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2章 試探

周延儒罷相不光是在中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相對於溫體仁,中原的士林中人,還是願意接受周延儒。溫體仁這個人在士林中名聲並不大好,尤其是江南一帶,當年錢謙益想進入內閣,就是被溫體仁給陰了一把,溫體仁進入內閣之後,就將錢謙益趕到了將南京,做了禮部侍郎。南京雖然也是陪讀,也設了六部,可是那個地方的六部如何和京師的六部相提並論呢?那個地方,可是一些不得志的人才會去的地方,只有一些養老的人才會去的地方。由此可見,溫體仁這個人心胸並不寬廣。更有人傳言溫體仁當年在魏忠賢當權的時候,曾經寫詩誇讚過魏忠賢,當然,事實是如何,大家並不知道。但是溫體仁的名聲不怎麼樣,卻是實實在在的流傳出來。

“周延儒這個人雖然不怎麼樣,但是在朝廷當中,除掉他也沒有人能夠幫助皇帝什麼?可惜了。”琉璃宮中,李信望著手中的情報搖搖頭。

“朝廷無人可用,皇帝就算是再怎麼厲害,也不行。”石元直摸了摸鬍鬚笑了笑。

“不是沒人可用,而是沒有發現人才而已。”李信指了指衆人,說道:“諸位先生大才,都是宰輔之才,可惜的是,只能是爲我李信所用。”

“主公誇讚了。”雖然知道這只是李信的誇讚之語,但是衆人心中還是很高興的,就算是張春也臉上也忍不住露出一絲笑容。現在李信麾下,也只有五人可用,雖然這數量遠不如朝廷,但是與朝廷不同的是,這五個人都是大才,幫助李信打理炎黃部落,井井有條,讓李信不爲俗事所累,專心經營軍隊,這讓李信輕鬆了不少。

“聽說溫體仁這個人對主公印象不錯,曾經幫助過主公不少?”宋獻策指著情報中的一處說道:“呵呵,曾以主公爲劍,將周延儒趕下臺來。”

“溫體仁小人也!”張春曾經與溫體仁打過交道,摸著花白鬍須,冷笑道:“當初魏忠賢在世的時候,就曾經爲魏忠賢張目過,不過此人狡猾的很,皇帝剛剛繼任,他就察覺到魏忠賢必將倒臺,所以很快就倒戈了。”

“朝廷如何,與我們沒有關係,關鍵是我們這邊人才太少了,諸位可有什麼辦法?”李信擺了擺手,朝廷的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李信暫時還沒有時間去管,他擔心的是自己的地盤,地盤大了,不容易管理,而且草原不同於中原,城池較少,部落較多,要是管理起來很是困難。

“主公可以寫封信給崇禎皇帝,言語之間可以懇切一點,請他派遣官員治理草原。”石元直眼珠轉動,說道:“朝廷每次科舉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出現多少文官,朝野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舉人,其中不得意者很多,這樣的人,若是能牧守一方,想必很多人都願意的。”

“這個?”李信聞言面色一動,遲疑了起來,好半響,才說道:“招募人才,我肯定是贊同的,但是朝廷的那幫文人,嘖嘖,能辦事情的能有多少呢?”

衆人感到驚訝,跟隨李信久了,也知道李信的脾氣,李信對朝廷的官員,欣賞的很少,當然,一旦是遇到欣賞的必定會得到重用。比如眼前的幾位,可是實際上,他很少欣賞朝廷的官員,甚至還有一種蔑視的態度,這很讓人驚訝。要知道,這個時代做官都是一羣讀書人的精英在做,這樣的人治理天下也顯的極爲名正言順。

“諸位,可知道朝廷內部爲什麼有叛亂的存在?”李信掃了衆人一眼,忽然詢問道。

“天有災荒,官員們貪污受賄者不計其數,不能全力賑災,還有一些野心家正躍躍而起。三者合一,自然就是有許多的叛亂了。”石元直有些奇怪的望著李信,不知道李信的跳躍居然如此之大,從人才方面一下子跳到這方面來了。

