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說了一天,各抒己見,李星洲都挑重要的記下來,晚上又自己口述,讓阿嬌寫下來。
燭火搖曳,窗外夜風呼嘯,小屋裡阿嬌偏著小腦袋認真動著手腕,用娟秀字跡記錄。
外屋,詩語正對賬,何芊才嫁過來,爲了給衆人留個好印象,耐著性子幫詩語對賬,不過一張小臉皺得都快可以掛水壺了。
詩語好笑的支她去泡茶,她才如蒙大赦,她那性子怎麼可能對賬呢。
嫁到王府後沒多久,就喜歡跟著秋兒跑,去後山見識那些新鮮事物,不過她老是礙手礙腳的,還被秋兒嫌棄,跑來找自己訴苦,李星洲好笑,就讓她去當監工,反正她也閒不住,但又囑咐她不準亂插手。
“根據耶律大石所言,金國遼東來州,辰州都適合登陸,來州北上二百里左右是大定府,辰州北上百里左右就是遼陽府,金國東京!當初金太祖就是攻此地起家。
不過來州辰州很可能守衛嚴密,難以登陸,因爲金國也明白其重要,特別是辰州。
再往南百餘里是蘇州(後改爲金州)容易的登陸,是偏遠之地,但離遼陽太遠......”
李星洲不斷說著這些信息,阿嬌一一記錄。
東路軍越海作戰,最好的情況是突襲打下遼陽城,遼陽是金國東京,也是金太祖起家之地,如果海軍能攻下遼東,而西面也開始進攻,兩路夾擊,勝算會大很多。
當然,登陸戰不必陸地作戰,有很多事情需要在這兩年提前準備,比如瞭解來州、辰州、蘇州的潮汐情況,那一段海岸地質適合登陸。
如今可沒兩棲戰車,氣墊船,直升機之類的東西,士兵登陸必須從大船放下小船,然後靠近岸邊,還要趟水緩慢走一段,容易被岸上敵人以逸待勞,輕易殺傷,難度很大。
好在海軍換裝新炮之後,可以在幾裡之外的海上,全面支援登陸,在步兵靠岸之前打擊對方岸上部隊,爲士兵開路,登陸可能會容易許多。
好在對於三地地質情況,潮汐週期等,直接問商人就像,景國有大量商人從渤海北上遼東,朝鮮半島做生意,這些人對當地海況必然瞭解。
......
想到這,他不由皺眉,阿嬌見他不說了,也放下筆。
李星洲把她拉起來,自己坐下,然後把她放在腿上,開始想起大軍的部署。
景國北方有三支邊軍,也是整個景國最能打的軍隊,因爲他們常年與遼國,夏國作戰。
其中兩隻李星洲都有接觸,東面真定府,河間府之間的關北軍,太原府一帶的楊家軍。
這兩支軍隊和遼國交手多年,常年處在戰備狀態,絕對比京城禁軍能打。
但還有一支他沒有打過交道,那就是西北折家軍。
其實若說戰功,折家軍更加威名赫赫,禁軍,關北軍,楊家軍以前在和遼國和夏國交手中可以說你來我往,互有勝負,總體來說禁軍拉低了楊家軍和關北軍的整體戰績。
但折家軍不同,折家軍非常特殊。
一是地理位置,折家軍地處西北,常年居住河邊五鎮之一的府州,西面就是夏國,北面遼國,所以他們不像太原,河間等地,只面對遼國的壓力,而是兩面受敵。
二是折家祖上是黨項人,與夏國王室同族,是從前朝歷經幾百年的傳世大族,比景國國祚還長。
但卻因太祖皇帝知遇之恩,加其先祖爲永安軍節度使,準世代傳承,於是爲景國戍守西北,世世代代如此。
沒有禁軍拖後腿,沒有朝廷掣肘,加上西北民風彪悍,折家軍打起仗來可謂西北無敵鐵軍。
向西多次挫敗夏國,向北連敗遼國。
甚至在先皇時期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景國中央大軍北伐大敗,被遼軍追著打,折家軍在西面得知消息直接北上,越過國境攻擊遼國境內要地。
