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6年閏十一月,康王趙構出使金營,中途折返相州。】
【十二月初一,他接到宋欽宗任命他為兵馬大元帥的蠟書,開府相州。】
【汴京告急之時,他在大名府接到火速勤王的蠟詔。】
【副元帥宗澤主張趙構應率軍南下進援汴京,但遭到趙構和汪伯彥的反對,他們主張應向東平府(山東東平)轉移。】
【于是命宗澤率軍數(shù)千,以陳淬任統(tǒng)制,率前軍統(tǒng)領劉浩等前往開德府(河南濮陽),并聲稱趙構也在營中前去汴京抗金,以吸引金軍。】
【趙構自己則率大隊人馬逃向東平。】
【公元1127年正月,趙構又率部又轉向濟州(山東巨野)】
……
曹魏。
曹操摸著花白的胡須一捋而過。
真心感慨道:
“這人真能跑……孤怎么覺得似曾相識啊?”
“玄德,你覺不覺得這人的行事風格很眼熟啊?”
劉備眼睛一瞇,語氣之中聽不出喜怒。
“備曾以為魏王對我等是禮賢下士。”
“不曾想竟如此辱我!”
一旁的孫權連忙遞上酒爵。
“你看你!急個甚!魏王這是在說我呢!”
“魏王!當初我等不識天數(shù),今朝才知天意屬曹!”
“某敬魏王一杯!”
曹操不動聲色,瞥看一眼劉備,笑道:
“哈哈哈哈!滿飲!滿飲!”
看著劉備臉色鐵青,一旁的諸葛亮腳下暗踢一腳。
劉備冷哼一聲,舉杯抿了一口。
……
【公元1127年四月初八,再接到張邦昌派人送來的傳國玉璽后,他知道自己成為徽宗諸子中唯一沒有被俘虜北去的親王,最有資格登上皇位。】
【四月二十二日,孟太后數(shù)次派人前往其所在濟州請他回到汴京。他斷然拒絕。】
……
大隋。
楊堅看著康王這兩字回想了一下。
“不對呀……他不是入金營為質的那個嗎?”
“應該很有勇氣啊?”
“如此大恥他就輕易揭過了?!”
獨孤伽羅惡意滿滿的笑道:
“有的人面對困難勇往直前,而有的人則一蹶不振!”
“他是趙佶的兒子!怎么可能是前者?!”
“哼,九子!八輩子都輪不到他當皇帝。偏偏就當上了!”
“運道真好。”
……
大唐。
“嘖。”
李世民倚著軟榻,斜眼瞧著天幕。
“這人怕不是被嚇破膽了。”
李承干則若有所思道:
“汴京城的兩次圍城戰(zhàn)已經將這座城市的缺點暴露得一覽無余。”
“他缺乏天然險阻,金軍每次都能渡過黃河直抵城下。”
“康王可能不想步他父兄的后塵,在下一次戰(zhàn)爭中淪為新的俘虜。”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輕哼一聲。
“立都之時,宋太祖宋太宗都是在積極滅遼。”
“雖然沒滅成,但那時候定都汴京也是有險可守的。”
“國都在北,進可統(tǒng)御中原,退可保存實力。”
“后世子孫不孝,丟了河東河北的土地。”
“難道要開始罵祖宗選址不對嗎!”
李承干被訓斥的面紅耳赤。
“阿耶……”
……
【四月二十五日,見康王趙構不想回來,孟太后只好下令派遣車駕、法杖等去迎接康王。】
【宗澤進言趙構當即帝位于南京應天府,趙構遂率部向應天府進發(fā),韓世忠、劉光世也先后率所部前來,劉光世被任命為五軍都提舉。】
【而汴京大臣也被一分為二,一部分留守,另一部分前往南京。】
【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康王趙構在南京即位。】
【為了紀念“北狩”二帝,康王在南京修筑了一個高壇,名為“中興受命壇”】
【先登壇向北方遠望,大哭一場,下壇后進入南京府治的正衙。】
【在新官舊僚等上朝祝賀聲中,康王趙構成了新皇帝,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
【伴隨登基而來的,是主戰(zhàn)派與主和派的爭論再次回來。】
【此時主戰(zhàn)的是宗澤、李綱等人,主和的則是黃潛善和汪伯彥。】
【議題只有一個,遷不遷都?】
……
后周·世宗時期
郭榮真覺得自己開了大眼,漲了大見識了!
