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子澄仍舊滿臉笑容,眼下他已經成功讓這羣士兵放下輕視,下面也該進入正題了。
“弟兄們,怎麼都不說話了?”
這時盛央帶著先登隊成員,低著頭一聲不吭的走進校場。
“爵爺,某服了,今後願聽大人差遣。”
“好,先歸隊吧?!?
目送盛央等人歸隊,蕭子澄深吸一口氣,環顧四周:
“我知道,你等聽說我是個紈絝,一個個義憤填膺,心中帶著輕視之心。
這不怪你們,畢竟在下在京都中的名聲確實不好,這事便從此揭過。”
蕭子澄頓了頓,繼續說道:
“現在本爵爺要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是爲何而戰?”
“這....”
校場中頓時響起一陣竊竊私語,顯然蕭子澄這個問題,是他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
“爵爺有所不知,小人乃是軍戶,世代都是扛刀打仗的,成人之後小人便接了父親衣帛,進了軍營。”
見沒有人答話,盛央哼哧哼哧憋了半天,說出了他心中的答案。
“這傻大個不行啊...”
蕭子澄微微皺眉,他本以爲盛央能說出什麼東西來呢,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
“爲了例錢!”
“若非小人有幸參軍,恐怕早就餓死在街頭了...”
“爲了拜將封侯。”
有了盛央的發言,士兵們也打開了話匣子,紛紛暢所欲言。
聽著五花八門的理由,蕭子澄卻有些頭疼,因爲到現在他還沒有聽到他想要的答案。
就在這時,校場上響起一道聲音:
“爵爺,小人雙親皆是被陳人所殺,小人再不想讓妻兒,再經歷這種生離死別了?!?
蕭子澄聞言眼中一亮,總算是有個說道點子上了。
見校場中士卒紛紛環首張望開口那人,蕭子澄咳嗽一聲,將他們的注意力再度吸引過來:
“說的好?。∵@位兄弟說的不錯,實話告訴你們,陛下之所以派我來練兵,就是因爲明歲戰事將起!
陳國那羣強盜,要侵略我大周疆域,殺戮我大周百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到那個時候,你們難道能眼睜睜看著你們的家人,慘遭殺害麼?
反正我蕭子澄,是萬萬難以坐視的?!?
“......”
校場內的士卒們再次變得安靜下來,此刻他們心中最大的疑惑終於解開了。
但是這回,他們看向蕭子澄的眼神中,卻多了幾分親善。
蕭子澄換了一個語調,鄭重說道:
“陳國素有逐鹿天下的野心,楚國南面稱王,北邊有胡狄、東邊有我大周、鄭國。
皆是陳國稱霸天下之阻礙,可偏偏陳王棄鄭、楚而不顧,偏偏來攻我大周,這是爲何?
很簡單,因爲自旗峰口一役後,我大周國力虛弱,遠沒有鄭、楚強大。
因爲弱小,所以就要捱打,在這亂世當中,弱小便是原罪!!”
“若我大周仍舊是當年那個軍力冠絕天下的大周,陳國焉敢陳兵西線?
我知道,兄弟們在聽道又要打仗的消息後,心中定然是有些不安的,畢竟大周已經十餘年沒有戰事了。
事實上,我心中也有不安,畢竟眼下我大周國力尚未恢復,陳國則養精蓄銳多年。
然而即便如此,縱使敵強我弱,也決不能如那些軟骨頭一般,心中只想著求和!
下跪換來的和平,那還能稱之爲和平麼?”
這蕭子澄當真是什麼都敢說啊....
李伴伴聽著蕭子澄慷慨激昂的喊話,不由看向一旁臉色鐵青的兵部官員,低了地頭裝作沒有聽到。
“大爭之世,國不進則退!只要陳國仍有爭霸天下的野心,那我大周勢必便是他們擴張版圖的阻礙。
割幾塊地,換不來和平??!幸而陛下聖明早早看破這點,一語定乾坤,將朝堂中求和言論壓下。
陛下乃是聖君,他已經拿出了身爲君主該有的氣節,其餘的只能由我們去完成了!”
“...”
將士們,只感覺腦中嗡嗡做響。
長長出了一口氣,蕭子澄收斂了語氣:
“有人說,我大周的軍隊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可我卻要說,還沒開始打,怎麼知道結果究竟如何?難道勝負僅僅只看兩支軍隊的實力差距麼?
若真是這樣,那還讀兵書做什麼?兵法謀略都是擺設不成?
仗還沒開始打,誰能輕論成???”
“以血還血,以牙還牙,這纔是我大周血性男兒??!”
“打垮陳人!!”
“保我國土?。。 ?
兵將中不知是誰帶頭喊了一句,校場內的將士們心中熱血被點燃,紛紛振臂高呼。
“打垮陳國?。 ?
“保我國土!!”
“打垮陳國??!”
“我大周國土不容侵犯!”
蕭子澄再度振臂一呼。
“不容侵犯??!”
“不容侵犯?。 ?
“不容侵犯?。 ?
一聲齊過一聲,一聲高過一聲,儼然如同海濤一般,其勢足以摧城。
“呼...”
衛徹長長出了一口氣,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他現在終於知道,景平皇帝爲何如此器重蕭子澄了,此子當真能稱之爲國之棟樑。
因爲文武之爭的關係,這些年雖然他在軍中,但性格早已歸於妥協、求全,再也沒有年輕時的銳氣。
聽完蕭子澄今日說的這番話,他彷彿找回了年輕時的衝進與悸動。
“這怎麼可能....”
一衆兵部官員臉色蒼白,顯然是被眼前的場景震撼到了。
在他們原先的設想當中,這羣大頭兵就算不能取蕭子澄性命,也定然不會如眼下這般擁戴他。
感受著周圍火熱的氣氛,兵部官員彷彿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谷正鑫更是面色鐵青的看著眼前這一幕,他實在難以想象,蕭子澄竟然僅憑三言兩語,竟鼓動了整個耀武營士卒。
眼見差不多了,蕭子澄大手一揮,高聲道:
“給你們三日時間準備,三日後本爵爺將親率爾等進山練兵?。 ?
“喏??!”
......
“以血還血,以牙還牙麼...”
暖閣內,景平皇帝拿著陸炳呈上來的奏報,細細閱讀者,良久後感慨道:
“此子當真如上天賜予朕的禮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