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酌日,7月的最後一個星期舊,一個極爲特殊一甘川
天還沒亮,來自世界各國的上千名記者就將新都大會堂圍了個水泄不通。這座能夠容納上萬人同時辦公、擁有能夠容納上千名代表的中央會議廳、以及數個小會議廳。在年初與新首都同時投入使用的大會堂是共和國新的權力中心,甚至算得上是世界的權力中心。新春的換屆選舉之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代表與中央的數百名代表就在此辦公,爲年中進行的政府換屆選舉做準備。
比起新大會堂、以及新一屆全體代表大會,在7月份之前,共和國國家元首與中央政府換屆選舉更加引人矚目。事實上,這也沒有什麼好關注的。因爲裴承毅在歷年底宣佈與焦魁山組成搭檔,共同參與競選,所以在換屆選舉開始之前。就不再有人懷疑選舉的最終結果。實際情況也與外界預測的一樣,在?月初進行的第一輪投票中,裴承毅與焦般山的競選搭檔就獲得了超過獼的選票,在選舉中勝出。
如果注重過程,那麼這屆選舉確實值得關注。
要知道,這是共和國開國以來,第一次以直選的方式選舉國家最高領導人。
按照在歷年中期通過的第互憲法修正案與選舉法補充條案。從曰年的換屆選舉開始,國家最高領導人就將以直選的方式產生。當然。作爲幅員上千萬平方千米、人口超過十億的大國,共和國不可能仿照歐洲的小國,由選票多少來確定國家領導人,畢竟除了選票多少之外,各地區的利益也至關重要。正是如此,共和國推行的仍然是一種間接選舉,只不過間接選舉的參與人不再是全體代表大會的代表,而是全國公民。
根據新的選舉辦法,公民選票只能決定某個參選人在某個省份的得失。實際上。這是一種與美國的“選舉人票。比較類似的選舉方式,爲各個地區的人口、經濟水平、面積、資源等等因素的加權結果,不同的是,共和國的選舉中還多了一點規定。即參選者在獲得最多選票的情況下。還要在半數以上的省份獲勝,才能直接當選,否則將與獲得選票第二多的競爭對手進行第二輪選舉。如此一來,各選舉區、即各省份的勝利就變得至關重要了。以猛7年的情況,裴承毅要想在第一輪選舉中勝出。至少需要獲得7鰓的選票,不但超過賬的簡單多數。還超過了溉的絕對多數。
如此高的當這要求,並不是爲了增加選舉難度,而是爲了確保不因選舉破壞共和國的團結統一。顯然,這也正是根據共和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作爲一個初步實現民主制度,國內環境又極端複雜的大國,哪怕絕大部分公民都認識到了民主的重要性,也衷心擁戴民主制度。從根本上考慮,儘可能的求同才能最大限度的維護國家穩定,使國家能夠平穩的度過這一過渡期。
當然,如此複雜的選舉程序也飽受非議。
在曰年的換屆選舉開始前,很多西方新聞媒體就宣稱,共和國當局借第二輪政治改革的機會。推行如此複雜的直選制度,擺明了是不想推行直選,或者想操控選舉,並未實現直選。雖然西方新聞媒體的觀點極爲荒謬,要知道,從根本上講。共和國的大多數公民對第一輪政治改革的成果已感滿意,國內沒有推行直選的緊迫壓力,共和國當局完全可以維持原來的政治體制,不需要加快民主政治進程,因此推行直選本身就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如果共和國當局想操控選舉,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推行直選,又有什麼必要畫蛇添足呢。但是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過於複雜的選舉程序。特別是計票方式,也給直選帶來了不少麻煩,至少很多共和國公民就不明白,爲什麼要搞得這麼麻煩。
萬幸的是,曰年的換屆選舉並沒出人意外。
當裴承毅宣佈參選的時候。就有人指出,換屆選舉不會出現第二種結果。
當然,幫助裴承毅勝出的,舁定不是新的選舉方武,而是緊迫的國際形勢。
雖然世界大戰沒有在猛年爆發,傷年也在平靜中度過根據一些西方國際機構做的調查,歷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年中。戰亂最少的一年,但是當美國新任總統杜奇威在曰年月初宣誓就職,隨即宣佈將歷到曰財年度財政預算中還沒有審批的大約4強。乙美元中的勁用於國防建設,只有不到美元用來補貼已經出現問題的美國經濟,就有人懷疑,和平還能維持多久。
可以說,這也正是共和國公民心裡的疑問。
問題是,如果僅從兩個超級大國當局的舉措來看,根本無法做出準確判斷。因爲在此之前的好幾年間,共和國與美國的鉅額國防開支都像在爲戰爭做準備。”毛續好幾年的準備工作早就該到位了,戰爭卻遲遲沒鑰徽伏
受此影響,很多人學會了從另外一個層再看問題,那就是世界經濟在何時崩潰。
母庸置疑,經濟發展不是單獨存在的事物,經濟環境惡化,也與戰爭壓力有關。
