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保加利亞做著準備的時候,特爾諾沃戰役羅馬尼亞軍隊大獲全勝的消息也傳遍了世界。其實在保加利亞軍隊撤退的時候外界已經知道了消息,只是保加利亞損失多大一直沒有被通報。其實這也是埃德爾王儲有意所為,就是為了讓塞希兩國軍隊有所顧忌,能讓羅馬尼亞占領更多地區,從而獲得更大好處。這也是對塞希兩國軍隊“幫助”羅馬尼亞軍隊的最好回報。
一直到不能再隱瞞后,羅馬尼亞才公開了這次戰役的成果,同時還讓各國觀察團參觀戰俘營。塞希兩國當然在心里對羅馬尼亞有所不滿,不過鑒于其強悍的戰斗力,讓他們只能將不滿自己咽下,誰讓他們自己之前暗地里下黑手呢,現在只能寄望于擊破保加利亞的陣地來給自己加分,在戰后的利益爭奪上處于有利位置。
各國觀察團都將羅馬尼亞的表現報告給國內,必經這是羅馬尼亞整軍后的第一戰,之前只是表面了解,現在戰場上的表現才是最關鍵的。在觀察完這次戰斗后,他們都在心里提高了羅馬尼亞軍隊的評價。
其中德國觀察團長漢斯·馮·塞克特上校,在給總參謀部的報告中寫到。羅馬尼亞軍隊在這次戰爭中表現得相當出色,他們在營連一級的指揮已經不遜色于帝國軍隊,不過在團以上還和帝國軍隊有一點小小的差距,主要是配合的問題有一些差距,而且在步炮協同上和帝國軍隊比還是要差不少。不過相信他們在這樣訓練幾年將和帝國軍隊沒有分別,現在羅馬尼亞的第三師和兩個禁衛師都已經達到我們的水平。
在這份報告中塞克特上校將羅馬尼亞軍隊和德國做比較,將羅馬尼亞軍隊放的位置很高。和他有相同意見的還有,俄國觀察團團長耶羅夫斯基上校、奧匈觀察團代表馮克斯曼將軍。其中耶羅夫斯基上校認為羅馬尼亞現在的軍隊和俄國差別不大,其中最精銳三個師可以和近衛軍相提并論。奧匈代表馮克斯曼將軍認為,羅馬尼亞軍隊可以和奧匈的德意志人組成的軍隊一較高下。剩下的英、法、意代表也認為羅馬尼亞軍隊已經脫離了歐洲二流軍隊,完全可以和列強各國軍隊所抗衡。
在各國將羅馬尼亞軍隊的表現發回國內之后,以德、奧、俄三國對此最為重視。因為羅馬尼亞不管投靠哪邊,都可以增強對方幾十萬大軍。還將增加增加對方九百萬人口,要知道現在除了俄國,其他國家都才三四千萬人口。而且羅馬尼亞產糧和石油,其中糧食是一國之根本,在一戰后期各國接連發生因為缺衣少食引起的政變,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糧食那么重要。面對歐洲第二大產糧國各方的拉攏也就不在話下。
德國在收到塞克特上校的電報后,德皇威廉二世和首相赫爾維格、總參謀長小毛奇上將一起商議現在的巴爾干局勢。
“小毛奇將軍,對現在的巴爾干戰爭你怎么看?”