“先生說的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這一切只有一個根底,那就是土地。”李信罕見的站起身來,面色凝重,說道:“土地應該是在國家手中,而不應該是私人佔有,百姓租種土地,就應該向國家交稅,這纔是天經地義的,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土地一方面是在宗室手中,一方面是在大地主大豪強手中,百姓們手中無地,只能向這些人租種土地,然後一方面向朝廷納稅,一方面卻還要向這些人納稅,如此一來,無論是災年還是好年,百姓們都吃不飽。在朝廷,曾經說過,讀書人不用納糧,若是得了功名的讀書人反而還可以庇佑一些人不用納糧,這樣一來,那些百姓們爲了不納糧,紛紛將自己的土地寄名在那些有功名的讀書人名下,這樣就可以少納糧或者不納糧了。朝廷缺少了這一環,收入就減少了,沒錢又怎麼能平叛呢?所以只能是加餉,今天是遼餉,明天是另外的餉銀,百姓苦不堪言,自然也就興兵造反了。諸位先生,以爲如何?”

石元直等人聽了之後,都是一臉的沉思之色。李信的言論實際上並不是很先進的,以前也曾經有人提過,只是沒有像李信說的如此直白、如此的明白而已。

“敢問主公,可有解決之道?”一直默不作聲的孫元化開口說話了。衆人也都是望著李信,等待著李信的回答,縱觀歷史上的許多改革家們,雖然動了許多手段,但是真正有很大收效的卻很少,就算是本朝的一條鞭法,又能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若是說解決之道?卻是很難。”李信想了想,說道:“一條就是土地國有,還有一個就是鼓勵商業。現在的那些有錢人,一旦自己有錢之後,第一件事情不是擴大生產,得到更多的錢來,而是用來購買土地,土地就變的更加的集中了,若是鼓勵他們擴大生產,讓他們將錢不是去買地,這樣一來,就能避免土地兼併大規模的產生,還能解放那些沒田地的勞動力,讓他們去工坊勞作,賺取銀錢,當然這些商人是要交稅的,這樣一來,朝廷就不會缺少銀子,逼著百姓納稅了。”

“土地國有?提高商人地位?”無論是石元直還是其他人,都是讀書人出身,萬般皆下品,唯獨有讀書高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且,讀書人都認爲商人是下九流的事情,只有卑賤之人才會終日與那些銅臭阿堵之物打交道,現在李信要提高商人的地位,這就讓人有些接受不了了。

“實際上,還有一個辦法,只是這個辦法雖不錯,可惜的是得罪人更多。”李信瞟了衆人一眼,說道:“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啊!”衆人一下子跳了起來,就是宋獻策雙目也睜的老大,顯然更加震驚於這個說法,莫說是朝廷的那些官員,就算是現在的宋獻策等人,跟隨李信之後,家中不也是有數百畝的牧場,這些當官們也是需要吃喝的,也是需要講究排場的,若是沒錢,什麼都幹不了。人爲什麼要當官,不就是爲了錢和權的嗎?不就是爲了高人一等的嗎?讀書人有特權,這樣讀書人才會支持自己。若是李信真的採用了這個辦法,恐怕天下的讀書人要走掉一大半了。

“怎麼樣?看看,諸位的表情就知道,這麼解決是不行的。”李信眼珠轉動,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來,只是衆人都看得出來,李信的笑容是苦澀的,或許在心中早就有了這個想法。

“主公,讀書人是朝廷的根基所在,同樣,主公有鴻鵠之志,若是想一統天下,也是需要讀書人的支持,這個辦法,固然可以幫助我們得到許多兵源,但是卻讓我們失去了讀書人的支持,得不償失。”石元直嘆息道。他是一個聰慧之人,一下子就看出了這裡面的好處和弊端來,但是思索了片刻,還是提出了反對意見。

