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薛仁貴如此一問,杜荷很自豪的說了一句:“然也!”
從很早開始,世人說起他杜荷,早已不是杜如晦之子了。雖然他此刻還比不了杜如晦的立業之功,但種種事蹟已經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早已擺脫了父親的庇佑。
他臉容肅然,一雙閃閃發光的眼睛深深的注視著站在面前的這位傳奇名將。關於薛仁貴的故事,他聽的太多了。說他一句傳奇名將,一點也不爲過,他的事蹟充滿了傳奇色彩。
一般人瞭解歷史的途徑不是史書,就是演義,演義中爲了精彩,往往會不符合實際的誇大他們的能力。其中最爲知名的就是《三國演義》,智多近妖的諸葛亮,長阪坡七出七入,視曹營如無物的趙子龍,都充滿了神化色彩。固然他們在正史上一樣的出色,可與演義中的相比起來,難免要遜色許多。
薛仁貴也被同樣的神話,《薛家將》就是專門神話他的。但在杜荷看來,薛仁貴根本沒有必要神話,他的歷史事蹟就充滿了神話色彩。
龍朔元年,回紇叛唐,唐高宗詔鄭仁泰爲主將,薛仁貴爲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回紇。二將率軍赴天山後,回紇九姓擁衆十餘萬相拒,並令族中最驍勇的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單騎上前,臨陣連發三箭射死三人。精於騎射的草原民族讓薛仁貴的神射嚇傻了,懾於他的神威全數下馬請降。杜荷實難想象,當時的情況如何。
薛仁貴究竟以何等驚世駭俗的箭技,懾服了回紇勇士。
草原上強者爲尊,族裡最驍勇的戰士,在兩軍陣前讓薛仁貴懾服,下馬請降,這是何等打擊士氣的舉動。結果可想而知,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九姓回紇大敗。
此戰過後,基於薛仁貴的表現,軍中將士相繼傳唱:“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這就是神乎其神的三箭定天山,除此之外,還有脫帽退萬敵這一個近乎神話的故事。
開耀元年,已經六十八歲高齡的薛仁貴開始了自己人生最後的一場光輝戰爭,東突厥死灰復燃,不斷侵擾唐北境。次年,突厥酋長阿史那骨篤祿招集突厥流散餘衆,擴展勢力,自稱可汗,反唐。同年,單于都護府檢校降戶部落官阿史德元珍,聞阿史那骨篤祿反唐,也隨之叛變,兩人聚衆進犯幷州,殺嵐州刺史王德茂。
薛仁貴帶病出徵,冒雪率軍進擊,以安定北邊。當他抵達戰場,兩軍對陣時。
東突厥的大將看著大唐高掛的“薛”字旌旗,心底隱隱發虛了,不知是真是假:在他們眼底薛仁貴已經“死”了,當年大非川之戰,薛仁貴因爲種種不利的原因,被副將郭待封這個草包託了後腿。郭待封擅違軍令,貽誤軍機,使得薛仁貴的作戰計劃泄露,同時敵人又是吐蕃全史第一名將葛爾欽陵,他抓住了郭待封犯的錯,幾乎全殲了唐軍。此戰是唐朝開國以來對外作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同時也是薛仁貴唯一的敗戰。
薛仁貴是整個戰役的負責人,作爲主將,雖然這不是他的錯過,但也難辭其咎,貶爲平民。
這裡薛仁貴的威懾力也顯現出來,他離開遼東朝鮮不久,被他征服的高句麗立刻發生叛亂,沒辦法,唐廷再纔將平民薛仁貴起用平亂。只是好景不長,也不知是命中犯煞,還是什麼。平亂後,他又捲入了命案,史載不詳,但卻被貶到了象州,六十多歲也沒個安寧。
於是也就傳言薛仁貴病死於象州,這麼一個假消息,假情報。
東突厥的叛兵看著“薛”字旌旗,驚疑不定,不知旌旗下的那位老將,是不是薛仁貴這個煞星。
爲了證明身份,薛仁貴脫下了他的頭盔,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也不知薛仁貴是不是鬼怪,反正那些東突厥的叛軍一看到他的真容,立刻就嚇傻了,立即下馬跪拜,把部隊撤回去,打算逃跑。
薛仁貴是來打仗的,可不是來秀一秀那張滿是皺紋的老臉的,當即令旗一揮,斬首一萬餘,俘虜三萬餘。
史書上也沒有詳細的記載東突厥有多少人馬,也不知薛仁貴這帽子一脫,究竟嚇跑了多少人,但從斬首一萬餘,俘虜三萬餘的戰績來看,東突厥的兵馬,至少至少不下於五六萬。
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這種連演義中都罕見的事情,但卻出現在了《薛仁貴傳》的史書中。
