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天皓放下電話,腦海里猶自縈繞著蘇菲的身影和聲音。他并不是第一次與女孩子交往,但卻是第一次愛得如此刻骨銘心,雖然他和蘇菲很難得見上一面,但那個女孩曼妙的身影無時無刻不在他腦海里存在,讓他感覺著有一個充滿活力的倩影,始終陪伴在他左右,帶給他信心。
叮~
電話鈴不合時宜的響了起來,,將他驚醒,龍天皓看了一眼來電顯示,無奈的拿起電話:“喂,我是龍天皓。”
“我知道你是龍天皓!”
電話里傳來龍夫人不悅的聲音:“跟誰打電話那么長時間?”
“媽,知道的你是我媽,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女朋友電話查崗呢。”龍天皓故意笑道。
“哼!”
龍夫人對于兒子岔開話題,用一聲冷哼表示不滿,但也不好再說什么,直截了當地道:“天皓,告訴你一件事情,明天開始,惠香去你的公司上班。”
“我怎么不知道公司缺人?”龍天皓有一種不妙的感覺。
“公司缺不缺人我說了算,惠香是你的私人助理,不要欺負她。”龍夫人很專橫地說道。
“媽,她剛畢業,沒有經驗,而且我也不需要助理。”龍天皓抗議。
“我不是征求你的意見,而是通知你一聲。”龍夫人說完,‘砰’的一聲掛斷了電話。
“媽……”龍天皓望著話筒發呆。
新倫敦劇院里,《貓》依然在上演……在排演這部戲的時候,她們準備了三套陣容以替換,現在蘇菲是隨著其中一套陣容去歐洲巡演。
結束了法國的巡演之后,劇組踏上最后一站——德國。在德國,劇組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不過有些媒體真的很討厭,直接問蘇菲是不是對德國有偏見,才將歐洲的最后一站安排在德國。
這種不和諧的聲音經常可以遇到。所以蘇菲也沒有生氣,說話也愈見溫婉。“因為我要參加柏林電影節,所以才做了這樣的安排,不知道記者先生您還有別的問題嗎?下一位!”
直率的回答不僅粉碎了那名記者的語言陷阱,而且贏得了其他人的好感,接下來的演出十分成功,幾乎是場場爆滿,德國的媒體也比美國媒體可愛多了,對于劇組的演出盛贊有加。
1979年2月20日。第29屆柏林電影節在這里拉開了帷幕。
好萊塢被被稱為世界電影的中心,奧斯卡金像獎也被稱為國際電影的最高榮譽。但事情上,在電影史上,歐洲才是真正的,無法取代的,對電影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柏林電影節,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并列為國際三大電影節,而這三個電影節也被成為電影節大滿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德國分裂成了東德和西德。五十年代初期,一名美國駐德官員在參加完威尼斯電影節后對在柏林舉辦一個類似的活動十分支持,他還希望舉行的時間不能跟在夏秋之交的威尼斯之后。不然對新生的柏林電影節來說,吸引好電影參加就更困難了。幾乎就在柏林電影節創辦風聲剛傳出,東德馬上宣布要在每年夏天舉辦一個國際青年電影節。所以西德這邊決定把會期放在6月,以示抗衡,而且要吸引東邊的人來參加,并不限于青年人。每年6月舉辦的傳統一直到1977年才改到2月。
這一次,“奪寶奇兵”能夠成功入圍了柏林電影節的競賽單位,也是有些出乎蘇菲的意料的。電影票房出色,那只能說是吸引觀眾眼球。但一部電影在國際性的電影節上得到獎項,那才是真正的得到肯定。雖然說。在“奇寶奇兵”之前,《聞香識女人》已經在柏林電影節上拿到過大獎。但蘇菲對于是否能夠再次獲得這一殊榮,還是充滿了興趣。
幾年來,夢工廠以其優異的影片品質、票房成績,逐漸成為好萊塢電影圈里的重量級公司,而它出的每一部電影,都會引發媒體們的無限暇想,而《奪寶奇兵1》的票房更是讓他們熱血沸騰,只是蘇菲的行蹤實在是有些飄忽,除了交好的幾家媒體之外,很難把握她的具體動向。
二月份的柏林,寒意凜然,但在開幕式上依然聚集了大量的影迷,尤其是在那些豪華酒店附近,因為大多數明星都會在那里下榻,所以成為影迷們聚集的重要場所,而這個時候的明星大牌們,也顯得特別的親民,畢竟在這個時候如果傳出丑聞,就別想在娛樂圈再混下去。
這個時候,在這種國際電影節上,東方人的面孔并不常見,當蘇菲出現在一群歐美帥哥美女之間的時候,氣氛陡然熱烈起來,似乎連空氣中的寒意也為之消散……除了大量影迷之外,許多歌迷也出現在那里,向蘇菲發出歡呼聲,當她向人群拋出一個個飛吻的時候,一連串的尖叫聲響起,弄得那些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大為緊張,唯恐場面失控。
