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伊秀平的意思是,對付八岐大蛇,並非一定要正面對碰,若是能讓其其中一魂的力量趕上主魂,其勢必內鬥,造成可趁之際。
而按照伊秀平所言,當初八岐大蛇脫困禍亂釋流島時,釋流島本土的一些厲害術法強者也逃了出去,在茫茫東海中飄蕩,若是能將這些人召集來神州,也能形成一股不弱的力量。
釋流島,也被稱之爲東瀛,東瀛人信奉天皇,就連修煉術法者亦是,就如同神州道門信奉道祖,佛門信奉佛祖一般。
而東瀛的術法組織名爲——天照神社,以東瀛薄櫻家族爲主導,薄櫻家族的族長——薄櫻龍政爲社長,但其實最強的人乃是薄櫻龍政的女兒——薄櫻秀瀧,被東瀛人尊稱爲聖女,地位比之薄櫻龍政還要高。
當初八岐大蛇禍亂之際,薄櫻龍政身死,但薄櫻秀瀧則逃了出去,只要找到這薄櫻秀瀧,以其之名義傳召,那些存活的東瀛術師定會問訊而來,因爲聖女在東瀛人心中的地位實在太高了。
伊秀平在回到茅山道統後,便一直派茅山道統弟子打探薄櫻秀瀧的消息,只是到現在都無果。
茫茫東海,或許薄櫻秀瀧逃到了東海的另一岸,或者藏身在某座海島上也說不定。
不過,伊秀平倒是尋到了東瀛柳生家族的當代族長——柳生劍影,其乃是東瀛天照神社的第二強者,僅次於聖女薄櫻秀瀧,有著大天師後期的修爲,和天真君實力差不多,而且也是修習的劍類術法。
東瀛的格局與神州不同,神州是以道統而分,東瀛則是以家族爲分,柳生家族在東瀛就好比是神州的華山道統,家族中的成員全是主修劍類術法,以道劍禦敵。
按照伊秀平所言,那柳生劍影確實與天真君非常相似,境界差不多,身份地位差不多,就連所修的術法都是同一類型的,若是兩人相見,或許會成爲知己也說不定。
……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瞬,五天已逝,這一晚,所有前來參加羅天大醮的道者和佛者,皆是沐浴潔身,因爲明日,羅天大醮便要開始了,需要以最潔淨的面貌祭拜道祖。
這幾天,依舊陸陸續續的有道者或佛者前來,就連龍虎山道統都是住不下了,所以,半數的道者和佛者只能前往秋水現而居。
至於周陽,自然是合著江僧與陳星寒同居了,陳星寒身爲龍虎山道統的親傳大弟子,自是有著屬於自己的居所。
這一晚,他們三人也是相繼沐浴潔身,之後,因爲陳星寒五年前跟著青陽真人前往五臺山參加過上一屆的羅天大醮,所以,周陽和江僧便向陳星寒詢問了一番羅天大醮的詳細進程。
按照陳星寒所說,羅天大醮的第一程便是祭拜道祖,所有前來的道者和佛者,都要焚香對道祖行三拜九叩之禮,同時誠心頌道祖留下的道之真諦,之後按照順序,將手中之焚香插入道祖法相前的香鼎之中。
而這祭拜的地點,在龍虎山道統的龍峰上,祭拜完道祖之後,則是各大掌教真人進行致詞,闡述現今神州的格局,以及接下來針對邪魔的方針,有疑問者皆可提出或補充,算是一場制定方針的大會。
其中,一些野修雖實力不算強,但掌握了一些關於邪魔的機密,到時也會提出。
再之後,便是羅天大醮最精彩的部分,年輕一輩爭奪魁首,奪魁者可向青陽真人提出一個要求,只要不違背道義,青陽真人皆會給予。
聽著陳星寒的闡述,周陽和江僧皆是鬆了口氣,畢竟他們兩人都是第一次參加羅天大醮,要是出錯了,衆目睽睽之下可就丟人丟大發了。
而按照陳星寒所言,他們只需照著他人所做而做,然而在旁聆聽,等待最後的奪魁之戰便可。
擠在一起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天色剛亮,周陽便被外面人來人往的忙碌聲音給吵醒了,梳洗了一番,推門走出去,頓見陸陸續續的有人上山,被龍虎山道統弟子引著跨過伏魔澗上空的鎮魔橋,去到對面的龍峰上。
當即,周陽也合著江僧和陳星寒跨過鎮魔橋,來到了龍峰上。
這龍峰與虎峰的格局差不多,只不過,龍峰上只修煉著一座龐大的廣場和三座巍峨的大殿,呈三角之狀坐落在廣場之後。
之前,周陽便問過陳星寒,這三座大殿,最前方中央的那座,乃是供奉道祖的,右邊那座則是收藏放置法器、道法經書等物的收藏室,左邊那座則是供奉著龍虎山歷代先賢的靈位。
而在他們來到龍峰後,陳星寒便去找青陽真人了,江僧則去找忘雲方丈了,因爲靈雲大師沒來,被忘雲方丈安排跟著赦心和尚。
至於周陽自己,則去找劍霄真人了,跟在華山道統的隊伍中。
待到八點左右,所有前來參加羅天大醮的道門或佛門中人,幾乎都已在龍峰集結完畢,浩浩蕩蕩足有七八千人,頗爲的壯觀。
而這七八千人,也是按照一定的順序而排列的,龍虎山道統的三千弟子圍繞在廣場的邊緣,擔起護衛的角色。
在供奉道祖的主殿之前,立在最前方的是龍虎山道統、茅山道統、五臺山佛統這三大道祖正統的核心人員。
龍虎山道統以青陽真人爲首,身後跟著親傳大弟子陳星寒和副掌教紫雲真人,再之後則是十三道君。
茅山道統以葛衣夫人爲首,身後跟著伊秀平和伊秀香,之後是這次而來的茅山道統長老,再之後則是屠蘇傲和玉經衡。
五臺山佛統以忘雲方丈爲首,身後跟著赦心和尚和江僧,之後是這次而來的五臺山長老。
扶山村那些村民魂魄之事似乎還沒有弄完,梵剎方丈並沒有來,否則跟著忘雲方丈身後的應當是赦心和尚和梵剎方丈,畢竟梵剎方丈乃是五臺山佛統的副主持。
而在三大道祖正統之後,則是其他的七十道統和三十五佛統,再之後則是那些野修道者或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