“不錯,主公,這天下是讀書人的天下,主公,此事還是從長計議的好,屬下知道主公仁義,但是卻還沒有問鼎天下,主公兵鋒甚銳,可是若是此事一出,就會遭到天下人的反對,到時候,主公想要奪取天下,那是難上加難。”張春極爲老道,也勸說道。能坐在這裡的,都是李信精心挑選出來的人傑,不會因爲自己的一點私利,就動搖李信的根基,只要李信在,他們的利益就會得到保障,可是其他人就不同了,李信現在需要的不但是兵強馬壯,更重要的是民心,說的徹底點,就是讀書人的心。不過,與石元直不同的是,張春的建議中隱隱透出這個計劃,可以在李信奪取天下之後,再做計較的好。

“呵呵,我只不過隨口說說而已。若是按照這樣的計策來,不是顯得我李信太過無能了嗎?”李信哈哈大笑道:“實際上,杜絕這種土地兼併的辦法,不過三個,第一收歸國有,禁止買賣;第二鼓勵商業,讓那些商人們都將錢投資到其他的地方,第三嘛!就是用我們手中的劍,爲百姓們創造更多的土地。大地何其廣袤,難道就找不到更多的土地交給我們的百姓耕種的嗎?”

“主公聖明。”石元直等人相互望了一眼,雖然裡面對於提高商人地位有一些意見,但是也忍不住爲李信的豪言壯語所感動。土地是任何一個王朝都未曾解決的問題,每次到了災荒之年,若是官府得力,各地官府進行賑災,或許沒有問題,但是也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有民亂髮生,若是官府不得力,就如同眼下的明朝,起兵造反者不計其數。對於這種辦法,宋太祖趙匡胤就曾經設了禁軍和廂軍制度,每年到了災荒之年,就從流民中召集士兵,這樣就能減少叛亂得危險,可惜的是,也只是一時解決此事,也只有李信纔有如此大的氣魄,要用刀劍爲百姓奪取更多的土地,加上這些土地爲國有,就能一定程度上阻止新佔領土地,爲那些豪強地主所擁有,讓更多的無主百姓擁有更多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土地兼併的可能性。雖然有可能造成窮兵黷武的可能,但是隻要控制得當,還是能得到不少好處的。興許這樣一來,還能得到更多地主的支持,最起碼,還是有獲取土地的可能性不是。

李信臉上雖然堆滿了笑容,但是心中卻是深深的嘆了口氣,無論是老奸巨猾的石元直,或者是一肚子陰謀詭計的宋獻策,更或者是老成謀國的張春、文采飛揚的張採或者技術流的孫元化,在這個時代都是傑出的人物,可是他們的見識也都是有限的,將目光都是釘在土地上,哪怕這件事情有利於天下百姓,他們也只是有限度的支持自己。

不過不管怎樣,自己的計劃還是要實施的。就算這些人反對也是一樣,正是如同張春所說的那樣,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自己只是安居一隅,若是這個時候實行攤丁入畝等手段,天下的讀書人都會反對,要知道,現在坐鎮天下的,看上去是高高在上的崇禎皇帝,但是實際上還是讀書人,他們正做著縣令、知府等等,甚至掌管著軍政大權,得罪了他們,或許李信也只能窩在草原上,做著一個藩王了,甚至連藩王都做不成,但是若是能取得天下之後,那就不一樣了。就算這些人都反對,也阻攔不了李信的腳步。

在這一點上,他不得不佩服張春,這個老傢伙,看上去都是要死的人了,但是看東西卻往往是一針見血,建議讓自己統一天下之後再做打算。到那個時候,就算是有人反對,也出了不什麼大事。

“這段時間,我們還是要對朝廷恭敬一些,讓他們派些讀書人來。我們的俸祿可以調高一點,高於朝廷一半。”李信大筆一揮,大聲說道。

“侯爺英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石元直點了頭,張春等人也都露出喜悅之色,千里做官只爲財,但是明朝不同於宋朝,宋朝的官員很有錢,加上福利甚多,可是在明朝就不一樣了,明朝的官員俸祿很低,根據洪武二十五年,重定內外文武官歲給祿俸之制。正一品一千四十四石,從一品八百八十八石,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從二品五百七十六石,正三品四百二十石,從三品三百一十二石,正四品二百八十八石,從四品二百五十二石,正五品一百九十二石,從五品一百六十八石,正六品一百二十石,從六品九十六石,正七品九十石,從七品八十四石,正八品七十八石,從八品七十二石,正九品六十六石,從九品六十石,未入流三十六石。代官俸之薄在歷史上是有名的,明於慎行的《谷山筆塵》記載:五代北漢時宰相月俸僅“百緡”(一緡爲一千錢),“較之唐末已爲太減矣”,而明代“乃今一統之盛,宰相月俸猶不能半此,則近代之俸可謂至薄矣。”

