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璧的過世,令得在外任官的樓盛懷和陸無徽悲痛不已。
長泰三十七年春闈還如在眼前,可是周君璧已經不在了。他們避過了當年貢院的暴動,周君璧卻死在了國子監請願中。
國子監被定罪,周君璧死亡,這兩事使樓盛懷等人對於大永朝廷更失望,對太平盛世的渴望就更強烈。
上官皇室的昏庸無能令他們寒心,朝中奸佞的專權狠毒讓他們痛恨。這樣的君主,這樣的朝廷,他們再無歸屬之感。
至此禮崩樂壞之際,開創新朝謀求太平的心思,在他們心中激盪。謀反之心,已經不是難說出口的事情。
像樓盛懷和陸元徽這樣有所覺醒的官員,還有張澍楊簡銳等人。臣心民心所向,有其來路可鑑,他們最終站在大永皇朝的對立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天下,已經風雲色變,可憐京兆官員還不知道,徑直沉浸在詭異的平靜裡。
對於京兆官員而言,國子監事件似乎和他們無關。國子監官員和生員的傷亡,沒有影響到他們,他們的官涯生活並沒有變化,該做什麼還是去做什麼。
但是這事件,是直接影響了另外一些人。這些人,就是國子監倖存的官員和監生,還有那些死亡監生的親人。一時間,京兆有許多人家掛白披素,哭聲震野。
那些憑空消失的國子監生屍首,依然沒有找到。京兆府推諉,大理寺漠然,事情最後不了了之。
國子祭酒魏慕白強忍著悲痛,爲在這次衝突中喪生的國子監生立了衣冠冢,立高碑銘曰:國子一百五十烈士墓。
高碑的背面,是魏慕白親刻的碑文,字有千均力,振聾發聵。有言:“景興元年七月廿五,國子監生起而衛道,以守正之心,秉天下文安,卻爲奸佞所害,一百五十人就義。此舉,卻被定罪有二,荒天下之大謬!皆因牡雞司晨,外戚專權。惜乎,蒼天不仁,致民間有亂禍;悲乎,大地有泣,使知士有淚血。然一人之死,可警京兆十戶,百人之死,可動天下七道。世有動亂,而有忠義出,百人先驅,去濁揚清。吾輩泣而拜之。國子有此文英,文脈不息,文道長存!立此碑爲記,望後世知而記之。國子祭酒魏慕白立。”
這衣冠冢,就立於國子監內,在至聖先師造像之旁。
其時,魏慕白在獄中受刑太過,已如風中殘燭。立下此碑之後,他就自縊身亡,以其性命去祭奠那些喪生的國子監生。
然而他的姓名,卻和這碑文一樣,爲後人銘記,爲國子監世代供奉。
且說魏慕白刻的這碑文,爲國子監正名,直指朝中的奸佞就是皇后和左家。這就是當衆甩了左家一巴掌。
須知碑文這東西,乃刀筆定論之用。這樣的碑文,就等於將左家的罪證刻了下來。左良哲怎麼能忍?他必要毀了此碑,怎麼可能讓它留存下來?
可是,就算左良哲就算再想毀掉此碑,也恨恨而不得!
因爲,天寧寺的常真禪師出面保住了此碑。
常真禪師德高年老,在大永的威望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在常真禪師用千秋錢莊之財救助河內道百姓後,他在大永百姓心目中,就是慈悲普渡的代表了。
常真禪師乃世外之人,其威望就是景興帝都要禮讓三分,左良哲自然不敢放肆。
當左良哲的屬下帶著京兆府兵前到國子監的時候,常真禪師也正好帶著的僧人去到國子監。
常真禪師的身後,還跟著一大羣的百姓、商人和內宅婦人,他們都是天寧寺的信衆。
京兆府兵見到這態勢不對,連忙去請了上官階和左良哲前來。常真禪師的威望,這些府兵都是知道的,怕是隻有他們的主官才能應付了。
可是,左良哲聽了府兵的彙報之後,沉吟片刻,這樣說道:“讓府兵離開國子監吧,切勿和常真禪師起衝突。”
常真禪師會去國子監,想必爲的就是魏慕白的碑文。在思度之後,左良哲選擇了退避。
在以常真禪師爲人質之前,左良哲根本沒想到一個住持會有那樣的號召力。當時千秋錢莊總號的盛況,左良哲還記得。
非是他懼怕了常真禪師,而是常真禪師身後有衆多的信衆。衆怒難犯,國子監生請願的事情剛剛平息,左良哲不想爲了這碑文而再起動亂。
有了左良哲發話,京兆府兵就從國子監中撤出了。常真禪師見著他們離去,只雙手合十,說了一句:“阿彌陀佛。”
低首斂目,慈悲之意盡顯。
在京兆府兵離去之後,常真禪師看著眼前的衣冠冢,吩咐弟子將碑文拓下來,以作留傳。
