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02章 陝西制置

嘉定元年,南方風波不斷,但西部卻在埋頭苦幹。首先是四川,五月麥收之後,四川宣撫使徐處仁繼續堅定不移地執行他支援陝西的路線,大批物資通過水路北運,緩解了西軍的燃眉之急。隨後,又勒緊褲腰帶,把從牙縫裡摳出來的三百萬貫錢緊急調往陝西宣撫處置司。

主政陝西的王庶,雖然沒有他兩位前任那樣的魄力,但主持內政卻是一把好手。在鄜州慘敗,宋金和議等事件的影響之下,他用最短的時間穩定了陝西的局勢。西軍佔領區域內,上到府州,下到縣鎮,沒有缺員的現象,宣撫處置司派出的官員仍在司儀行政。同時,由於將帥們,尤其是徐家兄弟的支持下,西軍慘敗之後的躁動和亂象也得以遏制。

在四川錢糧輸入陝西后,王庶精打細算,首先滿足了秦鳳帥徐衛的要求,撥下專款讓他修建關隘和加固城防。其次,就得照顧熙河王倚和姚平仲。上次反攻,熙河一路損失最慘,四萬大軍出去,回來只一萬餘,急需補充。

但錢糧物資就那麼多,顧得了東,顧不得西。涇原一路,兵力最多,所耗甚大,宣撫處置司難以滿足。這就開罪了涇原帥徐原,他幾次派人到宣撫處置司討要錢糧,無果之後,幹了一件讓王庶非常頭痛的事。

徐原派他的部下,經過堂弟徐衛、徐洪、徐勝的防區,進入興元府,擅自採買軍糧。興元府在陝西宣撫處置司的安排下,接納流民最多,壓力本來就大,興元知府惟恐徐原將糧食買盡,下令轄區內所有商行和私人,均不得出售糧食給涇原。

這一來,徐原暴跳如雷,指責興元知府弄權,要求宣撫處置司加以制裁。王庶在面對西軍將帥時,表現得很消極,他採取了息事寧人的態度,將興元知府調到宣撫處置司擔任參議,以平息徐原怒火。

徐原還是不滿意,但恰在此時,南方傳來消息,太子趙諶已即皇帝位,尊其父爲太上皇,升賞羣臣,大赦天下。徐原此時已是三鎮節度使,他的加銜已經到了“檢校少師”,再升一級,就是太尉,品秩高過了王庶。

儘管詔命還沒有正式抵達,但徐原已經擺出了太尉的架勢。要求宣撫處置司給他保證,下一次,必須優先滿足涇原路所需。

王庶急得沒奈何,他知道秦鳳帥徐衛跟徐原關係最好,所以讓紫金虎去幫忙安撫安撫,讓徐原不要把事情作得太過,讓宣撫處置司太難堪。徐衛跟王庶私交匪淺,也樂意幫這個忙,遂親自修書一封,送去渭州。

哪知,徐原就給堂弟回了一句話,你別管。

五月下旬,皇帝的御札和宰相的省札,同時到達四川。御札裡說的無非是新君即位,內外羣臣各升一級云云。但省札卻無異於在川陝上空炸了一響驚雷

罷四川宣撫司和陝西宣撫處置司,改組爲“川陝宣撫司”,以徐處仁爲川陝宣撫使,王庶爲宣撫副使,徐良爲宣撫判官,總攬川陝軍民兩政。省札又特別指出,鑑於陝西突出的抗金位置,和反攻失利之後的局面,需要有一員帥守,總管西軍之訓練更戍,軍官之擢拔賞罰。以及籌劃邊事,臨敵指揮等等。朝廷給出了一個“陝西制置司”的建制,歸川陝宣撫司節制,駐陝西,總兵務,全面負責防範金軍。並且明確規定,陝西制置使,對經略安撫使一級的帥守,也有處置之權,只需報川陝宣撫司照應即可。

不難看出,陝西制置使的權力極大,幾乎是包攬了西部軍事。誰當了這個制置使,誰就是西軍的總帥,誰就是這支仍爲大宋目下最強武裝力量的大佬。

按說,如此重要的差遣,朝廷應該指名道姓由誰來擔任纔是。不過可惜,無論在皇帝的御札還是宰相的省札裡,都沒有提到制置使人選,甚至連支言片語的影射也沒有。只是要求川陝宣撫司,謹慎而務實地考察西軍帥守,擇忠義、沉鷙、勇略兼備,可依辦大事,能鎮住局面的人擔當此任。這就麼,把制置使的任命權,下放到了川陝宣撫司。

