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能夠在如此關鍵時刻進獻佛說的孫子,武則天也是大感滿意。
她本就對少王印象頗佳,如今更是滿滿的喜愛,因此在等待魏國寺僧徒入宮這段時間裡,也並沒有冷落這個孫子,而是很罕見的並席而坐,與李潼聊起一些閒話家常。
話題雖然輕鬆,但李潼應答得卻很謹慎。老實說他不太樂意跟他奶奶做這種交流,本來就不是正常的祖孫關係,武則天又是敏感多疑,哪怕極爲輕鬆的問話,李潼在回答的時候都要深思熟慮一番,只覺得要維持這種人情和睦實在太累人。
按照李潼的想法,這一次我給你幫了一個大忙,你快點的給我加官進爵、然後趕緊忙自己的去吧,也不用想給孤兒送關懷、溫暖這種人情面子的虛頭巴腦,我自己就能開解自己。
但是他也明白他的想法如何並不重要,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他奶奶以前對他不聞不問是應該,現(xiàn)在的熱情關心,他也只有老實受著的份。
其實拋開尷尬的時局背景與各自身份,李潼倒覺得武則天也是一個挺有魅力的人,聊起天來有著很廣闊的話題範圍兼細膩的人情世故,跟這樣的人聊天,根本不必擔心話題匱乏而冷場,哪怕是一樁尋常小事,講來也能讓人感覺妙趣橫生。
比如剛纔聊起的一個話題,從他早前擴編的《萬象》大麴所採用的梵唄和聲,延伸到陳思王曹植、以至於六朝人物故事,思維敏捷,條理清晰,有時候李潼甚至都感覺跟不上他奶奶的話題思路。
對此李潼也不得不感慨,他的這個奶奶個人素質(zhì)真的是挺強悍,家門之中有這樣一位出衆(zhòng)的親長,如果能夠在權欲方面稍作收斂,而是選擇對兒孫敦敦教誨,絕對是家門幸事,子孫凡有中人之質(zhì),都能人才輩出。
最起碼李潼在跟他奶奶聊這一段時間,覺得自己眼界都開闊許多,對於一些問題有了更加透徹的認知,也是言出由衷的感慨而不是拍馬屁:“神皇陛下高見博識,臣有幸能在席聆聽聖訓,更加深見自身淺薄,神思不能追於一二,更覺往年學識荒蕪……”
武則天聞言後哈哈一笑:“能益人者,未必博學。你這個年紀,本就欠於歲月的積累,與長者較於淵博,那不是自取其辱?人之材質(zhì)高低,並不在於學識多寡,而在於大義識否。萬卷腐言,不如真知一點。鶴髮老儒,也要張口乞食。幼鹿成形,即需嗷嗷喚乳。可知萬物雖然化形不同,各自矯飾之外,也有法從一宗……”
對於這種形而上、涉及到意識形態(tài)的話題,李潼不敢輕易作答,只是一臉恭謹?shù)膬A聽。
他再怎麼沒底線,也不好意思直接張嘴說舔好奶奶就是我的真知宗法,除此之外,怎麼回答都有點不合適。哪怕點頭附和說我跟奶奶價值觀高度一致,萬物形態(tài)都是矯飾,抓住命門就能將他們用作玩物。武則天真要問一句你也這麼想?當時就傻眼。
所以這種聊天是真的累,李潼也只是少說多聽,趁著武則天心情愉快、並不設防的時候,窺探一下他奶奶真實心境,未來纔好更加準確的應對。
雖是神皇急令,但往來魏國寺要橫穿整座神都城,當魏國寺僧徒們抵達的時候,仍然過去了一個多時辰。
魏國寺僧徒入殿,並帶來了寺中典藏的梵本寶雨經(jīng)。武則天將拓片示下,並責令即刻翻閱佛經(jīng),果然在第一卷經(jīng)文中便發(fā)現(xiàn)多處字形字義的吻合。僧徒當?shù)畋銓⒂嘘P篇章的梵文翻譯過來,內(nèi)容果然與拓片上大同小異。
這也是理所當然,李潼就算再怎麼不通佛理,可要搞這種事情當然不會在這種小節(jié)上出錯,他杜撰出的經(jīng)幢內(nèi)容本來就是比照這一部佛經(jīng)在操作。
至於梵本的寶雨經(jīng)相關經(jīng)卷內(nèi)容翻譯過來究竟是什麼意思,這不重要,如果不能翻譯出來符合心意的內(nèi)容,國家養(yǎng)你們這羣和尚何用?
