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疑惑的劉逸稍想了下,也有些明白過來叔父和大哥的意思。
領兵主將兵敗,而且敗的這麼慘,無論是何種情況,都是要被降罪的,府中的人會跟著受牽連,因此第一時間向皇帝請罪,那是必須的,有可能皇帝會認爲府上人認罪態度好,會酌情給予輕責,自己兄弟幾個及其他府上人作爲敗軍之將的家人,處境會好一些。
除非是因爲其他原因之故,就比如是李敬玄畏戰,沒有派兵支援等因爲其他將領的失職行爲導致前軍慘敗,那父親的兵敗纔不會被皇帝降罪,府中人也不會跟著受罪,還有可能會受到皇帝的嘉獎慰問,身死者也會得到諡封。
如今前方的具體情況還不知曉,消息唯一的來源就是前方送來的軍報,府上人知道的也只有劉審禮兵敗被俘這樣的事,朝廷將會如何降罪沒有人知道,入宮請罪有可能是一個不錯的手段,若皇帝李治或者皇后武則天能接見他們,那在面聖時候,除認罪外,還可以提出去青海贖回劉審禮回朝服罪,並請求皇帝下旨查明事情的緣由。
要往青海贖回劉審禮也是必須得到朝廷的同意,不然朝廷有可能認爲劉府家人前往青海是畏罪潛逃,或者與劉審禮密謀好的叛國投敵行爲,若被以這樣的名義降罪,那是要滿門抄斬的,這是萬萬要不得的。
得到朝廷許可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得到青海一帶邊軍的支持,不然到了兩軍對峙的前線,弄不好,就要遭遇意外。
這一刻,劉逸心內有些亂,這些事情都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劉逸再次有面對現實那種無能爲力的感覺,他爲有這樣的感覺而感到羞愧。
劉逸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剛剛重生到這個世界纔沒多久,有一大通想法想去實現,但卻沒想到,在朝中身居高位的父親,竟然兵敗被俘,家族有可能因此蒙難。這後面的事情如何發展,劉逸連一點把握也沒有,劉逸只希望父親能有男兒血性,不降服於吐蕃人就好,不然真的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了…
再則,父親也不要被吐蕃人殺害。
---------------
時間已經接近晌午,大明宮宣政殿內,朝會還在舉行,不過此時的大明宮正門丹鳳門外,出現了奇怪的一幕。
幾個用繩子綁著的人,在騎著馬跑到丹鳳門外後,即在禁衛的警戒線外下了馬,跪了下來,跪在最前面的那個中年人邊上一家僕模樣的人,還將一份摺子呈在頭上。
正是剛剛傳來在青海兵敗身死的大唐工部尚書、左衛大將軍、時任洮河道行軍副大總管劉審禮的弟弟劉延景,還有劉審禮的三個兒子,自縛著到宮門外請罪來了。
劉延景所呈的這份摺子,除對劉審禮兵敗被俘自請罪外,還央求皇帝同意他們去青海,將劉審禮贖換回來,讓朝廷治罪。
劉逸一行在宮門外剛跪下不久,就有一名宮內人員打扮的人匆匆跑到跪著的幾人面前,將那份請罪的摺子收了過去,並沒說什麼,即快步離去。
-----------------
正在皇帝李治準備宣佈對兵敗的劉審禮處罰決定時,一直在猶豫的吏部侍郎裴行儉站了出來,“陛下,臣有異議!”
“哦?!”看到這些年立下不少戰功,並且薦人得當,深受器重的裴行儉站出來表示異議,李治稍稍地愣了一下,“裴愛卿有異議,儘管奏來!”
“陛下,對兵敗將領的處置,不能一概而定,對其重責,而是要查明情況再作定論!”裴行儉站到殿前,朗聲說道,“儀鳳二年,吐蕃寇扶州之臨河鎮,擒鎮將杜孝升,脅迫杜孝升勸降鬆州都督武居寂,杜孝升固執不從,吐蕃人將其放回後,杜孝升重新集結潰部拒守臨河鎮,吐蕃一時不能進,當時陛下不是嘉其勇,將其提升爲遊擊將軍,如今劉尚書面對優勢的吐蕃兵力,力戰不降,直到重傷才被俘,如此也是忠勇之舉,若劉尚書被俘後拒絕聽服於吐蕃人,那未嘗不可與杜孝升一樣的處置…”
“陛下,裴侍郎此言誤國,”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來濟在裴行叢還未說完,即馬上站出來,打斷了裴行儉的話,“杜孝升只是一介六品的校尉,於戰局的進展無關緊要,而劉尚書乃洮河道行軍副大總管並前軍總管,洮河道行軍司馬,地位和影響都截然不同,爲了督促領兵將領在前方奮勇作戰,避免再現大非川和洮河的敗績,一定要給予劉審禮重責,以儆效尤!”
接著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張大安也站出來,“陛下,臣附議,不能再對戰敗的將領姑息了,獎罰一定要分明!”
“陛下,臣也附議!”太子左庶子、侍中郝處俊也表示同意。
裴行儉還想站出來說什麼,但想了一下,又猶豫起來。
李治聽了幾人所言,也有些猶豫了,正想問問簾後的武則天如何決斷,這時一名宮內宦官跑進來,在武則天耳邊輕聲說了幾句,並將一份摺子呈上來。
武則天打開摺子看了看,又輕聲招呼李治,“陛下,劉審禮的弟弟還有其三子在宮門外請罪,並請求到青海贖回劉審禮…”說著把摺子交給李治。
李治接過摺子,看了看,眉頭稍稍的舒展開來,“各位愛卿,劉審禮從弟將作少匠劉延景,還有劉審禮三子在宮門外請罪,央求朕允許他們到青海贖回劉審禮,回朝謝罪,你們說如何?”
“陛下,臣覺得應該允!”聽到這樣的消息,裴行儉在第一個站了出來,“臣以爲,劉審禮家人如此行爲,正是忠義的體現,若能將劉審禮置贖回來,再治其罪,更可以起警示作用,也可查清戰事的具體情況!”
“陛下,臣附議!”一直沒出聲的尚書左僕射劉仁軌,還有尚書右僕射戴至德也跟著表示認可,見兩位尚書僕射都如此表示,其他人在相互看看後,也沒有站出來反對。
“既然劉審禮家人自請到青海,諸愛卿也是如此建議,那朕也允,即令其家人前往青海,置贖劉審禮!”李治在問詢了武則天的意見後,也做出了決定,“但劉審禮和王孝傑其職俱免,他們的家人,也需留待府中,待事情清楚後,再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