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徵國看著車恩仁的背影,若有所思。
若說秦徵國,和興華商會的車恩仁有多麼深厚的交情,倒也不至於,只是,近來局勢有變,從可靠的情報得知,夏國雲州最近有異動,暗中集結了十萬蜀軍,該是要衝著興華保民軍而來的。所以,秦徵國自然也希望,讓興華保民軍的軍事勢力有所擴充,以對抗劇增的夏國雲州蜀軍。
雖然秦徵國已經向帝國彙報了這個情況,而帝國也回覆將會派遣援軍前來支援,但遠水終究救不了近火,秦徵國瞭解到的是,夏國雲州蜀軍不時就會有所行動,可是,以興華保民軍目前的兵力,顯然是無法再應對這支軍隊。
而興華商會組建的協(xié)民軍,在興華保民軍控制佔領的這個區(qū)域中,是除了興華軍之外,相對比較成熟的軍事力量了。所以,秦徵國免不了會對車恩仁的協(xié)民軍有了想法,想要把協(xié)民也納入興華保民軍的指揮系統(tǒng),以應對夏國十萬蜀軍。
正因如此,爲了保持雙方的友好合作關係,秦徵國對車恩仁等興華商會代表,也一直秉持著一個較爲友好的態(tài)度。
當然,雙方本也沒有任何需要敵對的情況,興華商會的做法,也是爲了製造夏國雲州內亂,擾亂夏軍的後方,所以,雙方代表的
“徵國,我們又有好消息!”趙昌一邊說,一邊快步走進來,打斷了秦徵國的遐想。
秦徵國聞言,臉上神色一鬆,問道:“是什麼好消息?”
“帝國順利平定了射月族的叛亂!”趙昌說道。
“那些個混蛋背叛者,總算被解決了。其實,他們早就該知道,他們根本不可能是興華軍的對手,居然還不自量力地,試圖挑戰(zhàn)興華帝國的威嚴,純屬自尋死路。這是好消息沒錯,不過。對我們有什麼好處?”秦徵國不太明白,隨即問道。
“帝國內閣,將會對射月族這些亂民和叛軍進行處罰,確定會送兩千餘射月族的戰(zhàn)士。到我們這裡將功贖罪。”趙昌說道。這在趙昌看來,是個不錯的消息,能夠增加兩千餘戰(zhàn)鬥力的話,當然是能緩解他們的壓力。
“這是個好消息,聊勝於無。”秦徵國也點頭說道。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他的興致就沒有趙昌的高,因爲他在意的,是這兩千射月族士兵是否真能爲他所用。畢竟,他們是來自於興師叛亂的射月族,這讓秦徵國自然而然地產生一定的顧慮。
“你別急,還有好消息!”看到秦徵國不溫不熱的反應,趙昌便明白,剛纔說的內容。並沒有引起秦徵國的興趣。於是,趙昌笑了笑,接著又說道,而且,臉上的笑容,分明是說,重頭戲還在後頭。
果然,始料未及的秦徵國頓時一愣,問道:“難不成,帝國要出動興華軍?”
“哈哈哈。帝國皇家近衛(wèi)軍一部,將會移師雪蓮關,參與雲州決戰(zhàn),支援我們大軍。”趙昌斬釘截鐵地。一字一句地說道。
秦徵國這下真的眉開眼笑了,頓時高興地問道:“太好了!多少人馬?”