徐處仁一接到這命令,自感責任重大,不敢貿然臆測。立即遣人赴成州,催促新任川陝宣撫副使王庶,宣撫判官徐良,以及原陝西宣撫處置司的幕僚們到綿州上任,正式組建川陝宣撫司。綿州,也就是後來的四川綿陽。王庶等接到命令,立即將原陝西宣撫處置司全班人馬帶走,南下綿州。

六月,川陝宣撫司宣告成立。

綿州,古稱“涪城”,有涪江流經其境,漢朝曾在此設“涪縣”,時至今日,已有一千三百餘年建城歷史,號稱“蜀道明珠”。

川陝宣撫司設在此地,似乎並沒有讓這座蜀中名城起太大的變化。王庶引徐良、張浚、劉子羽等官員行走在城中街市上,但見坊間無論老少,皆悠然自得,全都閒庭信步一般。看到他們這些身著各色官袍的官員,不少百姓駐足觀看。而且等你走遠了,回頭望去,人家還在原地伸長脖子看著你。

這蜀中,自古是地靈人傑,便如腳下這個綿州,便是李太白之故鄉,更是本朝名臣歐陽修的桑梓所在,文風可謂昌盛。而此間人民,得天之獨厚,衣食俱無憂,終日得享樂。

“這蜀中,果是悠然富樂之鄉。”王庶首次入蜀,不由得感嘆道。

張浚接過話頭:“宣撫相公,可曾看到,這街市上,什麼最多?”

王庶不明就裡,試探著回答道:“人多?”四川,是大宋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拿張地圖一看,尤其是成都府路一帶,密密麻麻全是城鎮,這城鎮一多,代表經濟發達,人口自然也不會少。

“非也,宣相仔細看,這街市兩旁幹什麼的人最多?”徐良笑道。

王庶四處張望,發現了端倪。這大街兩側,最多的,就是茶館。上到七老八十的長者,下到十幾歲的少年,都坐把竹椅,三五個聚一桌,品著蓋碗茶,聽說書人胡吹海侃。那還穿開襠褲露屁股蛋的娃娃,奔走其間,興高采烈。王庶一數,就這麼一條街,茶館竟達四家之多,而且每一家都是高朋滿座。

“茶館多,茶客多。”王庶笑道。

“不錯,這蜀中百姓,得天獨厚,沃野千里,產物豐饒。因此衣食無憂,生性悠閒散慢。便說這茶館,一坐可能就是一天,或品茶、或聽書、或賭博,有的是辦法打發時間。”張浚笑道。

王庶聽罷,嘖嘖稱奇:“你說此間人民,終日享樂,似乎不事生產,唯懶散而已。然四川所產之豐,財貨之足,文風之盛,先賢之廣,非他處可比,豈不怪哉?”

衆人皆笑,不多時,眼前開朗,見一廣場方圓近百步,一座莊嚴的府衙就建在廣場之上。王庶等人至場邊便下馬,行於那衙門之前,門匾上寫得分明,川陝宣撫司。因本司草創,一切尚不完備,除了這塊簇新的門匾,其他任何裝飾也沒有。

但就這個地方,從今往後,卻是四川陝西兩地,最高權力樞紐所在

門前護衛之卒,前來牽了戰馬,王庶等整肅衣冠,入得衙內。開司之初,事務繁雜,隨處可見來來往往的大小官員,相當多的人並不認識王庶等陝西來員,僅從服色判斷品秩,執禮問候。

至日常辦公之二堂,外間設文案十餘張,本司的幹辦公事、準備差使、準備差遣等俱在此辦公。往裡走,便有獨立之室,參議參謀一級官員,才配享此待遇。再往裡,便是軒敞之堂,只有正副宣撫使,宣撫判官,才能在此地辦公理政。

此時,那居中的宣室之中,有一身著紫色公服,束金佩魚,掛著玉劍的官人正埋頭疾書。他寫一陣,停筆,略微擡頭,凝視自己所寫之文,口中默默唸著,感覺沒有差錯之後,又才下筆。

鬚髮花白已過大半,看模樣,年紀當在古稀之間。王庶等人進去,朗聲道:“宣撫相公。”