儘管這只是明面上的俸祿,這些官員們私下裡還有不少的收穫,但是不管怎樣,俸祿還是很少,迎來送往的,四處打點,四處鑽營,這些都是需要錢的,自家俸祿只有那麼多,不貪污到哪裡來弄呢?就算是私下裡還有經營,但是錢多還是好事。一些正直的官員,不屑於那些勾當,所以過著窮苦的日子。比如海瑞,海瑞擔任浙江淳安縣的縣令時,穿的是布袍、吃的是雜糧,即使這樣,要填飽一家人的肚子,還要靠老僕人種菜來補充。海瑞的母親過生日,買了一回肉,這事立時傳遍浙江官場,連總督胡宗憲都覺得稀奇,說:“聽說,昨天海瑞爲母親祝壽,買了二斤肉。”可見,以當時一個縣令的合法收入,要買二斤肉吃都是很希奇的事情。

李信這個時候要增加官員的俸祿,可以說對於那些窮苦的讀書人,又不想鑽營貪污的官員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消息,或許不會吸引那些有氣節的人前來,但是也能說明一點,李信對官員們還是很不錯的。

“拉攏官員前來自然是好的,若是能吸引更多的讀書人前來,那就更加的不錯了。”李信又說道:“本侯準備在草原上興建書院,由本侯出資,讓草原上的少年一邊習武一邊讀書,讓他們認識我們的漢字,學習我們的文化,草原上不僅僅是出精兵,還會出讀書人。數十年後,草原上盡是說漢語,寫漢字,一旦做成了這件事情,我們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屬下代天下讀書人多謝主公了。”張春、張採、孫元化等人雙眼一亮,趕緊站起身來說道。只有石元直和宋獻策二人相互望了一眼,雙目中一絲驚駭一閃而過。

看上去,李信是在傳播漢家文明,但是實際上,李信是在滅絕蒙古人的文化,也許百餘年之後,蒙古這兩個字也只是流傳在傳說當中,原本桀驁不馴,時刻威脅著中原的草原人,也會認爲自己是漢人。這要比滅族更加可怕。

