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四十九章 邊角動

這次俞大猷入桂,除了得到北京、上海兩方面“糧餉必足”的承諾以外,還擁有全面改革西南兵制的生殺大權。方面之官,有權無才則辦不好事,有才無權則辦不來事,像俞大猷這樣有李彥直做后臺本身又有翻江倒海能耐的人,到了一方主掌兵權,那簡直是沒有辦不成的事。

在阮敬退兵之后,他就趁機以廣西都指揮使權力召集全桂兵馬,淘劣擇優,調到欽州、廉州之間屯聚,以新法從頭訓練,同時也讓從浙江帶來的部隊跟著本地老兵逐步習慣這一帶的地形,以發揮廣西兵馬的本土優勢以及空降部隊的裝備、訓練優勢,漸漸形成一支以利刃強銃為主力、以土兵狼將為外圍、適合廣西、安南氣候地形的完整部隊。

要讓人敬畏,莫若擁強兵而未用。俞大猷兵威漸盛,無論是縮在安南的阮敬還是呆在欽州的莫正中等人都感受到了。

逃入欽州的安南舊臣都跑了來,上表請大明朝廷出兵平定“阮賊”,表章上到北京,朱載垕問起緣由,心中不禁對和自己有類似命運的莫宏瀷生出了共鳴,可惜他是個缺乏實權的皇帝,最多只是向內閣吹吹風,幸好內閣這次和皇帝的意見倒也一致,于是就奉命廷議,內閣次輔丁汝夔、兵部尚書張經都認為應該對安南采取比較強硬的態度,至于如何強硬,強硬到什么程度,暫時則無定論,只是調派廣東巡按御史詹臻入桂按察安南事宜。

時在隆慶三年冬,俞大猷在廣西練兵已有四個月,除從舊有兵馬中挑出九千兵將重新訓練外,又新募一萬五千員山區漢子入伍,至于費用,單是削砍廣西藩王特權所剩下了的財政收入就足供一時之需了,北京方面為了預備可能發生的戰事,又調撥了廣州市舶司今年尚未上交總署的收入歸桂軍使用。合浦又是個產珍珠的地方,李系集團出來的人馬都擅長軍、商結合,在盧復禮的活動下,一些本地商人看到商機,也紛紛活動著出資相助。

詹臻入桂以后先到軍營看了一遍,對俞大猷的統兵之法大為稱贊,心底認為以此軍隊作戰,無戰不勝,卻來問俞大猷若是和阮敬開戰,勝敗如何。

俞大猷笑道:“要保家衛國,那沒什么問題,現在安南就是傾國來攻我也能御敵于國門邊上。不過要打過去嘛,那就不容易了!安南地方濕熱,要打過去容易,要打勝仗也不難,但要在那里待下去就難了。若是那么簡單的事情,當初仁宣年間就不會那么草率地退出了。”

詹臻將這幾句話記掛在心里,又召莫正中來見,莫正中求大明出兵,詹臻說道:“非天朝不愿出兵解安南百姓于水火倒懸之中,只是安南百姓為阮敬所惑,天朝若是進兵,恐阮敬煽動百姓抗拒,那時天朝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刀兵一動,受苦的仍是百姓。我大明天子感念上蒼有好生之德,所以不肯妄動。”

莫正中道:“安南百姓苦阮賊已久,渴望天朝義師,如望甘霖。只要天朝大兵一動,百姓勢必相迎于道,哪里會抗拒?”

這頂高帽倒也不小,可惜對詹臻沒用,他一笑而已,其實他和俞大猷擔心的是安南地形復雜,軍隊一旦開入,萬一軍事進展不順大明就會被拖入泥潭之中難以自拔。

那莫正中是老油條了,幾句交談之后自也聽出了弦外之音,他想自己再這么寄居在欽州也不是辦法,唯有在大明的幫助下奪回莫家在安南的統治權才是正路,除此之外他就什么也顧不得了,竟說道:“此外下官尚有一計,可分阮氏之兵。”

詹臻問是什么計策,莫正中道:“當日我莫氏順應天命,取代黎氏,但黎氏仍有一支南竄至清華一帶,依占城而立,若特使以一信招之,彼必可為南方之援,夾擊阮氏,使阮賊首尾不能相顧!”

