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三順看了看陶永能,沒有好氣道:“溫家人日子過得不順,我心氣就順了。如果不是溫家人行事太過分,我們這麼大的年紀,還用背井離鄉來省城嗎?”
陶永能看了她一眼:“孩子們想來省城,你會不跟著來嗎?”
平三順看了陶永能一眼:“孩子有出息了,我自然是高興了。但是自願和被逼,你說那種讓人心裡面舒服?”
“你說,都城過年熱鬧嗎?梓兒兄弟在都城好嗎?應子芩對我們家碧兒好嗎?”
平三順聽陶永能轉了話題,她跟著笑道:“你安心吧,他們都是好孩子,自然能把日子過得好。”
陶永能笑瞇瞇道:“年青好,可以四處走一走。程兒兄弟們可要比樑兒三人有出息許多了。”
平三順聽他的話笑了起來:“自然一輩比一輩強。你們兄弟都沒有機會讀書,樑兒兄弟至少有機會讀書。”
陶永能贊同道:“省城是一個好地方,你啊,也多出門轉一轉,也能認識一兩個可以在一處說話的人。”
平三順只是笑了笑,她一直擔心陶永能來了後,他的心裡會不太舒服。
這些日子下來,陶永能明顯比她還要快適應省城的生活,她跟著安心了許多。
過年的日子,陶作樑兄弟盤算著家裡的事情,都有些掛念在都城的孩子們。
陶作樑對陶作染說:“老二,琪兒在省城學堂裡當了夫子,他以後不參加大考了?”
陶作染笑著點頭:“他和我說,在讀書方面不如他哥哥,他繼續下去,只會浪費家裡的銀子,還不如把多年讀書的經驗感受分享出去。”
陶作柱在一旁說:“大哥,我們家現在能出梓兒這樣一位進士大人,我覺得已經不容易了。你別爲難孩子們了,他們願意讀書,自然是好的。
他們覺得實在讀不下去了,也可以回來做手藝活,或者出去尋別的活做。”
陶作樑和陶作染看了看他面上的神情,陶惟本和陶惟傳兄弟決定不讀書的時候,陶作柱夫妻當時可不是這樣的態度。
陶作柱看到他們面上的神情,摸頭笑著解釋:“本兒和我們仔細的說過,他說讀書的辛苦,大過於打磨手藝。他們兄弟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其實是非常的有好處。
在省城,他們有膽氣去官府尋一份差事做。這要是沒有讀書,他們是不敢與當官的人說話的。”
陶作樑笑了起來:“他們兄弟可不是膽子小的人。孩子們各有各的路,只要能夠好好的過日子,我覺得都好。”
陶作柱看了看陶作樑,跟著說:“堂哥希望家裡面的孩子,還是不要放棄了家傳手藝。”
陶作樑看了看他:“有空的時候,你多陪堂哥說一說話。這兩年,他老得太快了。”
“溫氏這個婦人的心腸真硬,她爲了孃家人,留在汾州城,都不想一想堂哥的日子多不好過。”
“又胡說八道,他們夫妻之間的事情,你別和在他面前胡說。”
“三弟,聽大哥的話。不管怎麼樣,也是他們夫妻之間的事情,或許以後還有和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