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時空走私帝國
為期一個多月的萬國大會,最終是以大中國為核心的亞洲文明體系的正式形成為結果,包括周圍的波斯、暹羅、希瓦、布哈特、文萊、帝汶等三十多個新的藩屬國,像是群星一樣簇擁在中華這個巨無霸的身邊,被宗藩體系牢牢的控制著,形成了一個空前強大的邦聯體系。標志著亞洲,作為一個新的地區聯盟,正式挺立在當今世界列強叢林之中,初一露面,就顯示出了威壓各強國的體系性的力量。
而且這個體系并不像歐洲的協約國和同盟國那樣,只是松散的政治經濟利益的同盟。在這個體系中,中華帝國的意志凌駕于一切,擁有這個體系的政治外交軍事諸多方面的決定性權力,其緊密程度要遠遠的超越其他兩個集團,這相對來說,產生的集合力也要大得多。
憑此,亞洲諸國在原本的殖民地本殖民地上建立起來的國家終于實現了事先眾人朝思暮想的愿望,足夠保持整個亞洲地區的穩定,抗衡歐洲北美。甚至是歐洲如今最強大的同盟國體系,相對于如今的大中華亞洲體系,都已經是相形見絀。
亞洲,毫無疑問,正在成為當今世界最具有競爭力的一個地區。
而其中的中華帝國,其疆域經過近期一系列地區的加入,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在領土上唯一可以和大英帝國相抗衡的國家。
其中的西伯利亞被正式吞并,分拆成濱海省,貝加爾省。西伯利亞省,葉尼塞省。以及前線的烏拉爾省和高加索總督區,廣闊的中亞草原則被改為東西兩個哈薩克省和碎葉省。西亞又有波斯帝國讓出來的包括科威特、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地和在一起的一塊飛地,將土耳其和英倫殖民勢力松散的控制著的阿拉伯半島諸民族自治地和蘇伊士運河隔開,被命名為西亞總督區。
在東南亞,北越省則完全吞并了以河內為中心的原越南北部的精華地區,馬六甲總督區則是包括了馬六甲海峽兩岸最關鍵性的戰略要地,將馬六甲牢牢的控制在手里,婆羅洲的婆羅省有幾乎包含了將南洋地區最盛產石油的地方。
這些地方,基本涵蓋了東南亞和南洋最精華的地區,足以讓中華帝國實現這周圍地域的完全控制。又能得到不菲的經濟利益。
而對于那些參加了中華藩屬國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說,也都能獲得自己應得的一分利益!
其中暹羅王國吞并了馬來半島北部的大部地區,得以讓國土更加的舒展,同時保住了暹羅灣周圍和安達曼海周邊的絕對統治地位。在現實時空的緬甸老撾和南越柬埔寨等地區,則是一下子崛起了十幾個包括高棉王國、真臘王國在內的不同形式的國家,同時作為中華帝國的藩屬國而存在。
這自然是中國在這一地區的搞平衡的結果,讓每一個參與東南亞戰爭的勢力都能得到實惠,另一方面,卻又拆散了這一地區各民族的凝聚力。讓其難以形成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度,從而產生和中華帝國相抗衡的想法。當然,這個做法,就連暹羅也是樂見其成的。在其中起了不少的助力。
而文萊,帝汶,這些南洋群島上的小國。更是文化和國家體制落后,沒有什么奢望。只求凡事緊跟中國的腳步,能跟在屁股后面得到些安寧和財富罷了!
整個大中華體系的形成。也改善了帝國的中央財政,從今之后,整個體系的軍事完全由大中華帝國參謀總部掌管,各藩屬國按時按比例上交一部分財政,有參謀總部各下屬部門負責提供給各藩屬國的軍事訓練、后勤部署和戰爭事宜的軍事扶助政策。這自然就分攤了中央帝國本身的軍費負擔。
這些藩屬國根據國家情況不同,分為三個等級的軍事輔助政策,像暹羅和波斯等擁有自己的完善軍事制度的國家即為最弱的一級輔助,中央帝國只是提供戰術訓練和裝備,提供軍事教導,幫助建立現代軍事制度,提供國防大學等軍事院校的定期軍事培訓。
而向新建立的高棉,真臘,甚至文萊,帝汶等國家,則就是最強的三級輔助政策了,其國家的軍事訓練,后勤,調動甚至是戰爭事宜則都是全在帝**官的直接管理之下,甚至是一部分政治權益也有帝國接管,其國家的國王僅僅是享有大部分經濟利益罷了。
這樣苛刻的政策,換了有些國家,是絕對難以接受的,但是,偏偏,這些國家的國王和大臣們卻還甘之若怡,他們幾乎是哭著喊著要求得到完全的保護,仿佛不如此,就難以得到大國庇護的那種真正的安全感一樣。
這也就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在同樣的亂世之中,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了!
總之,新的大中華統和完成之后,威勢一時無兩,強勢至極!讓身邊還存在寥寥無幾的鄰國們一個個的心驚膽戰!
美國在第一時間發來賀電,慶祝萬國大會的勝利完成,各種恭賀之詞如潮。但同時卻又加大了菲律賓的駐軍規模,原本的六萬駐軍增加到了十萬,而艦隊也由原來的老舊的菲律賓艦隊升格到了太平洋艦隊,新式戰列艦增加到了六艘,巡洋艦增加到了十艘,其他的配套艦只不知多了凡幾。
當然,即使是這樣,菲律賓在大中華的威壓之下也沒有任何安全感。駐菲律賓的美軍司令部人人惶恐,士兵們則是個個每天都是心驚膽戰,唯恐哪一天中華帝國就會不宣而戰,發動突然襲擊,將這些人都送進了地獄!
而印度和阿富汗,英軍駐軍在中華帝國的強大壓力下,不自覺的加大了軍隊的駐軍規模,連英軍帶成編制的殖民地土著軍隊,成幾何級數擴編,如今幾乎達到了三十多萬人,也仍然是日防夜防。英軍在亞洲地區的遭受的強大的軍事壓力,讓如今的印度幾乎已經很難向本土輸血,大部分的財稅都被花在印度這個殖民地的軍事上了,這在很大程度上又讓協約國的歐洲戰局雪上加霜。
至于日本,則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中華帝國拋了媚眼之后,終于開始正式的官方接觸。
一時間世界時局大變,完全走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新的歷史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