“五百皇家近衛(wèi)軍士兵,以及望東城、西林城組建的一支三千輔兵……這些輔兵,裝備步槍。”趙昌拿著電報,把要點轉述給秦徵國。
這個消息,讓秦徵國心裡莫提有多麼高興了。
雖然從數(shù)量上看。只不過是補充了三千五百興華軍,比起夏國雲州蜀軍十萬的軍力,的確不過是九牛一毛,但要是論及戰(zhàn)鬥力,這區(qū)區(qū)三千五百興華軍擁有的戰(zhàn)鬥力,也絕對不比十萬蜀軍差多少。而且,有些武器在特定的環(huán)境,擁有巨大的殺傷力。秦徵國對帝**隊的實力,可是有足夠了解的。
更何況,有了這一支生力軍之後,夏國雲州境內的興華帝國的士兵數(shù)量,也將會達到一萬左右。原本,秦徵國對於防守夏國蜀軍,還是很有信心的。之後就是因爲蜀軍臨時組建擴充到十萬兵力,在雙方軍隊士兵數(shù)量懸殊的情況下,敵軍擁有人數(shù)上的優(yōu)勢,秦徵國恐有不足。可是,稍後帝國增兵一到,興華保民軍的兵力就會增至一萬,到時候,就算是在野外正面交鋒,一萬興華軍打十萬蜀軍,秦徵國也是信心十足。
所以,秦徵國就彷彿一下子吃了定心丸一般,神色大鬆,發(fā)自內心地笑了。
隨後,他又略帶期待地說道:“我們還需要事先做點事情。我們要爲友軍準備足夠數(shù)量的營房,而且還要保證起碼三天的口糧,確保友軍能夠有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
“好的,這些事情,就交給我吧。”趙昌答道。說罷,趙昌正欲起身離去,秦徵國卻又再度開口止住了他:“等等……”
趙昌隨即轉身。秦徵國沉思片刻,說道:“在友軍到來之前,我們還是要再清理一遍,主要是針對象山縣的地主。在他們當中,如果遇到那些對我們不友好的象山地主,那就驅趕出去吧。他們有不少奴僕,如果讓他們留下,不僅有隱患,也浪費糧食。”
“是,我明白了。”趙昌答道。
秦徵國這樣安排,是希望能夠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興華援軍抵達之前,爲友軍掃清他們能夠解決的干擾因素,讓最後大軍會合之時,只需要全力應對夏國雲州蜀軍。
因此,在趙昌離開興華保民軍象山指揮部不久,協(xié)民軍就得到了一條命令:但凡沒有向興華帝國效忠的地主家族,一律驅趕出象山縣。
而且,這則命令還有個非常明確的附帶條款:只把地主及其同姓親屬驅逐出象山縣,但不允許他們帶走任何一位奴僕。
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斷了這些地主家族深紮在象山縣的勢力,讓他們失去人手,沒有武力,就無法影響戰(zhàn)局,讓他們無法死灰復燃。
毫無疑問,這條命令一出,整個象山縣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因爲,在這裡的地主家族,爲數(shù)還不算少。所以,這則針對他們的法令一頒佈,自然讓他們恐慌不已。一時間,他們對於是否繼續(xù)拒絕向興華帝國效忠。產生了很大的困惑。
當然,當中還是有不少頑固的地主家,力圖保存他們的勢力而紛紛抗拒,甚至連他們的奴僕也誓死要保衛(wèi)他們的主人。
可是,整個象山縣早就在興華保民軍與協(xié)民軍的掌控之下。又豈是他們這些烏合之衆(zhòng)能夠張牙舞爪的?
反對激烈者,自然遭到協(xié)民軍的強硬處理,當下馬上被抓起來,也不給他們收拾任何財物和生活物品的機會,就直接遠遠丟出城;
而願意放棄頑抗,和興華保民軍及協(xié)民軍合作的,則還能擁有些許時間,在保民軍和協(xié)民軍的監(jiān)督下,收拾一些財物,僱輛馬車。自行駕車離去。
在一些出頭鳥的以身試法之後,象山縣本來準備聯(lián)合起來一致對外的各大地主家族私自組成的聯(lián)盟,也漸漸被瓦解,大致在兩種選擇的驅使下,這些地主家也逐漸得到兩種結果,隨之,象山縣的亂象也漸漸結束。
事實上,象山縣既然是處於軍管狀態(tài),自然也無人膽敢一直和保民軍僵持不下,所以。從一開始,其實就已經註定了會有這樣的結果。不管之前鬧得多麼的沸沸揚揚,最終也只會塵埃落定。
將象山縣那些有異心的地主盡數(shù)驅趕之後,興華保民軍再下一令。強徵十五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奴僕入伍。
這則命令,一是爲了掌控這些剛剛被迫易主的奴僕,避免他們因原主被驅趕而心生憤恨,從而有機會犯上作亂;二是爲了從中挑選一些體力相對較弱的奴僕,充作軍方的民夫,專事軍隊後勤之事。這是爲了分擔協(xié)民軍目前承擔的職務。將一些相對無關緊要的雜物分擔出來,就能讓協(xié)民軍可以更加放開手腳,從而專注於加強軍事訓練,爭取早日能夠成爲保民軍的補充兵力。
在平定了象山之亂之後的第三天。
夏國,雲州蜀城,大將軍府的門口。
這時的將軍府門外,比尋常來得更加莊重嚴肅,一隊隊軍士列隊分於兩旁,正在恭候著某位大人物,等著他發(fā)號施令。
雲州大將軍張光武,穿著盔甲,佩戴長劍,在數(shù)十位親兵的擁簇之下,走出大將軍府。今天,是張光武奉旨奔赴戰(zhàn)場的日子,此刻,他雄赳赳,氣昂昂地準備領兵出戰(zhàn)。正是他,將要率領門外這些英勇的將士上戰(zhàn)場。
“兒子,我祝你百戰(zhàn)百勝,大捷而歸!”
