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29章 王孝傑上書

bookmark

甘露殿,羣臣正在爭論。

“廬陵王爲長,立太子當立長,廬陵王當爲太子。”

“太子當立賢,皇嗣賢明,楚王英明,一傳兩君,何等美事。”

立太子之事成了這段時間最熱門的話題,哪天不爭論?爭來爭去,都沒有結果。

“煩!煩!真煩!”武則天拍著額頭,只覺心煩意躁。

這段時間,是武則天這輩子最爲煩躁的時間之一了,在立李顯和李旦之間難以決斷。

李顯本就當過皇帝,只是被武則天廢了,而他又年長,立他爲太子是名正言順。

可是,李旦雖然沒有過人的才華,沒有強勢的性格,卻是有李隆基這個好兒子,完全可以讓江山傳承更加久遠,立李旦就是一傳兩君,是天大的美事。

奈何李顯的勢力、武氏勢力、太平公主的勢力聯(lián)合起來了,極力支持李顯,使得李顯的勢力大過了李旦的勢力。若是立李旦的話,後果會很嚴重,說不定會發(fā)生動盪。

想來想去,武則天都難以做出決斷。

“陛下,大帥奏章。”就在這時,只見賈銘快步而來,捧著一份奏章。

“王孝傑的奏章?可有緊急軍情?”武則天眉頭一挑,大聲道:“拿來。”

王孝傑奉命坐鎮(zhèn)大漠,處在緊要位置上,他的奏章必然有大事,不僅武則天緊張,就是羣臣也是緊張,個個瞪圓眼睛,打量著武則天手中的奏章。

“該不會是漠北出事了?”李隆基也是吃了一驚。

“呼。”武則天三兩下展開奏章,瀏覽之下,臉色一緩,長舒一口氣。

羣臣看在眼裡,也是暗鬆一口氣,看來漠北並未發(fā)生大事。

“陛下,王大帥所奏何事?”狄仁傑上前一步問道。

王孝傑身爲國之重臣。他的奏章是得弄明白。狄仁傑這話正是羣臣心裡所想,無不是睜大眼睛緊盯著武則天,靜等她說話。

“自己看吧。”武則天的臉色陰沉,把奏章扔到狄仁傑面前。

狄仁傑撿起奏章。展開一瞧,眉頭一挑,一臉的驚訝。

“國老,大帥所奏何事?”有大臣實在是忍不住了。

“大帥以爲皇嗣當爲太子。”狄仁傑臉色凝重。

他是支持李顯的,以他的身份,他支持李顯的話,李顯當上太子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因爲他是國老,是武則天最爲敬重的大臣,他的份量在那裡。

放眼整個朝廷,能與狄仁傑抗衡者只有王孝傑了。王孝傑表明了態(tài)度。他要支持李旦,那麼李顯的勢力就會暴漲,因爲王孝傑是頭號大將,他背後就是軍隊。王孝傑支持李旦,也就是軍隊支持李旦了。

軍隊的重要性不需要說的。是個人都明白,得到軍隊支持的李旦,誰能與之抗?

“啊!”一片驚呼聲響起,羣臣震驚莫銘。

張柬之、宋璟、張說、姚崇、李顯、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承嗣他們個個張大了嘴,一臉的難以置信。

就是李隆基也是意外,萬萬沒有想到,王孝傑會在這時節(jié)給他以最有力的支持。

“這是好事!”緊接著。李隆基、李旦、姚崇、宋璟、張說他們就是歡喜。

王孝傑是軍隊的旗幟,他的意思就是軍隊的意思,得到軍隊的支持,李顯當上太子的成算就大多了。

“哼!”一片冷哼聲響起,出自狄仁傑、張柬之、李顯、太平公主、武三思和武承嗣這些人之口,王孝傑的份量太重了。可以說比狄仁傑的份量還要重,他們感到了巨大的威脅。

狄仁傑是武則天最爲敬重的大臣沒錯,他是國之重臣沒錯,只是他手中無兵,這份量比起王孝傑來說差遠了。

如今的王孝傑遠在漠北。而且手握重兵,其份量不需要說的,重如泰山。

“陛下,王孝傑居心叵測,竟敢私議立太子之事,罪大惡極,理應當誅。”武三思對王孝傑是懷恨在心,立即中傷王孝傑。

“笑話。”姚崇立時反駁,道:“大帥德高望重,功勳昭著,你武三思能議論立太子之事,大帥就不能上奏?你這是哪門子的歪理?”

