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豪遠遠地就看到站在路邊的趙芷卉了,在她來之前,趙正豪就一再叮囑她,來的時候,衣著盡量樸素一些,不要穿那些花里胡哨的衣服,一來招眼,二來在這里,也不使用。
趙芷卉還是很聽他的話的,現在身上穿著的,就是一身灰撲撲的運動裝,質地和價格都配得上她的身份,就是顏色,有些老土,和她的品味不太相配。
她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雖然穿得不太顯眼,但是拎著一個大行李箱,背著一個吉他盒子,腳下還放在這個吉他盒,以及一個便攜音箱,站在這個不太繁華的山腳小鎮的馬路邊,還是挺引人注目的。
不過,我大龍國現在已經進入了全民旅游時代,就是在四方臺這樣的地方,也曾經有獵奇的驢友出現過,這個山腳下的小鎮,更是方圓十村八鄉出山的必經點,像趙芷卉這樣,一看就不是這里的原住民,而是來旅游的游客的人,在這里并不少見。
我大龍國在治安方面,又堪稱全球最好的,就是四方臺這樣大山里的小村莊,也設有警民聯系點,包村民警至少一個星期要去走訪一趟,這個設有派出所的小鎮,更是已經有好幾年,沒有惡性案件發生了。
像趙芷卉這樣的單身少女獨自外出,在龍國,可以說是最安全的。
趙芷卉站在那里,埋頭玩手機,擺出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樣,沒人來自找無趣。
趙正豪把車停到趙芷卉身邊,跳下車賠笑道,“卉卉,等久了吧!”
趙芷卉沒有理他,把頭扭到一邊,“我很不高興”這五個字明明白白地顯露在臉上。
趙正豪嘿嘿笑著,先把她的行李,以及幫自己帶來的那兩把吉他、便攜音箱裝上車,再回到她身邊,指著這輛三輪摩托車對她說道,“看看我的新座駕,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
趙正豪對趙芷卉太了解,知道怎么轉移她的注意,哄她開心。
聽到趙正豪的問話,趙芷卉果然把氣悶先撇在一邊了,臉上陰轉多云,歪著頭,上下打量了一下這輛三輪摩托車,有些意動。
趙正豪見狀,連忙伸手,連拉帶扯地,把趙芷卉拉到三輪摩托車旁邊,扶著她的腰,把她扶到駕駛位上,三言兩語,就把駕駛的注意事項教給她了。
趙芷卉和普通的女孩子不一樣,在新西蘭成長的經歷,讓她比國內的其他同齡人要獨立、成熟得多,在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方面,也掌握得比國內的同齡人要多得多。
她現在在龍國音樂學院的同學,年紀大都要比她大上一兩歲,都已經是成年人,可是有駕照的,卻沒有幾個,而趙芷卉,早在剛滿十六歲的時候,就考到了能夠在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通用的駕照。
雖然沒有考過專門的摩托車駕照,但是兩輪的摩托車,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在鄰居、同學的帶領下,嘗試過了。
也就是在龍國,對駕照考試的限制比較多,外國的駕照在這里又不適用,趙芷卉才暫時還沒有拿到駕照,不能自己開車。
實際上,趙正豪也是沒有駕駛三輪摩托車的資質的,因為在龍國,三輪摩托車的駕照,和小轎車的駕照,并不通用,有小轎車的駕照,不代表著就能開三輪摩托車。
趙正豪之前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還是在讓趙芷卉試著開三輪摩托車,跟拍的攝像師問了他一句,他才知道,要合法駕駛三輪摩托車,還得去考取專門的駕照。
“熱戀日記”是一個傳播正能量的娛樂節目,不能在節目里明目張膽地做違反法律的事情,所以趙芷卉的三輪摩托車,開還是照樣開,卻在正式的節目中,剪掉了這部分內容。
至于趙正豪自己,立即讓人給他報考了摩托車駕照,等節目拍攝結束,回到京城之后,抽空把駕照考下來,這樣在節目播出的時候,如果有人質疑,他也不用怕了。
當然,這樣做只是防范于未然,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人跟他較這個真。
接趙芷卉回來的時候,已經到午飯時間了,喻雅彬已經開始準備做飯,今天特意給趙芷卉準備了一個硬菜,也是東北的一道名菜——小雞燉蘑菇!
