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內(nèi)容:突入大氣層作戰(zhàn),降落地表並抵達預訂地點。”
“任務時間:十分鐘。”
“目標距離:1500公里。”
“大氣層厚度:約1300公里。”
對地作戰(zhàn)比之對艦更加讓準機師們感到陌生。雖然太空軍的作戰(zhàn)任務裡確實有這麼個項目,其目的是爲了佔領行星地表。但自SC0084年展開“地京反攻戰(zhàn)”以來,新亞洲共和國太空軍還從未真正實施過任何一次對地作戰(zhàn),與UAC聯(lián)邦的戰(zhàn)鬥至今仍在太空中膠著拉鋸。偶爾搶回一顆礦物星也沒有實施對地作戰(zhàn)的必要,因爲絕大部分的礦物星地表都沒有軍事力量,甚至連活人都沒有,而是純自動化採掘。
因而這批準機師之前身爲太空軍的機動戰(zhàn)士駕駛員,他們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基本上都是在近乎絕對真空的太空中。太空沒有重力、沒有空氣阻力,對機動戰(zhàn)士就不會形成任何阻滯,自由度極高。
而地表作戰(zhàn)首先就要受重力影響,機動戰(zhàn)士的引擎輸出有相當一部分必須用來對抗重力。更加可怕的是當機師控制機動戰(zhàn)士做出任何加速、減速或者曲線飛行,都會因離心力產(chǎn)生強大的G力。
G力的大小根據(jù)運動狀態(tài)變化產(chǎn)生的慣量決定,理論上沒有上限。但是人體的承受能力卻相當有限,根據(jù)體質不同,在10個G之內(nèi)浮動。G力超過個人承受力,就會傷及內(nèi)腹,同時產(chǎn)生大腦過度充血的“紅視”或者大腦缺血的“黑視”等短期不良影響。
另外一方面,空氣阻力對於機動戰(zhàn)士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有看過火箭發(fā)射的人都知道,以第一宇宙速度發(fā)射的火箭外層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有多大,必須有專用的隔熱層不停地自行剝離,以帶走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否則火箭將會被燒燬。
人形機動戰(zhàn)士的設計速度是110km/s,相比於脫離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km/s高了十來倍。如果忽略重力影響,全速在大氣層內(nèi)飛行,基本上瞬間就能把自己給融化了。當然,受到空氣阻力影響,機動戰(zhàn)士也沒可能達到最高值。
還有一點,不管是鐵球還是人形機動戰(zhàn)士的外形都不符合大氣層內(nèi)高速作戰(zhàn)所需要的空氣動力學,飛行靈活度受到極大制約。在這方面,說實話機動戰(zhàn)士還真是不如老式戰(zhàn)機好用,只有少數(shù)高端機型具備通過外掛裝置來改善空氣動力學的能力。
總體而言,如果真到了需要對地作戰(zhàn)的那一天,太空軍也會以專門的空降部隊爲主力,拿鐵球部隊去填坑的行爲不是智者所爲。因而太空軍可以不要求鐵球駕駛員掌握對地作戰(zhàn)技能,對於被定位爲精英階層的機師們卻不能放寬要求。就算暫時沒機會,也至少必須知道對地作戰(zhàn)是怎麼回事,該怎麼打,不至於到了需要他們的那一天才來抓瞎。
此時風宇注意到自己的MA身上附著了一層厚厚的透明膠狀物,那是人類進入宇宙時代之後新研發(fā)出來的昇華型燒蝕材料CJ(Car
bonJelly)。CJ具有極佳的隔熱效果,吸收一定熱量之後會逐層昇華氣化,氣化所形成的氣體保護膜覆蓋在機體表面,會大大降低與空氣的摩擦力。
最爲關鍵的是CJ不同於一般硬質燒蝕材料,本身是柔性材料,塗覆於機動戰(zhàn)士表層之後,對其肢體關節(jié)的運動產(chǎn)生的影響最小,使得機動戰(zhàn)士即便在降落大氣層的過程中,也能擁有相當程度的作戰(zhàn)能力,不至於像顆隕石那樣無法動彈直挺挺地砸落地面,也不用在接近地表時還要掛個減速傘慢悠悠地飄在空中給地面火力當靶子。
對地模式縮小了戰(zhàn)場範圍,相比於廣袤無垠的太空,加上大氣層厚度直徑也不過是一萬多公里的行星只能算是個小舞臺。既然如此,對地模式一開始就將準機師投放在了靠近大氣層的地方,戰(zhàn)場上也沒有敵軍的機動戰(zhàn)士存在,而是假定敵方太空軍已經(jīng)被完全擊潰。準機師所要做的就是冒著地面的防空火力封鎖,強行降落地表並前往集結地。
