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武剛召集眾人已經商定了支援、收編東北義勇軍的一整套方略,連帶著墨爾根的數萬民眾也一塊接收,禹四哥并沒有那種基業被人吞并的沮喪,反而覺得渾身上下一陣輕松。
經歷了那么多事情,他也發現大當家不是那么好當的,如今他只期盼著武剛盡快落實這支援軍隊伍出發,不過這都要武剛先解決了回部馬安良率領的兩萬西軍騎兵才行。
雖然距離行動還有一些時間等待,不過從武剛那里得到了確定消息,加上看到當初送來的幾千名老弱婦孺在山東這里生活的很好,禹四哥的心情大好的跟徐子墨等人離去。
眾人各自去忙碌,武剛這里也終于收到了一年多沒有聯系的楊坤的消息。
在武剛的催促下,為了聯系上楊坤這支幾乎失蹤的隊伍,于黑白特意在運城和西安兩地各自設立了一個秘密大型無線電臺,加上派出去的情報人員一番尋找,總算可以通過太行山一帶的中繼站跟楊坤用無線電聯系上。
“大當家,我這邊一切都好,咱們在這邊的騎兵已經足足擴張到了三千多人馬了,要不是因為這邊姓馬的騎兵太多跟他們打了好多次,不然咱們的隊伍上萬人都有可能!”
看到這里武剛不由會心一笑,他已經可以想象得出楊坤那洋洋自得的樣子,三千多號人馬在華北確實是一支極為強大的力量,但這些人數其實在西北地區就沒有那么明顯的優勢。
根據于黑白搜集的情報,武剛已經知道為什么前面一年多楊坤沒有派人聯系自己的原因了,不是楊坤不想跟自己聯系,而是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楊坤過的真有些狼狽。
陜甘自古民風剽悍,在明清以來因為自然環境惡化、教派沖突,民眾多習武自保,古絲綢路上刀客、馬賊更是說不盡的故事,更不要說同治回亂照成的一系列惡果,善良本分人那是活不下去的。
自從進入陜甘地界,作為外來戶的楊坤本以為自己實力夠強,千把號久經戰陣的騎兵怎么不能號令一方?沒想到等他來到后才發現自己這一千人馬在陜甘一帶都不算啥大綹子。
西北本就地廣人稀,家家都有養馬的習慣,加上回部造反被左宗棠收編后,也有了自己官面上的騎兵隊伍,尤其是庚子國難后董福祥被罷黜,導致原本被董福祥壓制的馬安良、馬福祥、馬麟三支回部力量崛起。
地方上的沖突日漸加劇,地方大戶為了自保也各自編練團練、聯莊自保,人數上千的團練至少有一二十股,要不是楊坤出發時帶著足夠多的槍械,反而有可能被其他人吞了。
在鳳翔、天水一帶準備落腳時,楊坤因為救了一個被馬匪攻擊的村子,殺死了一個姓馬的馬賊頭子,結果就招惹到幾千騎兵追殺,最后一直逃到甘肅最西面的敦煌一帶,加上身上帶著馬克沁機關槍的反擊才把追兵給喝退。
到了敦煌這里后,楊坤又因為看不過在這里探險的幾撥外國人,加上聽說這些外國人都是從一個姓王道士手里買來的,這大批的文物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于是一口氣將四五批外國人給宰了。
這下可是捅了簍子,這些外國人不僅僅有瑞典人,甚至還有俄國、美國、英國、甚至日本來的,四五批人死了近百十號洋人,這下可是把陜甘總督升允給嚇壞了,更是氣得清廷四處冒煙。
為了安撫洋大人的怒火,于是陜甘總督升允奏請調馬安良率領西軍騎兵去徹底殲滅楊坤這支隊伍,當時楊坤的隊伍不僅已經恢復戰斗力,還已經擴充到了兩千多人的規模。
不過這么兩千多號人根本不夠看的,本來馬安良就有兩三千部族騎兵,得了升允的命令后更是可以自己招募騎兵,一聲令下旬日便有六千多人來投,這就輕易整合出來一支上萬人的騎兵隊伍。
這些回部騎兵自幼便騎馬,馬術精良無比,可是把楊坤攆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時,就在楊坤準備咬咬牙逃進瀚海大漠的時候,忽然馬安良接到朝廷的調令,率領騎兵隊伍走了。
還好馬安良離開時留下了部將馬福祥,升允只好由馬福祥繼續募集回部騎兵繼續對付楊坤這支隊伍,畢竟楊坤原本的兩三千人已經被馬安良打的只剩下不到兩千人。
不過馬福祥的隊伍畢竟不如馬安良,很對騎兵雖然騎術精良,但是卻沒有什么好的裝備,很多騎兵只有手里的一柄馬刀,如果能有一桿漢陽造那可就是精銳騎兵了。
除此之外,因為同治年間的回亂,導致本地漢民大戶編練的團練根本不愿意跟馬福祥聯合作戰,各方配合的也不好,馬福祥本人也不愿意一直被馬安良壓著,有了保持實力的念頭后,也不愿意拼命作戰。
于是楊坤在這幾個月來不僅隊伍沒有損失多少,反而從兩千多人一路擴張到了三千多人,加上一直以來仗義行俠的好名聲,居然還有很多人開始為他們通風報信,看到這里讓武剛放心不少。
看電報,似乎楊坤還不知道為什么馬安良的軍隊會離開,一直到武剛給他回復他才知道,原來馬安良所部加上陜甘騎兵兩萬人居然是奔著武剛這邊來的。
知道這個消息楊坤還為武剛擔心了好久,卻不知道人家武剛早已經準備滅了這兩萬人,當然這么一個消息就沒有必要跟楊坤詳細說明了。
當五月中旬小麥收割完畢時,武剛這邊準備參加作戰的騎兵都已經準備就緒,劉呈祥率領的華北騎兵第一旅、張亮第二旅、李摩羅第三旅就已經足足有了近萬人的騎兵。
再加上劉來喜、徐子墨、余政、潘雨率領的四支騎兵旅,也有八千人,這樣光是騎兵就動員出來一萬七千多騎,另外何威華北步兵師五千人和方雷、黃興率領的第四師又有一萬三千人的步兵,足足三萬多人參加這次作戰。
為了保證根據地的安全需要,武剛也必須留下一部分騎兵,于是周鎖子率領的騎兵第五旅,還有剛剛從方鶴那里抽調人馬組建的騎兵第六旅擔負起這個重要的任務。
第六旅的旅長正是年輕的柏文蔚,他的副手則是宋少俠,而方鶴那邊隨著對皖北的占據掌控加深,依然有越來越多的本地青壯前來投奔,淮西之地居然成為了義勇軍一個重要騎兵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