“你……”姚崇這話非常在理,武三思一下被噎住了。

“邊將不得私議朝中事,王孝傑這是僭越。”武承嗣忙來幫腔。

“邊將不得私議朝中事,敢問武大人,這是哪條律法所訂?”宋璟上前一步,衝武承嗣質問道:“宋某熟知律令,就未知有此一說。武大人,你能教教我麼?”

“你……”武承嗣啞口無言。

“陛下,武三思、武承嗣中傷大帥,這是大罪,不可不懲。”張說更狠,直接指責兩人。

“兩個狗東西,給朕閉嘴。”武則天狠狠瞪了武三思和武承嗣一眼,要中傷人也要找點象樣的理由。

王孝傑上書這事兒一下子打亂了武氏、李顯和太平公主的勢力,這要如何做?這些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無可奈何。

就是足智多謀的太平公主也是束手無策了。

“陛下,王孝傑年事已高,漠北苦寒,對王孝傑不利,應當召王孝傑回神都調養(yǎng)身子,另派良將鎮(zhèn)守漠北。”狄仁傑老謀深算,立時想到一個辦法。

“是呀。”一片附和聲響起。

“狄仁傑不愧老謀深算之輩,明明要卸王孝傑的兵權,卻是找了一個漂亮的藉口。”李隆基打量狄仁傑,大爲讚許。

“陛下,楚王年紀輕輕就能縱橫千軍,這鎮(zhèn)守漠北之事非楚王莫屬。”張柬之聰明絕頂之人,立時就想到一法,可以把李隆基發(fā)配到邊關。

李旦這邊的主心骨就是李隆基,只要把李隆基調走的話,李隆基也是鞭長莫及。

狄仁傑和張柬之的想法若是實現(xiàn)的話,既讓王孝傑困在神都無所作爲,又讓李隆基不能左右立太子一事,這兩人真是好算計。

“三郎,你年歲輕輕。正是建功立業(yè)之時,你當爲國多用心。”太平公主深知這樣做的好處,也來幫腔。

羣臣的目光齊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

“真是好算計。可惜,我不會上當?shù)摹!崩盥』谛难e冷笑道。

“陛下。大帥年歲大了,久處漠北的確是對他不利,理當讓大帥去西北。大帥威鎮(zhèn)吐蕃,去西北的話吐蕃定然望風而遁。”李隆基上前一步向武則天上奏。

“西北?”羣臣沒好氣的直翻白眼。

眼下集中在西北的唐軍有接近二十萬,比起在漠北的唐軍要多得多,要是讓王孝傑去西北的話,這不僅沒有達到削王孝傑兵權的目的,反而讓王孝傑手中的兵力更多。

而且,西北地勢高,勢壓關中。若是有必要,完全可以讓王孝傑提兵進入關中,佔領關中。關中,那是西京長安所在,一旦被王孝傑佔領。那後果還用想嗎?

“至於漠北,何須楚王出馬,臣舉一將足以威懾大漠。”張說精明人一個,立時上前一步,爲李隆基幫腔,道:“陛下,陳玄禮可使。”

陳玄禮才智不凡。具有大器局,能全面運籌,排兵佈陣更是在行,若是把他派到漠北去接替王孝傑的話,的確很合適。

如此一來的話,李隆基控制的兵力就會更多。威脅會更大。

“要是陛下不放心的話,張說也可以去漠北。”宋璟上前一步,大聲道。

不管是陳玄禮還是張說,都是李隆基的人,他二人任何一人去了漠北。就等於李隆基掌控了這支軍隊。

“要是陛下不放心的話,臣舉薦一人,唐休璟可使。”姚崇也舉薦一人。

唐休璟是一員良將,是一員老將,很有威望,而他久鎮(zhèn)北方,對大漠非常熟悉,他去漠北也合適。而且,他也是李隆基的人,與陳玄禮、張說他們去有何區(qū)別?

