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美娟的長相確實是讓男人板不住性~欲的類型,這樣的女人極少找,豐滿而不臃腫,大眼傳神,眼眸一飛,攝~魄勾~魂,臀闊腰細胸圍豐滿,天性風~流,五官皆是極美,整體的一個人就像仙姬下凡。
男人可擱不住妖冶的女人牽魂,打天下的皇帝自制力雖強,可他畢竟是男人,如果對美女不動心,就不是男人了,唐元帝就不是好~色的男人,經過了女人那麼多,品性也就變了,天性使然,終於抗不過魂牽夢繞的惦記。
這一宿她寵~幸~了陶貴人多次,是滿足陶貴人的復~寵之心,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皇帝想求人也得使手段,穩定人心,收買人心。
陶貴人也沒有辦法抗拒了,她就是求的復~寵,敢不答應皇上嗎?走一步算一步,看皇上以後對自己的態度再謀劃、
三天,唐元帝連寵~陶貴人,宮~裡的風向大轉,陶貴人再次的風光。
五天了皇帝還是去了陶貴人的寢宮,妃嬪們眼睛都紅了,都呼:爲什麼?
第六日,皇帝冊封了一個陶常在,恢復了陶貴人的妃位,還是宜妃娘娘,滿宮譁然,恍然大悟,陶貴人使了美人計。
有幾個皇帝常寵~幸的答應、昭儀妃子們,倍感失落,恨宜妃,更恨陶常在。
皇帝連寵~幸陶常在半個月,皇帝還在上朝,也是應付其事,連奏摺都懶得批,每天和陶常在撕磨,樂此不疲,過了半個月,乾脆就不上朝,一天一次的早朝,從三天一次起,就五天一次,最後十天,下個月一次不上。
這一下兒,朝堂紛亂起來,唐元帝委託大太監付六錢幫他批奏摺,付六錢膽子小,怕被朝臣知道要他的命,朝臣豈容一個太監參與朝政!
奏摺上不是皇帝的筆跡,朝臣看得出來,追問付六錢,付六錢不敢隱瞞,實話實說,這幾天皇上是在裝病跟陶常在混在後宮裡。
朝臣一下子就怒了,就想把陶常在這個禍國殃民的妖狐置於死地,恨宜妃爲了達到目的,不惜禍害皇上的身心。
朝臣聚會在議政大殿,紛紛議論皇上的行爲。御史的參奏像雪片兒一樣飛。
皇上就是不回頭,他的興致一點兒沒有減退,這樣的女人要是有個十個八個的他更來精神,宜妃一看陶常在惹的是非不小,如果讓滿朝文武恨上,她的兒子可就是沒有一點兒希望做儲君了。
自己爲了復~寵,弄來這樣一個禍害,是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宜妃開始坐立難安,勸皇上,她不敢!
皇上不收斂,他們母子就是極危險的。
沒想到唐元帝變得這樣沉迷酒~色!
宜妃無計可施了!
她只有讓曹氏進宮勸陶美娟,讓她規勸皇上,避避風頭。
曹氏是個貪婪的,得了皇帝幾車的賞賜,,她怎麼能讓女兒往外推皇帝,她認爲是宜妃忌妒她的女兒了,也只有這個解釋才通讓她信服,曹氏親自去見了陶美娟,添油加醋地把宜妃踩一頓,說宜妃忌妒,專~寵成性,看不得侄女得好,想把侄女打進深淵,第一步就是讓侄女失~寵。
才十五歲的陶美娟,在家是嬌嬌女,不諳世事,只知道得皇帝~寵是無窮的富貴,皇帝纔不到四十,保養的是精力充足。
美女的刺激自然是情緒高漲,對這個美人兒,特別是這個身體一刻也不想離開,恨不得柔碎摻進自己的身體裡,合二爲一,這樣癡迷的程度,別說陶美娟不會勸,勸也沒用!
