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想想七十二賢者,那個不是天縱之才?只是圣者孔丘的道實在太深,一旦陷入其中,便再也沒能脫離出來,沒有自己的道,就算弟子遍天下,依舊只是賢者,而不是尊者。”
聽到這里,老李身形不禁一頓,歸一歸一,歸有所依,竟然還有這等說法?難道無所依,就永遠成不了歸一,東方朔以白鹿書院傳播自己的道,張良以宜川書院傳播自己得道,而這里,孟子,荀子也在用儒家傳播各自不同的道。天子有天子的道,劉徹的王道,楚王的霸道,入歸一,當有道可依。僅僅領悟天地法則難道不夠么?那么,我的道,是什么?
“哼,當賢者有何不好?前方的路早已經鋪就,只要跟著走下去,雖然達不到至圣先師的程度,但是卻要輕松很多,而且有力可借,雖然不是尊者,卻也有尊者所沒有的逍遙自在。”
“停,話說離題了,咱們討論的是李斯繼承儒家正統,還是君天佑繼承儒家正統。怎么跑題跑到尊者身上去了?能夠走出一條屬于自己道路的尊者,是咱們能夠隨便議論的么?”
“還有什么可說的,現在都拉開架子準備硬拼了,還有什么可討論的,強者勝,弱者敗,天公地道,有秦國支持的李斯我看是贏定了。”
“話不能這么說,唐王李世民就極其推崇孟子,說不定也會插手此事,不讓秦國的實力借此大增呢。不是說,唐王已經派人太子明王李隆基前來學宮了么?”
“僅僅一個太子明王,加上一個小丫頭,又有什么用處?能擋得了大秦尊者?笑話。依我看,這不過是唐王衍附之計罷了。”
“不管怎么說,現在,孟軻尊者一方暫落下風。是否還有回天之力,就看小賢者君天佑道手段了。”
幾個人說完話,正要散開,身體卻陡然繃緊,一股龐大的威壓,加持在幾人身上,那幾人只覺得天地在這一刻已經塌陷消失,茫茫宇宙之中,只剩下自己幾人在無盡黑暗中淪陷,漂泊。
“本尊問你們幾句話,你們老老實實地回答,不要隱瞞,否則后果自負。
老李淡淡的來口,語態平靜,但是說出的話,卻如同暮鼓晨鐘一般死死地烙印在元神之上。渾身上下,汗水瞬間濕透全身,急忙點頭,不敢有半點兒遲疑。
老李滿意的點點頭,豈是微微放松,那幾人從那極度壓抑的氣氛中脫身,大口呼吸,一臉敬畏之色。
“在下清風子,(于曹子,名殼子,菟絲子,云惠子,)前輩有話請問,晚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很好,剛剛聽你們說,大秦派來尊者,支持李斯繼承儒家道統,不知是真是假?”
“這個”清風子等人咽了口吐沫,恭謹的施禮道;“不敢隱瞞前輩,此事只是傳言,我等也不知真假,不過如今大秦右丞相李斯親到學宮,與君天佑賢者爭鋒倒是事實。只是其背后到底有沒有尊者陪同,晚輩實在不知,不過如今孟子尊者已經讓荀子尊者拖住,離不開身,君天佑賢者已經落于下風,就算大秦尊者不出,勝算也是不大。”
大秦尊者,老李皺皺眉,看來自己這個同鄉加朋友這回的麻煩還真不小。
“七十二賢者呢?全部都倒在荀子一方么?”
“這個,不敢確定,據說有不少賢者,并不喜歡大秦,同樣也有不少賢者不想孟子一脈繼續執掌儒家正統,現在有十余位處于中立,十余位贊同,五十余位反對。總的說起來,有孟子尊者的弟子們齊心合力的牽制,在這方面,孟子尊者方面雖然落于下風,但是荀子尊者方面,也不能短時間內將之奈何。”
“短時間內?”老李眉頭一挑;
“原本是這樣,不過現在又有了新的進展,因為雙方交涉無果的情況下,雙方進行了一場文比,以文采論英雄,諸子百家,由各家魁首出題,賢者君天佑和右丞相李斯答卷,結果連比三場,場場皆平,百家魁首齊齊評論,終究是不分上下,最后決定,既然論文章難分勝負,那就用武斗一定乾坤。商定以武定輸贏,負者一方,無條件答應勝者一方的一個條件。”于曹子恭敬地開口道,
“原來如此,”老李皺皺眉,看來還真到了緊急關頭了,輪戰力,恐怕君天佑一方還真不是對手,若是有大秦插足,勢必更難。”
事不宜遲,眼下只有快速趕至方可,否則一旦事情定性,就算老李想硬來,都難了。反身一步邁出,身影瞬間不見
…………
稷下學宮,天下第一學宮,學宮之中,各派并立,平等共存,言論自由,公開論辯,兼容并包,來去隨便,不管是集體還是個人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匯集天下著名學者,是這一方世界的學問中心,在這里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小說家,兵家,農家,各種學術流派,號稱是諸子百家,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世界各地各階層的整治傾向,地域文化,心理結構,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等各種方面在這里都有所融匯。各門各派的思想,盡管各引一端,各執一詞,甚至有的學派之間思想理論體系修煉理論體系都互相矛盾,但是學派從不干預,反而積極鼓勵,各展其名。包括妖族在內。兼收并蓄。無有例外
就像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大逆不道的言論,在這里,也有充分的市場。若是未曾到過稷下,不可稱學士,在這里有名,則天下聞名。在這里受到尊重,這行走天下九州,皆可受人尊重。
今日稷下學宮廣場之上,一東一西,分作兩派,各自聚集數萬人之多,儒家學派,稷下學宮之中影響最大,學員最多,分布最廣的學派。如今兩脈爭鋒,自然吸引來無數修士學者前來,見證這歷史般的時刻。
虛空之中隱隱可見,一青一白兩位學者在虛空之中對弈,
“老師,這次恐怕你要輸了。”
“是么?不到最后結局,永遠不要做最后的結論。”
“老師,我的道,比您如何?”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對儒家之道的領悟,你已經超過我、可惜”
“為&不讓我的學生李斯繼承儒家正統?”
“我信得過你,卻信不過秦王。他的心,太狂,太野,太霸道。儒家之道,入得了秦國,卻入不得他的心、”
“斯人斯鼠如灶掃塵,首鼠兩端的人物,如何繼承的了我浩然正大的儒家正統。荀況,你的道,真的還是儒家之道么?披著儒家的外衣,我看到的,卻是法家之鼻祖。儒與法,道不同,不相為謀。”
“儒家之道,當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諸子百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之所需,即為儒,儒者,囊括四海,包容天下。”
“你雖有此志,卻所托非人,李斯,秦王,受不起儒家之道。若被其得之,留其表,而失之精髓,吾不取也。”
“人之初,性本惡,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成長,自有萬般誘惑在心底生出,故,將希望寄托于人,渴望圣主,謬也,不若,多人共治,利義糾葛,以求平衡。單足而立,搖搖欲傾,雙足而立,難或持久,三足鼎立,方是治世之良策。秦王雖強,吾二人可抗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