雖然從本質上講。發生在引世紀刃年代的經濟危機與發生在引世紀初、以殿餅代的經濟危機一樣。均是由社會分配不公,財富過度集中,導致銷燬疲軟、生產過剩而導致的,但是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墜年代的經濟危機更像是一場人爲導演或者說蓄意製造的危機。與經濟本質並無關係,因爲這場經濟危機的根本問題中,除了分配不公之外,還與過於龐大的軍費開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僅從經濟學的角度講,軍費開支實際上具有二次分配的效果。即通過政策等強制手段,轉移社會財富。完成對財富的第二次分配。問題是。當軍費開支過於龐大的時候,就會迫使政府提高財政赤字,從而增加流通貨幣量,即導致貨幣嚴重貶值。
可以說,引世紀墜年代的經濟問題就是貨幣貶值。
前面已經提到,只在歷年前後,共和國與美國就先後降低了對人民幣與美元的支持力度,擴大了匯率浮動區間,從而導致人民幣與美元在迅速走低,最終迫使歐盟與俄羅斯不得不讓歐元與盧布貶值,最終導致全球各大經濟體都受到影響各主要經濟體的流通貨幣都開始大幅度貶值。
當然,貨幣編制既有看得到的一面,也有看不到的一面。
看得到的。自然是對內通脹細對外貶值。而看不到的。則是貨幣的實際購買能力大幅度降低。雖然這也是貶值。但是表現形式與通貨膨脹並不完全一樣。歸根結底,還是花在軍事上的錢太多,而軍事物資實質上並不進入流通領域。導致真正進入消費市場的物資比發行的貨幣少得多。以共和國的國防建設來說。在曰年到曰年的年間,共和國的國防開支總計超過了勁萬億元。其中大約包以人事津貼、工人工資、貨物款項等等方式進入了流通領域,成爲具有購買能力的貨幣。只有大約糊以企業利潤的方式,通過投資、存款與購買金融產品等方式,沒有進入流通領域。問題是。在這勁萬億軍費中,真正生產出來的具有市場流通能力的產品少之又少。也就是說。進入流通領域的陽萬億必然會稀釋人民幣的總體購買力。到島年,共和國的廣義流通貨幣也只有大約沏萬億元。的萬億佔了其中的友觀。相當於使貨幣貶值了這麼多。
種種因素加這一起,結果就是消費市場急劇萎縮。
雖然以貨幣量計算,共和國與美國的經濟仍然在蓬勃發展,即便扣除雙方當局公佈的通貨膨脹因素,兩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仍然非常驚人,但走到歷年的時候,兩國經濟都出現了問題,而且是不小的問題。
事實上,有一個方法聳夠衡量經濟狀況。那就是發電量。
衆所周知。隨著可控聚變核電站迅速普及,早在力巫年之前,共和國就以國家補貼的方式實現了“零電價”即國民生活所需電能完全由國家承擔。企業用電則以能源消耗稅的方式支付,社會電能供應由國家以委託的方式交付給3家電力企業。居民與企業從中選擇最好的供電商。總而言之。在這個時候,共和國的電能供應就不再向民衆收錢。而且把居民用電與企業用電分開。如此一來。共和國的企業用電量。實際上成了反映共和國經濟狀況的晴雨表。在力彌年到歷年的力年間。共和國的企業用電量一直在增長,而且在猛年之前的增幅一直在,鰓以上,直到年才跌到,侃以下。到了島年,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即企業用電量下降。毫無疑問,這絕對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要知道,在曰年之後,共和國當局放寬了對高能耗企業的限制,允許在特定地區建設部分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高能耗企業,比如可以在廣西開辦電解鋁廠、在福建開辦合成化工廠等等。雖然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國家的自我供給能力,在戰爭時期降低對外需求。但是這也對促進經濟發展有一些意義,至少對疲軟的國內市場有所幫助。
問題是,在這種情況下,共和國的企業用電量仍然出現了大幅度下降的情況,那自然不是什麼好事。
因爲美國的國家電能供應由獲得了聯邦許可證的傢俬營電力企業負責提供,而民衆電費是由聯邦政府與州政府聯合承擔,所以到歷年。美國沒有公佈過全國性質的電能供應情況,也就無法從官方消息中獲取信息。事實上,美國的情況也許比共和國更加糟糕,因爲在貓年的時候就傳出了“美能達集團。五大聯邦電力企業、二嚴重虧損、不得不大幅度裁員的消知道,美吐次刊。江也是與共和國類似的政府補貼制。即根據電能企業爲社會提供的電能來確定補貼金額。
因爲美國五大聯聳電力企業的業務範圍相對固定,“美能達集團”主要負責爲製造業、電子業、船舶業與航運業提供電能,所以該集團收入降低,足以證明美國的經濟出了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用一些西方經濟學家的話來說,在田年左右,共和國與美國的經濟就進入了一個奇怪的狀態,即經濟總量在繼續增長,而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卻沒有直接體現出來七雖然有人希望用“滯脹”等理論來解釋。但是都沒能解釋得了。也有人將西年後的經濟與喲年後到,咽年間的全球經濟相比,即是由軍事擴張帶來的虛假繁榮,卻無法解釋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田年後的軍事擴張沒有帶來繁榮。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共和國與美國的經濟正在惡化。
問題就是,共和國與美國還能堅持多久?
