一來大明的立國之本就是北逐蒙元,二來也是為了練兵,本來沒事兒還想找點事兒的朱老四能慣著瓦剌?
等到后來瓦剌被朱老四教做人之后,大喜過望的阿魯臺直接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出兵懟了瓦剌,讓韃靼部再一次壯大起來。
這一次阿魯臺遣使貢馬,就是韃靼部在撿了大便宜之后來給老大上貢表忠心。
但是阿魯臺表忠心關楊大少爺什么事兒?他貢的馬是給朱老四的,楊大少爺可沒收到他一文錢的好處。
懟他!
這次要是不挖個坑把阿魯臺坑進去,我楊大少爺以后跟著朱老四姓!
……
殿試的流程在影視劇里面可能就是一會兒的功夫,但是在現實里面,殿試的流程絕對麻煩的一逼。
首先是答卷。
但是三百多份的答卷光是一份一份的看完都需要不短的時間,更不要說還得評判其中的水平高低,總不能指望朱老四在奉天殿里就把殿試流程走完吧?
所以等考生們答完試卷,其實就可以滾出宮去了,朱老四會帶著內閣輔臣們一起閱卷,然后挑出最牛逼的前三名來,賜一甲進士出身,剩下的就按照文章好壞排個名次,賜二甲進士或者三甲同進士出身安慰安慰。
總之,殿試就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事兒。
答完卷,滾出宮去的楊少峰琢磨著自己到底該干點兒什么。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哪怕自己的答卷水平差了一些,也會是永樂十三年的殿試狀元,然后拿到極為難得的,號稱“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的六首狀元成就。
然后呢?
按照正常的流程來講,等殿試公布了成績之后,最好的一批會進入翰林院,往下就是六科給事中,再往下就是御史臺,直到最次的六部主事,也就是打雜的。
問題是,那場該死的詩會坑了很多朝堂大佬,。
沒錯,就是坑了很多朝堂大佬。
當時光想著痛快懟人,或者說忙著抱朱老四大腿的楊大少爺顯然低估了自己這個會元的影響力,更忘了自己幾乎已經是鐵定的六首狀元人選,一言一行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當眾開炮的后果很明顯,各種目中無人,有才無德,德不配位,嘩眾取寵之類的傳言滿天飛,直恨不得將楊大少爺從頭黑到尾,最好能黑死他,黑到發臭腐爛!
如此一來,楊大少爺的名聲在儒林之中算是徹底臭到家了,大有蓋過紀綱的苗頭。
很明顯,這股妖風的源頭就是那天被楊大少爺罵跑的某些舉子和國子監生員們。
另一股則是明顯的吹捧。
或許讀書人里面不挨罵不舒服綜合癥晚期患者太多,部分被罵的生員反而站在了楊大少爺一邊,認為楊大少爺領會了儒學精義,是真正的士人楷模。
再加上某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有心人推動,兩股能把人腦子打成狗腦子的妖風爭斗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漸漸的從士林中間開始向著朝堂甚至于民間擴散。
除了極少數能夠站在干岸上的大佬之外,很多文武大臣們完美的詮釋了什么叫做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好好的沒招誰沒惹誰,收受投獻和庇護商人逃稅的大帽子就被扣到了腦袋上。
如此一來,楊大少爺先是完美的自絕于士林,接著又提前把所有的上官和同僚甚至于下屬都得罪的一干二凈。
這還當個屁的官,上司的小鞋外加同僚的排斥,下屬的抵觸,做官?
等心中大為不爽的楊少峰回到醉仙樓雅院時,卻發現院子前遠遠的圍了一群鶯鶯燕燕,一股脂粉味兒恨不得將整條街都熏透,只留了一條路通往雅院。
直到楊大少爺走近了,才發現院子門前空出來老大一塊空地,中間站著一個布衣木釵的身影。
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后,楊大少爺才開口道:“姑娘在我門前,可是有事?”
眼前的女子二八年紀,一身素裙薄妝,眼波流轉間顧盼生姿,光是這眼神就比之后世的某些小花還要強上幾分,只是說出來的話,卻讓楊大少爺感覺心中有一萬頭羊駝在奔騰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