第313章 林丹汗的心思第127章 草原之狼第341章 小勝一場第73章 圍魏救趙第385章 李信的陰謀第356章 相互算計第312章 潛伏第381章 一怒下京師(二)第311章 冒功第386章 長平公主與周皇后第356章 相互算計第160章 囊囊福晉第189章 我也強搶民女第288章 不得不行第277章 盛京震動第365章 盧象升掩面而走第8章 錦州第51章 皇太極的怒其不爭第387章 如此國丈第229章 宋獻策說江山第337章 風波第328章 投降第193章 逼迫第153章 朝野震動第73章 圍魏救趙第256章 叛軍的末日第117章 草原上的狼第104章 戰果第305章 君臣合作第54章 紛亂的戰場(二)第348章 皮島落幕第263章 三軍震動第115章 奸細第154章 妥協第423章 商人的作用第377章 喜峰口失守(一)第194章 皮島水師第380章 一怒下京師(一)第217章 壯哉!明末義士第244章 彼此利用第391章 再見吳三桂第303章 收服七大世家第184章 周道登第200章 故技重施第321章 曹變蛟第212章 登州平第115章 奸細第387章 如此國丈第364章 談判搶錢第261章 坑死你第203章 怒而興師第171章 行蹤暴露第4章 鬍子第418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308章 王輔臣第33章 突出重圍第86章 崇禎皇帝第15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94章 皮島水師第76章 祖大壽上當第358章 天上掉餡餅第318章 潰散第246章 李信是大明第一忠臣第41章 皇太極氣的吐血第31回 百騎踏聯營第188章 周道登,你行嗎?第35章 西山隱士石元直第430章 戰正酣(二)第236章 家事第202章 王霸之業第455章 新的時代第232章 一箭三雕第209章 蘇有功的野心第244章 彼此利用第15章 天上掉下十萬兩第448章 姜瓖之死第17章 捨棄第157章 閣老之計第329章 亂戰第314章 難解第318章 潰散第257章 天網恢恢第5章 橫槍立馬唯我李公子第247章 崇禎的決定第441章 楊嗣昌出兵第186章 吳淞大亂第380章 一怒下京師(一)第331章 接應第246章 李信是大明第一忠臣第417章 論戰第261章 坑死你第383章 沸騰的京師(二)第204章 這是一個大坑啊第282章 福陵第56章 收編第250章 撕破臉第362章 要挾第101章 決戰(四)第370章 指點江山第357章 巧奪喜峰口
第313章 林丹汗的心思第127章 草原之狼第341章 小勝一場第73章 圍魏救趙第385章 李信的陰謀第356章 相互算計第312章 潛伏第381章 一怒下京師(二)第311章 冒功第386章 長平公主與周皇后第356章 相互算計第160章 囊囊福晉第189章 我也強搶民女第288章 不得不行第277章 盛京震動第365章 盧象升掩面而走第8章 錦州第51章 皇太極的怒其不爭第387章 如此國丈第229章 宋獻策說江山第337章 風波第328章 投降第193章 逼迫第153章 朝野震動第73章 圍魏救趙第256章 叛軍的末日第117章 草原上的狼第104章 戰果第305章 君臣合作第54章 紛亂的戰場(二)第348章 皮島落幕第263章 三軍震動第115章 奸細第154章 妥協第423章 商人的作用第377章 喜峰口失守(一)第194章 皮島水師第380章 一怒下京師(一)第217章 壯哉!明末義士第244章 彼此利用第391章 再見吳三桂第303章 收服七大世家第184章 周道登第200章 故技重施第321章 曹變蛟第212章 登州平第115章 奸細第387章 如此國丈第364章 談判搶錢第261章 坑死你第203章 怒而興師第171章 行蹤暴露第4章 鬍子第418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308章 王輔臣第33章 突出重圍第86章 崇禎皇帝第15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94章 皮島水師第76章 祖大壽上當第358章 天上掉餡餅第318章 潰散第246章 李信是大明第一忠臣第41章 皇太極氣的吐血第31回 百騎踏聯營第188章 周道登,你行嗎?第35章 西山隱士石元直第430章 戰正酣(二)第236章 家事第202章 王霸之業第455章 新的時代第232章 一箭三雕第209章 蘇有功的野心第244章 彼此利用第15章 天上掉下十萬兩第448章 姜瓖之死第17章 捨棄第157章 閣老之計第329章 亂戰第314章 難解第318章 潰散第257章 天網恢恢第5章 橫槍立馬唯我李公子第247章 崇禎的決定第441章 楊嗣昌出兵第186章 吳淞大亂第380章 一怒下京師(一)第331章 接應第246章 李信是大明第一忠臣第417章 論戰第261章 坑死你第383章 沸騰的京師(二)第204章 這是一個大坑啊第282章 福陵第56章 收編第250章 撕破臉第362章 要挾第101章 決戰(四)第370章 指點江山第357章 巧奪喜峰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县| 北辰区| 南皮县| 徐州市| 石林| 曲阜市| 庆元县| 瓮安县| 邳州市| 昭觉县| 乌兰浩特市| 来凤县| 达尔| 海林市| 老河口市| 筠连县| 佳木斯市| 梓潼县| 楚雄市| 大冶市| 蓬安县| 澎湖县| 绥中县| 和顺县| 宁阳县| 浙江省| 图片| 瓮安县| 辰溪县| 邵阳市| 神农架林区| 安化县| 修水县| 含山县| 梓潼县| 天台县| 嵩明县| 遂昌县| 德格县| 新乡县|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