那官人聞聲而起,雖年高,然身板挺拔,面色紅潤,全無老態龍鍾之模樣。雙目炯炯有神,神情威而不失恩慈。見王庶,放下手中毛筆,匆匆從公案後出來,笑道:“子尚,本相正有一事要請教,你倒來得巧了。”語畢,作個四方揖,慌得徐良張浚劉子羽等匆忙相還。他,正是川陝地區最高長官,曾經當過首相的,徐處仁。

因爲他身份特殊,歷年來對陝西又大力支持,因此這班陝西官員極敬重他。王庶雖爲宣撫副使,仍執禮甚恭:“宣相有事,吩咐一聲就是。”

“哎,如今川陝合治,俱爲一家,不要分親疏,來來來,都坐下說話。”徐處仁熱情地招呼道。

衆人坐定,徐處仁首先說了些關於川陝宣撫司草創,有很多事情要大力仰仗,希望本司上下,精誠團結云云。又說自己才智有限,擔此大任,心中惶惶之類。

這幾名陝西官員,哪一個不是出類拔萃的人物?聽他說場面話,卻也不方便插言,就耐心聽著。一陣之後,徐處仁話鋒一轉:“本相這些日子在考慮,宋金雖然議和,但很大的原因在於,金帝吳乞買的辭世。議和之前,金人佔據絕對的優勢,在陝西,擊敗西軍主力,連奪坊耀諸州,京兆一府,兵鋒直逼鳳翔。在江淮,已耀兵於大江之北。因金帝一逝,而偃旗息鼓,罷師北歸。本相擔心,議和在金人而言,不過權宜而已。早不過兩三年,晚亦不過五六年,必起爭端。”

“本相所慮者,首推西軍。鄜州一敗,元氣大傷,非一兩年可復原如初。又兼個別將帥,擁兵自重,不聽節制,終究是個隱患。再有,就是軍需,四川固然富饒,然西軍所耗甚巨。要解決這此問題,就需要諸位大力協助”

徐處仁這番話一出口,徐良和張浚劉子羽三個都互遞了眼色。看出來了沒有,徐宣撫雖然笑意吟吟,可一碰面就來了個下馬威。這就是告訴我們,不要以爲徐某久在四川,不瞭解陝西情況,咱清楚得很。

王庶馬上代表陝西官員表態道:“請宣撫相公放心,我等必同心同德,共體時艱。”

“那便好那便好”徐處仁笑道。

又說一陣,他起身至案桌之前,取了一物,回來先交給王庶道:“子尚看看。”

王庶接過,見是由行在發來的省札,乃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朱勝非親筆。他初看時,都是已經知道的設立川陝宣撫司等事。但到了後頭,臉色越發凝重,看罷,合上,又轉交宣撫判官,徐良。

設陝西制置司?徐良看到這裡,眼睛爲之一亮又仔細看了制置司的建制和職權之後,他若有所思,轉手遞給了宣撫司參議劉子羽。

“諸位看到了吧?鑑於陝西突出的抗金位置,以及反攻失利之後複雜的局勢,行在決議設立陝西制置司,以制置使總節西軍,專一措置邊務。”徐處道。“可這麼大的事,行在連句影射也沒有,完全放權給我們川陝宣撫司。”

徐良接過話頭:“宣撫相公,行在是考慮到,畢竟我等才熟悉邊情。而陝西制置使人選事關重大,若所託非人,將危及全陝。這是行在考慮周密,同時,也是對我們川陝宣撫司的信任。”

徐處仁見他話說得光亮,不由得讚道:“徐判所言甚是也正因如此,我等責任重大啊。據本相考慮,這陝西制置使既然明確規定要帥守擔任,那麼,陝西四位大帥,必有一人要出來挑這個擔子。”語至此處,頓了頓,繼續道“據本相所知,四帥中,若論資歷深,實力強,非涇原帥徐原莫屬。如果由他出任制置使,能否上下悅服?”