雞用的是村里村民散養的,蘑菇是趙正豪和喻雅彬親自在山上采的,這道菜,不僅味道純正,誠意同樣十足!
趙芷卉當然知道喻雅彬已經和趙正豪開始同居生活的事情了,也聽說了喻雅彬專門為趙正豪練習了廚藝的事情,卻一直沒有機會親自嘗嘗她的手藝。
這次算是得償所愿了。
來到“正雅齋”,先去廚房跟喻雅彬打了個招呼,然后在喻雅彬的帶領下,參觀了一下院子,看了后院的雞舍鴨籠豬圈,也看了玻璃溫室里已經開始發芽的蔬菜水果,連在屋頂上晾曬著的山貨,都看了一眼,處處新奇。
趙芷卉之前在新西蘭過的,也只能算是小鎮生活,趙爸趙媽生活的那個新西蘭小城市,城區規模真的還沒有龍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一個小鎮大。
小城的周圍,遍布著家庭農村和原始深林,趙爸趙媽現在除了那家已經經營了快要二十年的餐廳,還新增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家庭農場,趙芷卉對土地、農活,并不陌生,至少要比趙正豪熟悉得多。
但是,四方臺這里,和她原來生活的新西蘭小城,還是有著很多不同,給了她許多新奇感。
吃完午飯,趙芷卉連休息都顧不得,就嚷嚷著要上山去看看。
喻雅彬在有了上一次的上山經歷之后,對再次上山,就產生了畏難情緒,其實不僅是她,就連趙正豪,現在想到上山,也會感覺到腿軟。
他們兩個這幾天把時間都用在了玻璃溫室里,在面積不大的溫室里精耕細作,消磨時光,再也不提上山了,正是這個原因所致。
但是,趙芷卉提出了這個要求,趙正豪和喻雅彬不能不滿足,雖然趙正豪起意叫趙芷卉過來,目的是讓她來當幾天洗碗小妹,但是也不能真的只壓榨她,不給她任何福利——就是趙正豪能夠狠下心來,喻雅彬也不會這樣做,因為這不符合她好嫂子的人設!
趙正豪也知道喻雅彬在上次上山的過程中受了大罪,不想讓她再往這個火炕里跳,再加上喻雅彬這幾天的身上不太爽利,也不適合做登山這樣頗耗體力的運動,就讓她留下,自己帶著趙芷卉到山上去轉轉。
喻雅彬也沒有勉強自己,趙芷卉在了解了喻雅彬的身體狀況之后,自然對此也不會在意。
對第一次上山的趙芷卉來說,這樣的登山獵奇經驗,非常的棒,累是很累,但是嘴里塞著隨手摘的野果,眼中所見都是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新奇景致,感覺真的很好。
最令她興奮的是,她竟然在山上,偶然發現了一顆野生山參!
四方臺所在的長白山,是龍國最大的野生人參分布區,在新龍國建立之前,四方臺的村民,就是靠在山里采摘山貨,捕獵,挖野生山參生活的,一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這種生活仍在持續。
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采挖,四方臺四周的山上的野生人參,已經幾乎被采挖一空了。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龍國政府開始聚集農業轉型的問題,為幾乎斷了生計的四方臺村民,尋找新的出路,讓他們在自己的地里嘗試人工種植人參,同時把四周的山頭,也承包給了個人,讓他們嘗試人為種植野生山參,結果不太理想,山上山下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山下的暫且不提,山上人為種植野生山參的嘗試,雖然失敗了,撒下去的人參種子,百不出一,但也有幾個幸運的,成活了下來,這幾年,不斷地有山民在山上挖到人參的消息。
只是,那些幸運成活的山參的數量又少,分布又散,能不能遇到,全靠人品運氣。
趙正豪和喻雅彬上兩次上山,運氣就不太好,沒有遇到這樣的好事,趙芷卉堪稱人品爆棚,運氣逆天了,第一次上山,就讓她碰到了這樣的好事!
