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射晚上在軍營中的大帳宴請了眾將及幽州的官員,還有布度根及他的手下,并宣布自己的任命田疇為護丸校尉,大家又向田疇賀喜,一頓晚宴一直吃到很晚才結束。眾人也是喝的醉醺醺的,席間,布度根及他手下將軍總是頻繁給王射敬酒,王射全部都喝下去了,他們最后不得不佩服王射千杯不醉。他們族中的人是崇拜英雄的,王射再次被他們崇拜一會。
第二日,王射并未去給布度根送行,而是派了程昱代替他去給布度根送行,布度根再三的要程昱代他感謝王射,最后在程昱等人的目送下帶著五萬鮮卑士卒離開了漁陽郡,往他們的駐地鮮卑山趕去。
在送走后,布度根后,王射便命程昱等人開始處理軍事,以便他們能夠更快的支援遼東,遼東的公孫度來信求援,原來孫堅在接到荀攸等人的命令準備往遼東趕去時,誰知公孫瓚的信使先來了,孫堅,只好違抗大將軍的軍令,帶著大軍往右北平趕去,孫堅認為新羅、百濟、三韓等是小國,不足為懼,遼東的城池又高,他們一時半會也不會攻破的,但是,孫堅想錯了,新羅、百濟等國在漢朝發(fā)生黃巾起義時,他們的國家比較安穩(wěn),好多漢人便搬往這幾個國家,他們不僅人去了,還把大漢的先進技術帶到這里,再加上這幾個小國對漢人的知識非常向往,以前他們只能學到漢人的皮毛,現(xiàn)在有人來到他們的國家宣傳知識,他們更加賣力的學習,并不斷改進,特別是冶鐵技術,已經和漢人的技術不相上下。公孫度剛開始也認為這幾個小國不過是彈丸之國,諒他們也先不起什么風浪,就派了一些士卒去抵抗他們,誰知一交戰(zhàn),漢軍迅速的就戰(zhàn)敗了,使得遼東短短一個月內接連丟失數(shù)城,公孫度此時此時才發(fā)現(xiàn)這些小國的厲害,便不敢再小看他們,便派大軍圍剿他們,奈何漢軍中出了內奸,漢軍敗得一沓涂地,漢軍士氣比較低落,公孫度只好命人躲在城中不出戰(zhàn)。這時,有人建議道,不如向大將軍求援。大將軍此時現(xiàn)在大概在漁陽郡,他不可能見死不救的。公孫度無奈,只好派人突圍向王射求援。
對于百濟等國王射是知道,據(jù)中國歷史所記載:三韓、;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余戶,小者數(shù)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余里,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辰國也。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辰王,都目支國,盡王三韓之地。其諸國王先皆是馬韓種人焉。
百濟,百濟又稱南扶余,是古代扶余人南下在朝鮮半島西南部原馬韓地區(qū)建立起來的國家。百濟的統(tǒng)治階層與高句麗人同屬于中國的扶余人而朝鮮半島南部的的三韓人卻是另一不同的民族。
公元10年開始,百濟就已統(tǒng)治下層的馬韓部落。根據(jù)高句麗建國神話的記載,建立百濟的是一部分高句麗頭人(召西奴,沸流,溫祚)與他們的百姓(扶余人)。高句麗人到達半島南部后構成上層,而原住民馬韓則是國家中的下層。三國史記中百濟君王五次說自己源出朱蒙,王室以扶余為姓,且一度改國號為南扶余,高句麗王釗南侵后百濟與高句麗決裂,不再和好。
百濟是高句麗創(chuàng)始者朱蒙的第三個兒子溫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漢江南岸韓國創(chuàng)建。百濟的鼎盛時期疆土涵括西朝鮮平安南道的絕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濟是海上的強國,通過海路與中國和日本進行政治和貿易往來。公元660年,百濟被唐朝和新羅的聯(lián)軍滅亡。
百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利條件優(yōu)越,農業(yè)較發(fā)達。養(yǎng)蠶、紡織等手工業(yè)也有發(fā)展。對外貿易較發(fā)達,不僅同高句麗和新羅進行貿易,還跨海同中國的南朝及日本進行商業(yè)交往。百濟使用漢字,4世紀時建立儒學教育制度,一些儒學家獲博士稱號。384年,佛教自南朝傳入百濟。541年,百濟向梁武帝“請《涅盤》等經義、《毛詩》博士并工匠、畫師等”,表明了百濟同南朝間的密切文化聯(lián)系。
