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扶桑人的認知之中,只有遼寧這兩個詞。
而不會聯想到趙本山二人轉之類的,讓人感覺和航空母艦一點都不搭的東西。
他們只會從這兩個字本身展開聯想。
比如說“遼”,但看這個字,會給人什麼感覺?
遼闊的寬廣的,在說“寧”,這個字,給人的感覺就是寧靜,安寧。
再將這兩個漢字聯合在一起,就組成了這個詞的基本的意思。
就是遼闊而寧靜。
再結合航空母艦這個龐然大物,給人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在扶桑人讀到遼寧號的時候,想的都是在寬廣無邊的大海上面,一艘無比巨大的航空母艦,寧靜的橫亙在碧波之上。
這種畫面感一下子就撲面而來。
所以他們會感覺遼寧號這個名字起的實在是高明無比。
但是隻有在熟悉了遼寧這個名字的我們看來,他纔會產生這麼多的其他的意思,纔會覺得那麼土。
但是其實這只是我們的原因,而不是這兩個字土。
這跟漢語的使用習慣有關係,其實任何字使用的多了,都會感覺到土,就比如說,現在取名字都喜歡叫什麼什麼梓,什麼什麼凝。
這些字單單的看的話都是很美的字,但是就是因爲用的多了,所以現在在看到名字裡面帶梓的,就會感覺有些土。
其實這根這個字也沒有什麼關係,就是用的多了。
所以在我們看來很土的名字,在別人看來不一定就是這樣了。
扶桑也有一些軍艦,在我們看來也是非常高大上的。
比如說什麼初雪號,在我們看來好像是非常的高大上,但是如果翻譯成雨夾雪號呢?會不會還有這種感覺呢?
所以說一個名字到底好不好聽,到底土不土是要結合語境的。
就像是建國和鐵柱,這些名字在我們聽來土,那是因爲在華夏有太多人叫這種名字了。
而且大多都是一些老年人,或者是年紀大的人,這些人生活在那個時代,所以起名字也都帶著鮮明的特色,在那個時代或許也沒有什麼。
但是爲什麼現在看來就土了呢?
這是因爲這些名字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老年的農村大爺一樣,因爲好多取這種名字的人都是這種形象。
所以在聽到這種名字的時候,腦子裡面會馬上想到這種人的形象,於是自然就感覺土了。
但是在扶桑卻沒有這種想法。
他們還是隻會專注字本身,因爲他們沒有那個環境。
就像是松下鐵柱,這兩個字分開看,“鐵”的含義可以理解成,鐵血鋼鐵,總之就是給人一種堅毅的感覺。
“柱”給人的感覺,就是柱石,支柱,就會給人一種支撐的感覺,一種責任的感覺。
所以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擁有鋼鐵意志和責任的柱石。
至於建國的意思其實是差不多的。
在上一次的戰爭之中,美利堅就來到了扶桑,然後簽訂協議,不讓扶桑發展軍事,當時的松下家族覺得異常的屈辱。
覺得這簡直就是喪權辱國,然後就給自己的孩子取了建國這個名字。
意思就是打破這一切,再建扶桑。
所以他們一點都不覺得這個名字土,反而會爲自己的名字有內涵而沾沾自喜,而不是想那些叫什麼太郎次郎之類的毫無意義的名字。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種現代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