另外一撥讓工作人員頭疼的就是那些記者,幸好大多數記者都搶著拍照,即便到跟前采訪提問,也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至少造成騷亂,只是現場媒體太多,很多蘇菲就發現自己被包圍了。
“這樣不行,”
蘇菲索性停了下來,無奈地看著眾位記者:“今天是柏林電影節的開幕式,而不是我的新聞發布會,我不想公器私用,否則主委會會找我索賠的。”
‘哄’
記者們都笑了起來,不過笑聲驅散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挽回了許多人的理智,許多人頗感興趣地看著這邊,雖然呼聲不斷,但不再往前擁擠了,讓工作人員輕松了許多。
周圍的記者們并不都是來自德國本土,而是從世界各地,各個國家都有,蘇菲能夠聽到除了德語之外,還有法語、英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甚至朝鮮語、日語和漢語……尤其是帶著廣東方言味道的國語,讓她感覺著十分的親切。
作為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柏林電影節剛開始的時候可沒這么親民,帶有嚴重的種族和政治傾向,不僅引起世界電影人士的不滿,連德國電影界人士都表示失望,認為這個電影節簡直就是為政治準備的,所以參展的片子各類單一,內容無趣,根本無益于德國本土電影的發展。德國記者強烈要求柏林電影節組委會邀請所有國家參賽,不管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有記者認為:電影節作為展示窗口的年代過去了,作為正宗的國際a級電影節,雖然不意味著不問政治,但一定要向所有國家開放。
1969年電影節才把金熊獎給了南斯拉夫電影《第一次工作》。
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后,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從此,柏林電影節才真正把自己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這幾年,蘇菲從小薇那里學會了很多的語言,已經不局限于英語和日語,面對來自世界各地記者,她用各種語言回應他們的致意,這讓很多記者欣喜之余,不免大于驚訝……她的口音十分的標準,無可挑剔,甚至比本國人都標準。
“sophie小姐,《貓》劇組這次歐洲巡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你有沒有考慮亞洲巡演呢?”一名記者問道。
“當然考慮過。”蘇菲回答道。
“當你準備去中國演出嗎?我指的是中國大陸,而不是中國臺灣。”那名記者繼續發問,而且還做了一個補充。
聽到這個問題,蘇菲微微怔了一下,足有兩、三秒沒有回答,她恨死這個提問的記者了,決定將他和他的報紙劃入黑名單中。
七十年代末期,海峽兩岸的關系依然十分緊張,文化交流什么的都沒有開始,雖然兩地的政治環境都開始逐漸放松,但公然活躍于兩地的娛樂圈人物基本沒有。蘇菲的大陸之行,也是錦衣夜行,畢竟她的事業同樣需要在臺灣發展。
可是這個家伙提出的問題太過討厭,她不能不答,但又要注意自己的政治傾向,以避免麻煩。
“首先,我是一名演員,去什么地方巡演,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也不是由我個人決定的。其次,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我深深地眷戀著我所出身的民族,也愿意在華夏民族的每一寸土地上播下藝術之花……”
蘇菲已經不是初出道的菜鳥了,這種問題既然提出來了,如果她避而不答,反倒是不好,所以干脆往大里說,同時也含蓄的指出,藝術無國界,也超出政治范疇。
其實在她的想法中,亞洲巡演將在柏林電影節之后開始,但去不去中國,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按照中國的消費水平,演出的費用什么的就不用說了,她也根本沒有指望,而是想通過這次巡演,提升自己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