原來當年莫家篡奪了安南以后,黎氏的一支向南撤退到安南的南部,莫登庸屢次攻伐卻無法徹底消滅他們,這部人馬便自為一國。黎氏是安南舊主,雖然退縮到邊僻之地,對安南的內政、民心卻還有一定的影響力。

詹臻一聽大奇:“黎氏與你阮氏,不是世仇么?”

莫正中老著臉皮說道:“為了大義,私仇可以不計!”

詹臻笑道:“你不怕他們回來之后和你們爭安南都統使之職么?”

莫正中道:“為了大義,我莫家愿與他們黎家一笑泯恩仇。”

這句話說得正氣凜然,其實卻是另外一種暗示:若是事成,我莫家愿意與黎家共治安南。

其實莫正中心中另有一套打算,認為黎氏失國已久,只要先扳倒了阮敬,那時就算讓黎家回來了,往后再加以排擠,莫家仍然能獨霸安南。

詹臻卻想:“若是數家平分安南,這卻是好事。”心中有了主張,在與俞大猷商議過后,一面派使者從海路出發,命張璉聯系黎家,一面又派使者厲責阮敬不臣!

東南半島的東南部,除了黎家、占城以外,近年又多了兩派華人勢力,一個是飛龍寨張璉,另一個是遷徙到此的故衛所軍指揮使張希孟,兩家都與黎家有干連,所以詹臻要聯系黎家,只要派人走海路前往飛龍就是。

張璉、張希孟雖然都不歸俞大猷管,但他們畢竟都是李彥直一系的人,俞大猷在官場上在集團內的地位又都比他們高,所以一紙傳達過去馬上答應配合。占城百年來被安南侵奪了許多土地,也想趁機奪回,而且他們對大明素來溫順,因此也無異議。黎家正想重奪安南的統治權,所以也表示將全力支持。如此一來,安南便面臨被南北夾擊的困局。

阮敬對大明本來就敬畏交加,在欽州被俞大猷打敗后又多害怕了兩分,被詹臻的使者罵了一頓竟然不敢還口。在南邊,二張與占城、黎氏得到詹臻的知會都都蠢蠢欲動起來,阮敬心想俞大猷在北部大軍壓境,南面又有四家呼應夾擊,心中恐慌,憂形于色。

安南的冬天沒有雪下,這日吹了一整天的北風,天氣干燥,宜于出游,在安南境內自稱“太王太后”的武氏跑來找阮敬去郊游,阮敬哪里有這個心情,怒道:“還出去郊游!再不想辦法,連命都要沒了,你還有心情玩!”

他對武氏從來都是好言好語,從來沒這么粗魯過,這時忽有這等表現,武氏吃了一驚,忙問出了什么事情,阮敬耐著性子把詹臻派使者來的事情說了,武氏也是個頗有謀略的女人,有些吃驚道:“我這一年多來不理會這些,都交給了你打理,不想竟出了這么大的簍子!大明畢竟是宗主大國,惹不起啊!如今內憂外患,還是低一低頭,等風聲過去了再收拾莫、黎等人。”

阮敬頗以為然,就派人向詹臻服軟,道:“我們的少主莫宏瀷是天朝冊封的安南都統,朝廷詔書尚在,如今天朝在我境北屯重兵,在南邊挑撥占城黎氏,我安南士民不知天朝是何用意,不免心寒。”

詹臻把臉一沉:“我大明兵馬調動,是南是北,要你們來管?至于說什么挑撥——你們這是什么措辭!再說,莫宏瀷不是薨了嗎?”