“上下悅服?”王庶笑著搖了搖頭。

“哦?願聞其詳。”徐處仁請教道。

“首先,熙河姚平仲就不會服氣。反攻鄜延之時,都統制徐子昂,派遣涇原都統制張俊會同姚平仲進攻鄜州。然張俊一觸即潰,裹挾著熙河兵跟著大敗。被困大山之時,張俊又投降了女真。及至後來鳳翔被圍,徐姚二帥率殘部抗爭,宣撫處置司命徐原出兵接應,其陽奉陰違……凡此種種,試問,姚平仲怎能甘受徐原驅使?”王庶分析道。

徐良接過話頭道:“非但如此,涇原徐經略,鎮涇原一路前後十數載,侍威而驕,不受控制。假使以他爲制置,必成尾大不掉之勢。”

徐處仁聽他這麼說,感覺有些奇怪:“徐判與徐原、徐衛、以及駐大散關和尚原一帶的徐勝徐洪,俱爲堂兄弟,徐原又排行老大,他若出任制置使,旁人不說,至少徐衛、徐洪、徐勝三人會受其驅使吧?”

見宣撫使並不避諱,徐良也就說開了去,笑道:“宣相,別人我不敢保證,但涇原徐經略制置陝西,徐勝、徐洪、徐衛這三人,肯定不服。”

徐處仁暗思,徐原的優勢,就是他能控制住徐家子弟兵。既然這個優勢不存在,那就不用考慮他了。

剩下來三帥之中,劉光世也不在考慮之列,他在陝西這些年,實在沒有什麼能拿到檯面上來講的功勞,而且還在延安府被俘虜過,不宜出任如此要職。

舍了這兩個人,止餘徐衛姚平仲二帥。早在東京時,徐處仁就對這兩個少壯派的代表人物有深刻印象。在他看來,姚希晏志大而勇毅,徐子昂沉鷙而大氣,論資歷,姚平仲佔優勢,論戰功,徐子昂拔頭籌。二選一,還是有些難度的。

“宰相省札中說,要擔任陝西制置使,須具備幾個條件。忠義、沉鷙、勇略兼備、可依辦大事,能鎮住局面。”

徐處仁話音一落,王庶就道:“這說的,就是徐九。”

徐處仁一怔,立馬問道:“何出此言?”

“論忠義,太上皇曾親自賜‘忠勇’戰旗給徐九;論勇略,數載以來,西軍帥守之戰功,首推徐衛;至於鎮住局面,上下悅服,也非徐衛不可。他若制置陝西,至少,姚平仲沒有意見,徐勝徐洪也樂於效命,劉光世暫代帥位,易制。有此…,陝西制置使,舍徐衛其誰?”王庶如此懇切、正式、隆重、大力地推薦徐衛,便連徐良劉子羽等官員都感覺驚訝

要知道,自徐紹去職後,王庶扮演的,就是一個受氣包,和事佬的角色。他不顧暫攝宣撫大權的威嚴,到處和稀泥,面對咄咄逼人的徐原,處處忍讓。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忠厚的長者,會如此旗幟鮮明地,毫無保留地支持徐衛

徐處仁見狀質疑道:“然徐子昂此前爲都統制,對鄜州戰敗負有責任,還在處分當中。且年紀是輕,資歷最淺,能勝任麼?”

第434章 回家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118章 張憲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七百四十一章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92章 又見援兵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八百七十七章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222章 捅月亮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725章 弄走萬俟卨第79章 逼宮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6章 長輩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七百八十七章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51章 風將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83章 驚變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49章 欲擒故縱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400章 堵新郎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636章 任得敬第323章 血債第72章 開戰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121章 大捷第五百一十一章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1章 徐家老九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100章 難怪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87章 霹靂炮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百一十二章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五百一十章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八百六十六章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53章 梟首第197章 傻了吧第43章 蔡大忽悠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55章 張叔夜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八百七十章第671章 契丹使者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488章 復出?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46章 死戰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43章 蔡大忽悠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122章 冠禮第358章 黃雀在後
第434章 回家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118章 張憲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七百四十一章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92章 又見援兵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八百七十七章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222章 捅月亮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725章 弄走萬俟卨第79章 逼宮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6章 長輩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七百八十七章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51章 風將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83章 驚變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49章 欲擒故縱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400章 堵新郎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636章 任得敬第323章 血債第72章 開戰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121章 大捷第五百一十一章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1章 徐家老九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100章 難怪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87章 霹靂炮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百一十二章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五百一十章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八百六十六章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53章 梟首第197章 傻了吧第43章 蔡大忽悠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55章 張叔夜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八百七十章第671章 契丹使者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488章 復出?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46章 死戰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43章 蔡大忽悠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122章 冠禮第358章 黃雀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