然後席地而坐,口唸《地藏經》,隨後吟念《往生咒》。他身後跟隨著的信衆,也和常真禪師一樣,坐了下來,爲死去的國子監生唸經。
“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衆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靜寂的國子監內,有嫋嫋焚音。
隨後趕來的護國寺和報恩寺住持,聽著這熟悉的梵音,再看著常真禪師靜穆慈悲的面容,心中極爲感慨。
佛者在心中,常懷慈悲,普渡衆生。常真禪師,要比他們做得好。
隨即,他們也坐了下來,和天寧禪師一樣,唸誦著他們無比熟悉的內容。
京兆三大寺的住持,都出現在國子監,爲死去的國子監生唸經。這個事情,代表著三大寺對國子監事件的評判,也在以他們世外的方式,抗訴著國子監的定罪之舉。
京兆百姓見到三大寺的舉動,再結合他們所聽到的隻言片語,隱約覺得國子監並不像官員們說的一樣,是有大不敬和有辱斯文兩大罪的。
至於朝臣們,仍是閉口沉眼,不該說不能說的話語,是絕不多說。這一次的國子監事件和天寧寺護碑之舉,他們就當沒有發生一樣,朝中幾無這兩事的議論。
不管是左良哲在其中壓制還是別的什麼,朝臣們關注的,只是紫宸殿中的景興帝何時醒來。
京兆發生了國子監事件,景興帝也還沒有醒來,病情也沒有惡化,就這樣斷斷續續昏睡著。
若不是楚炎、衛復禮等朝臣,親眼見到景興帝曾經醒過來,他們早就懷疑紫宸殿中的皇上,就只有個名義而已。
在景興帝短暫的清醒期間,衛復禮向景興帝提及了沈家七大罪狀的聖旨,還道沈家忠心耿耿,請景興帝收回旨意。
景興帝腦袋迷迷糊糊的,聽著沈家的七大罪狀,覺得沈家“罔顧聖意,觸犯天顏”之罪,的確是有的。營建鞠場和獻俘禮的事情,景興帝仍耿耿於懷。
在景興帝昏迷之前,景興帝就打算對沈家動手。他下旨將沈華善、沈則敬和袁煥等人召回京兆,就是爲了問罪定罪的。
如今左家爲沈家羅織了這七大罪,正合景興帝的心意。他懵懵懂懂地想:將沈家拔除,就可以去掉心頭大患了。左良哲,的確是懂得朕心。
他尚不知道他病重昏迷數日,也不知道左氏假傳旨意的兇狠,他所想所及的,仍是最在意的碧雲驄祥瑞、天命所歸這些事。
儘管力竭虛弱,景興帝還是努力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此乃朕意,衆臣遵旨,不得有貳。”
他說出的話語,和衛復禮所期待的結果恰恰相反。聽到景興帝這樣說,衛復禮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懷疑自己所聽到的。
左家假傳旨意,皇上竟然不以爲意,反而坐實了沈家的七大罪狀?怎麼可能?
“皇上……”衛復禮正欲說什麼,可是他身邊跪著的左良哲馬上就開口說話了,阻住了衛復禮繼續說話。
“衛大人,皇上的旨意,朝官們都聽清楚了。衛大人還有什麼疑問嗎?”
左良哲環顧了一下,他的周圍,除了衛復禮之外,還有三省六部的主官,他們都清楚聽到了景興帝說的話語。
左良哲嘴角微微上揚,顯然心情極好。皇上這些話,說得真是太好了。如今沈家定罪的旨意,朝臣再不能質疑了。
國子監之事已經平息,擾攘的沈家罪狀,已經定下。就算景興帝清醒著,左良哲也能順心順遂,他怎麼能不高興?
“皇上乏了,諸位大人,敬請退下吧。”衛復禮還想說什麼,可是內侍首領已經開口了。
正如內侍所說的一樣,此時景興帝又覺得眼皮沉重,昏睡之意襲來,的確是乏了。
見到景興帝再次昏睡,衛復禮無法,只得和其餘朝臣一樣,離開了紫宸殿。
因有景興帝金口親證,沈家有七大罪的聖旨再無爭議。
隨即,司農卿雷致遠帶著這聖旨並宣旨內侍,快馬往西寧道疾馳。
當然,他沒有忘記帶著吏部任命他爲西寧道觀察使的任命,那是他富貴榮華的代表。他前去西寧道,就是爲了接管西寧道的兵馬和權力,怎麼會忘記帶上吏部的任命呢?
當這個聖旨到達西寧道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京兆誰也不知道,我們接下來細看。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