從某種意義上謝。共和國與美國還沒有爆發經濟危機,一個極爲關鍵的原因就是,兩國都在想辦法刺激經濟。即以各種強制性手段來確保絕大部分國民能夠過上正常生活。比如在田年的時候,共和國當局就頒佈了更爲嚴厲的《遺產法》,將遺產稅的平均比例提高了將近一倍。與此同時,共和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都提高了社會救濟的最高額度,擴大了救濟範圍、增強了救濟力度,並且以提供技能培辦等方式。促進再就業。美國當局也在田年前後採取了類似的政策,以確保經濟穩定發展。正是如此,很多經濟學家斷言。只有在共和國與美國當局不堪重負的時候。經濟危機纔會到來。
當然。沒有人懷疑經濟危機會不會到來。
不管共和國與美國當局的力量有多強大。以及站在兩國政府身後的利益集團有多麼的神通廣大。都得服從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從這個。角度看,經濟危機到來的越遲。爆發後產生的危害就越大。
由此可見,在田年之前。共和國與美國就在賭生死了。
站在共和國與美國的立場上。到了歷年之後。即便沒有世界大戰。只要兩個,超級大國同時爆發經濟危機。都會弓發本世紀的第二次全球性大蕭條,甚至有可能造成全球經濟全面崩潰,結果仍然是戰爭。即便退一萬步,戰爭不會爆發。共和國與美國也很難在短期內重振旗鼓,也就不可能繼續稱霸全球。顯然,這是共和國與美國都不可能接受的結果,因此共和國與美國都只能放手一搏。
換句話說,就看誰能撐到最後了。
如果說。在歷年之前,尚有人抱有一線希望。認爲憑藉共和國與美國的雄厚經濟基礎。再撐個年醉也不是問題。那麼到所年。特別是歷年下半年的時候,隨著越來越多的危機徵兆浮上水面,更多的人相信。戰爭很快就會爆發。
當然。最先出問題的,肯定不是共和國與美國。
用經濟學的話來說,只有落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而根基越淺的。自然越先浮上水面。在共和國與美國以外的國家與經濟實體中。除了歐盟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經濟實體具有同等規模。對於衆多中小國家來說。因爲早導超級大國結盟。或者與超級大國維持著友好關係。已經在經濟上融爲一體,所以日子反而好過一點。比如集約集團的成員國都依靠共和國提供的鉅額人民幣貸款。經濟問題還不算很嚴重。一些沒有投靠共和國與美國的中等國家也依靠相對完善的國民經濟體系,以及相對獨立的經濟發展方式,在艱難前行。最先出問題的,正是擁有大國野心,卻一直沒有成爲大國實力的俄羅斯。
歷年初,俄羅斯當局借用哈薩克斯坦發生軍事政變,將裝甲部隊開進阿斯塔納的時候,幾乎所有國家都認爲,共和國將出兵干預。雖然結果恰好相反,共和國不但沒有出兵捲入,反而默認了俄羅斯控制哈薩克斯坦的舉動,但是這一結果並不能說明什麼,反而讓很多人認爲。共和國有更大的圖謀。要知道。自從共和國通過聯合巴基斯坦、打垮印度,把美國趕出阿富汗之後。中亞就被看成是共和國與俄羅斯戰略態勢的天平。而且是一個“不能輕易變動的天平。俄羅斯在哈薩克斯坦做文章,自然是在拿共和國的利益開玩笑。以共和國長期以來堅持的對外政策,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事實上,顧6年初的這件事情。對年之後的共和國換屆選舉產生了直接影響。
可以肯定,正是這起事件。讓裴承毅最終做出了參選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