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捷報頻傳的日子裡,大順的一切都運轉如常。
過了這麼多年,百姓也習慣了新政給他們帶來的便利。如果有人倒行逆施,妄圖推翻新政的話,恐怕百姓也不會答應的,絕對會怨聲載道,甚至還會引起政權動盪。
畢竟新政和太多人的利益糾纏在一起了,官僚階級的利益,被削弱到最低的限度。而作坊主、商賈等勢力,漸漸成了氣候,已經不容小覷。
這些商賈,富則學文,已經有很多商賈子弟,進入了官場之中。
這些人,代表了新生階級的利益,就連舊式官僚,都不敢輕視他們。
冬去春來,在一片新年的喧鬧聲中,又一次來到了兩年一回科舉考試。
這一年,大順的舉子人數,突破了三十萬。
這還是層層選拔,才削減下來的人數。
而這三十萬人,則要爭近千個中進士的名額,真可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沒有一點真本事,根本不可能脫穎而出。6承啓又關上了“納粟”和“門蔭”的途徑,甚至連賜官,這些年也僅有張載一人有此殊榮。
科舉,早就成了朝廷選拔人才的唯一途徑。
你是不是有真材實料,說是沒有用的,要考過比過才知道。
都是一樣的題目,你考不過別人,怎麼證明你比別人厲害?你要是沒點本事,做了官後,怎麼服衆?
考試,已經成了大順士子認爲理所應當的事情。不管出身,不論貧富,沒有徇私,只有公正嚴明,公平公開的考試。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你要是適應不了考試,那證明你不適宜當官,還是早點另尋出路爲好。
科舉每年都有點革新,讓許多因循守舊的士子,一時間適應不過來,都在抱怨以後讀書無論了。
他們還抱著四書五經不放,殊不知現在朝廷,更爲看重的是辦事能力,應變能力。只會一味讀死書的人,已經被淘汰了。而只有真正的精英,才能在這樣變化多端的考試脫穎而出。朝廷要的不是混日子的閒人,要的是真正辦事,能放下身段,爲民著想的官。
不是說你不能有私心,絕對要以朝廷大事爲重。但是你的私心高過公心的話,恐怕監察司就要找上門來了。
怪不得那些因循守舊的士子嘆息這年頭官越來越不好當,還是當年做官好,想貪就貪,根本沒有什麼懲罰。做這樣的官,還不如去從商。可他們這等已經僵化的頭腦,別說從商,就是耕田,都不知道會不會沒米下鍋。
春闈開考後一月,能殿試的士子粘貼出榜了。
這一年殿試,中進士的足足有一千二百人。
可能安排的職位並不多,這可苦了吏部。養著這麼多閒人,似乎很不妥。
6承啓接到吏部尚書吳顯祉的奏摺後,思慮了一下,讓吳顯祉前來覲見。
吳顯祉懷著忐忑的心情,進入了垂拱殿。
“吳卿,如今閒散十品官有多少?”6承啓單刀直入地問道。
“回稟陛下,有三千五百六十人。”吳顯祉果然很是敬業,連多少閒散在家白領俸祿的十品官都記得一清二楚。
6承啓點了點頭,說道:“國庫這些年入不敷出,還有一大筆稅劵即將要還,養這麼多十品官,確實有點吃力了。光吃飯,不幹活,這樣是不行的。”
“陛下英明!”吳顯祉很想給6承啓磕頭,簡直說出了他的心聲啊!別人都道他這個吏部尚書十幾年沒動,是因爲得了聖眷,可誰知道箇中辛酸?他十幾年來兢兢業業,不敢有一絲差錯,甚至不近人情,誰來求情都沒用,只看政績說話,以至於他現在幾乎成了孤臣一個。
越是孤臣,6承啓用來就越是順手。既然吳顯祉做得好,那吏部尚書就不用換人了。
只是吳顯祉使出渾身解數,都騰不出一絲空位來,確實苦了他。
“這樣吧,朕決意開創一個競爭上崗。”6承啓沉思了一會,才緩緩地說道。
“競爭上崗?”吳顯祉不明所以,連忙問道:“敢問陛下,什麼是競爭上崗?”
“很簡單,從這次科舉開始,閒散十品官就固定是這個俸祿,以後的俸祿都不會跟隨有職位的十品官而升。要想俸祿提升,就必須任職。職位少,人數多怎麼辦?自然就是考試了。各個衙門,側重點都不一樣。比如工部缺口最大,那考試內容,就要往專業上靠。比如要考算學、自然學;而戶部不用說,自然要考算學、會計、農耕什麼的了,至於吏部,則要考政績怎麼區分,如何按政績升遷等等,如此類推。這次考試,由各衙門主官出題,由朕親自過目後,才能開考。”6承啓說道,“這就是競爭上崗。”
吳顯祉一愣,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這樣會不會引起那些閒散十品官的怒火啊?”
“有什麼好怒的?技不如人,就該好好再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要以爲考完科舉就行了!”6承啓眉頭一皺,有點惱怒了。
吳顯祉連忙說道:“陛下此舉,開創了先河,敢想別人不敢想,臣佩服!”
“不要拍馬屁了,好好去安排吧。”6承啓說道,“你也不要太死板,很多衙門的工作,越來越多,要的人手也越來越多,你要適量增加官位,而不能固守著不變化。這世間,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吳顯祉躬身說道:“臣永受聖訓!”
“你先退下吧!”
“臣告退,陛下聖安!”
幾日後,長安城中流傳著這樣一則消息,而且是從《大順民報》這樣權威的報紙傳出來的。
“什麼?考中了進士,還要再考?”
“可不是嗎,這簡直是玩弄人啊!”
“噓,別亂說,這可是陛下親自擬定的。聽說是閒散的十品官太多了,一時間沒有那麼多官職。你想啊,上面不退些人,你們哪能升得上去?”
“可這俸祿不再升,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說,閒散十品官的俸祿是定的了,要想升俸祿,就要努力,考個官職……”
“這……我都把經典史籍忘得差不多了,怎麼辦?”
“這也沒關係,聽說不考這些,反倒是考些經世致用的學問。比如農耕,種桑,養蠶,算學,器物等等,還是各個衙門主官出的題目,全都是日後做了官後要懂的事。”
“苦也,我這些全都不懂啊!”
“這很好辦啊,考農耕的話,去看《齊民要術》,考算學的話,學《九章算術》,考器物的話,《木經》、《營造法式》、《冶鐵全書》……不過你也要看清楚了,只能報考一個衙門,好好複習的話,應該沒問題的。”
“可有三千多人,爭幾百個官職啊?”
“額,這就要看誰的學問好了。不過也沒關係,報紙上還說了,一年有夏冬兩季都有考試,要是考不中,還能再考,俸祿也照的。”
“多謝了,兄臺,我這便去買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