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像前還有一些修士正在祭拜,但誰沒有察覺到身邊站著一個人,和圣像長得一模一樣。
這時,鹿野深處飛出兩道流光,李玉斧從申晨口中得知師伯歸來,匆匆出來迎接。
看到師伯,李玉斧神情一振,不禁心懷激蕩,急急上前兩步,正欲參拜,卻感覺師伯的氣息有些異樣,看到旁邊的思淥沖他們搖了搖頭。
他壓下激動的心情,看了看周圍的修士,當眾現出身形。
“咦?這位的樣貌……好像是李觀主?”
“那位是天工盟的申盟主!”
“參見觀主和申盟主!”
……
眾修看到二人,紛紛圍攏過來。
在世人眼中,他們也是傳說中的大人物了,眾修非常興奮,心中大呼不虛此行。
“諸位道友有禮!”
李玉斧團施一禮,朗聲道,“敝觀因有一樁要事,須暫時封閉山門,不便留客,怠慢諸位道友,望請勿怪。”
“無妨無妨……”
“觀主說的哪里話,折煞我等。”
眾修紛紛還禮,都連道無妨。這種事情,青羊觀派一個執事就夠了。以青羊觀觀主之尊,竟親自出來解釋,這是多大的顏面,還有什么好不忿的?
甚至有人關心問道,“貴觀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煩,我等雖道行微末,也愿出一份力!”
其他人也都露出關切之色,青羊觀早已是修士們心目中的圣地,青羊觀出現問題,很可能波及整個風暴界。
李玉斧拱手道:“承蒙道友關心,并無礙難之事,用不多久便會重開山門,歡迎諸位再來做客。”
眾修聞言都放下心來,紛紛告辭,轉眼圣像前便只剩他們幾人。
李玉斧又祭出觀主御令,激發一重禁陣,將鹿野隱去。緊接著,鹿野中的青羊觀弟子都聽到觀主傳音,命他們不得外出。
送走眾修,李玉斧和申晨都恭立在一旁,但很快從秦桑的氣機中察覺到不對勁了。
如此渾厚、縹緲莫測……
李玉斧和申晨對視一眼,想到一種可能,心中無比震撼和崇敬。
秦桑仍沉浸在一種奇異的狀態之中。
那些紛雜的神意碎片在他意識里消融,秦桑本能地進行了提煉,化為一股精純的神意,將那層隔膜融化。
秦桑有種感覺,自己對《紫微劍經》,對大乘之道的感悟又精深了一層,助他破開障關有余。
與此同時,秦桑真正確定了一件事情,同為大乘之道,《紫微劍經》之道和大千世界流傳的神道有很大差別,不像神道修士以香火供奉為食,他的力量也并非因此得來的。
在月瀆灣,他滅落魂淵、逐云都天,受世人敬仰。
在風暴界,世人為他樹立圣像祭拜。
兩處道場,他雖受益,卻并非直接從中汲取力量,提升的是自身的境界、對《紫微劍經》的領悟、對大道的理解,以往的疑惑找到了答案。因此,無形中將后面的瓶頸化解了大部分,修煉事半功倍,破開障關更加容易。
但想要提升修為,仍需自己苦修。
神道修士受信眾供奉,反會受到制約,一旦失去所有信眾,道基可能崩潰。如果《紫微劍經》也是這般,卻非秦桑所愿,他始終認為,唯有自身才是根本。
由于兩者之間存在這種差別,讓秦桑無法做出確定的判斷,但他也不可能坐視風暴界覆滅,去做驗證。
秦桑猜測,煉虛期時,紫微劍尊很可能還在尋道途中,并未真正選定大乘殺道。
將大道比作險峰,修士修道便是抓住一條通往峰頂的懸梯,向上攀爬。或許紫薇劍尊半途發現大乘殺道這條懸梯頗為契合自身,試著走了一段,但還沒有下決心跨過去。
如果這才是真相,紫微劍尊未來是否選擇大乘殺道,卻也說不準了。
秦桑內視己身,‘看到’在太陰神殿得到的那道劍意。既然如此,他不必急著改換道途,等到煉虛巔峰甚至合體期,領會劍意中的道法,再做決斷也不遲。
如此,他的煉虛之道真正定立!
