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跟著華陽子又討論了一二往后合作,兩人屬于同盟關系,守望相助的鄰居,自是需要細細的商榷。
華陽子如今更是需要一個強力但不強勢的外援,黃天卻是正好,因此做出了許多讓步,比如太華弟子會到天州兼任“道官”,道官是用來轄管修仙者的,一些事務,神道不好出面。
二來黃天派人協助華陽子開墾其洞天周邊之地,建立商貿互助。
其中又有許多技術上的分享。
比如太華原有的貨幣體系,丹幣,乃是從靈根教主手中買來了五株靈根丹樹,又經歷太華本身改造,嫁接,已經獨木成林,掛果萬千。
此樹既是靈根,又是靈寶,表面是樹,內里卻是丹爐。
因此五株靈根,便可以結出五種不同的丹幣來。
第一種是靈氣幣,內里只有靈氣,是修仙界基本貨幣“靈石”的變種,九洲神道禁止亂采礦,尤其是靈石礦。
此貨幣數量最多,廣在南靈洲流傳。
第二種是月華幣,內里充斥是太陰月華之力,但并不寒冰凍人,能用來煉法,溫養陰神,金丹期以下,都十分有用。
第三種是紫氣丹幣,內里充斥朝陽紫氣,能增長法力,溫養金丹,一枚丹幣煉化其中紫氣,能省一年采氣之功,而且沒有副作用,金丹境界往上,可以以此增長法力,打磨境界。
第四種是仙幣,內里充斥洞天之中的先天靈炁,也就是所謂仙炁,元神往上,便需要大量仙炁改造仙體,溫養元神,欲求蛻變,也是太華仙宗的高級貨幣。
第五種是壽幣,內里充斥的不是什么元炁,而是造化,是壽元。
是抽取壽桃之中的造化所成,也是極為珍貴之寶,壽幣沒有副作用,凡人可用,修士也可用,只是凡人一幣可以增加一甲子,金丹卻可能只能增加六年,到了元神就只能增加六個月壽元。
此五種丹幣,用完之后,只剩空殼,便會自動消失,緊接著又掛在丹樹上補充丹炁,卻是這個些丹幣,內有一套子母系統。
就算丹幣被扣下也無所謂,丹樹定期又會生出一批新的用作流通。
太華仙宗能掌握一洲之地,跟其從上到下,嚴密的貨幣體系也是有一定關系的。
此丹幣體系,也玩仙道的標志性物,跟神道的香火錢體系,是并列的。
黃天若想以丹藥作為貨幣,不如花高價,從那位靈根教主那里買上一些丹幣靈根,不說那位教主,便是其弟子也有這種手段。
黃天想到宴溪先生跟那位靈根教主似乎有些淵緣,便將此事記下。
隨后又將搗藥拉了出來,詢問了了華陽子:“這是我家從神,乃是白兔得道,原先是個女兒身,不想凝煉了太陰權柄后,漸漸變化,如今已經完全化作男兒身了,你看看有什么辦法能補救么?”
華陽子笑了:“哈哈,這事很正常,修持太陰之道的月神,若不以一點純陽點化自身,確實容易被太陰玄力侵染,不過變成雄兔挺好啊,還能開枝散葉,將精氣藏于月華,令天下母兔受孕。”
搗藥羞死了:“我之本來之身,便是女兒,如何能接受?聽聞仙長精通造化,可有辦法?”
華陽子道:“你只需將其煉了,化作搗藥杵便行了,可復做女兒身,若想變回男兒身,只需把搗藥杵安回去便是!”
黃天聽得瞠目結舌:原來搗藥杵是這個意思?
再也不能直視搗藥仙子了。
搗藥仙子雖然面色羞澀,但得了辦法,就不再鬧騰了,反而安靜了許多,靜靜思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隨后黃天便跟著華陽子討論造化之道。
華陽子正要以此做話頭,便跟著黃天講述起自家如何修持造化,又講到了造化天境魔主前來阻道之事。
“那魔頭言,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因此蠱惑我,損自身之有余補太華之不足,又蠱惑我損太華之不足,奉自身之有余。”
黃天聽著驚險:“那你怎么選的?”
“不損不補,不增不減。”華陽子道:“造化自內生,本自具足,不假外求,亦不損之。”
黃天聽著像是內丹法,又念起前世看的一動漫,里面的邪教組織,便是如此理念。
但華陽子一臉恬淡,自不該入魔的樣子。
“那魔頭在我心中留下一粒造化青蓮子,雖然鎮壓我之內魔,清凈我之靈光,但內部卻自孕魔性,我聽聞賢弟伱善用蓮花咒力,不知道能不能祓除?”
黃天皺眉:“那造化青蓮九品往上,我之所參白蓮,卻不過是四品,最初的時候,一品都不如,還是經我精心培育,我之咒力,金丹級數威力尚可,到了陽神級數,那就十分欠缺了。”
“那魔頭乃是天仙級數,下界阻道,我難解咒。”黃天搖搖頭。
但隨即建議道:“精通造化者,當屬媧皇娘娘,你是先天人族出身,當可是娘娘造人的親兒子,傳聞娘娘手中有一十二品造化青蓮,自是比這魔頭所持高級一些,你何不去求一求娘娘?”
“而且這位娘娘暫代天帝之位,若能得其青睞,你亦無憂。”黃天建議道。
華陽子思考一會,隨后道:“我是桃神靈識,寄生先天道胎之內,算是奪舍一流,只怕有所顧忌。”
“況且,娘娘暫代天庭天帝,天庭以神道為尊,我剛剛才脫離神仙道統,轉入了天仙道統,未必能前往天庭,和娘娘說上一句話。”
“不過近來自真靈造化天中,有一批先天媧族,隨著娘娘下界而來,如今又主持救世去了,他們必然看不出我的跟腳,或許可以問問他們有什么解決的辦法,黃天賢弟你要參悟造化之道,也免不了向這些先天媧族求教。”
黃天自是對此事上心:“我麾下有一金凰,她認識一些媧族,到時候我們一起去拜訪。”
華陽子點點頭,覺得黃天就是自家的貴人,像是許愿機一樣,有求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