說來說去,不僅李隆基的勢力沒有被削弱,反而更大了。

狄仁傑、張柬之、太平公主的臉色難看。他們原本想削了王孝傑的兵權,把李隆基調離洛陽,結果卻是年輕一輩更加了得,趁機擴大勢力。

武則天目光灼灼,掃視羣臣,停留在李旦身上,臉上泛著微笑,微微點頭。

然後,目光移開,落在李隆基身上,點點頭,一臉的讚賞。

“退朝。”武則天站起身,快步而去。

太平公主回到府裡,立時召來上官婉兒、竇懷貞和肅至忠這些心腹商議。

“朝中的情形你們也知道了,我就不多說了。”太平公主一臉的凝重,道:“王孝傑在節(jié)骨眼上上書,是一錘定音呀。陛下離去前目光在八哥和三郎身上停留甚久,還大爲讚賞,要是我沒有猜錯的話,陛下的心意已決。”

說到這裡,停頓一陣,道:“陛下要立八哥爲太子。”

“當真?”竇懷貞大吃一驚。

“不可能吧?”蕭至忠也是不信。

他們雖然看見了武則天的舉動,心裡也隱隱約約的猜到了一些,當聽到太平公主的話後,仍是震驚。

“八九不離十。”上官婉兒點點頭,剖析道:“平心而論,在陛下兩子一女中,誰能把陛下的江山發(fā)揚光大,必然是皇嗣了。皇嗣沒有過人的才華,但他有一個好兒子,楚王英明果決,小小年紀就立下如此大功,若是再過些年,他會更加了得。只要有他在,這江山必然會更加錦繡。”

說到這裡,頓了頓,道:“陛下先前無法決斷,是因爲我們聯(lián)合在一起,勢力太大,陛下不得不好好掂量。如今,有王孝傑這員重將上書,也就是爲皇嗣保駕護航,我們的反對已經(jīng)無關重要了。”