新羅最初由辰韓樸氏家族的樸赫居世居西干創(chuàng)建
。660年和668年,新羅聯(lián)合唐朝先后滅亡百濟和高句麗。670-676年唐朝新羅戰(zhàn)爭后,新羅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qū)為統(tǒng)一的新羅。9世紀末期,統(tǒng)一的新羅立分裂成后三國。935年,后三國被高麗統(tǒng)一。
新羅于6世紀初制定國號,取“新者德業(yè)日新,羅者網(wǎng)羅四方”之意。(參見《三國史記》“卷四智證麻立干四年”條)新羅是日本最早這樣稱呼斯盧的,他們當時自然不會是這樣認為的,但是1145年寫成的《三國史記》這樣詮釋也是表明了作者是深受漢族文化影響的。
朝鮮三國時期國家。初名徐羅伐,又名斯羅期盧。公元4世紀由三韓的辰韓斯盧部所建,統(tǒng)治地區(qū)先在朝鮮半島東南部,后擴至整個大同江以南地區(qū)。都城為金城。935年被高麗所滅。公元前后,斯盧部落以金城為中心,聯(lián)合六部組成部落聯(lián)盟,酋長由樸、昔、金三氏擔任。4世紀中葉起,樸、昔二姓不再擔任首領,王位由金姓世襲,王權逐漸得到加強。4世紀末新羅經常受倭軍侵擾。402年,高句麗驅逐倭軍,將新羅置于自己的庇護之下。505年,新羅實行州、郡、縣制。520年,頒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別的百官服色,實施嚴格的身份制度,進一步完善國家體制。528年,朝廷許可佛教傳播,借佛法說教加強王朝的思想統(tǒng)治。532~562年,新羅先后統(tǒng)一本加耶金官和大加耶弁韓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東江流域。為與高句麗爭雄,新羅與百濟結盟。于551年占領漢江上游地區(qū)。并于553年又攻占百濟的漢江下游地區(qū)。遂乘勢沿東海岸北上,將其勢力一直伸延到今咸鏡南道的利原地方。新羅的擴張招致高句麗和百濟的不斷進攻。新羅處境危急,吁請?zhí)瞥霰深A。唐朝在新羅的配合下,于660年滅百濟,再于668年滅高句麗。百濟、高句麗滅亡后,新羅統(tǒng)一大同江以南地區(qū),大同江以北直到遼東則歸唐朝管轄。至此,原三韓部落地域完全統(tǒng)一于新羅,并在北界略有擴展。
王射只在求援信中見到這三個國家,不知高句麗有沒有參加此次攻占遼東的戰(zhàn)役,若是他們也參見了,王射是不會放過他們的,王射在后世的時候,就非常痛恨韓國人,高句麗人就是韓國人的祖先,因此他要是見到高句麗人,肯定不會放過的。王射便召集手下自眾將議事,張飛一聽到有戰(zhàn)事,便第一個向王射請戰(zhàn),王射笑道,你先坐下,會有你的,我準備這次并分兩路,一路有子龍為主將,帶著一萬御林軍,子義和夏侯蘭為副將,仲德為隨軍軍師,沿途準許你們再招募士卒,記住見到敵人,一定不要放過,本將不要降卒,留著他們也浪費糧食。一路有翼德為主將,文長為副將,公達為軍師,你們也一樣,一萬士卒,也準許你們招募士卒。本將在處理完幽州的事也會帶著士卒趕往遼東。你們可明白,要是有什么疑問就問出來吧?
程昱道,主公,我們?yōu)槭裁床蛔尫攣黹_采礦山呢?這樣可以節(jié)約我們許多勞動力?
王射道,仲德,有所不知,我們現(xiàn)在開采礦山的人已經飽和,而且他們不是一般的人,三韓的人比較狡猾,這才短短幾年,他們就偷師那么厲害,若是我們不在幽州,他們偷師的豈不是更厲害,到時,若是劉虞耳根軟,把他們放回去,到頭來倒霉的還是我們的百姓啊。
王射的話說完,他們便沒有疑問了,便開始下去準備出兵的事宜了。以便早日趕到遼東,劉虞聞到大將軍派人援助遼東,也是親自帶人來送張飛等人。
再說,丘力居接到劉虞的信,知道劉虞已經安然無事,準備帶人撤回自己的部落,奈何公孫瓚和孫堅不愿意,總是在背后追趕,這可惹惱了丘力居,丘力居準備帶人和公孫瓚等人決一死戰(zhàn)。