原來當初阮敬為了捉莫正中,曾謊稱莫宏瀷已死要迎立莫正中,用這個借口到欽州拿人,不想這時卻被詹臻捉住了作把柄。

那使者十分尷尬,又要上北京上表求情。以往大明朝廷對安南的態度總是要他們莫惹麻煩便行,不想這次詹臻的態度卻變了,變得強硬甚至蠻橫,冷笑著對阮敬的使者道:“我為朝廷所派欽差,就是莫都統(莫宏瀷)來,也得給我見禮,他阮敬一個臣下之臣,有什么資格越過我上北京?”就把使者給逐退了。

見詹臻表現得這么強硬,再琢磨他說話的語氣,阮敬和武氏就更感不妙了,武氏道:“大明這次,只怕來著不善啊!可莫要想像永樂皇帝一樣,要將我安南收為州縣了吧!”

阮敬沉吟道:“只怕十有八九了。最近大明在南海開疆拓土,連南邊占城都有內附的說法了,我們比占城更近,他們要取我們那也在情理之間。”

武氏哭道:“那可怎么辦啊?”

阮敬冷笑起來,道:“放心!我們縱打不過大明,但大明要滅我們,也不容易。我已有主意了。”

武氏抹了淚水道:“冤家啊,你有什么主意,卻說來我聽聽,讓哀家放心些。”

阮敬道:“對付天朝嘛,莫若挑破他內斗,等他們忙于內耗,我們就不會有事了。此外就是再找個外援。”

武氏道:“如何挑撥大明內斗呢?再說,天底下去哪里找個敢對付天朝的外援?”

阮敬笑笑說:“這兩件大事,最近剛好都有門路。半年前有兩個桂王的王府屬官跑到這里來投奔我們,此事你可還記得?”

武氏點了點頭,說:“記得。據那兩位先生說,大明如今可是帝相不和、將相不合啊。”

這一年多來大明朝廷削砍藩王供養,中央朝廷的財政狀況是好了,可各王府以及吃王府飯的幫閑卻都叫苦連天,藩王們收入少了,勢必節流,因此就辭掉了許多的門客,那些門客各尋出路,其中桂王就有兩個屬官丟了飯碗,竟越境跑到越南來投阮敬,并給安南帶來了許多大明內部的消息。中華士民到了周邊從來都甚受尊重,所以阮敬對這兩個屬官也頗為禮敬。

偏偏這些人心里對徐階李彥直充滿了怨毒,言語之間自然將諸王的不滿大肆渲染,又好做定論,道:“大明的天下,畢竟是朱家的天下。如今徐階李哲倒行逆施,哪里能夠長久?只要天子再長大幾歲,收回大政,這兩人就要倒霉了,那時乾坤都要翻轉過來。”

又將這次李彥直的丁憂拿出來說:“不見這次諸王一發力,那個不可一世的李哲也罷官下野了么?”

這個時代信息傳播障礙重重,安南的士林對大明的了解渠道其實也頗為有限,所以對這兩個王府屬官帶來的信息十分重視。

阮敬又說道:“至于外援,聽說西面有個大國叫佛郎機,這些人相貌有如魔鬼,力大無窮,又有火銃大船,大明對他們都頗為忌憚,若是能聯系上他們,內外并舉,我們定能轉危為安。”

武氏聽了深以為然,把頭挨過來說:“冤家,你真是好本事,聽你這么一說,我可就放心多了。”