這真的是運氣的問題!
因為趙正豪他們來的這片山,是四方臺的村民經常來的,現在在工作人員中,為節目組充當向導的那個老鄉,幾乎把這片山的每個角落都走遍了,他就是之前有幸挖到漏網人參的人。
這個老鄉,也認為這片山上,不會再有野生山參存在了,所以在給節目組介紹這片山上的情況的時候,都沒有提野生山參的事兒。
還是在自由活動的,趙芷卉才回來了幾顆不知名的小果子,讓那位老鄉幫著辨認,老鄉認出了那是人參籽,眾人才知道,這片山上,還有野生山參的存在。
那位老鄉人品堅挺,為人厚道,在認出人參籽之后,沒有任何要把那顆人參占為己有的念頭,直接向節目組說明了情況,在趙芷卉的帶領下,找到那顆藏在一片灌木叢中的野生山參時,還積極地跟趙正豪和趙芷卉講解挖人參的技巧。
這位老鄉,算是一位老參客,從小就跟著大人滿山轉著挖人參,長大之后山上人參采挖殆盡,又在山下四方臺的地里,試著種植過人參,在四方臺沒有種成功,也沒有放棄人工種植人參的念頭,去其他地方,包地種人參,最后還真的讓他找到了適合種植人參的地方,靠著種人參,實現了發家致富的愿望。
這個已經年過半百的老鄉,看上去貌不驚人,實際上卻是一個隱形富豪,身家幾千萬,不比一般的小明星差。
他現在并不在四方臺住,在山外的鎮上,還有距此最近的縣城里,以及省城奉天,都有房子,他是因為自己的老父親老母親,不習慣外邊的生活,堅持要生活在四方臺,沒有辦法,只能聽老人家的,他每年抽出一些時間來,回四方臺來陪陪老人家。
正好碰上節目組來拍攝“新婚日記”,想要找個熟悉四方臺周邊山上情況的向導,他便自告奮勇地接了這個活,不為錢不會名,只為了讓四方臺這個生他養他的小山村,能夠通過這個節目,讓更多的人知道。
這位老鄉只看了看這顆人參的葉子,就一口斷定,這棵人參的年頭,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就算不是當初在這片山上種植人參時撒下的種子,距離那段時間,應該也不長。
這棵人參能夠在這里生長這么長時間,主要應該歸功于,它的四周,有一片灌木叢,把它的身影遮擋住了。
不知道趙芷卉在怎么在這么隱秘的地方發現它的!
趙芷卉有些臉紅,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解釋,因為她剛才有些內急,才來到這個有灌木叢遮擋的地方,看到了灌木叢里有幾個紅彤彤的果子,非常好看,就采了下來,沒想到,竟然找到了一顆野生山參。
現在人工種植的人參已經不算什么稀罕物了,已經走上了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但是真正的野生山參,還是頗為珍貴,一般二十年左右的野生山參,價格都在萬元以上,品相好的,能賣好幾萬!
這棵人參,采挖起來有些難度,因為要先把它四周的灌木叢中開出一個通道,能容一人通過,才能對它進行采挖。
趙正豪他們這次上山,沒有帶工具,只能把這棵人參先放在這里,等明天帶齊了工具,再來挖它。
雖然人參還沒有到手,但是趙芷卉已經相當興奮了,迫不及待地拍了幾張照片,發到了圍脖上,炫耀自己的好運氣。
擔心這棵已經被她視作囊中之物的人參被人盜挖了,都想要連夜守著它了,在趙正豪哭笑不得勸解下,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下山。
第二天一大早,趙正豪剛起來,正要出去晨練,趙芷卉就起來了,連早飯都來不及吃,就吵著上山去挖人參。
趙正豪沒有理她,自顧自地出去晨練,回來吃過早飯,才叫上那位老鄉,帶齊了工具,再一次上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