蹋頓上前一步道,單于,不可魯莽,我們現(xiàn)在族中不穩(wěn)定,有幾族人準備司機奇兵,若是我們在此損失大批軍馬,他們肯定會起兵造反的,到時后果不堪設想啊。
丘力居道,那你說,我們該怎么辦呢?現(xiàn)在公孫瓚的軍馬及孫堅的軍馬死追著我們不放,我們也不是那么容易脫身啊。
蹋頓道,單于,我們不是收到漢人
的大將軍的來信嗎?他不是說,我們要是退兵,他會既往不咎的,就讓我拿著他去見公孫瓚他們,讓他們知難而退,我們就可以撤回自己的聚居地了。
丘力居暫時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只好答應蹋頓讓他去試試。最后囑咐他一定要小心。
蹋頓在得到王射的信件,便帶人趕往公孫瓚和孫堅的大營。
此時孫堅和公孫瓚正在討論王射大破鮮卑大軍的事呢?孫堅道,沒想到,大將軍,僅憑手中的四萬御林軍,竟把三十萬鮮卑大軍打退了,還俘虜了他們的單于布度根,現(xiàn)在烏丸人聞到鮮卑大敗,便開始迫不及待的往后撤了。
公孫瓚道,文臺,說的不錯,我以前認為大將軍知不過是憑著隨皇甫嵩將軍平叛黃巾軍,又在虎牢關前救了公主,被皇上看重,然后才青云直上的,沒想到大將軍在,真如人家講的一樣百戰(zhàn)百勝,聽說大將軍的以前的屬下都沒有來幽州?若是他們一起來,說不定連烏丸人也會被俘虜呢?說完他自己也笑了。
孫堅道,伯圭兄,不瞞你說,我當年見過大將軍的幾個屬下,他們雖然出身不好,但是,個個卻都是有本事的人。大將軍真是慧眼是英才啊,聽說大將軍文武雙全,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公孫瓚道,家?guī)煟扇r,我曾道京城拜祭家?guī)煟規(guī)熯^世的祭文都是大將軍親自寫的,連當時的蔡大家都自愧不如啊。大將軍,還專門找我談了一夜鮮卑和烏丸的事,某當時就奇怪了大將軍沒來過幽州,怎么可能會對幽州的情況了解的那么清楚呢?誰知大將軍竟猜對了,鮮卑大軍和烏丸大軍真的入侵了幽州。
孫堅正準備接話,這時,屬下來報,大將軍派人過來了。公孫瓚。孫堅二人連忙出去相迎,簡雍見到孫堅。公孫瓚二人道,多年不見,二位將軍可好啊。
二人一看,沒想到大將軍竟派他們相熟的簡雍來傳信,孫堅搶先道,不知,憲和,這次大將軍讓你來,是所謂何事啊?我們先把公事處理完,再談私事吧。
簡雍道,好吧,你們自己看吧,說完把王射寫的信遞給二人。讓二人自己看。
二人看完信后,公孫瓚道,不知大將軍為何讓我們和烏丸人罷戰(zhàn)呢?我們現(xiàn)在士氣正旺,正好可以把烏丸人全殲在此。
孫堅也道,是啊,現(xiàn)在鮮卑大軍,已經被擊退,烏丸人不得不撤退,我們在此拖住烏丸大軍,等大將軍以來,便可以全殲烏丸大軍了。
簡雍道,不是大將軍不想全殲烏丸大軍,而是此時遼東危急啊,遼東太守公孫度派人向大將軍求援,大將軍此時手下并無多少軍馬,暫時不能派出人馬援助此處,只好和烏丸大軍言和,放心吧,等來日這筆賬,大將軍一定會找他們算的,到時肯定會有你們的仗打得。
二人一聽簡雍的回答,便知想消滅烏丸大軍的希望破滅,只能等著大將軍來日再戰(zhàn)烏丸了。二人真是心里不甘啊,但又無法表現(xiàn)出來,說讓人家是大將軍呢?
二人便把簡雍請進大帳,商議退兵的事,正商議著,公孫瓚的屬下來報,丘力居的從子蹋頓求見,簡雍笑道,他肯定是來罷戰(zhàn)求和的,我們正好順坡下驢。和他們罷戰(zhàn)吧,遼東還等著二人去救呢?
公孫瓚道,好吧,來人有請?zhí)nD王子。
蹋頓來到營帳,先是給三人見過禮后,便把來意講清楚了,公孫瓚道,你們殺害我們那么多百姓,難道就這樣算了嘛?
蹋頓便拿出王射的親筆信道,貴朝的大將軍王射,已經答應只要我們罷戰(zhàn),既往不咎,難道你們不尊令嗎?
公孫瓚、孫堅見到王射的親筆信,只好不再刁難蹋頓,蹋頓在得到二人的保證下罷戰(zhàn),不再追擊烏丸大軍。便回去通知丘力居了。
蹋頓走后,公孫瓚、孫堅、簡雍三人便開始商議救援遼東的事了。最后決定先由孫堅帶人去援助遼東公孫度,公孫瓚處理完右北平的事,再去遼東援助公孫度。
蹋頓回到烏丸大營,把罷戰(zhàn)的休息告訴丘力居,丘力居便開始帶著烏丸人往烏丸山趕去,因為他得到消息,烏丸有幾個部落已經開始起義了,他不得不回去鎮(zhèn)壓起義。
(本章完)