風宇控制著MA做了幾個常規(guī)動作,以此感受CJ塗層對於機體的影響程度。雖說CJ是柔性材料,但還是明顯感覺到了阻滯,每個動作相比於平常多用了近一倍時間,這意味著他要比平常更快做出反應才行。
在大氣層之上稍微熟悉了一下附著了CJ之後的MA性能變化之後,風宇知道自己沒有多少時間可供浪費,只能是一邊突入大氣層一邊去適應這種變化。
用以進行對地作戰(zhàn)的模擬戰(zhàn)場是類地行星,有著與人類母星地球相近的大氣層結構。從太空往下看,大氣層依次爲逸散層、電離層、中間層、平流層、對流層。
最上面的逸散層又被稱爲外層,這裡的空氣密度極爲稀薄,大約爲海平面的一億億分之一,但是溫度卻高達幾千攝氏度,是整個大氣層溫度最高的地方。但逸散層對於從太空進入的飛行物影響卻不大,主要還是因爲這裡的空氣過於稀薄,產(chǎn)生不了多少摩擦力。而且空氣稀薄,熱傳導自然也要差些。所以儘管逸散層的厚度達到了幾萬公里,卻不具備模擬考覈的價值,模擬器直接將風宇的MA投放在了逸散層的底部,緊挨電離層的地方。
包括電離層在內(nèi)的下面四層統(tǒng)稱爲內(nèi)層,也就是狹義上的大氣層,主控屏上顯示的大氣層厚度指的正是內(nèi)層厚度。
內(nèi)層大氣層的溫度變化較大,風宇最先接觸到的電離層又被稱爲暖層或熱層,溫度僅次於逸散層,但卻是所有進入大氣層飛行物的墓地,因爲這裡的大氣密度絕非外層能比,高速飛行物穿過電離層時候視速度不同,將產(chǎn)生幾千至上萬度的高溫,甚至比一般恆星的表面溫度還高,絕大部分隕石都是在這一層被燒燬。
MA一進入這一層,風宇立刻感覺到了不同,機體所有光學感應裝置的視野裡都是一片火紅和朦朧,那是機體表面CJ塗層在不斷氣化、剝離和燃燒。如果從地面仰望,MA現(xiàn)在就像一顆燃燒著的流星,劃破天際直刺大地。同時風宇也
感覺到整架MA在不停顫動,讓人不禁擔心機體隨時會散架,他不禁感嘆平常觸不到摸不著的空氣竟然會顯現(xiàn)出如斯威力。
電離層對於行星地表是絕佳的保護層,普通動能武器基本上無法穿透此層便會被燒燬,而粒子束武器也會受到電離干擾,產(chǎn)生嚴重的折射和衰減。只不過這種保護是相對的,地表受到保護的同時,風宇的MA也反過來不怕來自地表的威脅。
這會兒,風宇只需要注意CJ塗層的消耗程度就行。當然,既然是機師考覈,怎麼也不能允許他這麼輕鬆地打醬油,在MA到達電離層底部時,來自地面的第一波狙擊如期而至。
那是兩枚對空導彈,一左一右包夾而來。眼瞅著這兩枚導彈以第一宇宙速度慢悠悠地飛來,一副強弩之末的樣子,風宇倒也不擔心,先是舉起40mm粒子束步槍來了兩個點射,發(fā)現(xiàn)電離層的干擾過於強烈,根本沒法擊中目標,又換上合金軍刀,啓動矢量噴口,一晃身來到其中一枚導彈側面,一刀斬下,將其一刀兩斷。
場外鄒忌看著他耍帥,不由露出嘲諷的神色。
只見那枚導彈被提前引爆,化爲一團巨大的火球,爆炸衝擊波將風宇的MA轟了出去。
模擬艙立刻翻滾起來,將艙內(nèi)的風宇轉得七葷八素。他也終於體會到了大氣層內(nèi)作戰(zhàn)與太空中的不同,G力的作用實實在在地作用在了他身上。不僅如此,主控屏上也彈出了機體損傷報告,顯示MA外殼被導彈破片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只是風宇已經(jīng)無暇他顧,一邊忍受G力帶來的不適感,一邊控制MA恢復正常姿態(tài)。
所幸另一枚導彈受爆炸干擾失去了目標,繼續(xù)向著電離層高處飛去,最終被燒燬。
等MA停止翻滾,已經(jīng)脫離了電離層,來到了中間層。中間層的溫度相比於電離層瞬間驟降,從兩層過渡區(qū)域的500度,又下降到零下80度左右。風宇可以看見MA外表的火焰熄滅,變成白濛濛的霧氣。到了這裡,只要他不讓MA加速,CJ保護層基本派不上用場。
之前CJ塗層已經(jīng)被導彈碎片損傷了多處,要不是正好要離開電離層,熱量將會從這些破口侵入MA,將機體變成一個烤爐,燒死裡頭的機師。風宇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和導彈較勁是多麼愚蠢的一件事,老老實實躲開纔是正確選擇。
進入中間層,來自地面的攻擊纔算是正式開始,粒子束、大功率電磁炮形成的火力網(wǎng)籠罩了MA下落的路線。
風宇一邊躲閃,一邊抱怨,“剛纔電離層怎麼不把CJ多燒掉些,礙事的玩意兒。”這會兒的CJ塗層大約還有三分之一,雖然不像之前影響那麼大,但MA的動作還是會比正常慢百分之十。這種影響直觀一點來說,風宇就覺得自己好像重新駕駛回鐵球了。
以鐵球一樣的速度來進行機師考覈,對風宇而言倒也不是個事兒。但現(xiàn)在他卻還是遇到了一個大麻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