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信看著王憶手中的圓珠筆期盼的問道:“你這個是不是就是滬都辦公產品展銷會上的外國自動筆?”
王憶說道:“應該是。”
張有信驚奇的問道:“今天我們同事看到這報紙介紹的時候還討論過,這種筆太適合我們工作了,一按收回去、一按按出來,不過我同事說這種筆剛進入展銷會,還沒有售賣的呢。”
王憶說道:“你看這廣告,國外的自動筆,現在國外有的是了,我有同學進入大使館工作,這是外國的工作人員送他的小禮物。”
現在這種圓珠筆已經出現了正好,省去被人懷疑來路。
他隨口一句瞎話讓張有信和王向紅下意識對視了一眼。
在大使館有同學啊……
張有信問道:“你同學能進入大使館工作,你怎么回咱們外島?這也太,嘿嘿。”
后面的話他沒好意思說。
人家吃火鍋你調火鍋底料?人家坐火車你修火車軌道?
шшш●tt kan●c o 王憶平淡的說道:“我回外島是希望將來有一天,咱們外島也有孩子能進入大使館工作。”
王向紅頓時熱淚盈眶——王憶發現了,老同志是真吃這一套。
張有信也吃,他佩服的說道:“王憶同志,你的思想覺悟太高了,我需要向你學習。”
王憶低調的擺擺手。
竟然沒人懷疑他進不了大使館所以在嘴硬!
這個年代的人真是簡單。
而且總是把人往好處想。
看著兩支圓珠筆,張有信不好意思的撓了撓耳朵:“其實這次我找你是來道謝的,哪能再從你這里拿禮物?”
王憶暗道你說出這話不就是想要這禮物嗎?
他將圓珠筆掛進工作服衣兜,遞過去說道:“不要客氣,你也說了,這自動筆對你的工作大有裨益,那你就用吧,再說我還有呢,我同學給我送了一盒子。”
聽到這話張有信便不客氣了,他羨慕的說道:“有大學生同學可真好呀。”
王向紅問道:“你說你來找王老師道謝?怎么了?”
張有信高興了起來,說道:“前兩天王老師送我一個打火機給我的親戚,我的親戚很喜歡,當時恰好有我們郵電系統的領導在,他夸了我兩句,然后我就調了崗,開始跑咱外島了。”
說著他給王憶當胸來了一拳:“以后你們鄉里就是我負責了,你有同學給你郵寄東西的話跟我說一聲,我給你帶回來,或者你們在縣城需要什么也可以說一聲,王老師,你千萬別跟我客氣!”
王憶好奇的問道:“開始跑外島?你的意思是,你現在要給外島各大隊送郵件吧?這是好活?”
張有信說道:“當然了,直接接觸群眾、為群眾們服務、負責前線工作,這不是好活嗎?而且我工資還上調了一級,從辦事員的二十四級調到了二十三級,一個月能開支50元了!”
后面這半句話的意思王憶理解了,前面半句他不理解。
難道這個張有信也是覺悟特別高,所以覺得給各村子大隊送郵件是好活?
張有信看看手表說道:“我今天第一次上工,不能繼續聊了,后面我請你喝酒啊。”
他讓王向紅坐好,換上工作服發動船離開。
柴油發動機轟鳴,他又拿起一個大袋子扔給王憶。
王憶打眼一看。
一大袋子江米條。
袋子不是塑料袋,是蠟紙袋,上面印著‘翁洲解放食品廠’、‘歷史悠久、優質美食’的字樣。
柴油機船遠去,他拎著江米條回去。
學生們挽著褲腿將鞋子用繩子綁了掛在脖子上,老老實實的在撿大葉海苔,撿的非常認真。
這讓王憶很詫異。
他以為學生來到海邊會打鬧,沒想到一個個干活這么認真。
不過看到他手里的江米條,學生們不認真了,注意力都轉移到了江米條上,撿起海苔漫不經心。
王憶撕開蠟紙袋吃了一個江米條,上面有白砂糖,很甜很香。
這是很經典的零食,再過四十年也有人會時不時的吃。
張有信給他的是大袋江米條,估計得有兩斤。
他對學生說道:“大家擦擦手,一人過來領一根江米條,然后好好干活,勞動課結束后,我根據你們撿到的海苔數量再給你們發江米條。”
學生們發出震天的歡呼:“好啊!好啊!”
他們根本顧不上擦手,水里的踩著海水跑過來,礁石上的蹦了過來。
老黃抬頭看了看,又繼續低頭撿海藻,叼起一條就拖回來。
學生們圍在四周,王憶挨個分江米條,分著分著他覺得不對:“王狀元,剛才不是分給你了嗎?”
王狀元嬉皮笑臉的說:“我肯定是撿海苔最多的,我先預支我的嘎嘣條。”
王憶微笑道:“你以后肯定還要挨你爹的揍,那你要不要也預支一下?”
王狀元嚇得趕緊走。
學生們拿到江米條不是嚼碎吃下去,而是含在嘴里當糖吃。
有江米條鼓勵,學生們撿海藻的熱情更高漲了。
王狀元干活確實沒得說,他撿的最快最多,并且他敢下水,把褲腿擼到大腿根去深水撈。
有他帶頭,大點的學生都開始下水。
王憶看著洶涌的海浪暗暗咋舌,他趕緊把這些學生叫上來。
礁石灘上的海藻不太多,反而縫隙里頭的螃蟹、蛤蜊和魚蝦不少。
王狀元掀起一塊石頭,忽然舉起一只得有他巴掌那么大的螃蟹:“三眼蟹,王老師你看這個頭,你要不要?”