這裡又不得不說,所謂的佛經(jīng)編譯,本來就是一個增刪篡改的過程。佛法東傳,自魏晉以來不斷的發(fā)展壯大,特別是南北朝大亂世、無論南北都有帝王侫佛事蹟。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是因爲兩漢經(jīng)學傳承到了這一階段,繼續(xù)發(fā)展的空間已經(jīng)不大,而且對經(jīng)義的解讀權基本已經(jīng)形成壟斷,所謂的門閥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學閥。
佛法作爲一種番說,先是被胡人政權君主發(fā)揚光大,積累了相當可觀的羣衆(zhòng)基礎。而在之後的王業(yè)興衰過程中,很多帝王就敏銳發(fā)現(xiàn)、對沙門的利用可以有效避開許多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限制,自然也就難免不同程度的加以利用。
這種取捨權衡,說的通俗一點就是開闢一個新的戰(zhàn)場,把傳統(tǒng)知識分子、精英階級引入進來然後打敗你。一羣苦練拳腳的老師傅拳打南山、腳踢北海,結(jié)果擡手一槍崩了你。
現(xiàn)在李潼既指出了經(jīng)文出處,又提供了簡譯版本,這羣和尚肯編寫《大雲(yún)經(jīng)義疏》這種政治投機的東西,可想而知都是節(jié)操乏乏的貨,就算經(jīng)文原本沒有這樣的內(nèi)容,他們也得給弄出來啊!這就是解釋權在自己手裡的好處。
“既然有此大乘佛言,爾等僧徒爲何不早早入獻?”
武則天看到這些攤陳開的證物,欣喜片刻後便又勃然大怒,拍案戟指那些魏國寺僧徒,神態(tài)已經(jīng)充滿了不善。
須知《佛說寶雨經(jīng)》指向要比《大雲(yún)經(jīng)義疏》明確多了,大雲(yún)經(jīng)還僅僅只是在註疏裡遮遮掩掩提上幾句武則天爲淨光天女,當王南閻浮提洲,但經(jīng)文本身是沒有這種詳細記載的,可以說是於經(jīng)無證,牽強附會。
但《佛說寶雨經(jīng)》經(jīng)文本身便記載明確,這位淨光天女將在佛涅槃數(shù)五百年後,將化身於南瞻部州東北摩訶國爲帝。
法明等和尚們聽完這話後也是大感欲哭無淚,因爲魏國寺本身所藏佛經(jīng)便汗牛充棟,哪怕再博學的和尚也不敢說將所有經(jīng)典都通讀一遍且熟記在心,而且寶雨經(jīng)本身就不是什麼大部經(jīng)典,在今天之前,他們之中甚至絕大多數(shù)都沒有聽說過這部經(jīng)書。
見這些和尚們一個個急得無言以對,腦殼上噌噌往外沁汗,李潼也是暗樂在懷。他早看這羣和尚不順眼,要價實在太黑,往來一次起手就得幾萬錢。他單單爲了在那些佛經(jīng)中翻出這一部寶雨經(jīng),來來回回好幾次,大十幾萬錢都送進去了。
不過眼下還不是藉機敲打這羣和尚的時候,畢竟他這作經(jīng)手藝還是太糙,接下來還要讓這些和尚們繼續(xù)完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要借眼下這件事徹底弄死丘神勣。