完全可以想象,薛仁貴的威望在高宗一朝是何等之高,稱他爲“傳奇將軍”,一點也不誇張。
在杜荷心中薛仁貴唯一遺憾的正是沒能過早的出現在歷史上,直到貞觀十九年,方纔以小兵卒的身份加入了唐軍,成爲了征伐高句麗的一員,這一年他已經三十一歲了,固然三十是男人的黃金年華,可是他已經錯過了李世民全面擴張,四面出擊的大好時機。
他憑藉本事在征伐高句麗一戰中立下不菲功績,讓李世民感慨的讚歎“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本是應該大展宏圖的時候,可是接下來卻看守了十二年的玄武門。
這不是因爲他得不到器重,李世民任命他統領宮廷禁衛軍駐紮玄武門,這宮廷禁衛軍雖不是職位特別高的官,但那是守衛皇帝的安全,是很拉風,很重要的職位。一個農民出身的士兵,在沒有任何家庭背景和人際關係的情況下,可以被皇帝這樣信任,足可見其忠義與實力。只是在沒有戰事的時候,李世民在如何其中薛仁貴,那他也只是一個看門守門的。
在研讀唐史的時候,每每看到《薛仁貴傳》,杜荷就不禁感慨,假若薛仁貴能夠早些從軍,在他二十歲,或者二十五歲的時候投軍的話,就能趕上大唐對東突厥、吐蕃、吐谷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等戰役。
這些對外戰役,一個個的都是功績,以薛仁貴的實力只要能夠穩定的發揮,在征伐高句麗一戰時,他就有可能不是一個無名的小卒,而是統帥萬千兵馬的將軍,這樣對於戰事的幫助定然會更大,也許能夠一舉滅了高句麗也不一定呢。
當然,這一切都是杜荷的幻想,歷史上征伐高句麗的戰役也不是因爲缺乏良將。大多不瞭解當時情況的人都認爲李世民征伐高句麗失敗,事實上這是錯誤的。史上李世民征伐高句麗的時候,憑藉他出色的軍事才華,攻克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十城,遷徙遼、蓋、巖三州戶口入中國七萬人。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斬首四萬餘級,而唐軍的傷亡卻不過兩千,傷亡比例是一比二十,毫無疑問,這是輝煌的勝利。
只是繞師遠征是最耗費國力的,漢武帝有文景之治給他打基礎,到最後依舊是海內空虛,人口減半。
李世民接手的是爛攤子,又連年征戰,加上東北苦寒,戰馬水土不服,損失了七八成。唐朝在經濟的拖累下,這纔不得已撤退的。
在這征討高句麗的過程中,高句麗根本就沒有打過一場勝戰,說征伐失敗,怎麼也說不過去。
不過,即便如此,杜荷還會忍不住想,假若薛仁貴能以大將的身份參加那場征伐高麗的戰役,對於戰局會有多大的幫助,每每想起,都不由爲之嚮往。
如今薛仁貴就在他的面前,正是圓此夢的時候,離歷史上征伐高句麗的時間還有六年,這六年足以讓薛仁貴成長起來。到時候李世民派遣自己與薛仁貴爲前鋒,區區高句麗還不是小菜一碟?
呃,似乎有些想遠了!
杜荷搖了搖頭,甩掉腦中這些虛無縹緲的想法,肅然的對薛仁貴道:“今日我來這裡是想邀請薛兄加入我軍,爲我大唐效力的。我知你的才華武藝,放眼整個朝堂都是屈指可數的。在鄉間種地、狩獵,實在太委屈了,隨我從軍,只有在戰場上才能體現你的價值,也只有上了戰場,才能不辜負你這一身的能力。”
薛仁貴雙目一凝,拳頭握緊:戰場是每一個男子的夢想,他苦練武藝、學習兵法,爲的就是日後能夠上戰場,能夠爲國效力,重現祖上榮耀風光,能夠正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
杜荷身爲左威衛將軍,深受帝寵,能夠成爲他麾下的一員,戰事起時,將不愁沒有露臉表現的機會。
心動了,面對這種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薛仁貴哪能忍受的了這個誘惑。
正如杜荷想的一般,薛仁貴早有從軍之心,只是作爲一個農民,他需要照顧妻兒,無法踏上這一條路。杜荷這個時候,拉了他一把,他豈能拒絕?
薛仁貴神色激動,萬分嚴肅的一拜道:“承蒙大人器重,我薛禮願意加入大人麾下,爲我大唐效力。”
杜荷大笑著將他扶起,神色愉悅,喜不勝喜。
薛仁貴當即將消息告訴夫人柳氏。
柳氏明白事理,恭喜之餘,馬上就給薛仁貴收拾好了行禮,讓他隨杜荷前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