王憶說道:“要。”
王狀元賊賊一笑:“那這得充當一條海苔!”
王憶也笑:“行,而且我給你量大優惠的待遇,三只梭子蟹就能充當兩條海苔!”
王狀元心花怒放:“好啊!”
好幾個學生喊了起來:“抓螃蟹!”
王新釗聽著他們的話露出茫然之色:我怎么感覺哪里不對勁呢?
他們沿著海岸圍著島嶼轉圈,走到西北角位置的時候隔海看到了四小組所在的小離島。
島上零零散散有十來座海草房。
一個老人站在離島近天涯島一端看著孩子。
王憶禮貌性沖他點點頭,老人板著臉走了。
他覺得奇怪,這時候王新米問:“王老師,那大蝦你要不要?基圍蝦。”
王憶說道:“也要。”
王新米跑去水里拎起一個小口竹籠,里面蹦蹦跳跳好些大小的蝦子,全是基圍蝦。
他說道:“這是我爹早上來下的捕蝦籠,里面有雞腸子,我就知道肯定能撈到不少蝦。”
勞動課成了趕海,他們從一點鐘忙活到三點半,最后王憶拎著一籠子的螃蟹和蝦回去了……
回去后清點人數,王憶履行承諾,把江米條都分給了學生。
王狀元拿到江米條趕緊往嘴里塞了一個,又把其他的分給沒能參加勞動課的弟弟皮鞋和妹妹花鞋。
王憶想起兩人的小名,問道:“王狀元,你小名叫啥?”
王狀元說道:“草鞋!”
王憶點點頭。
是大膽起名的風格。
回來后他就給學生放學了,然后社員們也下工了。
今天下工早,因為要來買平價糧。
不用糧票的平價糧對社員們來說如同珍寶,下工后顧不上換衣服,紛紛挎著籃子、拎著袋子便來了。
聽濤居旁邊的庫房排起了隊,一群人興高采烈的討論:
“真有平價糧啊?這不年不節的發平價糧,挺好。”
“是王老師拖關系買來的,大學生還是好,有關系。”
“大學生肯定好呀,聽說王老師一個月開支一百塊!”
“一百塊?中央領導也就一百塊吧?這么多呀,怎么能花的了?”
“有媳婦就花的了,王老師還沒有對象吧?這下子好了,我妹妹也沒有對象……”
王憶忙活不過來,他找了王東喜和劉紅梅來稱重,王新釗自告奮勇要幫忙。
于是他讓王新釗、王丑貓和兩個大孩子裝糧食,自己算賬收錢。
不用問買多少,王東喜已經根據隊里各家各戶的情況分好了額度。
王憶這次帶過來的糧食不少,一個強勞力能分二十斤的口糧指標,一個孩子能分五斤。
這些口糧吃不上幾天,但混著海帶海藻一起吃也能撐些日子。
婦女老人們買上糧食高高興興離開,王東喜喊道:“磨盤都緊著點用,各家各戶注意點,不缺糧食的先讓讓缺糧食的。”
王憶帶回來很多玉米,這得用磨盤磨成玉米粉來吃。
他想起自己這里也有玉米粉,是他來學校第一天王東峰送給他的,足足二十斤,如今一點沒動。
正好他看到了愁眉苦臉的隊長老婆黃小花。
黃小花領著孩子在抹眼淚。
王憶明白她的意思,她想獲取一些同情,給家里想辦法支取口糧。
本來就有她家的份兒,不過不能白給,否則消息傳出去人心會亂。
古人說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王憶對她招招手說道:“嫂子,我這里還有二十斤的玉米面,給你家也留了五十斤的高粱米,你們家先記賬吧,等發了工分讓我大哥過來算賬。”
黃小花擦著淚說道:“都怨我、都怨我,我要不是輕信人,我家就不用、就不用欠外債了!去年剛把外債打上,好容易從牙縫里摳出五十塊!”
“都怨我,都怨我!”
“我命不濟,成分不好,一輩子不好……”
王憶安慰她道:“嫂子別這樣說,只要人在家在那就一切都在,錢沒了可以再掙,千萬別因為沒了錢而想不開!”
“家里還有錢。”隊長的小兒子王豐收說道。
黃小花急忙說道:“老五別瞎說。”
她又給王憶解釋:“家里真一分錢都沒了,干干凈凈,不過有一些老錢。”
“當年我結婚家里成分不好缺糧少錢,就用長輩留下的老錢給我壓箱底,圖個好看,總比空著手要強。”
一聽這話,王憶精神一振:“老錢?是古代的錢幣?”
黃小花說道:“不是,是咱建國后的錢,早就不讓用了,我打聽過了,銀行都不給兌,六幾年的時候就停兌了。”
王憶來了興致:“你說的是第一套人民幣?”
黃小花說道:“是吧?咱不知道第幾套,反正早就不讓用了。”
王憶問道:“你家里那些錢,是不是金額都很大?一張錢上幾千上萬的?”
黃小花說道:“嗯,是,我小時候都是用這樣的錢,后來銀行往回收,一萬塊兌一塊的收。”
王憶說道:“那你給我帶過來,我也給你按照一萬塊兌一塊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