第49章 大敗古太白第31章 出兵天竺第54章 勝利歸來第58章 大唐憾事第4章 商議軍機第32章 戰(zhàn)爭總動員第43章 瘋了!瘋了!第80章 奪馬第55章 李旦禪位第6章 李顯回京第16章 立太子之議第22章 帝國精銳:千騎第32章 首戰(zhàn)告捷第84章 霓裳羽衣第1章 優(yōu)素福很煩第36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22章 立誰?第4章 調兵遣將第13章 張說來投第43章 選邊站第67章 敵變我變第51章 紛紛請降第36章 濫竽充數(shù)第4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72章 泥涅師的危機第31章 毀滅打擊第5章 各出機謀第22章 迴歸故國第29章 血流成河第45章 首戰(zhàn)大食第2章 將星雲(yún)集第10章 大軍西征第87章 《水調歌頭》第11章 兵臨怛羅斯第61章 世界名題第33章 輕取第60章 血染大漠(中)第4章 武承嗣第4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6章 登基第21章 名聲漸起第40章 太平公主的選擇第81章 天賜良機第19章 波斯動盪第61章 君臣失和第7章 我有妙計第21章 要幹大的第33章 口出狂言第31章 太平公主第71章 醉握美人膝第30章 波斯復國第31章 出兵天竺第13章 毀滅日第63章 妙解名題(上)第39章 宮變(中)第11章 雄心第31章 太平公主第39章 宮變(上)第10章 揚眉吐氣第76章 女皇之怒第59章 巨患第8章 妙計破城第19章 齋戒第49章 灰頭土腦第24章 狼狽勾結第12章 怛羅斯之戰(zhàn)(上)第68章 龍武軍第45章 首戰(zhàn)大食第41章 好一個狠人第41章 睿宗復位第80章 大追擊第33章 招兵買馬第77章 踩的就是你第6章 張說掛帥第6章 一語解惑第52章 打擊報復第37章 李旦求助第5章 凱旋班師第69章 大練兵第14章 關你屁事第14章 關你屁事第8章 西域盛況第21章 大破吐蕃(中)第86章 突厥覆滅第58章 大唐憾事第55章 楊思勖第70章 選妃第20章 上當了第82章 驚天血戰(zhàn)(下)第33章 口出狂言第88章 李家有兒名隆基第28章 妙計破城(下)第39章 宮變(下)第6章 張說掛帥第57章 離間計(下)第33章 招兵買馬第36章 誣陷第9章 高力士第29章 名臣張說第43章 一路向西
第49章 大敗古太白第31章 出兵天竺第54章 勝利歸來第58章 大唐憾事第4章 商議軍機第32章 戰(zhàn)爭總動員第43章 瘋了!瘋了!第80章 奪馬第55章 李旦禪位第6章 李顯回京第16章 立太子之議第22章 帝國精銳:千騎第32章 首戰(zhàn)告捷第84章 霓裳羽衣第1章 優(yōu)素福很煩第36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22章 立誰?第4章 調兵遣將第13章 張說來投第43章 選邊站第67章 敵變我變第51章 紛紛請降第36章 濫竽充數(shù)第4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72章 泥涅師的危機第31章 毀滅打擊第5章 各出機謀第22章 迴歸故國第29章 血流成河第45章 首戰(zhàn)大食第2章 將星雲(yún)集第10章 大軍西征第87章 《水調歌頭》第11章 兵臨怛羅斯第61章 世界名題第33章 輕取第60章 血染大漠(中)第4章 武承嗣第4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6章 登基第21章 名聲漸起第40章 太平公主的選擇第81章 天賜良機第19章 波斯動盪第61章 君臣失和第7章 我有妙計第21章 要幹大的第33章 口出狂言第31章 太平公主第71章 醉握美人膝第30章 波斯復國第31章 出兵天竺第13章 毀滅日第63章 妙解名題(上)第39章 宮變(中)第11章 雄心第31章 太平公主第39章 宮變(上)第10章 揚眉吐氣第76章 女皇之怒第59章 巨患第8章 妙計破城第19章 齋戒第49章 灰頭土腦第24章 狼狽勾結第12章 怛羅斯之戰(zhàn)(上)第68章 龍武軍第45章 首戰(zhàn)大食第41章 好一個狠人第41章 睿宗復位第80章 大追擊第33章 招兵買馬第77章 踩的就是你第6章 張說掛帥第6章 一語解惑第52章 打擊報復第37章 李旦求助第5章 凱旋班師第69章 大練兵第14章 關你屁事第14章 關你屁事第8章 西域盛況第21章 大破吐蕃(中)第86章 突厥覆滅第58章 大唐憾事第55章 楊思勖第70章 選妃第20章 上當了第82章 驚天血戰(zhàn)(下)第33章 口出狂言第88章 李家有兒名隆基第28章 妙計破城(下)第39章 宮變(下)第6章 張說掛帥第57章 離間計(下)第33章 招兵買馬第36章 誣陷第9章 高力士第29章 名臣張說第43章 一路向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阿拉善左旗| 固安县| 无极县| 琼海市| 罗山县| 淮阳县| 平原县| 海口市| 庄浪县| 额敏县| 甘洛县| 岳阳市| 濉溪县| 乃东县| 含山县| 崇州市| 福海县| 涞水县| 商城县| 枣庄市| 铅山县| 分宜县| 龙海市| 临清市| 敖汉旗| 甘孜| 永善县| 长泰县| 靖江市| 南城县| 望谟县| 泰州市| 分宜县| 布尔津县| 万安县| 武隆县| 宜都市| 同德县| 肃宁县|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