接下來當按照既定的計劃,在此開辟道場,庇護風暴界眾生,驅逐外敵。道場越興盛,對他參悟《紫微劍經》越有利。
秦桑自定中醒轉,緩緩睜開雙目,看到李玉斧,微微頷首。
“不肖弟子,拜見師伯!”
李玉斧伏身叩拜。
秦桑用靈力托起李玉斧,打量一眼,道:“前輩知道你現在的成就,定會非常欣慰。”
他本來預想,李玉斧突破化神期,師徒此生還有再見之日,就是一大幸事了。沒想到這名弟子頗為爭氣,儼然已經邁入化神中期,不枉云游子和他一番栽培!
李玉斧嘴唇蠕動,目中閃過激動之色。身為一觀之主,須時刻保持威儀,他很久沒有這么失態了。
“走,進去說話。”
秦桑邁步向里走。
李玉斧道了聲是,快步跟上,請示道:“師伯,要不要讓門中弟子出來見禮?”
“不急,”秦桑搖搖頭,“我回歸之事,暫時不要對外透露。你是觀主,以后青羊觀內外事務還是由你拿主意。”
“是!”
李玉斧知道師伯定有考量,便不多問,躬身將秦桑等人引入正殿。
青羊觀正殿建在秦桑昔日洞府旁邊。
“兩位道友先在正殿休息,秦某有些事需要交代,”秦桑和思淥非常熟悉了,不必客套,留下申晨招待,便喚上李玉斧,轉去洞府。
他的洞府現在是禁地,除了太極仙臺和冰火令組成的渡劫大陣不在,基本維持著他離去時的擺設。
舊時之物真切出現在面前,秦桑一個個看過去,感慨道:“為師當初倉促破界,本以為此生難以回返,遇到古雅方知風暴界舉界飛升……”
至于他飛升經歷的曲折,以及符箓界之事,暫時不必告知李玉斧。
“古雅?”
李玉斧轉念想起她的身份,方知原委,歡喜道,“不意霧瀑里面并非絕地,看來其他被霧瀑卷走的道友,可能也和古雅道友一樣,都還活著。古雅道友能在茫茫大千遇到師伯,定是天意!”
他也沒想到此生還能見到師伯,風暴消散后,他們都曾去滄浪海巫神山。
這座巫族圣山作為巫族的精神圖騰,甚至被巫族搬了過來,現在就在中州。
巫神山上,至今還殘留著秦桑飛升時留下的痕跡。
異力雖已消散,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股異力多么強大,何況是穿破界壁,經過界壁之力消磨過的。
難以想象,這股異力的主人實力何其恐怖,那時剛邁入化神期的秦桑,幾乎不可能幸存。
結合天道魔音和巫族描述的當時景象,眾人做出合理的推測,天道魔音背后是意圖吞奪一界絕世兇獸,各域屏障不僅能夠阻擋風暴,還能隔斷兇獸窺視,但屏障的力量一直在流逝。
以前的飛升之人早已葬身獸口,秦桑離開中州,穿渡風暴去往滄浪海,所以被盯上了。
種種跡象表明,下界融入大千,原因很可能是秦桑將兇獸引走了,而且以生命為代價。正因如此,各族各派甘愿奉他為圣人。
秦桑環目四顧,道:“我們非常擔憂你們現在的處境,現在看來,風暴界和青羊觀都比預想的好很多。”
“也是機緣眷顧,若是下界直接融入大千,遭遇全盛時的長右族,我們可能早已覆滅了。”
李玉斧露出一絲后怕,將往日經歷娓娓道來。
“后來得知,我們融入大千是有一個漫長過程的,對大千世界亦有影響,令這里污濁之氣翻涌潮漲。
“期間還有許多實力強大的兇獸從里面跑出來,這些兇獸本性兇殘,屠戮一切眼前的生靈,導致長右族大亂。為了抵御兇獸,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損失慘重,沒有第一時間發現我們。
“我們懷疑,當是下界在融入的過程中,界壁逐漸消融,天地大變,那些在風暴和歸墟中游蕩的兇獸本能感到不安,試圖逃離出去,在界壁虛弱到一定程度后,率先沖進大千,替我們擋了一災。
