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一出。
王韜喃喃自語:“繁華夢斷兩橋空,唯有悠悠汴水東。誰識當年圖畫日,萬家簾幕翠煙中……這,這……”
他本想此舉挽回面子,結果武植無論是第一首還是第二首都驚豔了衆人。
全場傳來陣陣驚聲!
趙佶感嘆:“好一個畫橋虹臥汴河渠,兩岸風煙天下無,這詩實在是妙啊!”
童貫也點點頭。
李師師聽到之後,也是目光一震,這兩首詩她都未曾聽過,真是那武植所作?
這……
全場衆人沸騰了。
仔細研究詩詞,無論是對仗還有意境以及描繪的東西,都符合當下汴京樊樓之景。
“不愧是解元公!所作詩詞太好了!比之李白也是各有特色,不逞多讓啊!”
衆人沸騰的議論,讓武植知道這些人不認識這兩首詩。
第一首是無名作者,第二首麼,其實是北宋之人描繪清明上河圖所作,即便現在聽過的人怕也是不多。
王濤想要說什麼,也的確找不出毛病,詩詞的確是好。
如果是趙佶難堪之前,武植這樣做詩詞出風頭,肯定會讓趙佶心有不愉。
然而,武植此舉,乃是爲了給趙佶解圍,所以趙佶不但很高興,甚至尤爲欣賞武植的才華。
他想來第一首詩詞可能是武植僥倖所得,然而這第二首出來,恐怕無人能及了。
就在這時,又有人道:“還得是解元公啊!……既然已寫詩兩首,且衆人都頗覺妙極,但這都是描繪樊樓之景。
今日李師師在此給大家演奏,解元公可否給李師師也獻上一首,如此佳人,如果能賦詩一首,以解元公的才能一定能在汴京掀起不小的動靜!”
王韜也趕緊道:“對對對,解元公若是再作一首,豈不妙哉?”
王韜想看武植出醜,他就不信找不到毛病。
當然,他不會說解元公,畢竟不想得罪,但衆人眼睛雪亮,若是武植作錯了大家自然有說他的。
“這……”武植看了看衆人。
又看到遠處李師師期待的眼神,著實是有些不好拒絕。
趙佶道:“解元公大才,如果有幸多聞幾首妙詩,也是在坐的榮幸。”
好的詩詞的確是讓人想要欣賞。
尤其是見識過武植文采的人。
武植點點頭:“行,在下就獻醜了!
“靜待解元公好詩!”衆人拱拱手,武植這纔拿起筆墨,再次寫了起來。
武植揮灑了好一會兒功夫,現場落針可聞,就盯著武植一個人在上面寫著。
當寫完的時候,好大一長篇落入衆人眼中。
字跡揮灑不羈,蒼勁有力。
立刻,李樹便唸了出來:
嚲眉鸞髻垂雲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鳳鞋半折小弓弓,鶯語一聲嬌滴滴。
裁雲剪霧制衫穿,束素纖腰恰一搦。
桃花爲臉玉爲肌,費盡丹青描不得。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武植所作,上半部乃是施耐庵在水滸之後爲李師師所作,此刻拿出無人認識。
後半部則是木蘭花,清代納蘭性德所作。
這一整首前半部分描繪了李師師,後半部描繪了對李師師的初見之情。
當然,武植是沒什麼情的,只是拿出來樂呵。
兩首合起來,當衆人唸叨的時候全場一時間寂靜無聲,對思想造成了強大沖擊,隨後現場炸鍋了!
王韜本想要找些毛病,結果一看傻眼了:“嚲眉鸞髻垂雲碧,眼入明眸秋水溢,鳳鞋半折小弓弓,鶯語一聲嬌滴滴……這可不是在描繪李師師姑娘嗎?簡直形象至極,形象至極啊!”