威廉二世現在比較關心巴爾干局勢,一方面是這牽扯到德國在這里有不錯利益的羅馬尼亞和奧斯曼,再加上逐漸靠向自己的保加利亞。他已經得到消息奧斯曼準備向保加利亞宣戰,這得益于奧斯曼陸軍中龐大的德國顧問團,所以奧斯曼軍隊的動向他一清二楚。
另一方面因為自己最重要的盟友奧匈在當地有巨大的利益,這和俄國有非常大沖突的可能,德國必須密切關注當地的動向。
“陛下,我認為現在保加利亞已經沒有獲勝的可能。在特爾諾沃戰役后保加利亞軍隊只剩下33萬人,其中精銳部隊都在這場戰役中損失慘重。而現在他們需要面對的是巴爾干五國的百萬大軍,這是無法完成的任務,現在他們需要求和才能減少自己的損失。”
小毛奇將軍從軍事上說出保加利亞失敗已經不可避免。威廉二世聽到后點頭認可小毛奇將軍的話。現在兵力是1比3,誰都能看出來保加利亞已經失敗,現在關鍵在于該不該出手制止這場戰爭。因為這場戰爭中德國處于尷尬的地位,一面是向自己靠攏的保加利亞,一面是自己傳統的友好國家(羅馬尼亞和奧斯曼),真是讓他們為難。
面對新舊友好國家打的不可開交這個難題,威廉二世問道首相赫爾維格。“赫爾維格閣下,你認為我們該對此怎么表態。”
赫爾維格首相在對德皇這個問題思索一番后講到。“陛下,我認為最好是讓奧匈先表態,我們站在他們身后,畢竟我們這個位置不能隨便發表支持誰的言論,讓他們自己先商議一陣再說,我們先等等在看。”
面對赫爾維格首相先看看在說的意見,小毛奇將軍也點不太樂意。“首相閣下,按照你的建議,我們很容易得不到兩方的理解,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面對小毛奇將軍的質疑,赫爾維格首相也不生氣,反問道。“那么按照毛奇將軍的建議我們該怎么做呢?”
面對赫爾維格首相詢問總參謀長小毛奇的意見,德皇表現出興致勃勃,看來他也比較感興趣。
“陛下、首相”小毛奇將軍先對他們點頭示意后,直接說出他的建議。“我認為應該選擇勝利的一方,這樣會減輕我們在該地區的壓力。奧匈反正會支持保加利亞,我們可以選擇支持羅馬尼亞和奧斯曼,這樣我們對三個國家都能有所交代。”
聽到小毛奇將軍的話,德皇和首相都陷入了思考,這的確比首相之前的建議要好很多。威廉二世和反復思考后對赫爾維格首相說道。“我們先按照毛奇將軍的辦法先做吧,如果出現變故我們在調整。”
面對威廉二世的話,赫爾維格首相行禮后說道。“好的陛下,我這就安排外交部這樣做。”
在德皇商議這場戰爭自己尷尬位置的時候,比他還尷尬的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他也在得到消息后,也在召集大臣們商議俄國的態度。
尼古拉二世問道自己大臣們。“現在我們是否應該調停這場戰爭呢?”
面對沙皇的提問,軍方代表小尼古拉公爵率先講到。“陛下,我認為現在獲利最大的是羅馬尼亞,現在調停的話塞爾維亞方面不會太滿意。”
尼古拉二世在聽到叔叔小尼古拉公爵的話后,看向首相科科夫佐夫,顯然他需要首相的意見。
“陛下,其實我們調不調停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保加利亞已經不可能抵擋現在巴爾干各國的攻擊。只要費迪南一世不蠢,那么最多一個星期他就會求和。”首相科科夫佐夫對尼古拉二世建議到。他知道沙皇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不過保加利亞方面他們現在只能放棄,畢竟塞爾維亞對他們重要的多。
聽到首相和軍方都不希望調停,尼古拉二世也不好勉強畢竟大臣們一致的意見他也需要尊重。
周圍能夠干預這場戰爭只剩下了奧匈帝國。不過面對第二次巴爾干戰爭五國(他們通過德國知道奧斯曼準備好宣戰了)高達百萬大軍的局面,也只能作壁上觀。畢竟他不可能為了保加利亞不顧一切,而且在旁邊還有俄國看著他。
現在保加利亞局勢達到最為險惡的時刻,周圍鄰國都已經對其宣戰或準備宣戰,現在需要保加利亞政府上下想自己出路的時候了。
PS:這兩天我狀態不好,加上自己運氣不好,準備碼字電腦壞了一直到晚上7點半才修好。本來已經說好的兩更被拖到第二天凌晨才碼完一章,現在饅頭有點感冒,在流鼻涕冒汗,碼完這章準備睡覺明天補出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