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對衛浩說道:“回汴梁,你的案子會審的很快,結局就是流放八千里。”
“八,八千里?”衛浩心說,就他所知的大宋律流放三千五百里就是瓊崖了,八千里會到那裡去?
看到衛浩臉上的表情劉安笑了:“八千里只是一個誇張的說法,意思是流放到大宋之外去。你別擔心,我會讓你在海上翻船,然後上報出了海難生死未知。”
“請侯爺明示。”
衛浩這會反應過來了,生死未知就代表自己要秘密去某個地方。
劉安說道:“倭島。”
“那地方,我去作什麼?”
“在倭島,杭州、徽州、金陵三大商盟已經砸下去上千萬貫,有移民超過兩千戶。在那裡咱們擁有百萬畝桑林,上等石炭礦兩處,中等鐵礦一處,上上等銅礦區四處,小的不知道有幾個,我沒關注。”
“除此之外,還有倭領民以五戶配九十五戶成村,現有村落似乎有五百個,因爲不斷有農桑佃戶過去,所在新增加的我還沒有數據。這個時候他們應該在攻打北邊的海港,眼下不怕你笑話,筑紫島主事的人是一個女子。”
“女,女子?可是侯爵娘子?”
“不是,我家娘子沒這個才能,是楊家九姑娘。實在是因爲無人可用,好在有石家二將軍暗中相助。在筑紫島我們面臨著三大難題。”
衛浩站直了:“請侯爺示下。”
“頭一個難題,筑紫島上還有三大莊園主聯合幾十個小莊園想滅了我們。同樣的,我也想滅了他們,然後將他們的領民變成我們的。第二個難題,軍要戰,民要政。軍還好說,都是老軍帶兵,但政呢?”
“明白,只是筑紫島,怕是有點大?”
“大嗎?”
“下官當盡全力。”衛浩馬上明白過來,再大也要接手,而一個猜測也從他內心升起,馬上問道:“朝堂上……”
劉安沒回避:“朝堂上沒幾個人知道,寇相公知道的也不太多。對外的宣稱只是杭州商盟因爲海風迷路而到了那邊,在阿蘇家的幫助下度過了難關,而後和阿蘇家建立了商業來往,那裡所有的兵馬都不在冊。”
衛浩臉上抽了抽。
“有話直話。”
“侯爺,你意欲何爲?”
劉安回答:“滅了倭人。”
衛浩馬上懟了回去:“侯爺,下官問的意思侯爺明白。”
“我明白,你以爲我不想調動整個大宋的力量去對付倭人。你以爲若我一切按規矩來,靈州之戰能打起來。幽州之戰能打起來。我若真有別的什麼想法,這天下早就大亂了,還有……”
劉安正說著,衛浩急的直襬手:“候爺,我問也不是這個。”
“那到底是什麼?”劉安有點懵。
衛浩說道:“倭島貧瘠,而遼人才是我大宋死敵。黨項人之中依然有想反覆之人。西番隨時會長期大亂。就是南方的瞿越都敢騷擾我大宋。在這個時候,倭島有什麼,莫非是有私怨?”
劉安閉著眼睛不回答了。
衛浩也不催,坐在牀邊看著劉安。
他猜測,一定有什麼動機,否則在四面環敵的情況下,對倭島下這麼大功夫。
值嗎?
而且桑林還是這邊派人去種的,投資上千萬貫。
這些錢能夠掙回來嗎?什麼時候能夠掙回來。值不值。
劉安想了想之後睜開眼:“有這麼幾個原因,我先說大義。”
“請侯爺示下。”
“當年有人寫了封,日出之天子。”
衛浩點點頭:“是倭王給大隋的,此爲大義,但不值得動兵。”
“再說當下現實的,我有把高麗併入版圖的野心,從五百年前開始倭人一但有機會就會攻打高麗,筑紫島便是他們出征的前哨,拿下筑紫島,高麗纔是後方,無論是農耕還是建工坊,便可以安心去作。”
“下官明白了。想必還有別的理由?”
劉安咧嘴笑了:“你是頭一個聽到這個大秘密的人。倭島有銅礦,多,很多。但這也不足以吸引我。真正吸引我的是,倭島有一座銀礦,這銀礦有多大呢,整整一座山。若全部挖出來變成銀子,怕是……”
衛浩眼睛直直的盯著劉安,他在等這個數字。
劉安深吸一口氣:“有可能比我大宋眼下包括銀礦沒挖出來的全部加起來,還多的一座超級大銀礦。依每年挖的礦石變成銀子,有一千石以上。而這樣挖一百年估計也挖不完,你說,值嗎?”
“值!”
“你是我之外,唯一知道這個秘密的人。你來。”
劉安走到書桌旁快速的畫了一副倭島簡單地圖,然後標註了一個點:“就在這裡,這裡叫石見山。出雲好找,從出雲定位就在幾十裡的西南方,距離海邊約三十五里。”
劉安講完位置後,立即一把火就將這地圖給燒了。
燒完後劉安說道:“你可以不信,到了倭島你秘密派人去勘探之後,便可以證實我的話。”
衛浩又問:“侯爺如何得知?”
“我,秘書省正監,我掌管典籍。這一個秘密是一位唐時到倭島的高僧發現的,我找齊了相關了典籍後推算出來的。我到倭島之後打聽過了,倭人不知道,除我之外也沒有人知道。這事要保密,這座銀山有點太大了。”
“侯爺,能挖嗎?”
“在你家裡發現了有人埋下的財寶,而不遠就有山賊,你挖不挖。”
衛浩笑了,作爲一個文官他狠起來也挺嚇人的。
只聽衛浩說道:“用大義,殺光倭王族,然後完成控制那一片區域之後,重兵護衛下,下官一年挖他兩千萬石純銀。”
劉安想給衛浩一個大拇指。自己果真沒選錯人。
不過,每年一百噸的純銀,在沒有蒸汽機的情況下,劉安不相信衛浩能夠作到。當年倭人一年在沒有工程機械的情況下,一年純銀不過二十七噸。
劉安將這個數字擴大的一倍,變成了一千石純粹是爲了吸引衛浩。
“你去,我放心。”
“侯爺放心,這事不是我一人之事,想來也並非候爺一人之事,此事是天下之事。我必不辱命,將倭島的事情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