“父親,兒子也恭祝你大勝而歸!”
“夫君,早些回來,我在家等你!”
張光武的家人,一早就列席一旁,站在門口,恭送張光武。他們一致望著張光武騎上馬,帶著殷切的目光,紛紛給予祝福和鼓勵。
“放心,我一定大勝而歸!”張光武大手一揮,迴應了家人的熱切期望,而後策馬前行。隨著他的動作,門外的軍士也一致驅馬緊隨其後,奔赴戰(zhàn)場。
原本,張光武還想著多一些時間練兵,再上戰(zhàn)場。可是,皇帝的聖旨來臨,張光武不得不領兵出征。
那十萬蜀軍就在蜀城之外,等候他們的統(tǒng)帥——張光武。
蜀城知府歐陽德仁站在蜀城的城牆上,望著開赴前線的蜀軍,內心安定。歐陽德仁也有聖旨,皇帝命令他,盡一切可能輔佐大將軍張光武,消滅興華軍,收復國土。歐陽德仁非常開心,皇帝沒有把戰(zhàn)爭的因,歸到他的頭上,他躲過了一劫。接下來,蜀軍必須勝利!
至於關押在知府衙門的興華商人,則被歐陽德仁選擇性地遺忘了……
十萬蜀軍出動不到一刻鐘,蜀城內的一個隱秘的院子裡,興華帝國蜀城情報站,一道電波,傳向象山縣。
很快,興華保民軍及時獲得了蜀軍出動的消息。
秦徵國、趙昌得到蜀城敵軍出征的消息,有些吃驚。雖然早就知道雲州準備了十萬大軍,但是蜀軍一直沒有動作,秦徵國等興華軍官便也一直安心在象山縣準備戰(zhàn)事。忽然之間,聞知敵軍將至,秦徵國與趙昌也不得不震動。兩人聚在一起,商量對策。
“趙昌,我們的援軍還沒有到。在敵軍到來之前,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秦徵國嚴肅道。
“是,我也有同感。”趙昌說道。
秦徵國想了想,面色一沉,說道:“我有一個辦法,可以增加敵軍的麻煩。”
“堅壁清野!”趙昌道。
“沒錯,我想的就是這個。”秦徵國道。
“我去命令偵察連,在象山縣東北方向,適合紮營的鄉(xiāng)村,全部燒了,還給水井投毒。”趙昌說道。
“既然做了,那就做絕一點。把方圓百里的百姓,趕入象山縣。同時,雲州盆地百姓中間散佈謠言,蜀軍將會殺良冒功,任何縣城以外的百姓,都將會當成興華軍的奸細殺害。”秦徵國道。
趙昌領命,走出指揮部。
又過了三天,有一支夏國蜀軍前鋒一路無阻,來到象山縣百里外的一個村莊。
雲州武將世家的季家子弟,季雲來率領夏國蜀軍五千前鋒軍,抵達一處名爲“李家村”的村莊的村口。
“這裡是李家村,派兵進村查探!如果沒問題,我們就在此村紮營。”季雲來說道。
“是,將軍。”一名親兵帶著幾名士兵,騎馬闖入村莊查探。
不一會兒,親兵返回,面色難看向季雲來稟報道:“將軍,村莊內的房屋,除了茅草屋,年老的村民,大多數(shù)房屋都已被燒燬。而且,因爲傳言蜀軍會殺良冒功,所以青壯與孩童都躲到山裡,避戰(zhàn)亂去了。”
“一派胡言,這肯定是興華軍散佈的謠言!”季雲來震怒不已。他沒想到蜀軍還沒到,便已失去了不少的民心。
“不僅如此,據年老的村民描述,他們的村裡的井被投毒了。他們喝的水,都是接的雨水。如若沒有雨水,便只能遠遠進山裡,找溪水飲用。”親兵道。
季雲來騎在戰(zhàn)馬上,陷入沉思,他的身後的大軍一動都不動,等待他作出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