第三十六章 氣煞泉州諸大儒第二十四章 暗室巨富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第十章 安心讀書作甚?第十七章 擊掌盟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第三十一章 尾聲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八章 藝高膽大解元何懼第八章 鄉老無策第八章 異志第二章 入室子弟不簡單第十二章 公私第五十章 七竅玲瓏誆諸匪第六章 視察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五十七章 兩逢源第十章 浮沉第四十章 尾聲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五章 糧食配給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一章 江上秀才忒輕狂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六十三章 八面圍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十二章 下浙東第五十六章 呂宋阱第二十八章 工商初舉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十章 浮沉第九十二章 廷上議第九章 裂南北第二十五章 理念裂痕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一零四章 大殘殺第十二章 愛恨之間第三十七章 希拉里求救贖第二十五章 螳螂第二十五章 理念裂痕第一章 孤子西渡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四十二章 御前辯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一一三章 政敵畢第四十八章 措手不及肘腋變第八章 通商令第二十四章 薩摩劇變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六十一章 七里灣第十二章 孺子可教都司許討賊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二十三章 原諒你的小弟弟第三章 公私兵第五章 十字令第一零五章 棄界鎮第十四章 溪邊誰家兒女?第四十二章 以多勝少豚滅鯊第十八章 押糧第六十一章 七里灣第九十章 潛邸內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三十章 克短之長第四十二章 以多勝少豚滅鯊第二十六章 不及親人來團聚第二十七章 海貿肇端第四十六章 帶發修行贖父愆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二十六章 獨眼東樓第二十九章 情理之間第五十二章 私情不入尺牘中第三章 迎客道第二十一章 吳平破龍門港寨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六章 傲蔣生欲中卻落榜第三十八章 分豬肉第三十章 傾危之際第二章 接班人第五章 標本第八十五章 租海港第四十一章 暗流動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九章 帝術第四章 三奇策第四十章 兩船相逐第四十二章 以多勝少豚滅鯊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第三十二章 強移民第二十三章 錢銀事第十七章 連環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三章 慧眼獨識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二十章 擂戰鼓
第三十六章 氣煞泉州諸大儒第二十四章 暗室巨富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第十章 安心讀書作甚?第十七章 擊掌盟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第三十一章 尾聲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八章 藝高膽大解元何懼第八章 鄉老無策第八章 異志第二章 入室子弟不簡單第十二章 公私第五十章 七竅玲瓏誆諸匪第六章 視察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五十七章 兩逢源第十章 浮沉第四十章 尾聲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五章 糧食配給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一章 江上秀才忒輕狂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六十三章 八面圍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十二章 下浙東第五十六章 呂宋阱第二十八章 工商初舉第三十四章 林道乾敵營秘竄第十章 浮沉第九十二章 廷上議第九章 裂南北第二十五章 理念裂痕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一零四章 大殘殺第十二章 愛恨之間第三十七章 希拉里求救贖第二十五章 螳螂第二十五章 理念裂痕第一章 孤子西渡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四十二章 御前辯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一一三章 政敵畢第四十八章 措手不及肘腋變第八章 通商令第二十四章 薩摩劇變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六十一章 七里灣第十二章 孺子可教都司許討賊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二十三章 原諒你的小弟弟第三章 公私兵第五章 十字令第一零五章 棄界鎮第十四章 溪邊誰家兒女?第四十二章 以多勝少豚滅鯊第十八章 押糧第六十一章 七里灣第九十章 潛邸內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三十章 克短之長第四十二章 以多勝少豚滅鯊第二十六章 不及親人來團聚第二十七章 海貿肇端第四十六章 帶發修行贖父愆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二十六章 獨眼東樓第二十九章 情理之間第五十二章 私情不入尺牘中第三章 迎客道第二十一章 吳平破龍門港寨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六章 傲蔣生欲中卻落榜第三十八章 分豬肉第三十章 傾危之際第二章 接班人第五章 標本第八十五章 租海港第四十一章 暗流動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九章 帝術第四章 三奇策第四十章 兩船相逐第四十二章 以多勝少豚滅鯊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第三十二章 強移民第二十三章 錢銀事第十七章 連環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三章 慧眼獨識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二十章 擂戰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坪坝区| 万盛区| 登封市| 舞阳县| 比如县| 三门县| 吉隆县| 武平县| 普宁市| 宝山区| 高青县| 义马市| 会理县| 上虞市| 焦作市| 云龙县| 赞皇县| 潜江市| 余庆县| 化隆| 衢州市| 吕梁市| 彰化县| 松阳县| 江源县| 平湖市| 太和县| 黄骅市| 台湾省| 瑞丽市| 将乐县| 曲沃县| 搜索| 拉萨市| 民县| 监利县| 江华| 巫山县| 德庆县| 万年县|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