陶美娟正是需求旺盛的時候,對男人的渴望也是制止不了的。
他的的精力給了她極大的滿足,她需要專~寵,她也離不開這個勇猛的皇帝,二人是順水行舟一樣歡暢隨意,如鴛鴦一樣不能離。
別人說什麼,他們不理會,別人的忌妒他們也沒有感覺。
我行我宿,創造了一個二人世界,皇帝不管政事了,滿朝都亂套了。
朝臣主張立太子,讓皇帝這樣癡迷下去,會國破家亡。
朝臣分成四大派。
支持淑妃杜湘薈的兒子六皇子穆璨的朝臣有淑妃的哥哥威遠候杜陵爲首的一黨。
支持貞妃程美華的兒子,八皇子穆瑗的,就是以貞妃的哥哥程曉燃爲首的一黨。
貞妃和淑妃向來是和賢妃、德妃作對的,她倆始終是往一個勁上摽,這次爭儲,倆人卻掰了臉,互相敵視。
她倆就把皇宮鬧得烏煙瘴氣。
賢妃的兒子定遠王穆炫也有心思爭儲,賢妃也不是甘心的。
可是有大皇子擺著,先皇后的兒子,太皇太后、皇太后是後盾,虞呈祥認爲誰也爭不到手,他壓制了妹妹和外甥的欲~望,靜觀諸皇子妃嬪的爭鬥,虞呈祥不出頭,賢妃不敢輕舉妄動。
德妃諸葛雲的兒子四皇子穆睿,也沒有得到舅舅漠北侯諸葛瞻的支持,這倆人都是墨眠的人,德妃也不敢輕舉妄動。
捧穆謙的就是榮妃的父親西穆候陳宰,和榮妃的哥哥陳元。他想拉攏英國公周雲輝,可是人家沒有反應,英國公周雲輝也是個能看透世態的人,他也算墨眠的人。
這二公一候都幫了墨眠的忙,冬葵、冬月、阡陌三個進宮就是從他們府裡走的。
、阡陌在宮~中做了女官,主要就是探聽那些嬪妃的秘密,最是盛錦妍和墨眠信得過的人,冬葵進了三皇子穆謙的府,已經成了穆謙的侍妾,已經懷孕幾個月,她就是墨眠安排進安樂王府收拾盛錦珠的。
冬月進~宮,成了唐元帝的女人,被封常在,深得帝~寵。
宜妃被皇帝降等,就有冬月的因素,這一次陶貴人獻了陶美娟,重新復位,可是真正的失了帝~寵,唐元帝有時候還能想起冬月,卻不思念宜妃。
冬月更名常月仙,唐元帝也喜歡這個名,他隨口說了幾個月仙,讓陶美娟心裡不順遛。唐元帝吃住都在她的寢宮裡,確實是三千寵愛在一身。
冬月也算是完成了墨眠的任務,把宜妃踩下去一次,這次宜妃的復~寵也算在意料之中,宜妃不是簡單的,她能沒有下招兒嗎?
果然,她的糖衣炮彈拋得好,皇帝混得渾渾噩噩的,陶常在不知深淺,一味地霸佔皇上,羣妃怒極都是她的敵人,也是宜妃的敵人。
墨眠也不參與爭儲,也不勸諫皇上,他就是等,皇帝不上朝,不批奏摺,盛錦妍落得清閒,在皇宮想見就能見到墨眠。
她覺得皇帝荒唐,對墨眠沒有害處。
漠北侯諸葛瞻,英國公周雲輝,定國公虞呈祥三人不參加皇子們爭儲,盛偉岸和陶謙勳對此事不聞不問。
陶貴人阻止不了陶美娟惑亂君心,她趕緊組織給她兒子爭儲的隊伍。
她的弟弟陶謙韌當然是她一黨,小陶氏說服盛偉岸支持七皇子穆輝。宜妃抱了幻想讓小陶氏勸大嫂魏氏說服陶謙勳助七皇子一臂之力。
宜妃簡直是急糊塗了,她竟然忘了小陶氏坑害盛錦妍的事情,忘了他們不是一個母親生的,早已經結下了深仇。
小陶氏費了很多心思,盛偉岸就是不表態,告訴她不要瞎摻和。
小陶氏怎麼能唬住魏氏,這一對比蛇毒,,比狼狠的姐妹,魏氏是看得透的,宜妃的兒子成功上位之時,陶謙勳得不到好,盛偉岸也是照樣得不到,知根知底的人哪是那麼好唬的。
皇帝家亂了,大陶氏卻要給兒子選媳婦,相中的就是諸葛千英。
皇帝沉湎酒~色,盛錦妍沒有事幹,三天就要回一趟家,看望母親,她擔心母親被小陶氏和林姨娘算計,看看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好提醒母親。
皇帝不上朝,朝臣是沒有不到的,都關心朝堂立儲的事,沒有人敢不來,大部分人站了隊,小部分人在觀風。
漠北侯諸葛瞻,英國公周雲輝,定國公虞呈祥,他們也不是沒有站隊,他們心裡的儲君就是皇長子墨眠,盛偉岸和陶謙勳也是如此想。
唐元帝寵~幸陶美娟三個月,肚子搞大了,興趣也不那麼盎然了。
在羣臣和御史的催促下,開始上早朝,唐元帝每天看望一次陶美娟,冬月就復~寵了。
宜妃雖然升了品級,皇帝卻不進她的寢宮了。冬月被寵的時間很長,讓陶美娟心裡不忿。
她得唐元帝極~寵,性子比在家的時候更霸氣,她派了一個宮人去讓宜妃把常月仙消滅掉。
宜妃感覺到了陶美娟的幼稚,皇帝現在復~寵常月仙,皇帝還沒有新~寵,自然拿常月仙當寶,宜妃失寵的時候不敢害常月仙,在皇宮裡害人就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害人,是那麼容易害的嗎?
