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瓦爾基里隊留在原地等待洪巨星隊彈射,風宇則駕駛機動戰士WS開始獨自突進,吸引對方火力。
“暴風號”的整備艙里,老邱正指揮他的后勤整備組將洪巨星隊的AM固定到彈射裝置上。也許這次彈射之后,回收進來的AM將不足9架,這是公認最有可能出現傷亡的一戰,讓這位平平凡凡的老技術軍官有些傷感。
當年在鑭衛15運兵艦上服役的時候,老邱服務過的鐵球駕駛員僅有風宇一個人依然還在戰斗,其他要么已經陣亡,要么已經退役。作為每天見鐵球駕駛員最后一面的人,他所承受的心痛遠比別人來得多。
后來上了“熱帶高壓號”,只為風宇一個人服務,他再也不用受這種煎熬。沒想到現在來到“暴風號”,他又要為眼前的年輕人們揪心了。
“小風加油!希望你把他們全部帶回來!”他在心里默默祈禱。
而艦橋里,洛云曦指揮若定地發布一系列指令,越來越有大將風范。在她的命令下,“暴風號”并沒有開啟R粒子護罩,而是全力散布R粒子,將這艘驅逐艦的身形隱藏起來。
30秒之后,洪巨星隊全員彈射。
“暴風號”還未進入隱形狀態。
同一瞬間,第9艦隊基地主炮50%功率發射。
對于2000mm主炮而言,50%功率都已經凌駕于主力艦800mm主炮之上數倍。主炮的能量強度是與炮口直徑的平方成正比,全功率發射的2000mm粒子束主炮恰好能夠打爆主力艦級別的護罩并直接擊沉戰艦。
“暴風號”雖然是驅逐艦,但是因為適應第三代躍遷引擎的需要,動力爐升級為主力艦級別,所以連帶著把R粒子發生器也給升級了,因此其護罩強度也是主力艦級別的。而此時的“暴風號”并未開啟護罩,所以50%充能的2000mm主炮完全可以直接將其擊沉。
然而炮擊的結果卻讓基地火控手失望了。粗大的粒子束筆直地飛過兩萬公里之后,在接近“暴風號”的瞬間居然出現了一個肉眼可見的弧度,硬是朝著艦尾方向偏離了預定的射擊線路。
其實主炮粒子束并未拐彎,而是光線折射所產生的視錯覺,這就是高濃度R粒子對光線的扭曲效果,導致火控手看到的“暴風號”并不在真
實位置上。
洛云曦放棄R粒子護罩而選擇開啟光學隱形是經過計算的。R粒子護罩的充能速度是每分鐘10%,半分鐘時間的充能只能累積5%的強度,就像一個肥皂泡一樣脆弱,完全擋不住50%充能的要塞主炮射擊。
所以她選擇了光學隱形。雖然光學隱形同樣也需要足夠的時間散布R粒子,短短半分鐘根本不可能讓“暴風號”消失。但半分鐘的R粒子散布卻已經足夠扭曲光線,加之“暴風號”一直在做不規則的移動,讓相距兩萬公里的第9艦隊基地無法捕捉到其準確位置。就有了現在的結果。
一炮射失之后,看出端倪的火控手立刻調用基地主系統進行計算,分析“暴風號”周圍區域的光學偏轉率。R粒子對光子的干擾也是符合量子物理學規律的,其中包含R粒子濃度、雙方距離、恒星引力等一系列參數,通過龐大的運算量,完全可以算出偏轉率和目標物的準確位置。
事實上每一場大規模艦隊戰,每一輪炮擊之后,火控手都要計算目標戰艦的R粒子濃度以及其所產生的光學偏轉率,以得出下一輪炮擊的校準值。所以火控手可是個技術活,不僅僅是按下主炮充能和射擊按鈕那么簡單的工作。
于是又過了30秒,要塞主炮再次發射。反正“暴風號”不可能在短短一分鐘之內完全隱形,而不開R粒子護罩的話也不需要百分百充能射擊。其實30秒充能都嫌多了,確切地說只要24秒充能就能打出800mm主炮的威力,一炮擊沉對方。
然而信心滿滿的火控手看著再次射失的粒子束不禁有些迷糊了,他迅速檢查了自己輸入的各基本參數,“距離兩萬,正確。恒星引力系數,正確。時間30秒,正確。目標類型驅逐艦,正確。”
一系列參數都是正確的,但偏偏射失了。不信邪的火控手在第二次30秒的時候再次炮擊,然后眼巴巴地等著結果。
主炮雖然是類光束武器,但粒子束的實際飛行速度卻遠不如光速,受恒星引力及主炮功率影響,其飛行速度通常在3千到6千公里每秒。即600mm主炮的飛行速度大約為3000公里/秒,而2000mm主炮則是6000公里/秒。
三秒多鐘時間的飛行,“暴風號”肯定會有位移,但是考慮到駕駛員的反應以及操作都需要時間,戰艦引擎及矢量噴口做出調整也都需要時間,習慣上只要根據炮擊時對方的運動狀態做出預判即可。
戰艦看到對方主炮發射再做規避動作基本上都是來不及的,除非駕
駛員本人有風宇這樣變態的彈道預判能力,在對方調整炮口的同時提前做出規避,否則就只能依靠R粒子護罩硬抗。
這方面基地火控手的計算依然沒有問題,但這一炮仍然頑固地射失了。這讓他非常迷茫,甚至開始懷疑基地主系統是否出了問題,否則不該總是歪了一點。
但是基地主系統是不可能出問題的。
這年頭因為受到通信技術的制約,連帶著曾經已經成為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互聯網也成為了昨日黃花。網絡無法在到處都是R粒子的太空中無線傳播,就只能局限于單一太空城內部使用。
如此一來,第9艦隊基地里除非有能夠直接接觸到主系統的艦隊高層,否則根本沒有人能夠在這方面做手腳。而如果對方擁有如此高的權限,也沒有必要在主炮校準值計算方面做文章,完全可以搞一些危害更大的動作。
所以火控手不信邪地將所有參數清空再重新輸入,打出了第四炮。
還是射失!
這時候連基地指揮官都看不下去了,走到火控手的座位后面看看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他曾經也擔任過一段時間的火控手,對于這方面的東西還算比較在行的。
基地指揮官盯著火控手輸入的參數以及每次炮擊之后所生成的誤差反饋,過了好一會兒,突然冒出一句話,“這是一艘主力艦!”
“什么?主力艦?”火控手先回頭看了指揮官一眼,又看了看指揮大廳中央的主監控屏,上面分明顯示著敵艦的尺寸是“艦長203米,最大直徑43米。”這分明是一艘驅逐艦。
指揮官自然明白他眼神中的狐疑是什么意思,立刻解釋到,“這艘驅逐艦的動力系統是主力艦級別的,所以你輸入系統的目標類型應該選擇主力艦。”
這么一解釋,火控手也恍然大悟,只有這種解釋說得通。因為“暴風號”的動力系統是主力艦級別的,雖然航行速度并不會更快,但是R粒子發生器的功率大于驅逐艦,散布出來的R粒子濃度比預期的高一些,使得光學偏轉率實際值要高于主系統計算出來的結果。
于是火控手手忙腳亂地再次修正參數,準備進行第五次射擊。然而他眼前的控制屏上已經找不到“暴風號”的身影。
“暴風號”躲過了四輪基地主炮攻擊,R粒子濃度超過臨界值,光學偏轉率超過可視范圍,終于進入光學隱形狀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