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老劉看到匈奴騎兵從樹林方向逃走了之後,考慮到輕騎兵和鮮卑騎兵師都已經經過了一天的長途奔襲,再加上今天晚上的這場大戰,大家都已經很累了,而且看情況由於匈奴騎兵的拼死衝殺,鮮卑騎兵的傷亡還不小,因此他便沒有派兵繼續追殺匈奴騎兵,而是命令褚燕和拓跋疆帶著手下的士兵打掃戰場,照顧好自己隊伍的傷兵,同時清理一下部隊的傷亡情況,最後再把戰場上所有戰死士兵的屍體挪到路邊的荒地中,挖了幾個深坑給埋了。
這裡距離匈奴單于庭單桓城還有大約三十里的距離,因此今晚也不用急著趕路了,老劉傳令就把大營設在這裡,在輕騎兵和鮮卑騎兵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便把大營周圍的柵欄架起來了,同時也在周圍設置了不少的鹿角樹枝,以防止匈奴騎兵前來劫營。
等老劉在自己的中軍大帳坐好之後,中軍官也把兩支隊伍的傷亡情況統計完了,然後報給了大帳中的老劉和戲志才。
在今晚的戰鬥中,由於輕騎兵基本沒有和匈奴騎兵展開近身搏鬥,只是在連弩的射程內用連弩向匈奴騎兵發動攻擊,因此輕騎兵幾乎沒有什麼傷亡,而拓跋疆帶領的鮮卑士兵由於先是與匈奴騎兵用弓箭對攻,後來在匈奴騎兵衝進樹林後,雙方又在林中展開了一場生死大戰,因此他們的傷亡很大,原來八千人的鮮卑騎兵現在剩下的僅有三千六百人,其中還有四百二十名傷兵。
不過相對於鮮卑騎兵戰死四千四百人來說,匈奴騎兵的損失更大,他們被輕騎兵和鮮卑騎兵一共消滅了將近一萬兩千人,因此最後逃離戰場的,不過只有八千多人。
再說拓跋疆看到自己的手下損失這麼大,心中也有些惱火,於是便找到了老劉,要求老劉將來也給鮮卑騎兵上配上像輕騎兵一樣的盔甲和連弩,老劉答應了他,等將來大軍班師返回幽州之後,一定給鮮卑騎兵師也都配上與輕騎兵一樣的裝備,讓他們也變成一支所向無敵的騎兵師。
逃出了漢軍包圍圈的呼衍青等人經過不到半個時辰不要命的狂奔,終於趕回了單桓城,進城之後呼衍青讓僕該帶著殘兵敗將去軍營休息,同時儘快把隊伍的傷亡情況統計出來,然後報到呼衍王單于那裡。
他和鐵弗林則迅速來到了呼衍王單于的公事廳,由於擔心他們的安全,呼衍王和兒子左賢王呼爾赤以及其他的幾位匈奴高官也都沒有休息,而是在公事廳中等著呼衍青等人的消息,畢竟他們帶走的可是整個北匈奴的大半兵力,如果不能取勝,那下一步他們也只能做好逃亡的準備了。
看到呼衍青與鐵弗林兩人那副狼狽不堪的模樣,呼衍王等人的心中一沉,知道他們肯定是吃了敗仗逃回來的,只是不知道他們損失了多少人馬,因此呼衍王急忙讓他們兩人坐下,然後便問起了他們與漢軍交戰的經過。
呼衍青是這次帶兵的首領,因此只能由他來向呼衍王和大家彙報,沒辦法他只好硬著頭皮,把自己如何帶兵到了那片樹林之後,安排好了一切單等漢軍上鉤,結果漢軍不但沒有上鉤,反而繞過了樹林,然後又在自己等人回城的路上設下了埋伏,由於自己擔心單桓城的安危,因此急於趕回單桓城,沒有防備漢軍的埋伏,致使大軍一頭扎進了漢軍的伏擊圈,雖然經過匈奴士兵的死命拼殺,最後衝出了重圍,但是死傷的士兵也不在少數,估計是過半了,等一會兒僕該便會把這次傷亡的情況報過來,到時候便會知道這次究竟損失了多少人馬。
呼衍王估計鐵弗林肯定會提醒呼衍青小心漢人的詭計,但是自己這個兄弟和自己的兒子一樣,都是不學無術而又自命不凡之輩,所以他也不好點破,安慰了兩人幾句,然後便讓大家看看,下一步該當如何行事,是繼續在單桓城中死守,還是避開漢軍的鋒芒,主動向西邊繼續撤退,根據他們派往那邊的探子傳回的消息,在西方的廣袤土地上,存在的都是些落後的部落和國家,而且他們的軍隊的戰鬥力都不是很強,因此與其在這裡等著漢軍前來消滅自己,不如派一些士兵在單桓城中牽制住漢軍,而北匈奴的主力則立刻撤出單桓城,向西方那些比較容易征服的地方前進,雖然打不過漢軍,但是到了那邊,匈奴騎兵照樣是威風八面、無人可敵。
鐵弗林馬上同意立刻向西方撤退,他今天算是頭一次見識到漢軍的厲害,也知道了如何使用連弩來向敵人進行攻擊,他相信就憑城中的兩萬多匈奴騎兵肯定守不住單桓城,因此不如離開這裡,將單桓城留給漢人,只要自己的大軍走的遠了,西方那些地方照樣是匈奴鐵騎任意馳騁的廣闊天地。
呼衍青此時又對呼衍王道:“大哥,我這次不小心中了漢人的計,請您就給我個立功贖罪的機會,由我帶人在城中拖住漢軍,好讓大哥帶著我王庭的主力離開單桓城,甩開漢人的追擊,還望大哥同意。”
呼衍王知道他這不過是在做做樣子,好給他自己挽回一些面子,但是既然他說了,估計現在派誰來承擔這個任務大家都不願意,所以呼衍王也就順水推舟道:“王弟果然深明大義,能夠爲了我匈奴部族的大業,甘願留在這裡拖住漢軍,我先在這裡代表全體族人向王弟致謝了,只是王弟只要把漢人拖住兩天就行,因爲從這裡用不了兩天,我們就可以走出咱們原來的疆域,進入西方那些更爲廣闊的地方,所以王弟只要堅守兩天之後,你們也可以悄悄撤離單桓城,來追趕我們便可,我們會在咱們的地盤之外等著你們,大家以爲如何?”
