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能一代接一代的種地、當兵,遵循著商鞅劃定的利出一孔。
后世的人恐怕有些無法理解,秦國的籍貫界限,不是你隨便能跨過的,攔在面前的,是高山,是雷池,是天塹……
李陵自然要學習秦國的工匠制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大力提倡科技發明創造,賜爵賜錢毫不吝嗇,至于“不務正業”跨行發展,農民也去搞發明,李陵大力支持,他要掀起一股發明熱。
當然,他還不至于讓全國老百姓全一窩蜂去搞創造發明去,地也不種了,漁也不打了,牲口也不養了等等,秦朝種地種的好,也是有獎勵的,諸如此類,行行出狀元,李陵既要讓他們大搞發明,也讓他們務正業。
“差點忘了,牛耕的使用,是人類社會進入一定文明時代的一個標志。”李陵一拍腦袋,懊惱自己竟然到現在才想起來。
歷史上,正是由于廣泛使用鐵農具和牛耕,耕地面積和農業產量大幅度提高,并且使單位生產和個體經營的特色的小農階層成為社會基礎的可能,這才使人們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生活物質得到空前豐富。
不過“腦袋一熱,拍板決策”是要不得的,在歷史上,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經歷了漫長歷程,是有其道理的:
原始農業的產生,時間距今一萬年左右,作為世界三大農業起源中心之一的華夏,是以刀耕火種為主的農業模式。
直到七八千年前,我國農業進入“耜(sì)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耜是中國古代曲柄起土的農器,即手犁,形狀像今的鐵鍬和鏵,用以翻土。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屬制。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銅耜出現于商代晚期,實際出土的都是耜頭。
形制為扁狀尖頭,后部有銎,用以裝在厚實的長條木板上。木板肩部連接彎曲而前傾的長柄。柄與耜頭連接處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橫木。使用時,手執橫木,腳踩耜頭短木,使耜頭入土起土。
到了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懂得灌溉、除草培土、漚制綠肥、治蟲滅害等技術。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均在春秋出現;戰國鐵器牛耕擴大推廣,牛耕是農業技術史上耕作方式革命,此后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那么鐵犁或者說鐵器和牛耕的關系,為何如此緊密呢?
因為在實際上的自然界中,鐵的儲量要遠遠大于銅的儲量,而銅器非常珍貴,主要用于戰爭。因此,雖然銅器先于鐵器出現,卻很少用于農業發展。
鐵器出現較晚,一是冶煉溫度較高的原因。
人類社會先有陶器后有瓷器,為什么會這樣?最重要的問題,溫度!在人類進入青銅時代的時候,當時主要燃料燃燒提供的溫度不能達到煉鐵的程度,而且當時人類分布的區域銅礦主要以孔雀石的形式出現,相對鐵礦石比較好得到。
二是技術,這個問題也同樣可以引申到“鋁”的冶煉上,鋁在地殼中含量是最豐富的,但為什么知道17世紀才開始冶煉呢,同樣是受當時的冶煉技術上限制。
三是自然中有許多單質銅。之所以銅是人類用于生產的第一種金屬,是因為最初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單質銅,用石斧把它砍下來,便可以錘打成多種器物。
而鐵等金屬就不怎么可能了!