想害你自己去害,想挖坑給她跳,她可真是拿她當傻子了。
皇帝是馬上皇帝,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沒有少爲大夏朝的建立拼命,他喜歡陶美娟,就是想要放~縱一回,他是個勤政的皇帝,沒有瘋沒有傻,他不會忘了社稷。
他把耽誤的朝政拼命的補回來,起早貪黑的批奏摺,他太累了,就讓盛錦妍給他念一張張的奏摺,這樣他輕快了不少。
他也覺得自己是荒唐了一些,三個月沒有上朝,免不了被羣臣議論,這樣趕了十來天,他就覺得身心俱疲,傳旨墨眠進勤政殿,讓墨眠幫他批奏摺。
皇帝吩咐道:“從現在起,你就恢復真名實姓。”
墨眠在皇家玉牒的名字叫穆眠,字正陽。
恢復皇家的名字沒什麼說的,讓他批奏摺有些意外:“父皇,這樣好嗎?”穆正陽當然不是想放棄皇位,哪個皇子只要有機會,誰也不會放棄,否則隨時可以成爲階下囚。
皇帝的身體突然不濟,是出人意料的,皇帝病了,穆眠趕緊叫太醫。
皇帝的病體是體虛精神不濟,太醫診斷是精氣耗損極度,誰都明白皇帝是寵~幸陶常在所致,哪有那麼黑天白日的胡亂扯的?
皇帝就把朝政交給穆眠,封穆眠爲撫政王,朝堂的風向全都刮向了穆眠。皇帝是不是能死?撫政王是輔佐誰的?誰會被立爲太子?
朝臣都在瞎猜,認爲撫政王是輔佐別人的,都沒人往輔佐皇帝上頭想。
宜妃在猜想皇上會不會選自己的兒子做儲君?
她趕緊催促陶美娟爲她的兒子跟皇帝求情。
陶美娟想的更好,她認爲皇帝是等她生了立太子,撫政王一定是輔佐她兒子的。
宜妃想跟她搶,是先下手爲強,先把宜妃整下去,再讓她的兒子死掉。
等皇帝來看她的時候,她就編了一套,說的皇帝打冷戰,皇帝知道陶常在不會算計,她總是那樣天真。
這樣一個直率的女孩兒,怎麼會說假話呢?
皇帝把她的話信以爲真,心裡十分的震怒,宜妃是想讓他早死,大夏朝就是她的了。
皇帝就開始封王,三皇子穆謙恢復了安樂王,二皇子穆炫是安遠王,其餘十歲以上的皇子全都封王,八皇子穆瑗封安定王。
六皇子穆璨封安平王。七皇子穆輝封安昌王。四皇子穆睿封安東王,五皇子穆璘封安西王,因爲皇子們都不大,皇帝也沒有讓他們去封地,皇帝也是有心把他們放在眼皮子底下看著,這些兒子要是離得遠了就會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造起反來,也夠他操心的。
賢妃德妃倒是安靜,沒有起刺兒。
淑妃貞妃都拉起了隊伍,要一爭雌雄。
這些被封王的孩子全都搬出皇宮單獨去住,由於陶美娟的踩踏,宜妃又被降到貴人。
陶貴人不知道怎麼得罪了皇帝,心裡這個沮喪。十一歲的兒子被攆出皇宮另開府,陶貴人怎麼能放心,她的認知,她的兒子是最善良敦厚沒有心眼的。
她做了很多虧心事,她擔心她的兒子被人謀殺,皇帝再也不登她的門,讓她無計可施,陶常在因爲懷了龍種,被皇帝提爲貴人,比她晚進宮十幾年的侄女和她的位份一樣平齊,真是讓她鬱悶,小陶氏找她研究整治大陶氏,她都是爛眼轟蠅子,自顧不暇,沒好氣地攆小陶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