不過這趙構……考慮的的確有幾分道理。
他沒有任何強有力的證據(jù)來支撐自己的合法性。
他既不是嫡長子,也沒有父親或者哥哥明確要傳位給他的證據(jù)。
盡管是特殊時刻,有太后做保證。
但他的權力多少有自封的味道。
日后金國就可以以此來攻擊他的合法性的。
而想要豎立合法性……就得迎那兩個王八蛋回來。
“嘖。”
“那兩王八蛋居然還有臉茍活。”
害人害己!
……
大宋。
“蠢貨!蠢貨!”
趙匡胤被氣的一頭栽倒后仰過去!
“現(xiàn)在是爭論這些的時候嗎!”
“還不盡快布防黃河!”
“你要等金國回頭再來打你嗎!”
趙匡義捂著腦袋。
說就說,你敲我頭干嘛!
“那張邦昌是金國立起的偽帝!”
“此時偽帝被廢!金國豈不會回頭再次南下!”
“遷都?遷爾母婢!”
“你要將北方全部拱手讓人嗎!”
……
天幕上。
兩國疆域展現(xiàn)于天。
以燕京為分界線。
燕云十六州和山西太原以北地區(qū)全歸金國。
而山東、河南、山西、河北南部,以及陜西南部依然歸屬宋朝。
……
【汴京是北宋都城,但宋高宗并不打算以此為都。】
【宗澤主張不要遷都,以東京為基地進行抗戰(zhàn)。】
【李綱認為可以遷都,但最好遷往陜西地區(qū),在長安、鄧州、襄陽三城中選一個為臨時都城,利用陜西的天險與金國抗衡。】
【黃潛善和汪伯彥等人則主張南遷到建康或者荊州。】
……
后唐·明宗時期
李嗣源看向幾人,同樣有些摸不準。
“你們覺得這幾個地方如何?”
郭威直接說道:
“汴京是不能待了,北方戰(zhàn)略要地都沒了。”
“金國若是南下……無非重蹈覆轍。”
“同時,金橫斷中原,江南的財賦要運抵京師比較困難。”
“長安地形雖固,但在河東已歸金的情況下,只有一條大河,是守不住的。”
“鄧州天險利而不堅,同時運道難通,遠作國都。”
“唯有襄陽,漢水通長江,江南糧食財賦可水路運達。”
“同時三面環(huán)水,背靠峴山又有南陽盆地,再加上離中原較近。”
“不像建康臨安,離中原太遠。”
“這幾個地方,襄陽可行。”
……
【七月,宋高宗下達“巡幸東南”的手詔,目的地是建康】
【李綱極力反對,抬出不久前宋高宗“獨留中原”的承諾,迫使他收回成命,卻招致宋高宗的憎惡。】
【八月,李綱升為左相,黃潛善替補右相,汪伯彥進知樞密院事,對李綱成鉗制之勢。】
【當時,兩河軍民都自發(fā)建立營寨以保衛(wèi)家鄉(xiāng)抗擊金軍。】
【李綱命張所為河北西路招撫使,傅亮為河東經制使,收復失地。】
【但黃、汪要撤銷張所的招撫司和傅亮的經制司,葬送兩河抗金的大好形勢,李綱據(jù)理力爭,宋高宗偏袒黃、汪,御批同意。】
【黃潛善讓自己引薦的御史張浚彈劾李綱,李綱憤而辭職。直到去世,再未入朝。】
……
{大宋的皇帝,一個比一個軟弱,沒有一點骨氣,讓人覺得惡心。雖然不乏李綱這樣的大臣,但是少了能支持他們主戰(zhàn)堅守的皇帝。}
{本以為是給中原王朝留的念想,不曾想是金王朝的助手。}
{完顏構,原來一即位時就是這個模樣!}
{項羽的破釜沉舟,讓人心折,讀起來就是一種享受。}
{讀歷史越多,越感到這類人的氣概有多么恢弘,之前從來沒有讓我有感受這么強烈的對比。}
{讀了宋史,才更能體會李清照寫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