純銅制成的器物太軟,易彎曲。人們發現把錫摻到銅里去,可以制成銅錫合金——青銅。青銅比純銅堅硬,使人們制成的勞動工具和武器有了很大改進,人類進入了青銅時代,結束了人類歷史上的新石器時代。
人類發現和利用鐵卻比黃金和銅要遲。首先是由于天然的單質狀態的鐵在地球上非常稀少,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銹,加上它的熔點(1812K)又比銅(1356K)高得多,就使得它比銅難于熔煉。
人類最早發現的鐵是從天空落下來的隕石,隕石中含鐵的百分比很高,是鐵和鎳、鈷等金屬的混合物,在融化鐵礦石的方法尚未問世,人類不可能大量獲得生鐵的時候,鐵一直被視為一種帶有神秘性的最珍貴的金屬。
地球上最早掌握鐵器使用的民族是古埃及人及蘇美爾人,他們早在公元前4千年就已經懂得利用天然的鐵來制作矛及飾物。這些天然的鐵來自天外的隕石。
中國使用銅的歷史年代久遠。大約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并開始使用銅。1973年陜西臨潼姜寨遺址曾出土一件半圓型殘銅片,經鑒定為黃銅。
1975年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約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銅刀,這是目前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是中國進入青銅時代的證明。
相對西亞、南亞及北非于距今約6500年前先后進入青銅時代而言,中國青銅時代的到來較晚,但卻不能否認它是獨立起源的,因為中國存在一個銅器與石器并用時代,年代距今約為5500~4500年。
中國在此基礎上發明青銅合金,與世界青銅器發展模式相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國青銅器是由境外傳播而來之說。
中國開始和使用鐵器的年代,目前尚無定論??脊虐l現的人工冶煉的最早鐵器屬于春秋時期,目前已知有大約二十件左右,有凹形鋤(臿)刃,梯形錛刃、削、刮刀、劍、鼎等,經金相核驗,多數屬固態還原的塊煉鐵,指不含炭的鐵。
戰國時期,掌握了塊煉滲碳鋼及其淬火工藝,大大提高了鐵器的實用的性能,為戰國中期以后的鐵器大量應用于軍事和農業生產創造了技術條件。
講到此處,大家可能明白了,鐵器的大量出現,遠比青銅器多的多,自然就流向重中之重的農業了。
關于我國何時出現鐵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1972年底,河北藳城臺西遺址發現了一件商代中期的鐵刃銅鉞,而且,這件器物的鐵刃經鑒定是經過鍛打的。1977年8月北京平谷縣南獨樂河公社劉家河大隊商代墓葬中又出土了一件鐵刃銅鉞;此外,解放前還發現有一件西周初年的鐵刃銅鉞和鐵援銅戈,傳說是1931年在河南浚縣出土的。上述幾件器物經分析,均含有較高成分的鎳,這正是隕鐵的特征。所以,一般認為這幾件器物由隕鐵制成,而不是由人工鍛冶的鐵制成的。另外,在商代藳城臺西遺址中還出土了兩塊赤鐵礦石和十幾塊鐵渣,所以有的研究者認為這是商代中期已開始冶鐵的反映。
但人們在冶銅時,礦石中的氧化鐵同樣會留在礦渣之中,而且礦渣中的含鐵量可達到36%以上,甚至達50%。所以,有的研究者又認為:“臺西遺址出土的所謂鐵渣,應是煉銅的礦渣,而不是人工冶鐵的遺物”,等等。
總之,學術界占統治地位的意見認為,中國在商代還沒有出現人工制鐵。
第二種意見,西周初期有無人工冶鐵?有的學者認為西周初期可能出現人工冶鐵。《逸周書·克殷》載:“乃石擊之以輕呂,斬之以玄鉞”。有的學者認為,這里的“玄鉞”并非鐵器,而指隕鐵制的鐵刃銅鉞,不能證明商末周初已能冶鐵。
《詩經·大雅·公劉》:“取厲取鍛?!薄渡袝べM誓》:“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睂@兩處中的“鍛”,過去一些學者認為制鍛鐵,現在一些學者則認為“鍛”指對青銅的捶鍛。
而且至今考古發現西周戈、矛等兵器均為青銅制品,青銅兵器、工具也可以通過鍛打而變得鋒利。因此,西周初期出現人工冶鐵的意見也因缺乏實證而被否定。
第三種意見,西周中晚期出現人工冶鐵?!抖Y記·月令》載:“天子乘玄路,駕鐵驪,載玄旗?!边@一記載系指西周而言。
《詩經·秦風·駟鐵》:“駟鐵孔阜”,是西周末秦襄公時的詩,意為四匹馬的顏色如鐵。只有鐵成為習見事物之后,才會以其顏色稱呼別的器物。
考古已發現了西周末的人工冶鐵制品,即河南三門峽虢國大墓中出土的銅柄鐵劍。這件器物屬西周晚期人工冶鐵的塊煉鐵制品已為學術界公認。
此外,陜西鳳翔秦公一號墓出土了西周、東周之際的鐵鏟,甘肅靈臺發現春秋早期的銅柄鐵劍,甘肅永昌則發現春秋早期的鐵鍤等。
據上述事實,學術界認為中國中原地區人工冶鐵最早發生于西周中晚期。從現在接觸到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的實物證據來看,把中國最早出現的人工冶鐵定在西周中晚期是比較合理的。
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青銅時代(或稱青銅器時代或青銅文明)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青銅是紅銅和錫的合金,因為顏色青灰,故名青銅。
由于青銅的熔點比較低,約為800℃;硬度高,為銅或錫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鑄造成型。中國的青銅時代為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F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見的大型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