折家軍連戰連捷,消息傳到東面戰場,迫使遼軍主力匆忙回撤西調,東面景軍主力才得以解圍。
夾在夏、遼之間的西北之地能夠如此安穩,很大一部分都是折家軍的功勞。
三是折家軍彪悍門風,折家二百多年曆史,出過武將八十多人,其中女將佔有半數左右,不只是男人能打,而是男男女女都能打。
之所以如此還是民風所致,西北之地可比不富庶中原,大家閨秀是不可能的,當地風俗哪個男人想娶妻子,要過的第一關就是必須一路不歇把女方揹回家,以表明自己身體健壯。
兩家捱得近還好,要是隔十里八鄉那可不是開玩笑的,身體弱一點媳婦都娶不到。
正是這樣的民風,導致折家軍能征善戰。
如果歷史的車輪沒有改變,在一個重文抑武的王朝,折家軍的下場也會很慘。
歷史上折家軍在金國南下包圍北宋首都開封時不遠幾千裡,組織能戰之兵東進勤王。
當時各方勤王軍都在路上,開封久攻不下,重師道說金人不知兵,不該孤軍深入,建議死守開封,等各路勤王軍到後將六萬金軍困在河北兩鎮之間,圍而殲之。
建議非常有道理,因爲當時金軍以騎兵爲主,沒帶攻城器械,一時半會攻不破開封,種師道帶來的軍隊在城外側翼威脅恐嚇,全國各地勤王大軍都在路上,眼見就可以把孤軍深入的金人圍困。
結果在宮裡的皇帝和文官們先慫了,派人向金人割地求和,年年上貢,俯首稱臣。
當時折家軍把能打仗的都帶著東進去救皇帝,爲了勤王,他們幾乎帶上所有最能打的精兵。
結果後方一直被折家軍打的難受西夏得知這個消息,報復性大舉進攻空虛的府州,燒殺搶掠,將折家軍根基之地搶掠一空,連折家祖墳也被挖了。
其實對於折家而言,這個結果他們可能是想到的,但還是義無反顧向東勤王,結果走到一半的時候,前方傳來消息,皇帝投降了,大宋皇帝割地求和,向金國俯首稱臣,年年納貢。
可想而知那時折家軍會是什麼心情,他們著命東進勤王,連祖宗之地,家族根基都顧不上了,被西夏人糟蹋了,結果才走到一半,你說皇帝投降了!
自此之後,折家軍一蹶不振,再無當年威名,也不復拳打西夏,腳踢遼國的雄風。
.......
這是一支悲劇軍隊,李星洲之所以會想起來,是因爲前幾天樞密院受到一封從西北送來的摺子,是折家如今家主,永安軍節度使折惟忠送來的。
他提議朝廷趁著如今夏國內亂,向西進軍,奪取夏國沿河的銀州。
要打西夏,只靠折家軍是不夠的,所以他是求朝廷批轉,想要南面河中府,延安府等地糧草支援,同時想調用附近州府廂軍協助進攻。
他的想法是出於對當地局部態勢判斷,算是合理,但李星洲目光在全局,此時對西北夏國不宜用兵,朝廷的戰略重心在東面。
“噫.....”李星洲一愣,既然夏國內亂,此時不會對沿河重鎮產生威脅,爲什麼不讓折家軍北上打大同府呢?
這次作戰有三個點,太行山以西大同府,太行山以東遼東走廊,具體下來最難的地方在於山海關,而渤海灣登陸則是遼陽府。
奇襲遼陽府一牽制爲主,如果能拿下則更好。山海關一帶則由關北軍,加新軍陸軍四個師。
而大同府本來交給楊家軍,加義軍內應,但李興洲還是覺得不夠保險,如果讓折家軍也北上,勝算會大很多。
想到這,李星洲覺得這一兩年內,找時間要讓折惟忠和楊文一同進京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