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第一軍團,終于在6月25日下午16時抵達北京城外,不過按照李寧宇之前的指示,并不進城,只是在城外駐扎,同時派出通訊員跟晚清政府,通報一下,而對于遠東陸軍的突然到來,晚清政府所有的人都嚇了一跳,因為來的實在太快了吧!
不過遠東既然是盟友,清朝政府自然不會怠慢,立即派出了代表慰勞遠道而來的遠東將士,那派誰去比較好呢?
恭親王自然是不二人選,不過恭親王也是聰明人,他也找了一個人和他一起去,就這樣端佟格格,陪著她阿媽恭親王爺,在下午來到了北京城外北郊,遠東第一軍團的營地,在看到一輛輛、排列整齊的鋼鐵裝甲車之后,恭親王眼神中立即流露出無比吃驚的眼神,而就連一旁的端佟格格,也吃驚的很。
剛開始士兵還制止恭親王的一些行為,但是有幾個稍微有點見識的軍官,看出了陪同晚清使者的是端佟格格,所以立即就去報告了王虎,聽到端佟格格親自來了,王虎原本計劃晾一下,晚清的慰問代表的計劃失敗了,因為他可不敢造次,端佟格格可是李寧宇明媒正娶的老婆,恭親王也是李寧宇的岳父大人。
接下來王虎的態度自然是熱情異常,不過端佟格格和恭親王爺都明白其中的緣故,大家禮貌的走著過場,不過最后臨走時,端佟還是輕聲問道李寧宇什么時候會回來,對此王虎沒有回答,只是說李寧宇已經進入了河北境內。
王虎的話,讓端佟開心雀躍,因為她已經有兩年沒有見到李寧宇了,而一旁的恭親王卻在嘆息著,心想自己這個女兒真是已經不能自拔了,雖然現在遠東和晚清結成了同盟,但是遠東將來必定要和晚清發生碰撞,不過恭親王這些年也看開了,因為他也是一個黃土埋了一半的人,皇帝命他是沒有了。
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做個實權王爺,起碼有李寧宇照著他,一般人,還真不敢動他半分。
袁大農東北野戰集團軍,一共分為三個軍團,第一、第三路途最遠,所以一共有60輛裝甲車壞在了路上,第二軍團距離較近,不過在跟沙俄第十一軍戰斗的時候,損失了三輛,目前搶修中。
一路奔波不止遠東三個軍團,李寧宇也算是以一個軍團,不過他有點后勤部長和保障大隊長的味道,但是為了遠東的事業,他覺得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接受的,對越南登陸的事情早就計劃好了,他自然不用在為之操心,因為還有遠東陸軍指揮部。
只是李西華指揮的第三軍團,很有可能還從天津出來的聯軍碰上,三個步兵師和一個特種裝甲機動師,對付聯軍的2萬人,李寧宇還是覺得李西華能打的很漂亮,不過這場戰,不能按照想象的來打。
因為聯軍中,除了有日軍、美軍、法軍,還有德軍4000人、英軍4500人,李寧宇不能一下子更全部的國家開戰,但是英國和遠東目前的關系屬于冷戰期間,主要是由于英布戰爭導致的結果,所以遠東不能在跟英國關系在繼續惡化下去了,而留下的只有德國這一個選擇,不過他可是還有一位德國好友,現任德國駐華公使莫里尼。
從1883年,李寧宇十歲離京之后,第一個給他幫助的人就是莫里尼,但是李寧宇也給了莫里尼想要的地位、金錢,兩人從某種角度算是等價交換,這次跟沙俄的關系必然破裂,所以李寧宇最少需要找一個強國做盟友。
五大帝國,法蘭西帝國跟遠東宣戰,并且遠東也要出兵越南,所以自然不可能成為盟友。
奧匈帝國,此時已經沒落了,加上和意大利的關系,不可能。
沙俄、英國,關系微妙中,只有和德國沖突比較容易解決,所以李寧宇將他的橄欖枝拋給了德國,而李寧宇的中間人就是莫里尼,在加上李寧宇和莫里尼的關系,幾乎各國主要公使都知道,兩人也沒有什么猶豫的了。
莫里尼現在的辦公地點在天津內,25日一大早,遠東在天津的情報組,將李寧宇的電報交給了他,隨后莫里尼就將這封電文轉給了德國柏林,此時時間已經來到了下午17點,李寧宇在指揮車中等待著德國方面的回應。
因為此時李西華所指揮的遠東陸軍,已經在京津鐵路某個地方等待著聯軍的到來,所以如果德國方面不抓緊時間的話,李西華的火炮,可不認識誰是德國人,誰是日本人,不過一切并不是只有李寧宇一個人在著急,德國公使莫里尼也著急。
德國方面的意思很簡單,愿意和遠東聯盟,不過遠東必須要保證三件事,第一:維護德國在華的利益;第二:在打敗聯軍之后,一起在非洲開疆拓土;第三:必須是宣布戰略同盟,并且迎娶路易絲公主,成為等國威廉二世的女婿。
德國威廉二世居住,一直來都是實行帝國主義,以顯示德國蒸蒸日上的國力,先后他積極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具有強烈軍國主義的色彩,他欲借殖民地擴張,為德國尋找一個太陽下的位置,一改以往俾斯麥以德國為核心的歐洲中心主義,自從俾斯麥離開之后,德國和英國的關系惡化,這與俾斯麥嘗當時與英國保持良好關系的政策背道而馳。
薩拉熱窩事件中,他得知好友的死訊大為震驚,甚至容許奧國以武力對付塞爾維亞,威廉二世滿懷擴張野心,但他有否發動戰爭,則難以有定論。
他的確希望德國變得強大,但他從未想過用一戰來實現這目標,但是薩拉熱窩事件到德國向俄國宣戰期間,威廉二世才明白大戰即將爆發,于是竭力爭取和平,然而,威廉二世的努力已晚,最后在部下的勸諭,下令總動員令。
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認為是是德國的戰爭,二戰是希特勒的戰爭,其實學過軍史的李寧宇認為,這個看法不公平,但威廉二世要為此負上個人責任,因為威廉二世在國內大力鼓吹軍國主義,支持德國軍事上全面的擴張,令德國陷入軍事競賽,隨后難以駕馭,戰爭就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