“即便如此,我們當時的處境也非常危險,因為遭逢天變后,雖然靈氣越來越濃郁,但種種可怕的天象讓所有人都擔心此界將迎來末日,不知所措。
“當時實力最強,最有希望突破,如甘露禪院的行濟大師、不念山司徒掌門等人,都和兇獸一樣,想要逃離出去,強行沖擊化神。
“他們精心準備了各種應對天道魔音的寶物,卻在渡劫時遭遇灰色劫雷,幾乎全軍覆沒。琉璃仙子稍慢一步,得到警示,又有師伯留下的渡劫之陣相助,方才渡劫成功。
“琉璃仙子設法和長右族周旋,并及時尋得加快恢復冰火令之力的辦法,又在污濁之地得到一種青靈之氣。這種青靈之氣能夠幫助修士突破障關,琉璃仙子并未敝帚自珍,召集各族各派共議,后來突破化神期的道友才逐漸多了起來。
“因此等到長右族興起大軍,大舉來犯的時候,我們有了一定的反抗能力,盡管還是丟了滄浪海和妖海。
“弟子也是得到一道青靈之氣,方有今日成就……”
李玉斧話中對琉璃充滿感激,不單單是他,現在各族各派多少都擔著琉璃的情分,再加上秦桑游遍各域,和各方勢力都有交情,所以風暴界才會順利被琉璃統合起來,聽她調遣。
秦桑能夠想象到琉璃奔波忙碌的場景,一界興亡的重責擔負在她柔弱的雙肩上。可琉璃本不必如此,她修的并非大乘之道,最后好處卻是被自己得了。
李玉斧留意到秦桑的表情,青羊觀上下都對琉璃仙子的付出看在眼里,對這位師娘無比認同和尊敬,但李玉斧知曉當年那場大婚乃是假婚,現在也不敢肯定,師伯和琉璃仙子是不是真正的道侶。
師長之間的事,他不便置喙,遲疑道:“有一件事需向師伯稟告。”
“什么事?”
“琉璃仙子此時并不在風暴界,對外宣稱在玄天宮閉關,是為了避免引發各方震動,被長右族察知。此事只有晚輩和童宮主知曉,”李玉斧語氣沉重道。
秦桑愕然,“琉璃不在風暴界?她去哪了?”
李玉斧搖頭,“弟子不知!琉璃仙子臨行前曾說長右族族長正在沖擊煉虛,一旦他成功突破,將無人能擋!琉璃仙子便外出游歷,尋覓突破的契機。長右族亦知曉青靈之氣,和我們爭奪,恢復了不少元氣,那位族長想必就是因此修為大進。”
秦桑眉心微皺。
琉璃出去游歷,無疑是極為危險的,她只有化神期修為,如何在無數異族中穿行?即使她用秘法偽裝,隨便遇到一個空境二重高手,都可能能將她拆穿。
而且天部離坎州太遠,借助異人族的挪移陣離開霧海,遠渡重洋去往坎州,更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
最好的結果是她現在還沒有離開朱厭族的領地,自己可以設法將她尋回來。
琉璃下落不明,現在多想無益,秦桑目光一閃,問道:“你說是在污濁之地發現的那種青靈之氣,是不是從歸墟飄出來的?”
聽李玉斧說,風暴界融入大千后,歸墟并未現世,秦桑懷疑歸墟已經沉入污濁之地,抑或兩地本是一體。
當年,他親往歸墟,在外遠望,被里面的神秘景象震撼。歸墟肯定還藏著許多秘密,可惜李玉斧手里現在沒有青靈之氣,無法從描述中判斷什么力量。
“無人親眼見過歸墟,我也只是從典籍中看到過一些描述,不敢確定。污濁之氣有漲有落,每隔百余年會有一次小的落潮,部分污濁之地顯露在外,到時便會有青靈之氣飄散出來。因為那里依然有污濁之氣殘留,如果修為不到,靠近便會喪命。而且落潮的時間短暫,誰也不敢深入探查。我們只能在外面收取青靈之氣,”李玉斧道。
秦桑點頭,暗想自己也該親自去看看污濁之地是什么模樣,到底是不是孽河。
收起此念,秦桑便又問道,“青羊觀現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