於是他便上前說道:“此中疏忽,也並非各位法師責任。臣近日往返魏國寺,翻閱經(jīng)籍,所見多有經(jīng)籍只存名目而失於卷本。因此詢問寺中知客,才知寺事也多爲難,魏國寺乃海內(nèi)名剎,沙門勝地,法藏豐厚更甚西京大慈恩寺,多有都邑權門借經(jīng)而久不歸還,又不敢貿(mào)然登門求問,因積此弊。臣有感於此,日前還斗膽上書言事……”
聽到李潼這麼說,武則天頓時便將前事聯(lián)繫起來。畢竟這個孫子言議謹慎,上書言事次數(shù)本就不多,此前她又將最近這段時間有關奏章翻閱一遍,對此自然是有印象的。
“此部《寶雨經(jīng)》,恰在歸還序列之內(nèi),臣索卷揀義,才能追出本經(jīng),否則即便偶得經(jīng)幢,恐於孤跡難證,不敢冒昧進獻以疑跡取寵。”
武則天先贊河東王謹慎周全,然後又不免訓斥幾句這些和尚們做事馬虎粗心,如此載錄有益邦國社稷的佛言經(jīng)典竟然被人久借不還,然後才又厲聲問道:“究竟都內(nèi)哪一家借經(jīng)不還?速速摘錄呈上!大德法藏,是爲普渡衆(zhòng)生,收藏私室,亂法誤事,不可輕饒!”
終於講到這裡,李潼也不再掩飾其目的,便又下拜說道:“諸法師忙於編譯大經(jīng),恐是不知寺中此類瑣事。臣久繫於此,常立經(jīng)堂之外苦待歸經(jīng),逐日索查,略有印象。獲經(jīng)之日,並有兩家還經(jīng),寺中寄子、善男丘嗣誠並信女某氏……”
“是這兩家?只這兩家?”
武則天垂眼看了看跪在座前的孫子,李潼感受到其目光,便也擡起頭來,努力作態(tài)坦然同時視線稍顯遊移。
默然片刻,武則天開口笑了起來:“好得很,朕的佳孫,能拾遺補漏,不遜在朝英流,能幸揀法真,可知福緣深厚。庭門有此一二,誰人不稱美滿?守義一名,不足標質(zhì),今日賜你真名,憑此顯爲世道雅知。”
李潼公然跟他奶奶討價還價,心中也覺忐忑,但在聽到奶奶要給他改名,先是鬆了一口氣,然後又揪了起來,如此他的新名字是叫李門一、還是李二美?
好在武則天沒有讓孫子忐忑太久,揮筆立就“寶雨”二字,然後又書一手令甩給李潼:“速持此敕入鸞臺,即刻用令!”
剛被改名李寶雨的李潼還來不及吐槽他這新名字,垂眼一看敕書內(nèi)容,臉色也是陡然一變,重重叩首在地哽咽道:“臣、臣謝陛下顧此孤幼厲念,皇祖恩我,臣、臣兄弟剖肝瀝膽,難、難……”
“哈,入奏言久,肯恩稱祖親了?朕的孫子,該有這樣的風格。故事幽久,諸多難言。皇孫親親於祖,祖母怎會不愛我寶雨乖孫?去罷,不留你人情遺憾。”
武則天擺擺手,一臉的和藹可親,饒是李潼明知這個奶奶是怎樣本色,這會兒竟然忍不住心生一點感激。
敕書的內(nèi)容很簡單,是著令太子右率府左郎將李光順即刻出捕私匿佛典的罪徒丘嗣誠,敢有拒捕,當場格殺!
人最難面對,是自己的難堪。李潼設想諸多,但卻仍然沒想到他奶奶竟能做到這一步,讓他們兄弟能夠有機會親手了結(jié)這一樁恩怨。
當然,這也是李潼自己換來的。他進獻寶雨經(jīng),無論怎樣跟他奶奶之後革命都是撇不清的,可以說是用性命下注,武則天不成功,他就要成仁了。
如此一份敕令,應該也是武則天給自己一個臺階。他們兄弟如果接了,那就掃掉心頭那一份陳久陰霾,如果不接……傻子纔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