王韜都忍不住驚歎。
李樹也是嘴巴張大。
趙佶:“好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說到趙佶心坎上去了。
他當初第一次見到李師師便是如此。
何況,上半部描繪的李師師形象至極,即便是他趙佶也寫不出這樣的詩詞來。
妙,實在是妙啊!
這讓趙佶不由得看向武植,目光欣賞,甚至有了一絲崇拜之意。
之前咱們說了,趙佶是一個藝術皇帝,他對於藝術有非常執著的要求,也很喜歡有才能的人。
而武植這些詩詞都是上佳之作,尤其是這一首,完全寫出了趙佶對李師師的印象和感情。
好像是爲他內心所作一樣。
只是他無法表達出來,武植卻通過筆墨描繪而出。
童貫也是驚呼:“解元公文才,堪稱在世李白啊!如果我沒看錯,這可以分成兩首詩,被解元公合併爲一,既描繪了李師師,又表達了其中的印象感情,實在是妙,妙啊!”
之前提議武植在作詩的那人,也是目光圓瞪,喃喃自語其中的詩詞,哎……太完整了,這首詩真是大才啊!
“好好好,想不到在場居然有這般才能之人,在下佩服!”
提議的這人趕緊拱拱手,表達自己對武植的敬佩之意。
“詩詞好,解元公能中解元,真才實學,在下不如!”
王韜也是道:“解元公,我服氣了,難怪你能第一名,而我只能第二,佩服!”
李樹也是拱拱手:“咱們清河縣的老鄉居然有如此詩才,說來這次主考官果然慧眼識珠,慧眼識珠啊!”
趙佶聞言心中一動,這次主考官清河縣的,不是那曾布嗎?
曾布能將這次解元公定爲武植,的確是有眼光!
而李師師也在原地楞住了,一雙烏黑的雙眼充滿了對武植的敬佩!
她自覺完全配不上這首詩詞,但武植之才,卻讓她內心如滔天霹靂。
自古才子愛佳人,佳人又何嘗不愛才子?
這一番,李師師對武植的印象可謂是深入靈魂。
全場沸騰,多是對武植的讚揚和敬佩。
要知道,大宋對於詩詞的熱愛是瘋狂的,武植的詩詞,越是琢磨便越是感覺有一股難言的味道,即便他們想要找毛病,也著實找不出。
加上武植的字跡,顯得這一首詩詞更是有一種躍然紙上的精美之感。
而趙三也是瞠目結舌,他家老爺之才,超出了他的想象啊!
武植也沒想到會有這般效果。
不過想來這些詩詞都是打磨了很久纔出,被武植短短時間寫出,衆人敬佩也就不足爲奇了。
這時,李師師震驚過後,回過神來笑道:“今日有幸讓諸位公子提詩,多謝,小女不才,也有一首蕭曲,獻給在場諸位公子。”
說是獻給在場的人,李師師的眼睛卻是不由多看武植一眼。
而此刻的趙佶,還在觀看紙上的字跡。
甚至現場有人開始抄錄了。
不出意外,武植所作之詩要廣爲流傳了。
不知道要是被施耐庵和那納蘭性德以後知道,會不會吐血啊。
亦或者是覺得寫到自己心坎上了?
此刻,聽到李師師要獻上蕭曲,現場又是一陣火爆。
隨後,李師師拿出一桿長簫,動聽婉轉的蕭聲在現場響徹了起來。
衆人逐漸安靜。
武植也坐下來靜靜享受著李師師的炊簫。
一首蕭曲繚繞,動聽悅耳,出自李師師之口,更是讓人流連忘返,甚覺好受。
演奏完畢,李師師再次行禮。
衆人又熱鬧起來。
“這首曲子頗爲登仙之感,不錯啊!”
“好聽,李師師的簫曲,當真是好啊!”
“李師師姑娘炊的一首好簫啊!”
武植點點頭:“李姑娘的確是炊簫才女,聽了之後,甚覺美妙!”
只有李師師知道,她是爲了武植而吹,給武植一個人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