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香沈思南率隊回來了,出去五個百人隊600人,全身完好的有550,其中還有50個骨灰盒,21重傷,38個輕傷。輕傷倒無所謂,反正島國的三八大蓋由于子彈速度特別快,中槍后子彈高速前進,很少翻滾造成二次受傷。只要不是命中關鍵部位,頂多穿個洞,養幾天就好了,還能成為戰斗力更強悍的老兵。
傷亡五十,這些都是真正的損失,馮全的心都碎了,培養這些小伙伴們花費了無數精力和心血,朝夕相處,每個人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刻在了馮全的心底。好好安葬他們吧,每個人的撫恤金從200大洋漲到500大洋。
幸運的是,沈思南他們去的時候帶了大批糧餉軍火,以土匪的名義,干掉了1200關東軍,平均下來每人2個。抗戰前幾年中日軍隊傷亡比大概為6:1,在抗戰后期,傷亡比大概能達到一比二的程度。
日軍單兵素質可以說是二戰所有國家中最高的。槍法好,拼刺刀狠,特種能力強,耐力好。對指揮官的依賴程度不強,小分隊以及個人之間協調『性』好,即使指揮官喪命,士兵也會抗戰到最后一刻。
可怕的是日軍非常善于“高效作戰”。蘇軍每發『射』出100發子彈可能會殺傷5名敵軍,日軍的100發子彈就可能殺傷10名甚至20名敵軍,也就是說,當年日軍的作戰效率大約是蘇軍的一倍以上。與日軍作戰時,別看日軍火力聽上去不很密集,但只要是稍不注意,就會被對方擊中。
國軍各部隊由于后勤、補給工作不行,很多士兵還要做不少雜務。據估計,一般部隊因領糧、領草、搬運、打柴、磨麥等耽擱,每星期竟難得三天的訓練。一個連往往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人力,經常在打雜。新兵入伍后半年,還不知如何瞄準,如何使用表尺與目測距離等。國軍士兵的『射』擊技能遠不如日軍,大多數士兵打仗時只是胡『亂』扳放。
另外國軍兵役制度落后,新征壯丁因饑餓、疾病而死于路途者十之**。
戰前,日本財力有限不能多養兵,卻要多訓練兵員。為此陸軍規定服役期只有兩年,復員官兵稱在鄉軍人,都被編為預備役。各師團管區預備役人員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訓練一個月,并有庫存裝備,戰前可迅速組成一個新師團。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全局抗戰后,島國的17個常備師團便立即由一變二,此外還恢復了裁撤的4個二等師團。這些新建的番號100之后的師團稱“特設師團”,如第101師團由第1師團的預備役人員組建。在日軍建制中,這類部隊不過屬第三等師團。?? 抗戰之臨時工100
甲午中日戰爭前成立的7個老牌師團,后來一直被日本陸軍視為第一等部隊,裝備優先保障。后來,日軍成立了第七至第十八師團。占領朝鮮后為鎮壓當地人民反抗又建立了第十九、第二十師團,這些是二等師團。“大正裁軍”時,剩下10個同原有的一等師團共17個,這些是日軍戰前的常備師團。
隨著侵華戰爭的擴大,從1938年至1941年間,日軍主要采取從常備師團中抽出一個精銳聯隊為基干再征集補充兵的方式,陸續組建了番號以二十打頭的新建師團和番號在三十至五十之間的“治安師團”以及番號在五十以后的“補充師團”。
這類師團采取國際通用的“三聯制”,兵額也只有1。4萬人。番號從二十一至五十七的師團是第四等部隊,不過因軍官出自常備部隊,兵員也年輕,戰斗力往往高于第三等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感到已有的五十一個師團不夠用,由混成旅團擴編或從老部隊抽調骨干作基礎,建立了大量“增設師團”,番號大都在六十至一零零和一二零之后。這類師團在日軍中屬于第五等師團,缺乏重裝備,兵員年齡小的不到16歲,大的都已經45了,因軍官、士官都有戰斗經驗也能有效組織作戰。
至日本投降前,陸軍作戰師團達到驚人的169個,增設師團成為軍中的主要成分,另外很多島國年輕女人成了慰安『婦』,剩下的老人加班加點生產武器等,幾乎全名皆兵。
更令馮全欣喜的是沈思南帶回來200精銳的土匪,一看都是身經百戰之人,稍加訓練,戰斗力一定很強。這些來時還有些疑慮的土匪,看到馮全把死的人都隆重安葬,家人還能得到500大洋,都驚呆了。
當他們看到重傷的有300大洋,還能安排工作,輕傷的也有200大洋,全身完好的竟然也獎勵100大洋時,再也坐不住了。齊刷刷的跪倒一片,紛紛表達忠心,臥槽!還能搶劫呢,這500多人少的也搶了幾十大洋,多的都上千了,子彈還管夠,這樣的老大誰不跟誰是大傻『逼』!
在沈思南以及這些新人的繪聲繪『色』的描述下,馮全和小伙伴們了解了東北的情況后,全都驚呆了。臥槽!太狠了。小日本抓了很多壯丁修建要塞,到處是萬人坑,更有以傀儡滿洲國的名義掠奪大量的資源,還整奴化教育!
日本人說是要五『色』共和,可他們一開始就整滅種,把東北人都殺掉,換成島國變態人種,這種生存較量一出手就是你死我活。日本人對東北人的屠殺,不是消滅了一個生命,是砍斷了中國人的根。有時一個村子殺光了,一個家族就沒有了,一個姓氏也絕種了。
東北人世世代代生存的村莊、茅舍被燒成了一片瓦礫,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被刀劈槍挑,一些母親直到被燒焦,懷里還緊緊地抱著孩子…
其實這時的日本,由于受到2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的影響非常的貧窮。當時的日本平民很少吃過燒雞,日本兵進村就抓雞。初到中國大陸的大多是日本農村兵,他們一輩子都沒有吃過雞肉,有人連雞蛋都沒吃過。一輩子沒吃過雞,沒吃過雞蛋的人,見到肥沃的東北,心理狀態其實完全是歇斯底里。
日本人正面作戰能力很強,但根本干不過東北土匪,一遇百人隊打法就懵,太過癮了!
因為百人隊戰法因地制宜,狡猾多變,而關東軍都經過十分嚴格的軍事『操』典培養,單兵作戰能力雖強,但戰法特別刻板。一到雙方接近時要白刃戰了,甚至都要把子彈卸下來,這不傻『逼』嗎?
這些小伙伴們都經過馮全的嚴重警告,不跟他們整白刃戰,那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沒意思。只要他們不死,就不能大意,戰后躺在地上的關東軍也得補槍,補刀,一句話,一個不留。
古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雖說沒那么嚴重,但在馮全的大洋和鼓舞下,小伙伴們有些沮喪的士氣很快提了上來,拼命訓練,爭取能參加下一批去東北的5個百人隊。?? 抗戰之臨時工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