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 前兩個月,國共兩軍在中原地區都沒有什麼大的軍事動作。
都累了,是該休整一下,以待下次決鬥。拳擊手們每戰一輪,也要坐到臺邊喘口氣嘛!
國民黨軍之所以沒有大的軍事動作,是徐州劉峙和華中白崇禧兩大集團在豫東、襄樊等戰場屢受挫折,不得不轉攻爲守,分別將主力集中於徐州和信陽地區,加強濟南、鄭州、南陽等要點的防守。
解放軍中原野戰軍之所以沒有大的軍事動作,是經過一年多來的江淮轉戰,兵力消耗不少,需要得到一段時間的休整。
如此,在1948年的8月至10月,中原地區出現了沒有大的戰事的“和平”景象,國共雙方都在這兩個月內進行調整,爲新一輪的較量做準備。
8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開了軍事檢討會議。鑑於國民黨軍損失多達70餘萬人,喪失了洛陽、開封、襄樊等一批中等城市,蔣介石感到“分區防禦”戰略是失敗的。
蔣介石說:“大小城鎮都分兵設防,無法集中兵力與共匪作戰。在進行戰役時,軍或一個師規模的機動兵力經常被共匪幾個縱隊包圍,救援不及而導致被殲。”
因此,在蔣介石的授意下,8月7日,國民黨軍國防部發表了《半年來戰局檢討》,提出新的軍事決策:“軍事上,東北求穩,華北力求鞏固,西北阻匪擴張,華東華中則加強進剿,一面阻匪南進,一面攻打匪的主力。”
以此爲依據,蔣介石決定修改防禦戰略,裁併“綏靖區”,擴編新的機動兵團:每個兵團配備少則五六個旅,多則十幾個旅,具有**作戰的能力,使共軍“吃不掉,啃不爛”。
8月12日,以白崇禧華中“剿總”主力組建黃維的第十二兵團,駐馬店;張淦的第三兵團,駐九江;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團,駐沙市。另外以王凌雲部爲第十三綏靖區,駐南陽;霍揆章部爲第十六綏靖區,駐咸寧;張軫部爲第五綏靖區,駐信陽。以劉峙徐州“剿總司令”的主力,組建4個機動兵團:邱清泉的第二兵團,駐商丘;黃百韜的第七兵團,駐新安鎮;李彌的第十三兵團,駐蚌埠;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駐鄭州。並任命杜聿明爲徐州“剿副總司令”。
重點介紹一下新編成的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即黃維兵團。該兵團的前身是整編第十八軍,轄整編第十一師、第三師、第十師3個師,軍長是胡璉。整編第十一師是胡璉的骨幹部隊,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在組建機動兵團時,3個整編師升格爲軍。第十一師爲第十八軍,第三師爲第十軍,第十師爲第四軍,後又調入第八十五軍,並配屬第四快速縱隊。
讀者朋友讀了以上簡短的介紹,應該明白了: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即黃維兵團,共有4個軍、1個快速縱隊,總兵力達12萬人,是白崇禧手下最強的兵團。
兵團組建的時候,國民黨軍上下都以爲司令官一定是胡璉。
但白崇禧不喜歡胡璉。
陳誠極力推薦了自己的親信黃維。
蔣介石批準了。
黃維是江西佬表,貴溪人,黃埔一期畢業,曾在德國短期留過學。用現在的話來講,屬於“海歸派”。曾經任國民黨軍第十八軍軍長,是胡璉的上級。
因此,黃維爲第十二兵團司令官的命令下達後,部隊反應很大,特別是第十八軍上下輿論譁然。大家認爲黃維多年沒上戰場,根本沒有與共軍作戰的經驗。司令部的幕僚又都是胡璉的舊部。如此一來,黃維當司令官,其境況實在險惡。
胡璉的部下已是憤憤不平,胡璉本人更是不甘心在黃維手下當副手,於是撂挑書不幹了;第十八軍軍長楊伯濤也稱病住院。
黃維一看這勢頭,決心趕快籠絡人心。於是,他到駐馬店上任時表示:“我與共匪作戰是外行,這次來當司令官是過渡,幾個月就走,司令官還讓胡璉當。”
由此可以看出,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組建之初,內部就四分五裂,矛盾重重。以至於後來在淮海戰役中,黃維一臉的絕望,早已埋下了伏筆。這是後話。
這兩個月內,蔣介石在調整策略,調兵遣將。也沒閒著,他也在緊鑼密鼓地部署。
1948年9月8日到1 3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史稱“九月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高瞻遠矚,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概念。在這個大概念下,要求“加強經濟工作,加強訓練幹部”,特別是加強訓練“準備佔領全國的各方面工作幹部,學習工業,和做生意等方面的幹部”。
新中國的雛型,已經在的報告中描繪出來了。
這次會議,中原野戰軍政委鄧**參加了。
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沒有參加這次會議,但他卻在考慮爲落實“九月會議”準備軍事行動。劉伯承向中央軍委和建議,中野也在準備舉行秋季戰略,策應配合華野正在籌劃的濟南戰役。
建議設想了三個作戰方案:
一、佯攻南陽,待張軫增援時殲其一部;
二、如果孫元良東援,則乘虛奪取鄭州;
三、在平漢路中段尋機打擊張軫部。
覆電同意中野行動。電報中說:不論此役(指濟南戰役)結果如何,你們均必須準備在那時候將主力各縱迅速移至許(昌)漯(河)附近待命,準備在粟、譚、陳方面出現困難情況時向豫東前進。粟、譚、陳方面出現可能的困難情況的時間大約在10月,那時你們必須精心籌劃策應辦法,以援助之。因此,在9、10兩月或者甚至還有11月的上半月,你們所率直屬各縱必須準備連續行動和連續作戰,這一點望向各縱幹部預先講清楚,使他們有充分的精神準備。
的電報,隱含了將要進行戰略決戰的意圖。這是顯見的。
但沒有提到徐州。
徐州,是個特殊的地方,打開中國地圖,你立即會發現,這個奇特的地方,竟是四省交界,三面環山,三面繞水。
這個奇特的地方,在中國歷史上,演繹了太多的戰爭故事了:周公東征,陳吳大澤起義,劉項彭城會戰,曹劉袁呂羣雄角逐,李世民平叛……
說不盡的戰事,道不完的風雲人物。中國歷史上的一系列重要決戰,幾乎都在這個奇特的地方進行。
難怪,有民謠說:九里山下古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
難怪,有詩人言:自古彭城死九州,龍爭虎鬥幾千秋。
彭城,徐州的舊稱。
這時,有一個人,也把目光投向了徐州。他不是,也不是蔣介石,他是誰呢?
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