有人出頭當然好了,所以這些匈奴高官當然都同意,也都紛紛誇獎右賢王呼衍青深明大義,給他戴了很多的高帽子。
現在的呼衍青是有苦說不出,本來自己就是想客氣一下,沒想到呼衍王竟會當真了,到了這個時候他也不好反悔,只好挺著胸脯接受了這個任務。
此時僕該也已經把回到軍營的匈奴士兵清點完畢,來到了這裡向呼衍王單于稟報戰況,出兵時的兩萬大軍經過與漢軍的一場血戰,此時回到軍營的也就八千出頭,剩下的一萬兩千人都死在了漢軍的手中。
衆人又商議了一下,如今城中的匈奴士兵總數還有兩萬三千人,爲了在將來到了西方的土地之後,能有足夠的兵力去征服那些原來在那裡居住的居民,所以鐵弗林建議給呼衍青留下五千人守城,反正他們在與漢軍交戰的時候也看到了,漢軍基本都是騎兵,更沒有什麼專門的攻城器械,因此即使他們到了城下開始砍伐樹木製造雲梯,估計也要費上一兩天的時間,因此有五千人守城,完全可以堅持兩天以上,反正兩天以後大軍已經離開了北匈奴原來的地盤,漢軍也就不會再緊追不捨了。
而且將來北匈奴到了西方之後,還有一萬五千匈奴騎兵,也就有了足夠的資本去與那些原來的居民爭奪土地,並且去征服他們,使他們成爲自己的奴隸,也省得在這裡還要受到漢人和鮮卑人以及南匈奴人的欺壓,如此一來,離開這裡對他們而言也就成了好事一樁。
雖然覺得只給自己五千名士兵,用來抵抗一萬多漢軍的進攻有些爲難,但是呼衍青想想漢軍確實還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打造雲梯和撞木等攻城的器械,因此估計他們攻城也是一兩天之後的事了,自己的任務便是把漢軍在單桓城拖住兩天,其實最多也就是一天,兩天之後自己也要帶著剩下的殘兵,趁著夜色離開單桓城,去追趕呼衍王等人,所以想到這裡他也就安心了,然後又託付呼衍王照看好自己的家人,好等將來自己過去了再和他們團聚。
事不宜遲,定好了計策之後,單桓城中的匈奴族人馬上連夜開始了遷移行動,好在他們的族人不管是老人孩子,還是婦女都會騎馬,而且他們原來本就是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早已經習慣了隨時遷徙,而他們的馬匹數量也足夠城中的匈奴人騎了,因此在天亮之前,城中除了呼衍青帶著的五千名匈奴士兵以外,其他的匈奴族人已經基本上都撤出了單桓城,他們都騎著戰馬,沿著烏倫河向西方而去。
到了第二天的上午,漢軍在巳時剛到,便已經來到了單桓城外,如今漢軍加起來也不過一萬兩千多人,因此也沒有足夠的兵力用來包圍單桓城,於是老劉便指揮大軍在單桓城的東側和南側分別駐紮了一半的部隊,這樣也給匈奴人留下了逃跑的空間,免得把他們逼急了而與漢軍拼命,這樣恐怕也會給漢軍帶來較大的傷害。
其實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老劉並不想把北匈奴人斬盡殺絕,他也知道北匈奴人最後肯定會向西方逃竄,進入到後世屬於歐洲的地方去,然後他們在那裡征服了當地的居民,重新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匈奴帝國,所以只要他們能主動離開現在的領地,老劉也不打算斷了他們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