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也站了起來,一邊示意小官們繼續吃,一邊走到前面:“官家,臣以為,這事讓韓國公來議一議。”
皇帝一臉的為難:“這事,朕還想要一千斤沉香。一萬石乳香……”
皇帝一口氣說了十幾種他想要的香料。
末了,皇帝叫人拿出四只托盤。
皇帝親自拉開錦布:“這兩物分別叫龍涎香與龍腦香。龍涎香可遇不可求,傳說是海龍的口水,可以海邊撿到。而龍腦香則是一種奇木所產,朕需要。”
唐代,男人穿紅涂香。
宋朝,男人不僅穿紅涂香還要戴花。
就說當下,劉安的香水,皇帝用的比皇后還多,這是事實,不爭的事實。
別說是皇帝,寇準身上都有香袋、香粉、香水。
ωωω ?тt kān ?¢ o
托盤內,一份是原料,一份是宮中香匠調配的成品。
沉香不用說,唐代宮中第一香,價比黃金。
龍涎香此時殿內有七成不認識,也沒聽過,倒是呂蒙正這種大才懂一些。呂蒙正說道:“唐宮典籍有過記載,叫阿末香。大宋立國前有典籍提到過,大食西海多龍,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積而成堅,此香本無損益,卻能聚煙,和香而用真龍涎,香可久日不散。”
寇準接口說道:“那就吃飯,等韓國公至?”
皇帝點了點頭。
發香料?
小官們興奮的幾乎要叫出來了。
大宋五品下單職以皆窮逼,因為汴梁城消耗實在太高,每個月光是租房子就讓他們花銷巨大,更何況身為官,吃穿用度都要高于普通人。
這加起來,花銷驚人。
胡椒!
能真正買得起的年輕官員,劉安不算。
王曾娶了李沆之女,問王曾敢不敢每個月買三兩胡椒回家。
王曾不敢,王曾這窮逼,每個月的俸祿都不夠養活一家老小,還需要靠夫人嫁妝的田產、莊子、店鋪收益補貼。
午餐繼續。
有小太監來回跑著給送水,加飯,同時偷聽。
很快,消息就匯總到了劉承珪這里,然后劉承珪匯報給皇帝聽。
皇帝很滿意今天的午餐,很難得這么多官員都支持發香料,能當朝官的至少正八品,一個月三兩香料,這些官員很期待。
別說小官,就是王旦這級別的官都在意。
王旦心說,家里有族中兄弟、子侄到,給十貫錢是一回事,給一兩胡椒又是另一回事。這面子差的老大了。
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劉安在皇帝書房已經一字不差的知曉。
李沆吃著石板羊肉笑著對劉安說道:“因為胡椒這小小的香料,若是引發戰爭,怕史官都不知道如何寫了。”
劉安夾起一塊羊肉放在嘴里,嘿嘿一笑:“六百年前,從咱們這里往西五萬里,西哥特人向羅馬人討要胡椒不成而發動了戰爭,羅馬人戰敗,用了三千斤胡椒才贖回羅馬城。五十四十年前……”
劉安一條條的說著。
“就拿最近來說,聽說那里又在打仗,歐羅巴許多國王聯兵要打大食人,因為大食人把胡椒賣的比黃金還貴,大食人的胡椒便是從咱們南海往南的地方得到的,李公你說,胡椒產地若控制在大宋之后,他們會不會送黃金來?”
李沆聽的愣住了。
胡椒這小東西已經引發了這么多場戰爭了?
而且動不動就是國戰。
李沆急問:“那些歐什么的人,很厲害?”
“厲害?哈哈!”劉安大笑幾聲:“當年,那里的羅馬帝國,就是咱們史料上寫的大秦,很厲害,見誰滅誰,殺的幾千里無人敢反抗,所有的國王都要臣服羅馬皇帝。這事是大食商人與阿拉伯商人告訴我的。”
“思,繼續。”李沆不相信劉安會胡說。
劉安繼續說道:“大司馬衛青、大司馬霍去病打的匈奴四散而逃,這事咱們史料上有。”
“有。老夫非常清楚這一段史料。”
“李公,大漢朝打的匈奴不斷的逃,然后匈奴一部分人成為大漢朝的子民,另一部分就逃,不斷的逃,逃啊逃,逃到了歐羅巴。”
“然后呢?”李沆放下了筷子,很是關注的問道。
劉安很嚴肅的回答道:“然后,他們把羅馬帝國給滅了。”
“這,這,這是徒有虛名,這樣還敢稱為帝國?”李沆心中算了算,匈奴都被大漢打殘,打廢了,然后滅了一個帝國,這事是真的嗎?
劉安搖了搖頭:“半真半假,但肯定和逃過去的匈奴人多少有點關系。”
“這事要問問。”
“成,回頭我安排人在大食商人、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那里問一問,他們應該知道些,就算他們不知道,也可以回家去查他們那邊的史料,想來可以求證。”
李沆沒接話,他低頭在思考著,想了一會對劉安說道:“讓他們搞一些那邊軍中的裝備與軍糧來。”
“李公高明。”
李沆確實想知道那邊強不強。
李沆事實上是緊張,別又跑出來一堆人為了胡椒殺過來,大宋又要多一群敵人。
先了解一下這些人的實力沒壞處。
從裝備、軍糧上就能看出來,對方強不強。
劉安心里笑了笑,這才是胡椒引發的,若把香料戰爭史講出來,李沆你這位老人家,估計心臟會扛不住。
香料戰爭打了一千五百年,而且中間沒有長時間的中斷過,一直在打。
而且在歐洲,有許多恐怖的法令。
比如,藏紅花造假者,直接處死。
再說的夸張的真實歷史,曼哈頓島是用肉豆蔻換到英吉利人手中的。
香料戰爭可見有多厲害。
劉安沒講這些,因為沒用,李沆是理解不了香料這東西為什么能引發戰爭。
劉安只說道:“李公,這次恩科我認為多招點人吧,往南邊去,怎么也要一百多人去教導一下不識字,不知禮教的野蠻人。咱們在別人的城池收胡椒,也總要有點感謝不是,拿錢太俗了,還是禮教上臺面。”
“這事,可以。”李沆答應了。
李沆既然答應,他就有辦法說服三相,這事劉安就不會再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